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海事处喜获“广东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11月16日,广东省总工会印发《关于授予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建设劳动和技能竞赛海员赛区、工业赛区先进集体和个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和广东省工人先锋号的决定》,经过前期择优遴选、严格把关、集中评审和社会公示,广州南沙海事处荣获“广东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这也是该集体荣获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直属海事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后的又一重要荣誉。
一直以来,在广东海事局党组、广州海事局党委、南沙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关怀下,广州南沙海事处攻坚克难、担当作为,充分发挥海事专业优势为南沙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平台贡献海事力量。一是先锋引领,筑牢湾区水上交通安全根基,顺利推动南沙港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投入运行,助力明珠湾大桥、南沙大桥等省市重点工程建成使用,保障南沙港铁路龙穴南水道特大桥顺利合拢,打通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二是守正创新,争当服务湾区经济发展先锋,聚焦深化“放管服”改革等重点领域,提炼 40 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 23 项被纳入广东省、广州市可复制推广经验,探索海陆空天立体监管模式,安全保障国际游艇博览会、青少年帆船赛等重大水上活动顺利开展,护航南沙国际邮轮母港顺利开港;三是攻坚克难,推进湾区先锋监管品牌建设,开通船员就医专线,成功救助伤病船员166名,服务1175艘国际航行船舶(含港澳线)10380名船员完成换班,解决船员就医、换班难题,着力建设“幸福船员小屋”,设置海事政务“24小时”自助服务站,加强“单一窗口”应用,为载运粮食船舶开通“绿色通道”,解决船舶压港难题。
“广东省工人先锋号”是最好的褒奖,更是对今后发展的鞭策和鼓舞,广州南沙海事处将以“工人先锋号”的标准严格要求自身,不断提升能力建设水平,发挥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大湾区建设提供卓越的海事服务。
近日,南沙区农业龙头企业广州市诚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获评2022年度“广东省生态农场”称号,是广州市两家入选企业之一。
一是以技术为支撑,发展现代农业。整合资源优势,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与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不断提高科技支撑和技术水平,在鱼类繁殖、养殖技术、病害防控、智能渔机等领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关键技术创新突破。
二是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发展绿色农业。发挥养殖环境气候的天然条件,积极承担生态循环农业建设项目,建设集中连片内陆养殖池塘改造升级与尾水治理项目,打造尾水处理系统,使处理后的养殖尾水实现达标排放,降低水体的污染负荷。
三是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发展高质农业。强化安全质量监督检查和风险监测,定期在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等录入生产信息;定期对水产品和环境进行质量安全检测,对上市产品实现“逢出必检”,合格率100%;研发、使用诚一智慧渔业管理系统,实现电子化档案管理,做到生产记录可追溯,数据可分析。
四是以市场营销为牵动,发展品牌农业。鼓励企业自建物流网和微信社群等线上营销,结合线下的批发、商超、餐饮店直供、自营专卖店以及零售等进行营销;利用公共媒体、新闻和电视节目,联合实体展销推广和直播平台进行品牌宣传,使“诚一鲜”品牌深入人心,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是以示范推广为抓手,发展高效农业。组建标准化培训宣贯团队,形成“基地+标准+农户”的示范推广模式,对外提供新品种、标准化生态农业技术等技术指导服务,对智能养殖新设备提供现场操作、指导实训;利用现场宣讲、新媒体等途径,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生态关键技术、标准化生产措施等重点内容进行大力宣传。
稻浪翻滚,满目金黄。时下正值晚稻成熟季节,番禺区的田畴沃野呈现一派丰收喜人的景象,农户在忙着抢收稻谷,确保颗粒归仓。从区农业农村局获悉,番禺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通过加大财政奖补力度、强化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开展水稻育种攻关、探索新型种养模式等措施,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田间一派丰收景象
加大财政奖补力度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耕地资源日益稀缺、租金高等问题突出。为解决农民种植水稻收益低的问题,番禺区以防止耕地“非粮化”为契机,从2022年早造起,将水稻种植区级财政补贴由原来每亩每造150元提高到1500元,提高幅度达到10倍。提高水稻种植补贴,引导了农民向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进行调整,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22年,番禺区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粮食种植任务。
强化耕地保护主体责任
区政府印发实施《番禺区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工作方案》,落实“长牙齿”耕地保护硬措施,对疑似新增占用耕地图斑严格执法,深入开展整治行动。番禺区与各镇街签订耕地保护责任状,举办2022年番禺区春耕春播工作现场推进会暨主题党日活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粮食安全。投入市级财政资金700万元,大力推动石碁镇海傍村、低涌村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落实常态长效监管机制防止“大棚房”问题反弹专项检查整改,持续开展耕地“零弃耕”及“撂荒耕地”整治行动,排查治理丢荒弃耕地块15块、面积150多亩。
着力开展水稻育种攻关
番禺区深入实施“粤强种芯”工程,区农科所积极开展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先后育成抗白叶枯病广东强毒系V型菌水稻新品种白香占、白粳占、白丝占,并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成功培育出全省首个能抗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的品种,也是全省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双抗水平最高的一个水稻品种,助力打好种业翻身仗。
近年来,区农科所先后培育出7个丝苗型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其中,五香丝苗、中番香丝苗参加2020年广东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国际高端优质稻观摩活动展示,获得与会领导嘉宾的一致好评。近日,国家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19-2021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获奖名单,区农科所高级农艺师成太辉荣获“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
积极探索新型种养模式
为破解粮食种植收益低的问题,番禺区积极开展包括“水稻+禾虫”“水稻+罗氏沼虾”“水稻+鱼+鸭”等立体生态种养新模式的探索尝试,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种粮有盼头。
区农科所牵头的“水稻+禾虫”绿色综合种养,亩产禾虫200斤以上,亩均利润可达10000元以上。石楼镇的广州名特新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华南农业大学王瑞龙研究员团队开展的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稻鱼共生综合种养关键技术集成和示范应用”,充分利用海鸥岛得天独厚的种植养殖条件,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同时还能增加鱼、鸭两种收入,有效促进保粮稳产、助农增收。
番禺区充分结合对口帮扶梅州市五华县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因地制宜推介番禺优质水产罗氏沼虾和五香丝苗稻到五华,全力打造“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五华县“稻虾共作”项目已从最初试点的10亩扩大2000亩,预计2022年全年将产出罗氏沼虾300吨,总产值2400万元;产出水稻640吨,年总产值200万元,带动脱贫地区农户每亩每年增加收入6000元左右,有力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并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1800多亩,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