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市民热议蓝图畅谈未来 向往桂城美好生活
各界热议《桂城街道文化体育旅游发展工作五年计划(2021—2025年)》
一图读懂《五年计划》
7月12日,桂城街道办事处重磅发布《桂城街道文化体育旅游发展工作五年计划(2021-2025年)》(下称《五年计划》)。未来五年,桂城将紧紧围绕文、体、旅“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发展思路,通过建立环千灯湖、映月湖、怡海湖、文翰湖四大“湖畔文化聚集区”,举办一批公园生活文化的品牌活动,推进12个文化网红地标建设等,建设成为一座高品质文化型的公园城市。消息一出,就引起各界关注,并积极建言献策。
期待有更多文化类场所
文化决定一座城市的气质,影响一座城市的气场。《五年计划》提出,桂城将全面加强文化设施硬件布局,锻造网红城市独特气质,建立“一切皆文化、无处不艺术”的硬件建设格局,发挥大型文化设施的辐射带动功能,推动文化场馆、文化地标、体育公园、网红打卡点、涂鸦墙、公共艺术品等硬件建设。
刘敏婷(关爱桂城叠二社区社会组织培育项目社工):作为一名在桂城街道社区内工作的社工,我十分认同文化对一座城市会产生重要影响。社区是组成城市的单位,是城市文化、城市人文生态的重要载体。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所以在《五年计划》中,我十分期望未来有更多的文化类场所建在社区中,并以社区为基点,链接更多家庭参与文化建设,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的内核现代化、年轻化。结合现代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各个社区还可以铺开体验活动,让城市社区的居民有渠道、有意愿接触传统文化,农村社区的居民愿意打造、传承传统文化品牌,转换文化价值,反哺乡村振兴。
钟淑珍(佛山市志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希望未来桂城在坚持党建引领下,能加强不同社会治理主体的声音呈现,并增加主题式的连续报道,多关注革命教育基地、休闲娱乐好去处、桂城当地传统小吃、老旧小区治理样板、长者服务打卡点等,让市民能够及时了解更多资讯。
希望
“湖畔文化聚集区”提高市民素质
《五年计划》也明确,桂城将以“绕湖筑文”构筑特色文化高地,打造一个有颜值、有活力、有涵养、有魅力的公园桂城,建立环千灯湖、映月湖、怡海湖、文翰湖四大“湖畔文化聚集区”,形成“10分钟公园文化休闲生活圈”。同时,新改扩建不少于200个社区体育公园,建成65公里环城滨河跑道,各类运动场地超1500个,实现人均体育用地面积超3平方米,年均开展不少于30场体育技能素养公共培训。
郭健(映月湖畔市民):自从映月新城规划发布后,我就十分关注映月湖公园二期、映月文化中心、南海儿童公园等场所的消息,希望有关项目早日建成,让居住在附近的市民有休闲散步、阅读学习、亲子娱乐的好去处,让生活更具文化气息,提高市民文化素质水平。
谭慧怡(文翰湖畔市民):我每天都会到文翰湖公园慢跑,如果未来环城滨河跑道建成,将给运动爱好者提供一个在跑步中舒适享受美景的路线,用脚步丈量桂城魅力,感受城市变化。如果这条跑道上能加入一些文化元素,例如传统文化涂鸦、互动体验、阅读书屋等,则更加有趣。
此外,市民们也十分期待慢行系统、轨道交通早日通行,让不同区域的市民实现文化生活无缝连接。
网红城市提高市民幸福感和归属感
《五年计划》在示范点打造上,也提出桂城要树立网红消费型城市形象,推进千灯湖创投小镇、佛罗伦萨小镇等12个文化网红地标建设,塑造“雕塑之城”“涂鸦之城”标签,发掘打造不少于50个网红打卡点,成为传播城市形象的重要着力点。
芦静琳(江滨社区工作人员):未来的周末,居住在桂城的我们可以在社区周边享受到文化盛宴,白天约上三五知己去打卡“涂鸦之城”,晚上与家人共享灯光秀,这将是怎样一个美好的、优质的生活啊!希望桂城能通过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吸引新市民留在桂城、服务桂城,促进桂城的发展。
杜桂妍(佛山市志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从这个《五年计划》中,我看到桂城文体旅从空间规划、产业打造、品牌服务、旅游线路等9个方面进行的宏观规划,感受到作为桂城市民在未来5年幸福感不断提升。个人对“全民阅读”和“全域旅游”比较感兴趣,希望桂城未来能打造一个动静皆宜的城市,丰富市民在日常工作外的文娱康体生活,同时提升市民综合素养,让市民整体素质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滋养起来。
产业多元化提供就业机会和文化熏陶
要实现文体旅高质量发展,促进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成为重中之重。《五年计划》明确,桂城将发展一批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项目,打造玉器、电竞、汽车、影视四大文化产业聚集区。桂城也将充分利用玉器、电竞、汽车、影视产业聚集区的优势,推动文化产业精准招商,至2025年,引入重点文化产业类项目10个,打造精品特色旅游线路10条,接待旅游人数超1000万人次。
