城市站点
> 庄子素解 第十二章 达生
详细内容

庄子素解 第十二章 达生

时间:2023-01-31     人气:37945     来源:佛山资讯网     作者:陈书增注解
概述: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

1.养形存生

【原文】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则世奚足为哉!虽不足为而不可不为者,其为不免矣。


【解释】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通达养生实情的人,不会做养生有害的事情。已经知晓养生真正的主人是心,是自性。不会追求物欲而遮蔽本心。


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通达养命实情的人,不会做明知道无可奈何的事情。知晓功成身退,天之道的道理。如果不及时隐退,可能性命难保。


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如果要养形体,必然需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然而物质条件有余,可是形体却不能得到很好保养的,大有人在。拥有许多金钱,夜夜笙歌,日夜饮酒,如此形体如何养呢?


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如果要有生命,必然不要离开这个形体,如果形体离开了,也就死去了。然而形体没有离去,而生命已经如同行尸走肉的大有人在。如果找不到养生的真正主人,找不到真心,被物欲所主宰,和行尸走肉有何分别呢?


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生命到来不能推却,生不由得不生;生命逝去不能留住。


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可悲啊!世俗的人以为养这个形体就足以保存生命了。其实这个形体不是主人,形体的真正主人是自性本心。


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则世奚足为哉!而供养这个形体果真不足以保存生命,则世上的事还有多少值得去做呢!世人皆急不急之事。世人忙忙碌碌,不外乎为了满足这个形体的需求罢了。


虽不足为而不可不为者,其为不免矣。虽然不值得去做,可是还是不得不去做,还是不可避免地要做事的。饿了要吃,渴了要喝,这些都是不得不去做的事。


2.形精不亏

【原文】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事奚足弃则生奚足遗?弃世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形精不亏,是谓能移;精而又精,反以相天。


【解释】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如果想要避免为形体所操劳,莫不如抛弃世间纷纷扰扰的事,超然于物外。王阳明先生教世人要在事上磨炼,而不是躲到深山老林求静。


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如果抛弃世事的烦扰,就不会被物欲所牵累;不被物欲牵累则心正气平;心正气平久了,就可以脱胎换骨,就可以获得新生,如同凤凰涅槃;获得新生就接近于道了!《大学》中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事奚足弃则生奚足遗?为什么要抛弃世事的烦忧呢?为什么要遗忘求生之厚呢?如果求生之厚就会不择手段去追求名利,如此反而有损于自性了。


弃世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如果能够抛弃尘世的物欲,则形体就不会过分操劳。如果遗忘求生之厚,精气就不会亏虚。《道德经》中讲,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


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如果能够形体保全而精气复原,恢复先天之气,就能够天人合一。首要的是要恢复自性本心,因为心为君主之官。如果心能够静定,静定功夫日久日深了,就能够心正气平,经络畅通,与天地相通。


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天地为万物的父母,天覆地载,化育万物。因缘和合而成形体,因缘尽了,就散开了,恢复到开始的状态。人的这个形体也是如此。佛法上说,人身难得。人的这个形体得来不容易,有个故事形容得很好。眼睛瞎的海龟,一百年才浮出水面一次,有一块中间空的木头在大海里漂浮,乌龟的头刚好套在木头里,如此稀有的因缘才有了我们这个人身。所以我们是不是该好好珍惜呢?好好珍惜是要通达养生之道,而不是去做有害养生的事情。


形精不亏,是谓能移。形体和精气不亏虚,静极生动,自然就会更新变化了。所谓移,就是回家。不管是心,还是这个形体都要回家。心回到自性本心的家园,回归大道之乡。这个形体的经络畅通,血气充盈。


精而又精,反以相天。如果养精到极致了,能量级很高,就可以反助于天。如果地球上人人都是得道的,人人都是正能量的,就不会有纷争,不会有战争了。如此就可以实现古圣先贤所期待的大同世界了。


3.何以相远

【原文】子列子问关尹曰:“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慄。请问何以至于此?”


关尹曰:“是纯气之守也,非知巧果敢之列。居,予语女。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物与物何以相远!夫奚足以至乎先?是色而已。则物之造乎不形,而止乎无所化。夫得是而穷之者,物焉得而止焉!彼将处乎不淫之度,而藏乎无端之纪;游乎万物之所终始,壹其性,养其气,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无郤,物奚自入焉!”


