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3张红色文化名片入选!
三谭革命事迹展览馆前的“三谭”雕像。/(资料图片)佛山日报记者吕润致摄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纪念馆坐落在革命老区更合镇内,这里记载了粤中纵队的光辉史迹。/(资料图片)佛山日报记者吕润致摄
“佛山十大红色文化名片”“佛山优秀红色文化名片”评选结果正式出炉,高明三谭革命事迹展览馆、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纪念馆入选“佛山十大红色文化名片”名单,小洞村高明革命遗址群入选“佛山优秀红色文化名片”名单。
今年3月起,佛山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和佛山日报社联合开展“佛山红色文化名片”遴选活动,面向全市各区各单位征集人物、事件、遗迹等红色文化资源。经各区各单位推荐、党史专家实地走访、“候选名片”初评、网上点赞、专家评审等环节,确定高明三谭革命事迹展览馆、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纪念馆等10张“佛山十大红色文化名片”和小洞村高明革命遗址群等10张“佛山优秀红色文化名片”。
高明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革命、建设的时代进程中,高明涌现出一大批仁人志士,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为缅怀在革命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谭平山、谭植棠和谭天度,三谭后人于1998年建成三谭革命事迹展览馆并向公众免费开放,该馆坐落在高明明城镇沧江河畔、文昌塔侧,展出100多幅珍贵图片,向世人展示“三谭”的革命事迹和历史贡献。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纪念馆位于更合镇合瑶路,纪念馆陈列文物、图片、文字简介等资料600多幅(件),充分展示了粤中纵队当年浴血奋战的艰苦斗争历程。粵中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驰骋于粤中大地的一支人民武装部队,其前身是成立于1945年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总人数最多时超16000人,截至解放军南下部队进入粵中地区之前,对敌作战360多次,毙、伤、俘敌近3000人,为广东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革命年代,小洞村是高明革命的摇篮。二十世纪40年代,高明第一支农民武装——高明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在小洞村梁氏宗祠成立。在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小洞村约八成群众直接或间接参加了革命,数十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小洞村文选楼,见证了中共高明县第一次党代表大会的召开、高明抗日武装队伍的建立、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等重大事件。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小洞村分别在二十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兴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和革命烈士纪念堂。现今小洞村高明革命遗址群坐落于高明区更合镇小洞村,主要包括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堂、文选楼、梁氏宗祠、大奎阁等五个区域。
区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借助此次评选活动,积极宣传推广高明红色文化,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作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少年学习革命先烈事迹、瞻仰革命遗址,使红色资源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平台、广大群众培养爱国情感的重要阵地、广大青少年学习革命传统的重要课堂,让高明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推动城乡品质提升攻坚
一旁的钩机已准备就绪,挥动铁臂,一边的乱搭建筑应声倒下。8月18日,龙江镇开展文阁涌沿岸整治工作,对沿岸54宗乱搭乱建进行拆除,推动城乡品质提升攻坚。
据了解,文阁涌总长1公里,流经龙江居委,主要功能为排水,河涌两侧为居民区及鱼塘,因部分民居临涌建设,生活污水就近排入河涌,影响了河涌水质。本次行动将对文阁涌沿岸的54宗乱搭乱建进行拆除,代替大型设备,使用小钩机作业,避免清拆物落入河中,最快预计两个月内完成。
相关负责人介绍,文阁涌整治后,将围绕一河两岸打造美丽宜居环境。适时,绿树沿着河岸生长,郁郁葱葱,将形成一道天然的绿色长廊;届时,村民走在干净整洁的道路上,休闲散步;不远处就是小公园,供村民娱乐;规划分明的停车位,将改变村里车辆乱停放的现象。
当前,龙江镇正大力推动城乡品质提升工作。龙江镇已成立一支攻坚队伍,以村改的工作方式,全面推动23个村居开展整治。通过强大的气势、专业的队伍、细致的铺排,让群众感受龙江城乡品质提升攻坚的速度与激情,营造“自己家园自己建”的和谐氛围。