黄庆玲(广东昭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职员):从家人和同事的孩子报考志愿来看,现在“10后”的学生在新媒体时代汲取知识,他们都更愿意投身到新媒体行业中进行专业学习和工作。因此,桂城在《五年计划》中能考虑加大对电竞产业的招商引资,这对于年轻力量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也更能留住青年人才。
甘颖欣(雪花酿酒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职员):随着新兴文化产业的引入,桂城的产业构成未来将更加多元,文旅融合也蕴藏着无限的发展可能。同时,产业的转型升级将为市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高生活水平。希望未来这些新兴的文化产业能更多地与市民生活相融合,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
东二社区退休党支部书记、老党员杨金钟:
■东二社区退休党支部书记、老党员杨金钟。
“我1948年出生,1970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到2007年任东二社区党支部书记,亲历了东二社区的发展和腾飞。”今年73岁的桂城东二社区退休党支部书记、老党员杨金钟是土生土长的东二人,他深爱着这片土地,并为家乡的发展努力奋斗。
在杨金钟的带领下,东二社区凭借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气神,创造了不少先进经验。修建东二大道、建设农民博物馆……杨金钟用数十年的实际行动践行“踏踏实实为村民谋福祉,为社区发展作贡献”的初心。
“路通财通
”为村民谋福祉
“以前东二村都是大片农田,道路不多,算是比较偏僻的农村了,从附近的 岗过来东二,直线距离不远,却要兜兜转转拐许多个弯。”杨金钟说,上个世纪,东二村路网并不发达,少有人愿意来,更别说商家来投资了。所谓“路通财通”,为了让东二村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杨金钟提出修建道路,把东二村与外界尽可能方便地连接在一起。
东二大道就是杨金钟在任期间建成的,也就是现在南海大道与桂澜路之间,经过东二社区居委会门前的南新三路。“建成这条路好处太多了,方便了村民进出,也方便外面的商家进来,只有环境跟上了,经济才有发展的可能。”杨金钟说,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如何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升以农民为主的村民素养成了他当时的“主要任务”。
“无数次现场踩点,参与道路设计和建设的全过程,东二大道就像我的‘孩子’一样,在20世纪90年代年‘出生’了。”杨金钟自豪地说,有了这条路,东二的经济逐渐迎来“腾飞”。
土地被盘活了,商家也陆续被引进来,东二的经济越来越好。杨金钟在任期间,东二村集体经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
建农民博物馆留住“农耕记忆”
说起难忘的经历,杨金钟还如数家珍地介绍了他指导建设的东二农民博物馆。该馆建于2002年11月,展览区由“农耕时代”“公社年代”“蹉跎岁月”“锦绣前程”四部分组成,展品多是东二村的农具、家庭用具、旧照片等。这种以农具为主要展品的博物馆,当时在佛山地区非常罕见。
该馆收集了村民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各种农具、居家物品,大到农田灌溉用的三人脚踏水车,小到日常生活中的碗筷等,一共180余件。
杨金钟讲到博物馆的历史时,眼中不禁流露出几分自豪。“当时的东二村在经济上已经非常可观,为了教育下一代要饮水思源,1999年,东二村委出资270万元建设农民博物馆,历时3年建成。”由于东二村自20世纪九十年代起就很少有农民耕田,所以一时半会要凑齐各式农具绝非易事。杨金钟走遍了13个生产队,挨家挨户寻找适合的展品,终于集齐180多件农具。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发挥榜样作用
