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工作专题培训会议召开
昨日,佛山市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工作专题培训会议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决策部署要求,对我市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倪谦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和加强巡回指导工作的必要性,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突出重点环节,突出指导督促检查、突出查找整改问题、突出成效跟踪转化、突出选树典型榜样,从严从实开展巡回指导工作。要注重方式方法,坚持压实责任、层层推动落实,坚持分类指导、分众施策,坚持动真碰硬、善于发现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提高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加强自身建设,锤炼过硬能力,加强团结协作,保持优良作风,严明工作纪律,巩固拓展我市党史学习教育良好态势。
会议宣读了《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组分组安排》,接下来,10个巡回指导组将分赴五区和市直共94个单位开展巡回指导。会上,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围绕开展巡回指导的具体问题作专题辅导。
佛山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作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牵头统筹部门,如何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着力推动加强全市统筹力度,推动各区各部门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市发改局局长孔海文接受佛山传媒集团专访时表示,佛山正在争创国家发展改革委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全力突破土地、金融、人才、政务服务、城市品质等五方面瓶颈,推动营商环境整体提升,为佛山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对标对表先进:力争率先实现广佛营商环境并驾齐驱
佛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小组领导下,佛山在2019年出台了《佛山市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打造“1+7+N”工作体系,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取得较大进步。
孔海文介绍,在国家和省的评价中,佛山营商环境走在前列。国家评价体系共有18项指标,其中佛山有4项指标进入标杆,包括获得电力、保护中小投资者、纳税、市场监管。但对标广州、深圳等先进城市,佛山还存在较多问题与短板,“换句话来说,佛山是优等生,但还不是优等生中的优等生。”
2020年9月,国家发改委提出,鼓励和支持各地围绕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重点领域,开展改革创新,以点带点推动改革建设本地化、差异化的营商环境特色品牌,建设一批发挥示范效应的标杆城市。
佛山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在同年12月向国家发改委提出以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为切入点创建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得到法规司肯定。
为何从土地利用角度牵引营商环境改革?孔海文表示,佛山土地开发强度大,禅城超过70%,南海、顺德超过50%,土地资源紧张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以顺德为代表的村级工业园改造工作已累积丰富的经验和做法。佛山以此为切入点,将有利于加快推动土地要素合理配置,提升城市营商环境品质;有利于加快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环境显著提升,为“腾笼换鸟”“筑巢引凤”提供坚实保障;有利于率先探索优化营商环境新路径,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经验。
孔海文认为,广州、深圳与佛山同为大湾区内兄弟城市,他们就是身边的榜样,佛山拥有便利条件向这两座先进城市学习。尤其是广佛同城十多年,佛山首先要学习借鉴广州好经验好做法,力争在不久的将来在广佛都市圈内实现营商环境并驾齐驱。
突破五大瓶颈: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
对标对表先进,市发改局梳理出当前佛山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迫切需要突破的五大瓶颈,包括产业发展土地资源紧缺,高质量产业载体不足;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有待提升;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城市形态与品质有待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还显不足; 人才引进与培育环境存在短板,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
孔海文表示,市发改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接下来将全力做好五个方面工作,加快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建设,助力佛山建设宜居宜业宜创新的国际化现代化大城市。
“针对制约佛山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首先要破解深层次土地要素制约难题。”孔海文说,村级工业园改造是建设土地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环境的必由之路,包括创新存量土地改造模式,形成多元化改造机制;优化土地用途的管控和激励制度,落实产业保护区各项规划;完善存量土地二次开发的利益协调机制,保障各个主体合法权益;探索解决土地历史遗留问题的方法路径。
其次是提升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创业便利度。孔海文表示,佛山政务服务要进一步提速增效,不断探索机制体制创新,简化优化审批流程,围绕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提供全流程贴心服务,达到依法依规管理与高效服务有机统一,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
第三方面是打造促进城市更新和产业发展的金融环境,促进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撑。孔海文坦言,目前不少企业仍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除了发展壮大地方金融平台之外,关键在于创新更多金融产品,服务城市更新与实体经济。比如在村改过程中,就创新了“村改贷”“村融通”等金融产品。
“第四方面主要是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大公共资源配置力度,‘开门七件事’,要切实提高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公共服务质量。”孔海文介绍,我们常说留住年轻人才能留住城市未来。与深圳、广州相比,佛山要构建产业、城市、生态协调发展新格局,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
为了吸引留住更多人才,第五方面将聚焦人才环境营造。孔海文表示,佛山近年来实施很多人才政策,取得突出成效。但对标一流营商环境打造的需求,对标先进城市人才政策的力度,佛山还需要再加把劲,在系统性、针对性上再下功夫,建立更加贴心、舒心的人才软硬件设施服务。比如可以聚焦某些重点发展产业领域,加码相关招才引才力度,加快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本科普通高校,是一所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
学院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广东省佛山市。学院起源于1958年创办的佛山师范学院和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其后佛山师范学院更名为佛山师范专科学校。1986年2月,在佛山师范专科学校基础上创建佛山大学,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也先后更名为佛山兽医专科学校和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1995年3月,佛山大学和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2005年2月,佛山职工医学院和佛山教育学院并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在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良成绩。201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9月学院被列入首批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2016年成为广东省第六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17年学院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在软科发布的2020年“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位居全国第228位。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学习提升本领、以规范夯实基础、以创新塑造品牌、以改革突破难点、以党建促进高建、以高建带动全面”的工作思路,2019年9月学院党委被确立为“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培育单位”。学院以培养基础扎实、精于实践、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秉承“明德博学、自强有为”的校训,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
