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2022年10月31日0时至24时,全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90例,其中70例在集中隔离场所隔离观察人员排查中发现、112例在居家隔离观察人员排查中发现、8例在中高风险区域管控人员排查中发现;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89例,其中102例在集中隔离场所隔离观察人员排查中发现、169例在居家隔离观察人员排查中发现、12例在中高风险区域管控人员排查中发现、1例在区域核酸筛查中发现、5例在闭环管理重点人员筛查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和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4例。
截至2022年10月31日24时,全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9904例。其中确诊病例4692例(境外输入2704例、本土1988例),尚在院治疗732例;无症状感染者5212例(境外输入3586例、本土1626例),尚在医学观察1290例。
新增190例本土确诊病例和289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情况:
本土确诊病例1-32:居住在海珠区赤岗街道。
本土确诊病例33-59:居住在海珠区凤阳街道。
本土确诊病例60-87:居住在海珠区江海街道。
本土确诊病例88-93:居住在海珠区华洲街道。
本土确诊病例94-99:居住在海珠区南洲街道。
本土确诊病例100:居住在海珠区新港街道。
本土确诊病例101-102:居住在白云区均禾街道。
本土确诊病例103-105:居住在白云区石井街道。
本土确诊病例106:居住在白云区金沙街道。
本土确诊病例107:居住在白云区嘉禾街道。
本土确诊病例108:居住在白云区松洲街道。
本土确诊病例109-110:居住在天河区龙洞街道。
本土确诊病例111:居住在增城区荔城街道。
本土确诊病例112:居住在从化区太平镇。
上述病例1-112在居家隔离观察人员排查中发现。
本土确诊病例113-117:居住在海珠区赤岗街道。
本土确诊病例118:居住在海珠区江海街道。
本土确诊病例119:居住在海珠区南洲街道。
本土确诊病例120:居住在白云区均禾街道。
上述病例113-120在中高风险区域管控人员排查中发现。
本土确诊病例121-190:在集中隔离场所隔离观察人员排查中发现。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46:居住在海珠区赤岗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7-88:居住在海珠区江海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9-130:居住在海珠区凤阳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31-133:居住在海珠区华洲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34-143:居住在海珠区南洲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44-148:居住在白云区黄石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49-151:居住在白云区嘉禾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52-156:居住在白云区均禾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57-158:居住在白云区石井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59-161:居住在白云区松洲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62:居住在白云区白云湖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63:居住在白云区人和镇。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64:居住在白云区同德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65:居住在白云区新市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66-167:居住在天河区龙洞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69:居住在番禺区洛浦街道。
上述无症状感染者1-169在居家隔离观察人员排查中发现。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0-171:居住在海珠区赤岗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2-176:居住在海珠区江海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7:居住在海珠区凤阳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8-179:居住在白云区均禾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80-181:居住在白云区松洲街道。
上述无症状感染者170-181在中高风险区域管控人员排查中发现。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82-184:居住在荔湾区彩虹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85-186:居住在荔湾区金花街道。
上述无症状感染者182-186在闭环管理重点人员筛查中发现。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87:居住在白云区三元里街道。在区域核酸筛查中发现。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88-289:在集中隔离场所隔离观察人员排查中发现。
上述479名感染者已闭环转运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病情稳定。相关密切接触者和涉疫场所已管控。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上述感染者新增主要涉疫场所如下:
荔湾区
彩虹街道:和富百货连锁超市(周门北路店)、周门北路25号;
金花街道:广州悦赏食餐饮有限公司、三甫社区金信大厦B座、金花新市场、盒马鲜生(西门口广场店);
华林街道:观音直街8号、宝华肉菜市场;
多宝街道:一品鲜汤面世家(多宝路店)。
增城区
宁西街道:广州李尔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永旺梦乐城(广州新塘购物中心);
荔城街道:锦绣御景苑二期、三期;
新塘镇:奥园康威广场E栋、塘美村民委员会核酸采样点。
从化区
太平镇:高田村平山二队89号。
白云区
松洲街道:西洲北路241号旺江楼。
番禺区
沙湾镇:沙湾碧桂园芷兰湾1街。
石壁街道:广州南站。
新增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和4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情况:
