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大道澜石路口优化提速工程迎来首个工作日考验
“上周工作日,从乐从开车经过澜石路口,车龙一度排到澜石大桥中央,至少2到3次红灯才能通过;今天星期一,早高峰经过该路口,只等了一次红灯就通过了!”8月16日,佛山大道澜石路口优化提速工程迎来首个工作日考验,在家博城上班的黄先生对比自己的亲身经历后欣喜地说,“确实比以前顺畅了!”
佛山大道的变化,只是一个开始,伴随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畅通工程”行动拉开大幕,市民出行体验有望迎来更大变化。这既是对全市交通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整治与梳理,也是佛山市践行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南北双方向通行效率提高超20%
据统计,往日早高峰期间,未优化改造的佛山大道澜石路口南往北方向车辆的排队长度超800米,对佛山大道整体通行效率造成较大影响。如今,南往北方向的车辆基本在1组交通信号灯或最多2组信号灯就能通行,该路口南北双方向的通行效率同比提高超过20%。
“今天早高峰的车龙长度算正常。”路口执勤交警表示,红绿灯时长并非固定,而是会根据现场车流情况,在高峰及平峰时期适当进行调整。8月16日高峰时段,考虑到南往北方向的车流更大,且澜石路口右转车流汇入佛山大道,为避免塘头立交桥发生严重拥堵,适时调整节流。因此,南往北方向的红灯时长比北往南方向长。
该路口增设中央隔离带后,有效杜绝了车辆从家博城停车场驶出后横跨几条车道进入左转车道的情况。“现在不允许左转,只能右转直行,堵车现象少了。”家博城停车场的保安说,工作日的车流比以往有序多了。
8月16日傍晚6时许,佛山大道澜石路口双向车辆通行较为顺畅。不过,在佛山大道至镇中路路段,不少非过桥司机导航系统未及时更新或未注意道路变化,仍行驶在最左侧车道,导致进入镇中路掉头时产生多次连续变道;而在佛山大道至澜石桥底路段,部分车主未注意到路边路牌指示,误驶入该封闭路段,发现无法驶入辅道后急忙左拐,导致上桥路段出现一定拥堵。
市民感受 排队车辆减少 期待建设人行天桥
从事建筑工程工作的郑先生经常到澜石水暖阀门批发城采购产品,每次都要经过佛山大道澜石路口。“以往就算是平峰时期,也需等一两次红灯才能通过,更不要说早晚高峰了。但今天早高峰也只是等一次灯就能通过。”8月16日一早,郑先生沿佛山大道南往北方向行驶,经过该路口时感到有些惊喜。
郑先生偶尔也会从澜石路转入佛山大道,如今路口有了中央分隔带,需要绕路。“从澜石路出来的车辆肯定没以前方便,不过如果绕的路不堵,也会比以前堵车好。”郑先生说。
市民潘先生从事鲜花运送工作,每天都要经过该路口。当日上午9时许,他开车经过该路口时,和郑先生有着一样的体会,“顺了,等红灯的车辆少了。”
同一时间,家住南海的黄先生开车从澜石路右转进入佛山大道。当日,他在该路口没有遇到堵车,但进入佛山大道季华路隧道入口,就出现车多缓慢的情况。目前,从澜石路右转进入佛山大道的右转渠化路口是封闭的,车辆必须等红灯才能右转,“建议打开这个右转路口,这样右转不用等红灯,通行效率会更高。”结合自身体验,黄先生提出优化建议。
平时骑电动自行车出行的何女士说,该路口交通组织的变化对她并未产生太大影响,过马路仍和以前一样。据观察,在佛山大道南侧人行道,红绿灯实施分段管理,交警现场对红绿灯进行适时调整,保证人车通行顺畅。
“曾经我在这个路口过马路,看到有些车辆抢红灯通行,对行人造成安全隐患。”何女士更期待该路口能尽快建好人行天桥,做到人车分流,这样通行效率更高,而且更安全。
部门回应 加快信号灯设置 完善慢行系统
针对佛山大道澜石路口优化提速工程,禅城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禅城计划于明年上半年完成该路口人行天桥的建设,届时将取消路口人行横道斑马线及信号灯,实现佛山大道主线禅城范围内全线无灯控快速化,进一步提高佛山大道通行效率。
另外,禅城区还计划在佛山大道魁奇路口增设全方向待行区,优化车道分配及信号配时,增加周边道路疏散能力。据了解,禅城区已设有7个待行区,佛山大道已有两个全方向待行区,分别设在佛山大道轻工路路口、佛山大道亲仁路口。按照“畅通工程”的工作要求,目前佛山安交警部门已对全市已建成的11个待行区进行统一规范设置。
为破解日益加剧的“车路人”矛盾,缓解道路拥堵现象,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透露,结合“畅通工程”方案提出的“建设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要求,目前交通部门正在抓紧推进专用道建设提升工作,完善城市“慢行系统”,为此还专门出台了技术要求,统一了技术标准。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进行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方案设计的项目273个,里程757.5公里。目前正开工项目40个,里程97.3公里;已完工项目21个,里程65.6公里。