现有仙溪、江湾、河滨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达2200余亩,总建筑面积近65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学院建立了博士后培养、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多层次多形式的立体办学体系。面向全国14个省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758人,在校硕士研究生1249人,联招博士39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3498人,在校来华学历留学生31人。迄今为止,已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培养大批优秀人才17万余人。
学院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89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95人,博士学位教师684人,双聘院士7人(含海外院士2人),在聘全职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1人、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5人。此外,还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丁肇中、乔治·斯穆特和菲尔茨奖获得者埃菲·杰曼诺夫、沃恩·琼斯等为名誉教授,聘任岭南讲座教授177人。学院全职特聘外籍教授古睿智荣获2019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
学院面向产业需求,教育教学成效显著。设有16个二级学院,每个二级学院与地方行业、企业共建了“产业学院”。现有招生专业54个,涵盖了工学、理学、管理学、农学、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在招理工科专业占比达67%。现有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重点专业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个,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4个,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3个,广东省“珠江学者”设岗学科5个。目前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7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3项,省级教学团队16个,省级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11门,省级示范产业学院3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重点课程7门,精品开放课程17门。获教育部和广东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26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5项。
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文化竞赛共获省级及以上奖励2495项,其中国家级1004项,省级1491项。毕业生2018年、2019年总体就业率分别是99.84%、99.61%,2020年虽然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影响,但总体就业率也达到92.16%,三年均位居全省前列,其中2019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位居全省本科院校第一。2018年至2020年,毕业生平均自主创业率为1.15%,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4倍,位居全省前列,其中2017年位列全国本科高校97位。学院先后获得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校企共建创业实践基地”、工信部首批“高校中小企业创业就业实践基地”“数字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第四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特色展示项目、团中央中国青年创业社区(佛山站)、易班全国共建工作示范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科技部“校企合作好案例”、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广东省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单位、广东省创新创业示范学校、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广东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易班十佳发展中心等。广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广东高校易班发展中心落户学院。
学院结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产学研合作,科研实力大幅提升。拥有国家标准委国家氢能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佛山)1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5个,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2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个,广东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广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科研总经费从2016年的3.0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43亿元。2016年至2020年,学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分别为9项、25项、40项、38项(含国际合作项目1项)、41项。2020年由我院教授主持获批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年至2020年学校申请专利7300件,获得授权专利2584项,其中发明专利417项。学院入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第四批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筹建单位和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近三年培育孵化高新技术企业205家。在全省高校“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平台数”统计排名中,学院连续七年位居全省第二。2016年以来,学院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等各类科技奖励52项,国家级行业协会奖72项;其中,2019年学院首次以第一依托单位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和 “中国专利优秀奖”;2020年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5项(3项主持、2项参与)。连续六年荣获国家唯一面向产学研结合最高荣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等。学院的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级星创天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化办学,加强多元、多边学术交流和人才联合培养。学院与36个国家和地区近9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40%以上的教职员工曾在海外合作院校学习或从事科研工作。学院与东莞台商育苗基金会共同举办非独立法人二级学院粤台人工智能学院。开设了国家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德国特里尔应用技术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项目以及广东省教育厅备案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德国埃森造型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本科联合培养项目。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等学校开展了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合作。
面向未来,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立足佛山、服务广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定位,坚持“高校+高端研究院所+龙头企业”的特色发展模式,加快建设成为理工科优势突出、应用特色鲜明、服务成效显著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为服务国家战略、推进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佛山打造全省“一核一带一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学 校 沿 革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