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为阿联酋输入1例;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4例,分别为肯尼亚、阿联酋、法国、柬埔寨各输入1例。
上述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入境后,按全程闭环管理程序转运至集中隔离点。隔离期间检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即转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隔离治疗。
10月21日上午,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召开全市镇街全域服务治理试点工作验收视频会议。市镇街全域服务治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试点办”)副主任、局总工程师尹自永,市试点办副主任、局综合调研处处长张光鸿出席了会议,局综合调研处副处长李麟玉主持会议。
各区镇街全域服务治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试点镇街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并依次汇报了今年以来试点工作情况。张光鸿副主任对各区试点工作进行了点评,指出各区和试点镇街都能做到党建引领、领导重视,企业能积极参与、彰显担当,试点工作因地制宜、有序开展,试点效果初步显现。
会上,尹自永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市试点工作指明了方向,各区要认真学习贯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落实到下一步试点工作中,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一要讲原则、讲方法,以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为原则,按照“传承—优化—提升—规范—推广”的路径推进试点工作纵深开展;二要贯彻财政引导、社会投入原则,加强与财政部门协调,因地制宜安排明年试点工作经费预算;三要建章立规,加强试点工作经验的总结梳理,把成熟的经验做法转化成规章制度和规范指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四要积极发挥市、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各区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协调督办,定期召开会议解决存在困难问题,推动试点工作方案落地、落实、落细。
近日,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以下简称琶洲试验区)正式获批为广东省经济开发区,成为广州第9个经开区。
琶洲试验区获批开发区的规划面积为702.17公顷,共有琶洲西区、琶洲中二区和东区、琶洲南区三个片区。其中,琶洲西区东至华南快速,南至新港东路,西至黄埔涌与珠江交汇处,北至珠江;琶洲中二区和东区东至官洲河,南至黄埔涌,西至科韵中路,北至珠江;琶洲南区东至北山涌,南至新滘东路,西至华南快速,北至黄埔涌。
琶洲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黄埔古港所在地,中国外贸第一促进平台——广交会举办地,广州地标性建筑、中国第一观光塔——广州塔所在地。
近年来,琶洲聚焦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打造“数字+会展+总部+高端商贸”融合创新的产业新高地,已被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园、广东省首批特色产业园、广州市总部经济集聚区等创新平台称号。
2021年,琶洲试验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收540.3亿元,腾讯、字节跳动实现营收超百亿,进入了全市行业前五强。琶洲试验区企业数量约1100家/平方公里,营收数据达122.3亿元/平方公里,平均企业营收数据已突破1000万元,整体产业效益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琶洲试验区拥有“四上”企业1608家、高新技术企业331家、总部企业98年;拥有未来独角兽企业7家、独角兽企业企业4家,其中树根互联、致景科技、速道信息共3家入选2021全球独角兽榜,占全市上榜企业的30%。
值得一提的是,琶洲试验区于今年6月已纳入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联动发展区,本次获批省级经开区,将进一步放大省级平台叠加效应,有利于凝聚省、市、区各级资源形成发展合力,进一步提升琶洲试验区的吸引力和显示度,提升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有利于率先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创新驱动、产业集聚、开放合作、制度先行等方面形成标杆示范效应,按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助推琶洲试验区建设世界一流的数字经济示范区;有利于提升琶洲试验区科技创新发展的崭新形象,用好用足国家和省级层面的创新政策,更好地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各类创新资源,助力广州更深入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截至目前,广州共有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6个省级经开区。2021年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超6000亿元,占全市22.5%,省级经开区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2400亿元,同比增长10%。
2022年1-8月,三个国家级经开区实际使用外资42.2亿美元,同比增长57%,占全市比重67%;进出口总额3814.5亿元,占全市比重57%。经开区对广州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是广州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
此次琶洲试验区成功获批省级经开区,在叠加拓展琶洲品牌影响、提升琶洲试验区的产业竞争力的同时,我市开发区覆盖面得到进一步拓展。
下一步,广州将以琶洲试验区成功创建省级经开区为契机,进一步发挥经开区在促进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开放型经济中的作用,推动经开区转型升级,提质扩容,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引领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继续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做好“经开表率”,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经开力量”。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