“提升水环境污染治理能力”是市政府2021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8月16日,佛山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六次会议召开,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佛山市污水管网提质增效情况的报告以及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关于该情况的调研报告。目前全市污水管网长度总体处于全省较高水平。
现状:“十三五”期间建成污水管网逾3000公里
近年来,佛山坚持“道路建到哪里、管网铺到哪里”的理念,大力推进污水管网建设,2019年以来,每年以超过1000公里的速度推进。据统计,“十三五”期间佛山建成污水管网超过3000公里,目前全市污水管网长度达到7903公里,总体上已处于全省较高水平。
同时,污水管网建设加快向农村延伸,全市5027个自然村中,已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的有4620个,完成率为91.9%,已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的有3823个,完成率为76.05%。
为进一步推动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近年来佛山全面推进排水设施建管、厂网、城乡“三个一体化”改革。目前五区均成立了排水公司,已初步承接污水厂网建设、运维、管理等工作,全市逐步构建起“市级规划、区为主体、镇街配合”建设管理机制。
2020年,佛山市城镇集中污水处理率为98.14%,达到较高水平。对比2018年和2020年的相关数据,全市污水处理总量、COD削减总量、氨氮削减总量,增长率分别达到21.1%、22.3%、17%,指标均有大幅上升。
短板:截污纳管系统效能有待提升
虽然佛山市污水管网建设近两年进入提速期和高峰期,但截污纳管的整体系统效能未得到明显提升。主要原因体现在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整体提升不明显,个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不力,建成管网通水不及时等。
此外,历史上建成的管网经过多年运行,存在较多的变形、塌陷、堵塞等病害,影响了截污纳管发挥应有的效能。与此同时,受到工业废水排入占比大、地下水的大量渗入、河涌水倒灌现象较为普遍等因素影响,全市污水处理厂总体进水浓度未能得到相应提高。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方面,还存在分散式设施运行效率低等问题。
为加强对该民生实事项目的监督,今年7月,佛山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开展佛山市污水管网提质增效情况专题调研。调研报告认为,对照市政府排水设施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目标,对照人民群众对提升周边水环境质量的期盼,污水管网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与短板,突出表现在:“三个一体化”改革推进不理想、排水设施建设针对性不强、“厂、站、网”联合调度水平不高、沿河截污管网截污不理想、雨污分流机制实施不到位、管网集污率有待提高等方面。
计划:加快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针对当前佛山市污水管网建设和营运存在的问题,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我市污水管网提质增效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要求,市政府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把改善水环境质量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高起点谋划规划长远治水的体制、机制和设施建设,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远近结合推动污水管网提质增效。
据了解,2021年全市污水处理设施的资金投入预计达到50.2亿元,1月~6月,全市已建成污水管网489.8公里,建成公里数完成进度70%,完成投资26.65亿元。“十四五”期间,南海、顺德区推进流域水环境整治加大资金投入,预计投入资金超过300亿元。
接下来,市政府将着力改变“重建轻管”现状,立足于管好、用好现有设施,充分发挥各区排水公司的主体作用,将工作重点移向排水许可核发、混接整改、污水处理厂专业化、规范化管理工作上,确保管网及时有效通水发挥效益。
在管网现状评估和运行监测方面,佛山将加快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以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智慧住建”“智慧排水系统”等平台的信息化建设,形成系统管理、数据共享格局。同时,把污水收集率提升状况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以结果导向倒逼污水管网提质增效。