【解释】列子问关尹(函谷关令)道:“至德的人潜入水底不会窒息;蹈火而不会被火烧伤;行走在险峻的万物之上,也不会感到战栗。请问至德的人是如何做到的呢?”列子是世外高人了,他还要向别人请教,由此可见这个关尹必然是得道高人了。


关尹回答道:“至德的人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是由于能够恢复纯洁的自性本心,无有半点杂质罢了,无有半点私欲了,身体恢复并持守元气。这些和智巧、果敢根本没有什么关系,正所谓无欲则刚。”


关尹又说道:“请坐下,我来告诉你详情。凡是有外在形迹的,能够听得见,能够看得见的,例如外貌、形象、声音和色相等,这些都可以称之为物。一物和一物,为何差异如此远呢!”知一物可以知万物,知一世可以知万世,知一心可以知万心。天地万物本来同为一体,此为大同,而不是差异。站在大心的角度,万物同为一体,是大同的。如果站在一物本身来看,以小心来看,就是千差万别的。这就是大同小异这个成语的来源。惠施有著名的合同异论说。


关尹又说道:“什么先跑到眼前呢?只是色相而已。”王阳明有山中之花的公案。人不看花的时候,花归于寂静,心归于寂静。人看花的时候,花的颜色一下子鲜明起来。虽然花的色相先跑到眼前,但是花的实相在后头,不为人知。心与花的实相的共同作用,一瞬间产生了花的色相。用阳明心学来讲,意在于花,花即是一物。


关尹又说道:“万物由没有形体的大道所造化,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万物属于器世界。前面有讲大风吹大树的公案,树欲静而风不止。心不进入静定,狂心不歇息,狂风不止。如果狂心止息了,就不再化育万物了。”万法唯心造,并非一句虚言。心和万物的实相作用的一瞬间而产生了万物。大风和大树万种孔窍的作用的一瞬间,而产生了万种声音。万种声音对应着万物。


关尹又说道:“对于得道而穷尽万事万物之理的人,也就是恢复自性本心,恢复良知的人,是不会止步于物的,是不会住心于物的。”正是由于不会止步于物,就不会被外物所伤害。对于吃货,就止步于美味,就被美食所伤害。止步于美色,就被美色所伤害。


关尹又说道:“怀道的人将处于身心所需要的限度内,不会过分地纵容自己的物欲。渴了就喝,饿了就吃,取之适度就可以了,不会过多地贪婪。”


关尹又说道:“而藏身于无始无终,无有起点终点的大道之乡。不会贪求华美的屋子,而是藏身于精神家园。”颜回藏身于大道,一箪食一瓢饮,身居漏巷。怀道的人不是刻意要藏,而是不为人所知。大道并不是刻意要藏,而是正法眼藏。


关尹又说道:“怀道的人安居大道之乡,并不会不理世事,不理会万物。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逍遥游于造化之端,万物生成和消亡,都了然于心。”怀道的人对待万事万物,如同看电影一样,不会执着了。


关尹又说道:“怀道的人一心持守自性,安于喜怒哀乐未发之中。如果发出来,就是七情六欲了,就不是归一了。如果能够专一守中,就能够养天地浩然正气。集合积德于一身,使得富有盛德。如此就可以通天道,就可以通万物的造化了。”


关尹又说道:“果真能够如此,天性就能够持守保全,精神就不会有亏损,物欲如何侵入呢!”郤,通隙,间隙。所谓无间道,是没有物欲夹杂在其间,就没有什么间隙了。如果没有间隙,没有物欲夹杂,没有物欲的分隔,就是大心,不是小心了。


4.开天之天

【原文】“夫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坠亦不知也,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中,是故迕物而不慴。彼得全于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于天乎?圣人藏于天,故莫之能伤也。


复仇者不折镆干,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是以天下平均。故无攻战之乱,无杀戮之刑者,由此道也。不开人之天,而开天之天。开天者德生,开人者贼生。不厌其天,不忽于人,民几乎以其真!”


【解释】关尹又说道:“醉酒的人从马车上衰落下来,虽然会受伤但是却不会死去。骨节结构与别人都是相通的,而摔伤的程度却与人不同,这是由于他保全精神的缘故。”熟睡的人从床上掉下来,道理也和这个相同。


关尹又说道:“醉酒的人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状态,乘车不知道,摔下来也不知道,生死恐惧都不会入胸中,所以他遇见外物,不管是多么地凶险,都不会感到恐惧。”迕,遇到。慴,通慑,恐惧。


关尹又说道:“被酒保全的人尚且能够如此,而更何况是保全天性的人呢?”保全天性的人,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关尹又说道:“圣人藏神于天道,凝神聚气,聚气成精。精神不会执着于物欲,所以不会被外物所伤。”


关尹又说道:“复仇者虽然被干将、莫邪宝剑所伤,但是不会去折断它们。”镆干,干将、莫邪宝剑。圣人虽然有为做事,可是却如同干将、莫邪宝剑一样,只是除暴安良的利器罢了,不会被人记仇。王阳明先生虽然平乱剿匪,只是不得已而为之,不会被土匪所伤。他在给土匪的劝降信中,可以看出圣人的大爱之心。他说,假如一个父母有十个孩子,有两个孩子非得要杀害其它八个孩子。作为父母如何去做呢?只能是劝着两个孩子,如果冥顽不化,只好绳之以法了。然而父母不得已而为之,其中的滋味只有为人父母的才能知晓。


