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卫星背后的佛山制造故事
7月底的一个上午,当记者在季华实验室展厅见到佛山一号卫星研发团队负责人任建岳时,他刚从实验室出来,衣服都汗湿了。并非是实验室没有空调,而是这位来自北方的研究员身体还没有适应南方的天气。然而,他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为这座南方城市发射了具有全球先进技术的商业卫星。
4月27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佛山一号等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个全球首颗100公斤0.5米分辨率光学成像卫星,让全佛山人为之沸腾。可应用于测绘、农业、环保、林业等多个行业的佛山一号卫星,如果得到广泛运用,将对佛山人的生活以及佛山的产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佛山一号卫星项目带头人任建岳(左二)及其团队核心成员。/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摄
佛山为什么要发射卫星?
早在季华实验室建立之初,实验室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就透露过发射卫星的计划。从实验室将先进遥感装备定为实验室部署的八个研究方向之一也可以看出,发射卫星只是时间问题。
商用卫星近几年并不罕见。2015年10月7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搭载吉林一号一箭四星成功发射,拉开了我国商业卫星发射的大幕。此后,湖南发射了我国首颗商业化科学实验卫星潇湘一号,山东发射了齐鲁一号,深圳民企发射了中安国通一号,香港航天科技集团发射了金紫荆星座一号……
因应用广泛,商业卫星受到很多区域和相关企业的青睐,成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工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19年)》透露,中国2019年研制发射的商业卫星就超过了40颗。
佛山一号卫星整体效果图。/通讯员供图
相对于其他商业卫星,佛山一号有什么特别之处?“佛山一号超轻高分面阵空间相机”相关鉴定结论显示,该成果技术难度很大,创新性很强。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28kg相机重量、0.5m分辨率、7km×2.5km幅面等核心指标及其关键技术居于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在“佛山一号”卫星成功应用,为我国航天遥感与微纳卫星对地观测提供了一种新的高分辨率、轻型化、低成本的技术手段。
其次,“超轻高分面阵空间相机”是卫星的核心部件。“以往发射的卫星虽然也是100公斤级别的,但是相机能够在低轨高密度上做到这么轻的重量、这么高的成像分辨率,佛山一号还是全球首个。”任建岳介绍,在同样的质量和成像要求下,佛山一号达到了重量最低、体积最小、成本最低的最优解组合,“卫星发射成本下降了5至10倍。”
解决没有人给过答案的问题
在季华实验室的展厅,摆放着佛山一号卫星的1:1模型。该卫星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个是卫星平台,另一个就是超轻高分面阵空间相机。
佛山一号超轻高分面阵空间相机。/佛山日报记者倪玉洁摄
“按照以往的分辨率和幅面要求,这个相机会有一个成年人这么高。”任建岳说,通过从基础材料到结构设计等全链条的创新优化后,这个相机不到一半高,体积也大大缩小了,“重量只有拥有同样技术指标要求的卫星的十分之一。”
100公斤的轻量化设计,0.5米的分辨率,7km×2.5km的幅面……每一个指标,佛山一号都不是率先达到,但是如何有机地结合各种空间光学材料,形成一个满足指标要求的最优解,佛山一号需给出一份“全球第一”的答卷。这也意味着,任建岳的团队解决了很多没有人给出过答案的问题。