雨污分流制度既是佛山市地方性法规规定的法定模式之一,也是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佛山将制定雨污分流改造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区分重点、分步推进,确保《佛山市排水管理条例》第十二条的相关规定落实到位。并充分利用村级工业园改造的契机,因势利导解决工业园区污水管网的历史遗留问题、实施雨污分流,提高进水浓度和污水收集率。
下一步,佛山还将参照深圳、广州好的经验和做法,统筹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的规划、建设、质量监督、验收和维护,以及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的监督管理等工作,明晰工作职责,落实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工程验收和通水等事项的指导和监督管理职能,强化协调联动,确保全市城镇污水管网提质增效工作顺利推进。
启动疫情防控数据处理中心,设13个流动检测点
近日,家住禅城区石湾镇街道的不少居民发现,社区内搭起了小帐篷,医护人员驻守社区,为辖区重点人群和近期从外省(不含中高风险区域)返回人员开展免费核酸检测。石湾设置了13个流动检测点,以及沙岗村卫生服务站、奇槎社区卫生服务站、城南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核酸检测点,让重点人员在家门口即可实现免费测核酸。
各个流动检测点纷纷落地的背后,是石湾在真抓实干上下“硬功夫”。石湾还创新性地启动了疫情防控数据处理中心,以“防疫数字大脑”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守护辖区居民健康。
13个流动免费检测点为民服务
石湾39个村居被科学划分为13个网格,每个网格内新增一个固定或流动核酸检测点,由街道统一安排专车接送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按照就近原则组织开展核酸检测,全面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和检测效率。
石湾还设有沙岗村卫生服务站、奇槎社区卫生服务站、城南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核酸检测点,辖区内还有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佛山复星禅诚医院、区人民医院澜石院区4个医院固定核酸检测点。市民可根据需要前往检测核酸,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护航。
石湾镇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流动核酸检测点只接受辖区重点人群和近期从外省(不含中高风险区域)返回人员前往免费测核酸。“中高风险区域返回人员务必根据省要求,严格实施疫情管控措施,由医院统一上门进行核酸检测。”
在疫苗接种上,目前,石湾已实现新冠疫苗接种超64万剂次。
以“数字大脑”发力数据核查落地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离不开各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此中庞杂的数据需要街道一级处理、核查、落地。
8月9日,石湾率先建设街道疫情防控数据处理中心,并紧急抽调辖区三个派出所、街道疫情防控办相关骨干人员和招募的志愿者集中工作,实现“集中化、扁平化、一个号、一次性”,完成上级推送数据核查落地。
石湾镇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石湾疫情防控数据处理中心以同济派出所为集中办公点,辖区三个派出所和街道抽调60名专职干部加入处理中心驻点办公,团队式协作,实现数据精准排查、统一筛查、快速分派,信息流畅传递。
在抗疫前期,各种防疫数据在区、街、村居三方折返,消耗人力和时间。针对此问题,石湾优化流程,实现数据扁平化管理。上级推送的数据由街道数据处理中心统一接收,经过筛查过滤并核实对象信息后,精准高效向村居推送信息,提升数据核查效能,降低时间和人力成本。
石湾还首创了街道防疫专线,一个号对接群众,提高群众信任度和安全感,改变对群众多头询问的问题,理顺机制体制,更加快速、精准、高效做好大数据排查工作。
“按照最新隔离政策,我们还对照名单逐个核对信息,对群众只进行一次问询,有效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减轻村居工作压力,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提升人员管控成效。”该负责人说。
石湾坚持上下“一盘棋”,筑牢疫情防护堤。街道制定了疫情防控值班表,建立24小时应急响应制度,机关各部门、各事业单位分管领导连同街道工作人员、志愿者,加入村居“三人组”,全力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街道、村居上下一心,部门之间协调联动,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石湾镇街道有关负责人说。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