关尹又说道:“从屋顶飘落下来的瓦,不经意打到人头上。虽然是有很强嫉恨心的人,也不会有怨恨的。如此天下就太平了。”人人都是天生天杀而已,只有特别造恶者被天道所杀,不得不杀罢了。自作自受罢了,又有和面目去报仇呢?唐太宗曾经将一批秋后问斩的犯人放回家跟家人团聚,犯人都按时回来了。唐太宗深感犯人有悔改诚意,就全部赦免死罪了。


关尹又说道:“所以说,如此就无有攻占的混乱了,无杀戮的刑罚了,由此大道行于天下了。”


关尹又说道:“所以说不要打开人的物欲之门,打开了心智,而是打开天性之门。如果打开天性,恢复自性本心,盛德就会集聚而生;如果打开人的物欲之门,打开了智巧之门,人心就乱了。”


关尹又说道:“不厌恶天性和天理,不要觉得天性太过于纯净,没有一点物欲和享受,只是当苦行僧。不忽视于人欲,不要只管天理而一点人欲都不顾及。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困了睡觉,这些基本的人欲还是要兼顾的。如此百姓几乎就可以返璞归真了!”存天理,灭人欲,只可持中庸,不可偏颇了。《道德经》中讲,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如果使得百姓跟醉酒似的保全天性,就能够返璞归真了。这并非古人的愚民政策,而是对百姓的大爱,让百姓虽然在车上,不知车在走,不知摔下车。


5.痀偻承蜩

【原文】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解释】孔子往楚国去,从林子里出来,见到一个驼背(痀偻)老人在用竹竿粘蝉(承蜩),就好像是用手去捡起来这么容易。


孔子问道:“你真是灵巧啊!其中有什么门道吗?”在《论语》中也记载这个故事,但是描述跟庄子略有不同。


老人回答道:“我有我的办法的。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竹竿上累加两个丸子不掉下来,则在粘蝉的时候,失误就会很少了。”锱铢,古代的重量单位,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这里用来形容很少。


老人又说道:“在竹竿上累加三个丸子不掉下来,失误就更少了,十个蝉跑掉一个就不错了。如果累加五个丸子不掉下来,就可以做到像捡东西那样了。”


老人又说道:“我立定身体,就好像是大树的根一样,牢牢地抓住地面。我用手臂执持竹竿,如同枯木的树枝。竹竿和手臂都是一体了,像长在大树上一样。”厥,竖立。株拘,树根。


老人又说道:“虽然天地如此广大,万物如此众多,可是唯独知晓蝉的双翼了。”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一心于醉酒,摔下车尚且能够保全,更何况一心放在捕蝉呢。


老人又说道:“我纹丝不动,意志不会有所改变。不会受万物的影响而转移注意力,专心于蝉的双翼,如此精神专注,何愁不能办到呢!”不仅仅是捕蝉如此,天下万事都如此,没有难事了。天下的事,最怕就是精深专一了。


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道:“专心致志而不分神,凝神聚气,这就是在形容这位驼背老人吧!”


6.金注者殙

【原文】颜渊问仲尼曰:“吾尝济乎觞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吾问焉,曰:‘操舟可学邪?’曰:‘可。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吾问焉而不吾告,敢问何谓也?”


仲尼曰:“善游者数能,忘水也。若乃夫没人之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彼视渊若陵,视舟之覆犹其车却也。覆却万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恶往而不暇!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


【解释】颜回问孔子道:“我曾经在宋国渡过一条深渊,名字叫觞深。摆渡人划船非常灵巧,技巧如神。我就问他:‘划船的技巧可以学习吗?’他回答道:‘可以。善于游泳的人,经过数次练习就会划船了。至于会潜水的人,虽然没曾见过船,可是却能一下子就会划船。’我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却不告诉我原因,请问他说的话如何解释呢?”


孔子回答道:“善于游泳的人,经过数次学习就能够划船,这是由于其忘记水会淹没人了。”已经能够忘记水的伤害了,能够制服水性了。如此在水中就不会有恐惧了。如同前面醉酒摔下车的人。


孔子又说道:“至于潜水的人没有见过船,却能够一下就会划船。他看深渊如同丘陵,看翻船如同车往后倒退了一下,没有什么大不了。”


孔子又说道:“千万种翻船、倒车的情景呈现在眼前,他都不为所动,不会入其心舍,不会扰乱其心。在水上做什么都得心应手,都可以闲适自得。”


孔子又说道:“如果以瓦片当赌注,心计就灵巧;以带钩当赌注,心里就有所忌惮了;以黄金当赌注,心志就昏乱了。”殙,通昏,心志昏乱。孔子虽然没见过股票,但是估计拿起股票就会炒。会潜水的人虽然没见过船,但是一下子就会划船。


