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云东海77个工程项目复工
文/佛山日报记者黄妙哲通讯员郭妹娇
制作三维动画模拟工人入场情景,提前发现问题完善流程;无人机巡逻,提醒工人做好戴口罩、戴安全帽等安全防护措施……近段时间以来,三水新城医院项目施工开启“科技”模式,一手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手推进项目建设,多措并举促安全复工。
目前,三水区云东海街道共有77个工程项目进入施工阶段,其中包含10个省市重点项目。其间,云东海相关部门与施工方做好政企联动,确保人员摸排、防控措施、安全保障等工作落实到位,促进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两手抓、两不误。
提前制作动画
模拟工人入场
在三水新城医院项目施工地的入口,两道红色栅栏围成一条弯曲的小通道。7时,工人们开始入场准备施工,只见他们将安全帽、口罩等穿戴整齐,有条不紊地沿着小通道前进,前者进入通道拐弯处,后者才从下一段通道转入。在入口处,工人们要经过洗手除菌、测体温登记信息,以及喷雾消毒全身三个关口,才能进入施工工地。
早在项目复工前,工人们入场施工的这些流程早已以动画的形式清晰呈现。中建五局华南公司广州分公司三水新城医院项目经理曹亮说,2月初,该项目管理团队按照相关方案制作了三维动画,形象地呈现员工们入场施工时的情况,并组织部分员工提前演练,提前发现问题并完善流程。
“开始时,我们准备让每个进场的员工都报上身份证号、姓名等信息来确认身份,但在演练时发现这样耗时太久。”曹亮说,该团队立即对流程进行调整,提前制作好员工信息表,编排好号码,向员工发放对应的号码牌,每天员工入场只需报上号码及身份证后4位即可,调整后顺畅了许多,“动画也发挥了作用,员工们一看便对入场流程一目了然。”
该施工项目占地面积宽广,为了更好督促工人在施工期间按规范做好防控措施,管理团队将无人机派上用场。“每天无人机巡逻3次,发现工人摘下口罩或安全帽,立刻发出提醒。”曹亮说。
政企联动抓落实
防疫复工两手抓
如今在云东海,多个建设项目已相继进入复工阶段,三水新城医院项目仅是其中的缩影。云东海街道市政建设部门统计,截至3月3日,云东海共有77个项目进入复工阶段,包含三水新城医院、博文小学、兴联污水处理厂等10个省市重点项目。这离不开政企联动抓落实,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
近段时间以来,云东海市政建设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忙碌在各个施工工地上,督促施工项目落实疫情防控相关措施,并随时了解项目复工中存在的难题,帮助寻求解决办法。
“政府相关部门给了很多指导和帮助。”曹亮说,根据云东海市政建设部门的建议,三水新城医院项目对工人信息登记等方面进行完善,让施工过程中的疫情防控措施更加规范。同时,三水、云东海相关部门还协调解决了外地返岗工人的健康证明、临时出入证等问题,帮助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曹亮介绍,目前,该项目处于地下室基础施工阶段,预计最快3月初全线复工,届时将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争取在2021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建设。
云东海市政建设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云东海将持续对已复工工程项目做好督促和服务,确保人员摸排、防控措施、安全保障等方面落实到位,促进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两手抓、两不误。
据史料载称:松塘里孔圣庙原为文昌庙,与羊城桂香街之文昌庙都在地方志中有所记载。始建于“宋之季”(宋朝末年),有“明德”与“新民”两社学夹铺,现“明德”社学犹存。明末清初,为镇压起义军及其影响,统治者在全国范围内“扫荡淫寺”,为庙免遭毁拆,康熙乙亥岁,里人将文昌廟易名孔圣庙。并加供圣像,与文昌齐享里人拜祀。