他们首先从设计入手。借助多年航天工程经验,团队通过改变设计思路采用微小像元成像器件等技术措施,在大幅减小光学体积的前提下,有效减小重量。同时通过基于计算机仿真的光机电热一体化及先进材料优化设计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小重量。
任建岳介绍,一般卫星制作多使用微晶玻璃、碳化硅、殷钢与钛合金等这样的空间光机材料,如果继续按照原来的老路,重量降不下来,难以实现轻量化的目标。于是,他尝试在相机一体化优化设计中使用碳化硅光学材料与碳化硅及氮化硅的结构材料搭配。虽然如愿降低了整机重量,但实验时却出现了破坏性的结果:支撑镜面结构的三个氮化硅支杆中有一个断了,碳化硅背板也出现了裂纹。
“碳化硅与氮化硅是一种脆性材料,出现微小的裂纹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保障并验证足够小的裂纹在力学和热试验中不再扩张,从而保证相机的安全性与成像质量。”任建岳说。在他的指导下,负责结构设计、可靠性分析和热控设计的团队成员谢新旺博士,花了半年的时间进行整机力学和热学的优化与可靠性分析和仿真,在相机的整体力学实验上就尝试了十多次。
除了在硬件上保证卫星发射成功,佛山一号团队还要确保卫星传输图像的精确性和稳定性。由于这是国内首次发射8000万像素成像幅面的卫星,为了保证相机拍到的图片无误码地传输给卫星平台并传送到地面,团队中的谢虹波博士写了一套完整的卫星图片采集算法代码,并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反复测试和验证。季华实验室展厅里,一张LED显示屏上播放着佛山一号传回来的首张卫星图,上面的房屋布局清晰可见。
“整个卫星研制过程有18个月,要突破跨越发展中诸多未知的难题,这个过程很艰苦,除团队努力攻关外,实验室领导、管理部门、光学材料及光学元件制造团队也为我们提供了最大程度的支持。”任建岳说。
卫星发射震天响 他们内心是平静的
卫星的制作完成了,但组装也是一个精细活,它直接关系到卫星发射的效果。
“超轻量化、超小体积,为组装增加了不少难度。”负责卫星集成测试的孙景旭博士还记得,团队3月20日装配卫星相机时,发现一个垫片厚度存在误差。当时已是凌晨2点多,为保证进度,在场的四个团队成员轮番上阵,经过四五个小时的打磨,终于把多余量去除,“为此有同事手上都磨出了水泡。”
4月13日,在孙景旭等人的“护送”下,佛山一号历时10多个小时,终于从北京“赶到”太原与箭体结合。“北京到太原的距离其实并不远,但是运送卫星必须按照严格的规定执行,高速公路上每小时车速不能超过80公里。”孙景旭说,当时大家小心翼翼的程度不亚于第一次抱自己的孩子那样紧张。
4月27日中午11时20分,当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升空发出惊天动地的声音时,孙景旭内心反倒平静了。“经过了那么多的磨难和实验,发射成功已经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他说,那一刻团队反复做实验的画面一幕幕划过他的脑海,他确信发射一定会成功。
现在,每当佛山人仰望天空,都能感受到,在距离地球500公里的某个轨道上,一颗名叫“佛山一号”的卫星,将佛山与太空连接起来了。
佛山一号卫星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它具有整星快速机动、高速数据传输能力以及视频、凝视拍照和条带拍照等多种工作模式,最高可提供分辨率达0.5米的超高清遥感图像产品。这意味着,在距离地面500公里的高空,佛山一号能清楚“看”到地面上的一棵树、一辆汽车。
佛山一号传回的卫星图。/通讯员供图
佛山一号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
“现在,我们国家的卫星制造和发射链条都打通了,最大的挑战在于怎么应用。”任建岳说,如果地面应用渠道不打通,卫星无法发挥最大价值。
尽管目前商业卫星的研制发射已经不是难题,但仍是高端制造业的重点产业。当前,佛山装备制造业站在了万亿规模的新起点,面临着优存量、扩增量的新使命;同时,佛山也在谋划出台数字佛山建设总体规划,高水平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如何发挥好佛山一号应有的价值?