孔子又说道:“赌博的人的心智都是一样灵巧的,而只是由于有所顾惜,对于瓦片不会顾忌,而对于黄金就很舍不得了,所以就心重在于外物了,不在心舍里了。”矜,顾惜。


孔子又说道:“凡是心重在于外物的,内心就笨拙了。”在谈恋爱的时候,如果特别爱一个人,也许就会比较笨拙了。


7.若牧羊然

【原文】田开之见周威公。威公曰:“吾闻祝肾学生,吾子与祝肾游,亦何闻焉?”田开之曰:“开之操拔篲以侍门庭,亦何闻于夫子!”威公曰:“田子无让,寡人愿闻之。”开之曰:“闻之夫子曰:‘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威公曰:“何谓也?”


【解释】田开之拜见周威公(周桓公之子)。田开之是祝肾的弟子。


周威公问道:“听闻祝肾学习养生之道,你是祝肾的弟子,跟着他游学,有什么见闻呢?”


田开之回答道:“开之我只是拿着扫把,伺候门户,洒扫门庭罢了。怎么敢问先生之道呢!”拔篲,扫把。古人尊师重道,从师从洒扫门庭开始,如果这些都不愿意去做,如何见其求学的诚心呢?


威公说道:“你就不要太过于谦让了,寡人愿意听你说说。”


田开之说道:“曾经听闻先生如此说:‘善于养生的人,如同牧羊一样,看到落后的羊,就用鞭子抽打它。’”


威公问道:“为什么呢?”我们也许抱有同样的疑问,赶紧往下看吧。


8.内外兼修

【原文】田开之曰:“鲁有单豹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不幸遇饿虎,饿虎杀而食之。有张毅者,高门县薄,无不趋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后者也”。


【解释】田开之回答道:“鲁国有一个名字叫单豹的隐士,在山洞岩石里居住,饮用山里的泉水,不与别人争利。到了七十岁的时候,还是犹如婴儿一样的气色。不幸遇见饥饿的老虎,被老虎杀死而吃掉了。”


田开之又说道:“鲁国有另外一个人名字叫张毅,不管是大户人家还是穷苦人家,都去拜见。不到四十岁,就因为内热之病而死去了。”高门,大户人家。县薄,悬挂薄的门帘的小户人家。内热之病,由于为名利而到处奔走,犯了心热之病。


田开之又说道:“单豹这个人讲究养生,只是注意养其内部,可是却被外部的老虎给吃了。张毅只是注意养其外,不分贫富贵贱都去拜见,可是内心却不能真正平和,内心是急功近利的,所以疾病攻入内部了。这两个人,都是由于没有用鞭子抽打落后的羊的缘故。”养生需要内外兼修,性命双修,否则就会被某一方面所拖累。只是修性不修命,虽然可以明心见性,可以有智慧,可是却不能打通经络,不能打通任督二脉,不能打通玄关,如此也是枉然。修性可以促进修命,修命可以促进修性,否则一方落后就会严重拖后腿了。如果仅仅只是对经典了如指掌,而不修炼命功,如此也枉然。


9.无入而藏

【原文】仲尼曰:“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三者若得,其名必极。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不亦知乎?人之所取畏者,袵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


【解释】孔子说道:“不要入于室内而隐藏自己的恶行,不够慎独;不要出去外面而显示自己的善行;只需要像木头一样树立于两者中间,不偏不倚,不刻意去隐藏恶行,也不刻意去显示善行。假如能够做到这三点,养生就能够名副其实了。”


孔子又说道:“对于经过险峻道路,盗贼出没的地方,十个人有一个人会被杀害,则父子兄弟会互相提醒警戒,必须成群结队才敢出去,这样的做法不是很聪明吗?”


孔子又说道:“人真正应当畏惧的,是在卧席之上的纵欲,在饮食失去节制,放纵饮酒。而世人都不知道要引起警戒和重视,这是最大的过失啊。”袵席,卧席。


10.为猪着想

【原文】祝宗人玄端以临牢䇲,说彘曰:“汝奚恶死?吾将三月豢汝,十日戒,三日齐,藉白茅,如汝肩尻乎彫俎之上,则汝为之乎?”为彘谋,曰:“不如食以糠糟而错之牢䇲之中。”自为谋,则苟生有轩冕之尊,死得于腞楯之上,聚偻之中则为之。为彘谋则去之,自为谋则取之,所异彘者何也!