“城乡品质提升行动就是还群众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局长余厚坚表示,做好清拆工作就是对群众居住环境负责任,除了河涌两岸,主干道两旁、群众投诉多的乱搭乱建也是未来的重点拆除部分,工作人员在对历史存量进行科学拆除的同时,要严控新增乱搭乱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拆除。
一个多月来,细心的市民游客不难发现,一幅色彩斑斓的河堤墙绘在高明区明城镇明阳村的沧江河畔徐徐展开。文昌塔、云勇森林公园、陌上花开、东洲书院等令人熟悉的文旅印记登上墙头,讲述高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的美好愿景,引来不少游客驻足“打卡”。
这幅长约200米、宽5米,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美丽墙绘,出自高明美术协会2名艺术工作者和4名志愿者的手笔。他们走进文旅资源丰富的明阳村开展艺术创作,以墙绘切入,将绿水青山融入到墙绘画卷中,成为推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独特载体。
一幅色彩斑斓的江堤墙绘在高明明城镇明阳村的沧江河畔徐徐展开。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墙绘艺术进基层
8月,高明明城镇明阳村的沧江河畔,晴空如洗,碧波荡漾。在红色廉政文化基地前的河堤廊道上,三两行人隔岸观赏沿河分布的多彩墙绘。昔日斑驳灰黑的河堤,在高明青年的笔下纷纷披上了绚丽多彩的新衣。
“将近一个月,这个巨幅画卷总算大功告成了。”12日下午,创作团队成员彭斐斐头顶烈日添上了最后几笔。看着眼前的墙绘作品,她擦着汗,满意地笑了。
身为土生土长的高明人,在彭斐斐的心中,此次艺术创作更添几分特别的意义。今年6月初,明城镇计划开展乡村振兴堤岸美化提升项目,向全区广大青年发出河堤墙绘的邀请。看到消息后,区美术协会会员彭斐斐和谭杰麟积极响应,与4名志愿者一同走进明城开展艺术创作。
彭斐斐在开展艺术创作。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墙绘前,创作团队围绕“乡村振兴”主题精心构思、设计底稿,选取文昌塔、云勇森林公园、陌上花开、东洲书院等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地标作为元素,色彩选用以绿、蓝为主,着重突出高明的绿色生态和田园风貌。同时采用调和漆等环保材料,让墙绘更好地保持亮丽色彩。
历经20多天,队员们克服烈日炙烤、暴雨突袭、蚊虫叮咬等多重困难,用手中画笔一点一点地呈现出高明图景,让原本黯淡无光的河堤变得灵动起来。“正是乡村振兴带来的机会,我们才能将自己的作品和名字留在大地上,所以大家都分外珍惜。”望着满墙的成果,晒得黝黑的队员谭杰麟不无感触地说。
河堤墙绘也让明阳村鲜活火热的红色往事更加可触可感。趁着暑假,来自江门的游客余先生带着孩子专程前来体验红色文化:“沿着江堤一边欣赏墙绘、一边学习党史,实在不虚此行。”
墙绘选取文昌塔、云勇森林公园、陌上花开、东洲书院等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地标作为元素。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美丽乡村添新景
在骄阳的映衬下,色彩鲜艳的河堤墙绘与对岸的红色廉政文化基地交相辉映,给长长的沧江河畔平添了一丝生机,成为明城镇历史文化宣传的重要窗口。
“这些画家们来了以后,村里游客多了不少。”说起村里的变化,明阳村党委书记谭荣坚喜笑颜开。他说,河堤墙绘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为明阳村带来了新的活力。
此次墙绘创作是明城镇堤岸美化提升项目之一,项目以公共文化艺术为起点,积极推动沧江河两岸空间提质的建设,带动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提升。明城镇宣文办主任陈建红表示,墙绘不仅提升了文化内涵,展现了乡村变化和人民美好幸福生活,同时为明城增添了更多色彩和活力,让更多村民和游客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高明文化振兴熏陶。
墙绘选取文昌塔、云勇森林公园、陌上花开、东洲书院等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地标作为元素。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彭斐斐也在明城镇堤岸美化提升项目上,探索向文化产业延伸的更多可能:“结合高明本土文化元素,希望通过艺术墙绘等多种艺术形式,发挥艺术的价值助力乡村振兴与产业相融合发展。”
作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革命老区村,明阳村拥有三谭革命事迹展览馆、高明区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革命遗址和文物保护单位38处,不久前还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财政部确定为“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试点”。除革命老区自带的红色基因外,创作团队也从当地传统文化中寻找更丰富的素材。
“今后,我们将继续组织类似活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明阳村的建设和发展,让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乡村振兴中来。”谭荣坚说,希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把明阳村打造成时代特色鲜明、示范引领力强的基层党建示范点和组织振兴示范村,为全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优秀经验和样本。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