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杨金钟一直用党性原则要求自己。在政府部门任职,杨金钟履职到位,勇于担当。“1969年在东二村做治保主任的时候,我白天参加劳动,割禾种田,晚上还坚持上夜班,确保村内治安稳定,哪里最艰苦我就去哪里。”杨金钟认为,在其位,谋其政,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要迎难而上,为群众排忧解难,拉近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日常生活中,杨金钟也严以修身,严于律己。所谓“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修身修的是良知,是信念,律己律的是党性,是作风。作为一名共产党人,杨金钟总是给人节约朴素、刻苦耐劳的印象。“以前走路上班,要经过很多田地,我都是光脚走过来的,衣服也没有一件是棉麻的,因为太奢侈了。”杨金钟说,他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时刻自警自省,始终以勤恳节约的态度不断锤炼党性,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身作则带领身边的人艰苦奋斗。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邹韵斯
根据《广东省民政厅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建立健全经营性公墓监督管理机制的通知》(粤民规字〔2018〕6号)文件精神,7月8日,市民政局梁靖伟副局长带领市民政、发改、市监、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合组成经营性公墓年度检查组,对全市6家经营性公墓进行了2020年度检查,局纪检组随同检查。检查组分别到南海区长青墓园、华侨墓园和三水区安泰墓园进行年检,同时听取了各受检殡葬服务机构在清明节保障、园区经营管理、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工作汇报。
从检查情况看,我市经营性公墓在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下,能够严格执行殡葬管理政策法规,积极推进文明、绿色、和谐殡葬,加强公墓建设、规范经营管理,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强化全省殡葬基本公共服务的意见》等政策规定,依法依规经营,全面推进殡葬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2021年,全市6家经营性公墓在深化殡葬改革中做了大量有效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性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是经营性公墓经营管理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经营性公墓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和加强,软硬件建设规范,法规政策性规定执行落实程度进一步提高。
二是群众移风易俗和文明殡葬新风得到进一步加强。各公墓以文明低碳祭扫为主题,持续开展殡葬改革宣传活动,倡导树立新的丧葬观念,鼓励移风易俗,开展鲜花拜祭,文明拜祭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广大市民选择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态节地葬法。
三是殡葬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各墓园结合实际,以群众的需求为切入点,优化窗口服务,坚持以“惠民、利民、便民”为宗旨,为提升殡葬行业树好形象。各经营公墓按照殡仪服务“六公开”制度要求,向社会公布服务流程、服务承诺和收费标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并设立“意见簿、投诉箱及投诉电话”等相关措施,广泛收集客户意见和建议,实施服务跟踪制度,树立殡葬行业良好形象。
四是安全防护和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加强。按照省民政厅的通知要求,我市经营性墓园切实加强安全保障措施,提高墓园的安全管理和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结合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殡葬场所安全管理的严格要求,各经营性墓园全力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以实现“平安清明、文明清明”为目标,严格按照“预约、错峰、限流”的原则有序开展现场祭扫,正面引导市民群众采用鲜花祭扫、网络祭扫等新方式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重,有效地满足了市民群众的祭扫需求,也保障了疫情防控期间殡葬场所的安全工作。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