【解释】主持祭祀的官吏穿着礼服、戴着黑色的礼帽来到猪圈旁边。祝宗人,主持祭祀的官吏。玄端,黑色的礼帽。牢䇲,猪圈。


他对猪(彘)说道:“你为什么会厌恶死去呢?我将要用很好的东西喂养你三个月时间,吃得白白胖胖的。为了用你祭祀,我还要让你持戒律十日,吃斋三日。”


他又说道:“我还要给你铺上白茅席子,然后把你的肩胛和臀部放在雕刻美丽花纹的祭器上,你愿意这样吗?”尻,臀部。估计要放在白茅席子上,已经是弄熟了。


他站在猪的角度琢磨了一下,就自言自语说道:“与其吃那些好吃的东西,还是不如吃点糟糠算了。与其放在白茅席子上,还不如放在猪圈里。”


官吏为自己谋划,则希望自己活着的时候有显贵的地位;死了能装上绘有花纹的高贵的灵柩车,安放在棺材里,这样死了都愿意。轩冕,华贵的车子和礼貌,指显贵的地位。腞楯,纹饰的灵柩车。聚偻,棺材。


官吏为猪着想,却理智地去掉显贵,选择猪圈;可是为自己谋划的时候,就不假思索地选择了。究竟为何要选择与猪不同呢!官吏不知道自己的处境也是很危险的。


11.桓公见鬼

【原文】桓公田于泽,管仲御,见鬼焉。公抚管仲之手曰:“仲父何见?”对曰:“臣无所见。”公反,诶诒为病,数日不出。


齐士有皇子告敖者曰:“公则自伤,鬼恶能伤公!夫忿滀之气,散而不反,则为不足;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桓公曰:“然则有鬼乎?”曰:“有。沈有履,灶有髻。户内之烦壤,雷霆处之;东北方之下者,倍阿、鲑蠪跃之;西北方之下者,则泆阳处之。水有罔象,丘有峷,山有夔,野有彷徨,泽有委蛇。”公曰:“请问委蛇之状何如?”皇子曰:“委蛇,其大如毂,其长如辕,紫衣而朱冠。其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见之者殆乎霸。”桓公辴然而笑曰:“此寡人之所见者也。”于是正衣冠与之坐,不终日而不知病之去也。


【解释】齐桓公在草泽中打猎,管仲帮齐桓公驾车。管仲好像突然见到鬼怪了。齐桓公拉住管仲的手问道:“仲父你看到了什么呢?”(齐桓公称管仲为仲父)。管仲回答道:“臣下我没看到什么。”齐桓公回来以后,感觉到很疲惫困乏而生病了,接连数日都不出门。诶诒,疲惫困乏。


齐国有一位贤士,名字叫皇子告敖。他对齐桓公说道:“桓公自己伤害自己罢了,鬼怪如何能够伤得了你呢!胸气郁结,散发而不返回,则为气不足,就会造成萎靡不振和困乏。气上攻而不下,则使人容易发怒。气下通而不能上达,则使人善忘。气不上不下,淤积在心中,就会生病了。”忿滀,郁结。


齐桓公听了就问道:“然而世上真的有鬼吗?”


贤士回答道:“有鬼的。水下污泥中有鬼,名字叫履。灶台有灶神,名字叫髻。门户内、庭院中堆积的粪堆,名字叫雷霆的鬼就住在那里了。”这位贤士一下子叫出这么多鬼的名字,估计会吓到齐桓公吧。


贤士又说道:“在屋子里东北角的墙下,有两个鬼,一个名字叫倍阿,另外一个鬼叫鲑蠪,它们在跳跃。”


贤士又说道:“在屋子里西北角的墙下,有一个鬼住在那里,名字叫泆阳。”不知道这个贤士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我们继续听他还讲些什么。


贤士又说道:“水里有鬼怪,名字叫罔象。山丘里有鬼,名字叫峷。”前面讲完灶神,这里又讲水神和山神了。如此多的鬼神在我们的身边,平时都不怕,为何突然在野外看到就怕呢?这位贤士可谓是用心良苦。


贤士又说道:“山里有木石怪兽,名字叫夔。野外有鬼,名字叫彷徨。草泽里有鬼,名字叫委蛇。”贤士绕了半天,终于讲到草泽中这个鬼了。


齐桓公听了,迫不及待地问道:“请问委蛇这个鬼到底长得怎么样呢?”


贤士回答道:“委蛇这个鬼,长得很大,大得像车轮那么大。长得也很长,就好像是车辕那么长。它还穿着紫色的衣服,头顶戴着红色的帽子。”


贤士又道:“它作为怪物,最讨厌听到如雷的车声了,一听到就会捧着脑袋站着不动了。如果有谁看见它,恐怕就要成为霸主了。”


齐桓公听了,马上喜笑颜开了。他说道:“这正是寡人所见到的鬼怪。”于是齐桓公就整理衣冠,跟贤士坐下谈话。不到一天的功夫,病就不知不觉不见踪迹了。可以说,贤士所用的中医医术属于十三科的祝由术。在明代中医大师张景岳的医书中,详细记载了祝由术。


如果气机不畅通,上下乱串,就会生病了;养生贵在于保全天性,凝神聚气,气定神闲。前面说醉酒掉下车的人,受伤不是很严重。齐桓公正是由于不能使得精神安定,所以生病了。


12.呆若木鸡

【原文】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解释】纪渻子为周宣王养斗鸡。据传,周宣王爱好斗鸡。古代君王有什么爱好的都有,明代有的皇帝喜欢做木工,春秋战国卫国有个君主爱好养鹤。


十天以后周宣王问他道:“鸡可以斗了吗?”


