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素解之为天下溪
第二十八章为天下溪
1【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2【白话解】
前面说到尊师重道,也要慈爱世人。做老师就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前面有提到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这里提了好几个天下,为天下溪,为天下式,为天下谷。也说了圣人如何教化世人的。圣人选择卑下的面对世人,天下归之如同水流入深溪之中。没有任何的事物能够与之匹敌,因此称之为雄。柔伏处下,谦虚卑微称之为雌。前面也用玄牝来比喻大道。圣人能谦下如同深溪,众水就会流向它了,天下归心。如果能够如此谦下虚心,仁德常在不离于自心。圣人专气致柔,恢复到了婴儿的状态了。返璞归真,如同回归婴儿状态。这里也呼应了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的章节了。深溪是低洼之地,这是众水所归的地方。山上的涓涓细流都归于溪。圣人用白来譬喻昭昭,用黑来譬喻暗昧不明。大道昭昭,明如日月。然而世人看到这明亮的大道却觉得不怎么亮了,可能还会觉得暗昧不明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住了豆子听不见打雷的声音了。如果能够成为天下人的模范,仁德时刻就不会离于己,没有什么差错了。修行如何到达穷极呢?无极就是极点了。世人本来是处于无极的,只是通过修行恢复到本有的状态罢了。圣人用荣来譬喻尊贵,用辱来譬喻污辱谦下。圣人虽然知道自性的尊贵,但是却安守卑下。如果能谦下如天下的深谷,所有的溪流就会流向他,天下就会归附于他。世人本有的常德才能够自足。世人本有的明德可能由于业障的遮蔽,暗昧不明,就需要发明本有的明德。自性具足万法而质朴没有任何文饰。贪心、嫉妒心和怀疑心等只是自性的多余的东西罢了。如同多余的手指头没有什么用处。大道质朴没有文饰。质朴到没有任何的形象。如果大道散失于万物就成为器了。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如果超越了形象,质朴无华就称之为大道。如果有了具体的形象,也有了具体的功用就称之为器。圣人坐地而得道,自性之中具足一切智慧。可是圣人却不轻易使用。知道白的却守着黑的。知道能够获得荣光,可是却安守贫穷。如果圣人用之于治国,就会成为百官之长。圣人所言并不是虚言。因此圣人用大道而不割裂来用。圣人遵循大道治理身体,而不盲目的任由五官随波逐流。君主用大道治理天下而不割裂,使用雕虫小技治理天下,不会任由百官胡作非为追求物欲。圣人知晓其中道理,用大道制御天下而没有对世人有所伤割。如果遵循大道治身,就不会有支离破碎的内心世界。这样就不存在小我,而是有大我了,就有大爱了
第二十七章如何为师
1【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2【白话解】
前面讲到世人有信道,有不信,也有信不足的。虽然说与道者同于道,于德者同于德。但是这里澄清一点,并不是不救渡和觉醒世人。老子圣人虽然西出函谷关本意不想留下此部经典,这里也再次说明了。只是由于此法妙难说。要行不言之教,无为之治。可以看出老子的慈悲之心。对于善于驾车的人来说没有车轮的痕迹留下来。鸟儿飞过天空没有痕迹。圣人救渡世人,恩泽世人也不希求名利。善于说话的人不会留下什么瑕疵。圣人善于说法,根据每个人的根器不同说不同的法。担心世人误解所说,又反复提醒。善于谋划的不用算盘就能谋划好。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可能世人算来算去,因为受自己固有思想的束缚,都会算错了。善于关门的,不用横木和锁,也能够关紧。关键,关门的工具,例如门栓和锁头等。天门开阖,并无门锁,没有任何的痕迹,很难找到打开天门的关键所在。可能静定如同打开心门的钥匙,一句佛号如同打开心锁的关键所在。善于捆绑的,不用绳子也能够做到。前面的章节圣人如泛舟没有什么系属,拴小船的是大道。世人不知不觉的被无形的绳子所捆绑,却不知道挣脱。春蚕自己不断地吐丝,最后不知不觉把自己给捆在里面了。世人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圣人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通过各种善巧的方式来进行救渡。圣人彻悟天地万物与自己为一体,也慈悲对待有情无情众生。圣人善于救人,善于救物,只是承袭大道本有的光明罢了。圣人的心灯明亮只不过承袭大道的光明。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于发明本有的明德,在于承袭本有的光明罢了。
