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一批交通道路旧貌换新颜
井皂线全长5.89公里,位于高明区杨和镇辖内,连通井头村、石坎村、横坑村、坑美村等多条自然村,可抵达皂幕山风景区。
井皂线沿线的建筑物颇具特色。
广明高速沧江出入口可见连片花海。
最美的风景,常常就在你走过的路上。2020年以来,高明区结合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的创建,持续推进路域环境卫生常态化整治行动,全方位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畅途,努力实现美丽、交通、富民的深度融合。
打通一批美丽“通景廊道”
在高明区杨和镇,一条5.89公里的井皂线,沿途串起井头村、石坎村、横坑村、坑美村等多个美丽乡村,景观带全面提升,实现一路风光一路景。
线路的起点井头村,新建的井头驿(旅游集散中心)醒目地伫立于路口,与周边骑楼老街、旧粮仓等乡土旧物相融,道路沿途还可见石坎彩虹桥、横坑亲水平台、坑美观光梯田等乡村休闲点,终点可以抵达皂幕山风景区。
井皂线是高明区首条全域旅游示范路,近日还入选了广东省十大最美农村公路候选名单。记者从高明区交通运输局获悉,去年以来,井皂线按照“旅游+公路”新思路,沿线正在加快营造锦绣花田、梯田观景平台、彩色停车驿站等景观节点的改造提升。
路通财通。井皂线的贯通提升,辐射了皂幕山旅游风景区和杨和镇大布村、新安村、潜龙谷等多个乡村旅游点,能有效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在井皂线沿线,井头驿的农家乐、旅游集散中心不仅能为过往游客提供餐饮休息点,还融入了美食、手信、文创、书吧等配套内容,能充分释放农村路对文化和旅游业的拉动作用。同时,道路沿线附近落户有万亩坚果产业项目。该项目拟种植及发展总面积约1.2万亩,配套物流服务研发中心,建成后可提供约5000个就业岗位,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的发展活力。
井皂线是高明打造美丽廊道的其中一个标杆项目。近年来,高明持续打通一批美丽的“通景廊道”,包括建成更合镇小洞村村道,贯通村内文选楼、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堂等红色旅游景点; 完成通往云勇林场的线路“荷杨大道—X525杨更线—X524明靖线”的改造提升;建成新龟线,道路直达高明农业现代化“万亩稻田”项目的核心——明城镇崇步农业园区……
其间,高明注重把建好“四好农村路”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至2020年底全区已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改造提升195.4公里,县、镇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设置农村公路列养率、农村四级以上等级公路比率、具备条件行政村通客车率实现“四个100%”,成功创4条市级示范路、1个市级示范镇,并于2020年被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局、省扶贫开发办联合认定为广东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接下来,高明区将积极构建“区、镇、村”三级农村公路分级管养机制,全面提升农村公路路域环境。鼓励各镇街积极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路,以此全面推进“美丽廊道”行动,加快实现道路通行及路域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重点路段及出入口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除了农村公路的改造提升之外,路域环境的整治提升是高明“美丽廊道”行动的重点。在今年第二季度,高明区就收获了较好的成绩。
近日,佛山市举行“第二季度佛山市重点路段及出入口环境整治检查情况通报会”,2021年第二季度,佛山市重点路段及出入口环境整治工作专班对全市915公里重点路段及51个重点出入口开展专项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五区及市路桥公司综合排名第一名为高明区。
通报结果显示,高明区对路域环境黑点继续深入排查建库,联合“美丽高明”专项办共同督办,以巡查交办一体化的形式提升整治效率。同时,高明也积极协调、督促了市路桥公司加快一环西拓景观提升等项目的推进。
记者从高明区“美丽高明”专项办获悉,自从“美丽廊道”行动推进以来,该专项办坚持每日出动工作专班,以“三沿一口”区域整治为核心,全面加强整治乱拉挂、乱摆卖、乱堆放、乱涂画等现象,并促进落实重要节点常态化巡查,以常态化治理引领,深化“三沿一口”区域道路环境治理,廊道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高明“美丽廊道”行动主要采取“加减法”的方式来加快推进。“美丽高明”专项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既采取做“减法”,围绕“三沿一口”区域持续开展环境黑点整治工作,全面深化对区内主要交通廊道路域环境整治,又在适度采取做“加法”,优化提升区内主要交通廊道路域基础设施及景观环境。
目前,佛山市高明区“美丽廊道”行动三年(2021-2023)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已经印发。