他回答道:“不可以的,正在虚浮,骄傲,自恃其能呢。”


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又问,他回答道:“还是不可以。还是一听到有别的鸡的声响,一看到有别的鸡的身影,就马上响应,马上进入战斗状态。”这样还是不行的。鸡不能处于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不能气定神闲。向,通响。景,通影。


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又问,他回答道:“还是不可以,还能够看到它顾看迅疾,左右很警觉地摆头观看,看有无别的斗鸡出现。还能够看到盛气凌人的样子。”不对,这里应该叫盛气凌鸡。


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又问,他回答道:“差不多可以了。虽然有别的斗鸡鸣叫想要跟它决斗,但是神情似乎没有任何变化。仔细观望它的样子,就好像是木鸡一样。由此可见它的德性已经保全了,凝神聚气了。别的鸡根本不敢跟它应战,一看到扭头就走了。”


13.观于吕梁

【原文】孔子观于吕梁,县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流而拯之。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孔子从而问焉,曰:“吾以子为鬼,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曰:“亡,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齐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解释】孔子在吕梁这个地方观赏游玩。吕梁,现在江苏徐州附近。


有一个大瀑布非常壮观,从三十仞高的地方悬挂下来,如此高的地方飞流直下,激流产生的浪花飞溅到了四十里开外的地方。鼋(鳖的一种)鼍(鳄鱼的一种)鱼鳖都不能在水里游了。


看到一个壮年男子在游泳,以为是遇见什么痛苦的事情,所以寻死。孔子赶紧命弟子顺流而去拯救他。


壮年男子游了数百步远,这才浮出水面,披头散发地边游边唱歌。游到了岸边了。


孔子于是就上前去问他道:“我还以为你是鬼呢,可是仔细观察一下,你的确是人。请问,你游泳有无门道呢?”


壮年男子回答道:“没有,我什么门道的。我只是开始于我的本然罢了,婴儿在娘胎中,本来就有胎水。婴儿一出生就会游泳,这就是本然。只是由于我们长大了,习惯于空气中,陆地上的生活,所以忘却了罢了。如同邯郸学步,连故国的步法都忘却了。我只是没有忘却故国的步法罢了,在水中如履平地。婴儿忘却娘胎,就如同鱼儿相忘于江湖。顺着水性,就能够让我的游泳技巧有所进步。顺天命而为,顺水性而为,就能够成就了。”每个人的故国是自性本心,不能忘却。大禹治水,也是要顺着水性。如果按照他父亲的治水方法,也许永远都无法治理成功的。治水方法,堵不如疏。治心方法,也须顺着心性。心性如同牛脾气,硬按着牛喝水,是无法办到的。


他又说道:“与水流的漩涡一起潜入水中,与上涌的激流一起浮出水面。顺着水性而游罢了,人与水一体了。只是顺着水性罢了,不私自人为改变什么。这就是为什么我能够在水中游泳的缘故。”齐,肚脐。水的漩涡如同肚脐。汩,涌出的激流。


孔子问道:“什么是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前面我们已经解释了一下,孔子这里再帮我们问问。


壮年男子回答道:“我原本生于山陵而安于山陵,这就是故。生长在自己的故乡就安于故乡,不要去邯郸学步法。生长在娘胎,就安于娘胎,不要忘却娘胎。生长在自性本心,就安于自性本心,不要忘却固有良知。长于水中,就要安于水中,这就是性。前面讲生,这里讲长。人生于娘胎,是在水中;长于陆地,在空气中。如果学习到了不知为什么就能够完成了,这就是命了。”我们敲打键盘,忘却是怎么打的了,这就是命了。


14.鬼斧神工

【原文】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


【解释】梓庆是鲁国的木匠,削木做成悬挂钟磬的木架(鐻),当木架做成的时候,见到的人感叹鬼斧神工。


鲁侯见到了,就问道:“你有何技术能够做得如此精巧呢?”