每年孔子诞农历八月廿七,松塘村人欢呼雀跃,村口文化展牌林立,孔子生平事迹、孔圣庙历史故事、翰林文化协会的发展轨迹一一可见。每到诞日,村里上至90多岁的老人,下到两三岁的孩童,都来到孔圣庙广场,犹如过大年般热闹。一番精彩的醒狮迎宾后,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代表缓步迈入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孔圣庙,上香、进宝、颂祭文,拉开了该村孔子诞纪念活动的序幕。尊崇孔子仪式后,身着古装的小学生整齐站好,有的拿着竹简,有的拿着扇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伴随着清脆悦耳的诵读声,队形时分时合。表演结束,松塘村还会向当年高考被录取的本科生、大专生以及各研究生和博士生颁发奖学金。活动最后,参加仪式的村民和学生次第走过翰林门,松塘村长者给大家分派翰林利市,寓意将来要成为翰林学士那样的栋梁。
2012年10月“松塘村孔子诞”被列入南海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的爸爸和千千万万在平凡岗位上尽职尽责的叔叔阿姨们,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同样是守护我们的英雄!”近一个月来,劳梓轩直到睡觉都没等到爸爸下班回家,他在作文《我的爸爸,逆行英雄的坚强后盾》 中写满了对父亲的理解和支持。
梓轩的爸爸劳剑锋在南海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工作,从大年三十接到紧急任务以来,经常加班到凌晨,和他一样的还有全局88名党员、18名团员和多名积极分子,他们共同组成党员青年战疫突击队,就像是一群守护城市的隐形战士,创新大数据应用和民生服务,成为佛山数字战疫中的“尖刀排”。
数字战疫:
运用大数据
率先研发启用电子通行证
2月17日,一则关于“即日起实施电子通行证出入管理”的信息,刷爆南海人的朋友圈。南海区创新推出的“四色通行证”,成为佛山抗击疫情的又一利器。
其背后的开发团队是一支由19人组成的数字战疫党员青年突击队,他们从年初一开始就争分夺秒地投入疫情信息系统开发工作,率先上线“南海区疫情信息征集平台”,并且根据防疫需要,连续作战39日,不断拓展优化平台功能,在平台基础上开发“佛山南海通”(战疫版)小程序,目前已实现疫情信息征集、肺炎自查救助、抵(返)南海人员信息登记、企业复工复产信息登记及口罩申购、企业员工健康打卡、南海电子通行证等多项功能,为市民、企业提供便利。
“我不是医护人员不能直接到疫情一线,但是作为一名工程师,我也要用自己的专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数字战疫突击队骨干工程师赖彬祥认为,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提供最直观的数据参考,让疫情防控心中有数也是一种贡献。
“时间紧、任务重,每一位党员都能挺身而出,看到了组织的力量。”作为数字战疫党员突击队的副队长,李显佳亲历了“佛山南海通”(战疫版)小程序的迭代,带领工程师熬了一个又一个通宵,其间没有一个党员提条件、有怨言,他说这场疫情倒逼南海大数据应用的创新,也让他看到一个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南海数字战疫党员突击队。
服务民生:
啃饼干吃泡面
日均完成200单任务
疫情防控期间如何以安全便捷方式满足群众办事需求?2月3日南海区行政服务中心以全预约的方式恢复对外办事服务,在各镇街推行急事急办服务,同时推出“不见面办事”和683项“最多跑一次”事项,优先将党员安排在窗口服务。
为满足市民疫情求助和投诉需求,南海区政数局启动民生热线12345专线受理应急机制,且要求在24小时内反馈和回复处理结果。据统计,和去年春节期间相比,热线受理量增长了576%,这对所有话务员来说都是一次严峻挑战。
“作为党员,在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没有退缩的理由。”吴泳姬是南海民生热线12345的话务员,在疫情最为严峻的那段日子,她几乎每天平均要完成200多件工单下派任务,经常要一边啃饼干、吃泡面,一边工作,在口罩不足的时候,只能以儿童口罩代替,但是她都没有任何怨言,用声音安抚着市民的焦虑。
南海区行政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陈尚武近段时间不停往返于西樵和南海桂城,不仅要负责业务工作,还要在西樵樵园社区站岗,支援检查工作。在他影响下,20多位支援社区一线的党员干劲更足,在佛山最冷的那几天,尽管帐篷漏水、鞋子入水,仍能一丝不苟地完成检查任务。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