根据行动三年工作方案,今年,高明区一环西拓南环高明段高明大桥至富龙大桥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改造30座公交站亭等不少项目已经完成或者推进顺利。未来两年,高明将继续完成海华桥交通项目建设,全力争创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完成海天立交、沿江路等重要节点夜间灯光色彩景观提升工程,以及普遍在各镇(街道)建立起专门的“美丽廊道”工作卫生保洁专班,力争把区域交通主干线两侧打造成具有岭南特色的魅力乡村风光带。
昨日上午,2021年高明区慈善会“善播希望·振翅翱翔”慈善助学夏令营举行开营仪式,40余名慈善助学对象参加此次夏令营活动。
此次夏令营活动为期3天,期间,区慈善会等相关单位将组织他们前往相关机构开展公益活动,引导受助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既是慈善服务的受助者,又是慈善服务的提供者。同时,主办方将组织助学对象前往高明区内多处红色景点,感悟革命先辈的不屈意志,进一步激发学子励志成才、回报社会的信心和决心。夏令营活动的最后一天将举行慈善助学金发放仪式,为受助学生发放助学金。
本次慈善助学对象包括今年新入读本科、大专、中职、中专、高中的困难学生,在读中专、中职、高中困难学生以及在读低保、困难家庭的本科、大专学生。现就读于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的黄铭思正是其中一名受资助的学生。她说,通过夏令营活动,能更好地认识自我,接下来自己将继续努力,回馈社会。
近年来,区慈善会大力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建立起涵盖小学到大学的慈善助学帮扶体系。据统计,区慈善会已连续14年举办慈善助学金发放仪式,帮助高明困难学生圆学业梦,为困难家庭解决后顾之忧。
“慈善助学活动是帮助困难学生圆学业梦、连续资助他们完成学业的公益慈善项目。”高明区民政局局长、区慈善会常务副会长谭燕媚表示,希望学生们积极投入到本次夏令营的各项学习任务中,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个人整体能力,把政府和爱心人士的关爱化为向上向善的力量,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作为、有贡献的现代化新型人才。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的络筒工序上,员工正在作业。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梭织面料厂内,机械臂在运作。
开栏语
在全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大会上,佛山明确宣示了坚定不移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8月13日,高明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大会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制造强国战略,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高明加快建设现代化“三新”城市注入追赶超越的强劲动力。
在高明,有一批敢为人先的企业已率先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快速实现高质量发展。即日起,《佛山日报·今日高明》推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高明实践”栏目,走进企业一线分享先行先试经验,探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高明实践及其经验做法,带动更多高明企业积极投入到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历史洪流。
提起纺织服装行业,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传统产能。
事实上,纺织服装行业确实存在部分需要退出的落后产能,但并不意味着纺织行业所有企业都处于落后的境地。在佛山市高明区,有一家企业被称为“传统行业里的不传统企业”,打破了外人对传统行业企业的刻板印象,它就是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下称“广东溢达”)。
广东溢达车间内,随处可见数字化智能化成果:纱线快速地在机器中穿梭并织成布匹,机械手在自动化生产线上自如地裁剪缝制,订单由“智能大脑”自动分配,送货配货交给了“会唱歌”的AGV机器人……
全员参与,是广东溢达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其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密码。如今的广东溢达,已经真正实现了“技改人人参与、创新无处不在”。在全员创新推动下,目前广东溢达自动化制衣效率提升了近3倍,其制衣梭织自动化率达77%,针织自动化率为39%,这些数据均达到行业最高水平。
人人争做技改达人 自动化制衣效率提升近3倍
在7月底召开的中国服装科技大会上,广东溢达一举收获2021年度中国服装专利银奖等3项大奖。
再次收获全国性奖项,得益于广东溢达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创新驱动下,扎根佛山30余年来,广东溢达已成为佛山制造业转型先锋之一。