“吉林一号”的探索或许可以为佛山打开思路。从2014年开始,吉林省连续8年将“吉林一号”写入了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其作为全省产业机构调整的重大项目推进。2020年,吉林一号星座组网进一步壮大,在轨卫星达到25颗。据当地媒体报道,“吉林一号”卫星所需的相机反射镜、磁力矩器、相机构件、卫星基板和CMOS高性能传感器等相关核心部件,都已经实现省内配套生产。
任建岳介绍,佛山一号未来将组成不少于100颗同类卫星星座,在国土资源调查、环境保护、防灾减灾、资源开发利用、功能区划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信息化建设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由他带头的季华实验室超高比功能柔性卫星研究团队也将继续打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先进水平的轻量化高清卫星等遥感装备,实现超轻量化遥感装备的工程化、产品化,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开拓商业卫星国际市场,在佛山打造柔性商业卫星制造产业链。
8月17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正式发布2021赛迪百强区榜单。佛山市共有3个区上榜,分别是顺德区、南海区、禅城区。顺德区排名第6,南海区位居第12,禅城区位列第40。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市顺德区位列深圳市南山区、广州市天河区、深圳市福田区、青岛市黄岛区、深圳市龙岗区之后,是副省级市辖区以外排名最前的地级市辖区。
2021年赛迪百强区榜单发布,佛山市顺德区、南海区、禅城区上榜。
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白皮书暨2021赛迪百强区》,旨在展示过去一年各领先城区发展成就,解码新时代城区经济发展趋势特征,分享城区高质量发展先进经验。
城区是引领城市集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2021年赛迪百强区榜单由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编制,以经济实力、增长动力、内生支撑、区域能级、共享发展五个维度出发,构建包含23个二级指标的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对全国(除直辖市、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906个市辖区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估而形成。
2021全国百强区评价在2020年百强区18个核心指标基础上,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结合最新政策导向及2020年各城区发展特点,围绕3个方面对百强区指标体系进行部分调整:
一是响应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改革创新、以人民为中心等要求,突出发展质量类和人口流动类相关指标;
二是在2020年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突出城区“六稳”“六保”工作成绩,特别是促进就业、稳定投资等方面相关指标;
三是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及各地优质项目培育成果,增加辖区内500强企业数量、国家级园区数量等作为参考支撑指标。
从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占68席,中部地区14席,西部地区16席,东北地区2席。广东表现最为抢眼,前十名包揽了8席。佛山市顺德区排名第6,佛山市南海区位居第12,佛山市禅城区位列第40。
榜单显示,2021年百强区以不足全国0.6%的国土面积和9.4%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7.6%的生产总值,经济资源在城市主城区集聚态势更加明显。此外,百强区经济增速明显快于全国水平,百强区人均生产总值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且平均生产总值超16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百强区当中,头部城区实力突出,GDP“两千亿+”成为新趋势。2020年,GDP突破两千亿的城区增至27个。这些头部城区经济实力异常突出,地区生产总值累计达8.41万亿元,以不到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0.2%,贡献了全国GDP总量的8.2%。
三谭革命事迹展览馆前的“三谭”雕像。/(资料图片)佛山日报记者吕润致摄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纪念馆坐落在革命老区更合镇内,这里记载了粤中纵队的光辉史迹。/(资料图片)佛山日报记者吕润致摄
“佛山十大红色文化名片”“佛山优秀红色文化名片”评选结果正式出炉,高明三谭革命事迹展览馆、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纪念馆入选“佛山十大红色文化名片”名单,小洞村高明革命遗址群入选“佛山优秀红色文化名片”名单。
今年3月起,佛山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和佛山日报社联合开展“佛山红色文化名片”遴选活动,面向全市各区各单位征集人物、事件、遗迹等红色文化资源。经各区各单位推荐、党史专家实地走访、“候选名片”初评、网上点赞、专家评审等环节,确定高明三谭革命事迹展览馆、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纪念馆等10张“佛山十大红色文化名片”和小洞村高明革命遗址群等10张“佛山优秀红色文化名片”。
高明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革命、建设的时代进程中,高明涌现出一大批仁人志士,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为缅怀在革命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谭平山、谭植棠和谭天度,三谭后人于1998年建成三谭革命事迹展览馆并向公众免费开放,该馆坐落在高明明城镇沧江河畔、文昌塔侧,展出100多幅珍贵图片,向世人展示“三谭”的革命事迹和历史贡献。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纪念馆位于更合镇合瑶路,纪念馆陈列文物、图片、文字简介等资料600多幅(件),充分展示了粤中纵队当年浴血奋战的艰苦斗争历程。粵中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驰骋于粤中大地的一支人民武装部队,其前身是成立于1945年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总人数最多时超16000人,截至解放军南下部队进入粵中地区之前,对敌作战360多次,毙、伤、俘敌近3000人,为广东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革命年代,小洞村是高明革命的摇篮。二十世纪40年代,高明第一支农民武装——高明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在小洞村梁氏宗祠成立。在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小洞村约八成群众直接或间接参加了革命,数十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小洞村文选楼,见证了中共高明县第一次党代表大会的召开、高明抗日武装队伍的建立、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等重大事件。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小洞村分别在二十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兴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和革命烈士纪念堂。现今小洞村高明革命遗址群坐落于高明区更合镇小洞村,主要包括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堂、文选楼、梁氏宗祠、大奎阁等五个区域。
区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借助此次评选活动,积极宣传推广高明红色文化,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作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少年学习革命先烈事迹、瞻仰革命遗址,使红色资源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平台、广大群众培养爱国情感的重要阵地、广大青少年学习革命传统的重要课堂,让高明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