他回答道:“臣下只是做工的工匠罢了,如何敢谈技术呢?虽然我这么说,可是还是有一样门道在里面的。”


他又说道:“臣下将要制作木架的时候,不敢轻易消耗我的气血,必然要斋戒以静心。”


他又说道:“斋戒三日,就不敢怀有获得庆贺、奖赏、爵位和俸禄的想法了。斋戒五日,就不敢怀有获得名誉还是毁誉,做工精巧还是笨拙的想法了,已经无有分别心了。斋戒七日,寂静不动,忘却我还有四肢和形体了。”辄然,寂静不动的样子。


他又说道:“到这个时候,已经忘却来自朝廷的压力了,智巧能够专一而不会受到外来事物的影响了,一切都消释了。”


他又说道:“然后就进入山林中,观察树木的天性,挑选形体合适的木头。然后似乎已经做好的木架呈现在面前了,就按照这个样子着手开始加工。”


他又说道:“假如不能做到这样,就不会开始动手的。以自我的天性、树木的天性都赋予到作品当中,所做的器物就会很传神了,也就是这个门道吧!”人写字也是把自我天性赋予在字当中,所以说字如其人。物理学之中所有的物理量都含有自我天性在其中,比如长度、时间、速度和质量等,都含有观察者的信息。


15.力竭必败

【原文】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解释】东野稷很擅长驾车,因此他有机会见到鲁庄公。他驾车技巧非常娴熟,进退如同墨绳一样直,左右旋转如同用圆规画的那样圆。


庄公以为即使造父再世也不过如此了,让他驾车绕一百个圈子而返回。造父为上古善于驾车的人。


颜阖为鲁国的贤人,看了以后,就进去拜见鲁庄公,说道:“东野稷马车表演将要失败了。”


鲁庄公听了以后默不作声。过了一会,果然失败而回。


鲁庄公感到好奇,就问颜阖道:“你如何能够知道的呢?”


颜阖回答道:“这是由于马力已经竭尽了,而还要去强行驱赶马,所以必败了。”即使再娴熟的驾车技术,如果超负荷运行,也会失败了。人的精力如果竭尽了,再大的宏图伟业也都会失败了。前面有个养生高人曾经讲过,要驱赶落后的羊。驾车技术不落后,而马的精力落后了,就会失败了。


16.知忘是非

【原文】工倕旋而盖规矩,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故其灵台一而不桎。忘足,屦之适也;忘要,带之适也;知忘是非,心之适也;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也。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


【解释】工倕旋而盖规矩。工倕这个人为古代能工巧匠,他徒手所画,都能够和规矩所画分文不差。


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他的手指已经与外物合一了,不假思索就能够画出来了。武林高手不仅仅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了。


故其灵台一而不桎。所以他的心灵专一而不受任何桎梏,没有任何的束缚。


忘足,屦之适也。如果能够忘掉脚,穿鞋子就会感到特别的舒适。


忘要,带之适也。如果能够忘掉腰,系腰带就会感到特别的舒适。对于恋爱的人,如果能够忘掉恋爱对象,就会感到特别游刃有余。如果把对方看得太重,就会很笨拙了。前面孔子讲过,用瓦片当赌注就很轻巧;用带钩当赌注就心有余悸了;用黄金当赌注,就心智昏聩了。


知忘是非,心之适也。如果良知能够忘却是非,心就无比舒适了。忘却是非,就进入静定了,进入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了。


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也。如果内心守中不变,一直处于未发之中,处于静定,不受外在事物的影响,遇事就会特别舒适了。物来则应物去不留罢了。


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其实我们的自性本心一开始本来就是无比舒适的,未尝有什么不舒适。如此已经忘却刻意追求舒适,这才是真正的舒适。


17.事君不遇世

【原文】有孙休者,踵门而诧子扁庆子曰:“休居乡不见谓不修,临难不见谓不勇;然而田原不遇岁,事君不遇世,宾于乡里,逐于州部,则胡罪乎天哉?休恶遇此命也?”


【解释】鲁国有一个名字叫孙休的人,他走到扁庆子门前告诉他说道:“孙休我闲居乡里的时候,没有人说我没有修养;遇见危难的时候,没有人说我不勇敢的。”


他又说道:“然而我在田园耕种却不从来没有遇见丰收之年,侍奉君主却不能遇见圣明的世代。”他似乎抱怨自己怀才不遇。


他又说道:“不仅仅被乡里的人所排挤,还被州邑的官吏所驱逐。我是否有什么地方得罪了上天了?让孙休我遇见如此的命运呢?”


18.若揭日月

【原文】扁子曰:“子独不闻夫至人之自行邪?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汝得全而形躯,具而九窍,无中道夭于聋盲跛蹇而比于人数,亦幸矣,又何暇乎天之怨哉!子往矣!”