转型成果来源于每一名积极参与改造的广东溢达员工。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伟萍介绍,和大部分制造业传统企业不同的是,广东溢达不是单纯依赖购买先进设备完成升级,而是鼓励包括一线生产在内的所有工人根据实际操作情况,持续不断地对所在的生产流程和设备提出改进建议。
早期,在溢达制衣厂,每名新手车缝工一个小时只能完成100多件产品。在一名入职不久的女工的提议下,工厂研发出一种形状类似于“蝴蝶”的辅助工具,从而让新手车缝工能同时操作两台机器,每小时完成产品也增加至500件以上,且成品质量更加稳定。
类似这样通过员工提出的合理化改善建议,实现智能化改造的案例在广东溢达不胜枚举。其中,广东溢达制衣厂员工张雄颜更是斩获了十多项国家专利。
目前,在广东溢达制衣厂自动化以及车间小部件的创新和改良中,近90%都来自一线员工。为激励员工主动参与,广东溢达设立了每期600万美元的创新基金,只要员工的创意具备创新性,即便创意本身具有很高的失败风险,也能获得创新基金支持。
“他们身处生产的最前线,最能体会到哪里可以做得更好,怎么样能做得更有效率。”马伟萍说,鼓励全员创新,对企业来说,能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对员工来说,在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也提升了劳动技能和收入,增强了职业成就感。
大规模自动化制衣生产技术的突破,也为广东溢达带来了强有力的回馈,使得整体自动化制衣效率提升了近3倍。以缝制袖侧为例,传统的做法需要工人一边折叠、一边缝线、一边转动,手、眼、脚须互相配合,由6名工人共同参与,一天能生产袖侧1200件左右。
如今,利用溢达自主研发的自动袖侧机,2名员工就能实现2000件/天的产能,整条生产线的生产效率比原来高出60%。
企业投入大笔资金 推进产业链全流程优化
在传统行业,自动化革新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制衣行业是公认最难实现自动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之一,需要传统纺织企业投入大笔资金推动自动化设备改革。做出这样的选择,企业需要极大的勇气。
广东溢达并不吝啬真金白银的投入。以设备研发部门为例,早在2008年,广东溢达便成立了制衣设备研发部门,主要致力于研发自动化设备。随后,该部门进行了两次扩建,生产和办公楼层由原来的2层增加至5层,面积也由原来的900平方米扩建至2250平方米。
马伟萍介绍,广东溢达每年设备更新投入约为2亿元,占销售收入的3.6%左右。在自动化设备的改造和研发上,广东溢达近年来已累计投资近25亿元。
依托自身技术设备的改造,广东溢达着力推动生产制造全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作为纺织服装行业的龙头企业,广东溢达拥有健全的纵向一体化产业链,涵盖纺纱、织布、印染、制衣及品牌零售等。这使得其能整合全产业链的每个生产环节,让转型升级贯穿于每个车间、每个岗位、每个工艺,从而实现全流程优化。
在广东溢达,每种产品(棉花、纱线、面料、成衣、辅料)的生产工厂都设有技术部,所有人均可参与流程改造和设备升级,为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提供有力支撑。此外,企业各个环节均应用数据流,建设有供应链管理系统等八大系统,多款产品基本工序实现自动化覆盖率超70%,极大地改善了生产管理效率。
在相关技术的加持下,2013年,溢达研发团队攻克了8个世界性技术难关,研制出700英支的纱线,比人的头发丝还细,创下了全球最细纯棉纱线的记录并保持至今。
马伟萍透露,以纵向一体化产业链为基础,目前广东溢达正在探索构建涵盖全产业链的信息化、数字化平台,通过智能设备研发与应用,实现全面集成和数据共享,进一步提升整体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企业名片
溢达集团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纯棉衬衫制造及出口商之一,拥有自创品牌“派”和“十如仕”。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溢达集团在佛山投资设立的产品出口型和高新技术型纺织企业,主营业务涵盖纺纱、染色、织布、后整理、制衣及制衣辅料。近几年,广东溢达每年的销售额均接近60亿元,企业目前员工总数超过2万人。广东溢达曾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第二批)”“国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等称号。
转型心得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伟萍:
数字化赋能
引导员工主动拥抱技术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对于传统制造业企业来说是大势所趋。在广东溢达,推动创新转型是自上而下,又是自下而上的。自上而下,是指集团所有管理者皆达成了不惜投入进行革新转型的共识,进而推动整个企业的转型升级;自下而上,是指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包括每名一线员工在内,所有员工都积极主动地拥抱新科技,全员参与创新改革。新技术是层出不穷的,企业不能只有新设备、新技术,更要引导好每名员工,帮助他们克服使用技术的恐惧,鼓励支持每一名员工都参与到创新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中,才能真正用好新设备和新技术,走好走稳企业创新转型之路。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