善救人者为不善救人者的老师。这里说的善人是怀道的人。善救别人还不能称之为善救人,善于自救就可以称之为善救人。善人具有前面说的几种特征。有善行没有任何的痕迹。有善言通过口吐莲花来教化世人。有善计通过种种的善巧方便教化世人。善闭也善开,善于打开天门,找到打开天门的钥匙。善于看到世人绳子束缚之处,善于解开心结。世人如果能够亲近善知识,就是最好的福分了。善人,为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是善人修道的资粮。不尊师重道,不慈悲世人的困难苦厄。即使有了智慧也是大的迷惑。这是很关键的妙处,如果不发大菩提心救渡世间众生,不尊师重道,不去救渡世人,只为了名利和自己的解脱,那也是迷惑了。由此可见老子此道与大乘佛法也并无二致。
第三十章道佐人主
1【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炒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白话解】
前面讲天下为神器,只能是顺承天道的天子才能够驾驭得了。然而天子也是为了芸芸众生服务的,而不是从众生那里无休止的掠取物欲享受的。人为万物之灵,只有符合天道才能够颐养天年,正所谓仁者寿。此章接着说治国安民需要以大道辅佐人主,不能失道。由医能通玄。人为万物之灵,治身如同治国,如果失道也不能长寿的。物欲会砍伐性命。不以兵强天下。作为君主当以大道自己辅佐自己。如果好使用武力,必然会有所报应。冤冤相报何时了。此部经典还说了,和大怨,有余怨。对于已经有了怨恨,再去化解,不如没有什么怨恨。军队所到之处,可能会烧杀抢掠,百姓流离失所,农田不耕,水利不修。物欲污染的人心,也长满杂草和荆棘,需要及时的清理。从这个角度来讲,神秀大师说的时时勤拂拭,也不无道理。大的战争爆发之后,必有大灾之年。战争往往会死亡很多人,可能会引起瘟疫。战争所消耗的是精壮的劳动力,农田就没有人耕种了,水利也没有人修缮了,就很难有丰收之年了。如果有大的战争,说明天怒人怨才会有的,这可能会接着有凶年了。如果有大的战争,往往这个朝代的气数已尽了。不仅仅是人的身上有气血,天也有天气,如果天气不顺的话,说明有问题了。如果人身的气血不顺,身体健康可能就有问题了。对于善于用兵的人如果能够了事令其平服便休,不敢以此常取强。怀道的人用兵为的是济弱扶倾,除暴救民,只是不得已而为之。善于用兵的人只在善用,俗话说了事便休。百战百胜并不是最善于打仗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最善于打仗的。武字分成两个部分就是止戈。此部经典有好几个地方都劝诫世人不要自大,自以为是,不要自夸功劳,不要骄傲。如果能够取得战果,战败了对方了,但也切忌骄傲自大。虽然侥幸打了胜仗,得到了好的战果,但是千万不要自夸其功。如果自伐其功,这个伐字很形象,就是自己砍伐自己。自己砍伐自己的功德。自己砍伐自性。虽然能够取得很好的战果,但是千万不要骄傲。如果胜利了往往助长骄傲的气焰,骄兵必败当引以为戒。用兵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却犯了杀戒,真的没有什么好值得骄傲的。说到底怀道的人用兵是出于无奈,出于不得已。这就是说虽然有好的结果,已经达到目的了事,止息干戈,而不可以取强。虽然取得了好的战果,但是也不能继续争强好胜。如果争强好胜,这是自取灭亡,速败之道。草木壮极了就会枯落了。人强壮到了极点就会衰老了。世间万物都是有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如同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周期循环。圣人老子在前面劝诫世人勿骄,勿伐,勿矜,勿强。如果不遵循这些就不符合大道,就可能有危险了。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