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道德经素解之出生入死
详细内容

道德经素解之出生入死

时间:2019-12-26     人气:46028     来源:佛山资讯网     作者:admin
概述: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者、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避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第五十章出生入死

1【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者、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避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2【白话解】

前一章说圣人在天下,自己首先专气致柔,如同婴孩。圣人在天下,也以婴孩对待世人。不管世人善,还是不善,都以善对待他们。前一章讨论婴孩,这一章讨论生死问题。人生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除了生和死,可能其它都只是闲事而已。解脱生死的问题就要修行。我们经常用出生入死的成语。出生,如果世人能够出离物欲,就能够生,就能够长久了。入死,如果世人入于尘世沉迷于物欲,就危险了,把自己置于死地了。如果出离了物欲就离开了死地了。


下面大概把世人分为三类,这三类都是入于死地的。这里算了算,世人入于死地的有十分之九,那还剩下十分之一呢?这一类人属于少数的人,可以修道出离物欲而得生的人。两千多年前正值佛陀在世的年代,只有这么少比例的人修道。当今莫法时期很难再有十分之一了。之所以入于死地,都是出于贪生,大约十分之九都是这种缘故。怀道的圣人,超脱生死,而世俗的人不能知晓。第一类:生之徒十有三。这一类求生的人是长寿的。大约占十分之三的比例。这些人注重养生,顺其自然地生活,年老而终,这部分人不修道,也不能够了脱生死。第二类:死之徒十有三。这一类求死的人是短寿的。自从有生了以后,内心升起了好恶分别。得到了就欣喜,失去了就痛苦万分。物欲扰乱他们的心,烦心的事情很多。这一类人竭精耗神,思虑过多,缩短阳寿而死。第三类:人之生动之死地者、亦十有三。这一类人追求物欲太过了,为了财色甚至铤而走险。这类人入于死地主要是人为的因素,贪而无厌,伤残自己的身体。不知以本职本分的财物养身,反而以身去发财,违犯国法以致身亡的。世俗的人大概可以分为这三种,而他们都不能免入于死地。这是什么缘故呢?可能是由于他们求生太厚,太过于贪生的缘故吧。圣人老子说我听说善于养生的人,是这样的,以下有关于善于养生的人的描述。世俗的人也许从来不知道养生的真正主人是谁。庄子作《养生主》篇,对此段进行了诠释。正是因为不知道养生的主人,所以世人都算不上善于养生。搞了半天,连养生的关键都不知道,如何算得上善于养生呢?常听说善于养生的人,不养其生,而养其生之主。人的生命有赖于形体,但是主其形体的是心性。怀道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也不会被猛兽所伤害。即使与猛兽面对面,也不会受到伤害的。这里只是一个比方而已,猛兽在这里比喻名利,名利比猛兽伤性还要厉害。怀道的人到了敌军中不回避甲兵,即使这样也不会受到伤害。这里用甲兵比喻争强好胜。怀道的人远离了物欲,了脱了生死,很难再有什么能够伤害到他。猛兽不知道怎么用它的角来挑,无处下手。老虎也不知道用爪子在哪里抓,如同挥向虚空中。兵刃不知道砍向何处。这都是打比方,物欲猛于猛兽,凶于老虎,利于兵刃,世人都被伤害到了。为什么猛兽、老虎和刀刃等都无法伤害到怀道的人呢?这是因为他已经远离了死地了。怀道的人出离了物欲,就远离了死地了。物欲砍伐自性,伤害了世人的慧命。百岁光阴如弹指之间,唯恐时不待我。远离物欲,远离死地,此时不行动还更待何时呢?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