【解释】扁子听了就回答道:“你难道没有听闻过至德的人如何自我修行吗?”至人为至德的人,怀道的人。


扁子又说道:“怀道的人忘却肝胆,忘却这个形体;遗忘耳目,不会被五官所牵引。”前面讲,忘掉脚,穿鞋子就特别舒适;忘掉腰,系腰带就特别舒适。这里是忘却这个形体,就会身心舒适了。如果能够遗忘耳目五官,就会归于心,归于君主之官。如果被五官所牵引,心就不会居于君主之位了。


扁子又说道:“无知无识的样子,很放松舒适的样子,已经出离了尘世之外了。”芒然,无知无识的样子。如果能够忘却是非,就能够无是无非,无知无识了。


扁子又说道:“逍遥游于大道之乡,已经无所事事了,无为而治了。”意在于孝顺,孝顺就是一物。如果心不动,就无所事事了。


扁子又说道:“这样就叫有所作为而不会自恃其能,虽然长育万物可是却不居于主宰之位。”一物必有一理,一物是自己的主宰,并无一个神在主宰。扁子如此说,你有如此的境遇,必定有你自己不对的地方;你是自己的主宰,而不要怨天尤人。


扁子又说道:“现在你故意粉饰自己的智慧而惊吓别人的愚昧。修身自好而显明别人的污秽。明亮的样子,如同举着日月而行走。”不能像怀道的人那样和光同尘,如此是很难处于世上的。


扁子又说道:“你能够保全自己的形体,保全这个躯壳,具备你的九窍。没有在人生的道路上遭遇不幸,没有耳聋、目盲、跛足,而列于常人的行列之中,已经特别地幸运了。你还有什么闲暇去怨恨上天呢!你走吧!”


19.非不惑是

【原文】孙子出,扁子入,坐有间,仰天而叹。弟子问曰:“先生何为叹乎?”扁子曰:“向者休来,吾告之以至人之德,吾恐其惊而遂至于惑也。”弟子曰:“不然。孙子之所言是邪?先生之所言非邪?非固不能惑是。孙子所言非邪?先生所言是邪?彼固惑而来矣,又奚罪焉!”


【解释】孙休走出门去,扁子就进入室内,坐了一会,仰天长叹。不知扁子为何如此叹气呢?弟子会帮我们问的。


弟子问道:“先生为何如此感叹呢?”


扁子回答道:“刚才孙休过来,我告诉他至人的德性,我恐怕他会感到震惊而迷惑不解,担心他误入歧途了。”


弟子又说道:“先生不必因此而忧虑。孙休所言对吗?先生之言有不对吗?即使你讲的不对,不对的东西必然不能迷惑正确的。”如果孙休的是正确的,扁子的是错误的,错误的无法迷惑正确的。


弟子又说道:“孙休所说的是错的吗?先生所说的是对的吗?他正是因为带着迷惑而来请教先生的,现在即使迷惑了,又有什么罪过呢!”如果已经见道,已经明心见性了,就会有什么迷惑了。


20.开窍极小

【原文】扁子曰:“不然。昔者有鸟止于鲁郊,鲁君说之,为具太牢以飨之,奏九韶以乐之,鸟乃始忧悲眩视,不敢饮食。此之谓以己养养鸟也。若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浮之江湖,食之以委蛇,则安平陆而已矣。今休,款启寡闻之民也,吾告以至人之德,譬之若载鼷以车马,乐鴳以钟鼓也。彼又恶能无惊乎哉!”


【解释】扁子听了弟子的话,说道:“你所说的不对的。昔日有只海鸟停在鲁国的郊外,鲁候很喜欢它,所以用太牢的美味供养它,演奏《九韶》这样雅正的音乐给它听。”


扁子又说道:“海鸟感到很忧虑和悲伤,眼睛都花了,不敢喝东西,也不敢吃东西。”


扁子又说道:“这叫以养自己的方式来养鸟罢了。如果以养鸟的方式养鸟,顺着鸟的天性来养。就会让鸟栖息在深山密林之中,浮游于江湖之中。让它在吃泥鳅之类的食物,把它放回田野而已。”


扁子又说道:“现在的孙休,属于开窍很小而孤陋寡闻的人。”款启,开窍很小,根器很小的人。大根器的人很有悟性。古人讲六根清净。六根如同六个城门。每个人的六根都是一样大的,都是畅通无阻的。只是由于被物欲堵塞住了,所以就变小了。城门堵住许多货物,就不能畅通了,称之为小;六根被物欲所遮蔽了,开窍就小了。佛家讲都摄六根,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心可以自由控制六根的开关;君主可以自由控制城门的开关。佛家讲有漏,无漏。如果有物欲从六根漏进来,就是有漏,就会污染本心。如果有外邪进入城门,就会伤害君主。


扁子又说道:“现在我告诉他至人的德性,就好像是用车马拉小老鼠。用钟鼓之乐给小鸟听一样。他如何能够不感到震惊呢!”鼷,小老鼠。鴳,小鸟。如果根器太小,如同小花小草,大的法雨降落下来,根本就接受不了,东倒西歪了。所以讲道是要看因缘的。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