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发布“阅读家”建设工作三年计划
近日,《“家庭尚阅读家国更美好”桂城街道“阅读家”建设工作三年计划(2021~2023年)》发布实施。未来三年,桂城将以“家庭尚阅读家国更美好”为主题,着力打造“阅·空间”“阅·成长”“阅·美好”三大板块,让孩子爱上阅读,让家庭更加美好。
打造“阅读家”品牌
据悉,桂城将通过打造“阅·空间”“阅·成长”“阅·美好”三大板块,以贴近生活、激发想象和创造力的阅读体验,引导亲子家庭关注阅读、热爱阅读和分享阅读,让桂城成为一座“可感知”的美好之城。
“阅·空间”旨在建成独具妇联特色的亲子共读空间。除了用好社区各类妇女儿童服务阵地,依托辖区公益性图书馆、邻里图书馆、阅读机构等资源,打造温馨的“阅读家”空间,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外,还将整合联动街道宣传文体旅游办、教育发展中心、文化发展中心、学校、社会等资源,在桂城图书馆、智慧图书馆(24小时读书驿站)、社区图书室、学校图书室、邻里图书馆、商业书店、书吧等拓展亲子共读服务阵地,增强亲子阅读的便利性,丰富亲子阅读的内容与形式,让亲子共读深入人心。
“阅·成长”板块计划继续吸纳社区妇联执委、骨干、巾帼志愿者、学校家长义工及“阅读爸妈”等组成讲师队伍。通过举办阅读技能培训,搭建讲师成长平台,打造“带不走”的亲子共读讲师人才队伍。同时,在各社区持续物色热爱阅读的家长,由社区妇联搭好平台,邀请阅读推广大使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带动邻里阅读,营造书香社区氛围。
此外,计划组织开展“书香家庭”“最美家庭”“最美阅读家”书香社区等评选活动,大力传播分享家庭读书故事、美好家庭故事,对获奖团体进行嘉许表彰,鼓励亲子共读,传递“崇学尚德、务实奋进、重读善思”的家庭文化理念。同时,建立“阅读家”公益联盟扩大平台联动效应,选树“最美阅读家”联盟机构,弘扬公益阅读正能量,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桂城街道“阅读家”建设。
至于“阅·美好”板块,桂城将组织亲子共读讲师团成员,联动各社区妇联,开展“春耕”“夏耘”“秋实”“冬品”四季阅读活动,通过经典绘本直播、阅读分享、线下读书会等形式,带领亲子家庭阅读,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下“爱”“和”“勤”“俭”“善”的种子,培养家庭阅读习惯,培养市民的家国情怀,让世界更加美好。
此外,鼓励有条件的书香家庭申报邻里图书馆,在家中开辟亲子共读角,带动身边的家庭加入亲子共读行动,让读书成为联系邻里的纽带。
亲子共读计划初见成效
今年,桂城街道妇联开展“相伴同悦读共抒家国情”亲子共读支持计划,在45个社区挂牌建设亲子共读活动空间,通过“1+2+3+N”工作模式(1个孵化培育平台、2支队伍、3级梯队、N个阵地)实现三个“全覆盖”,包括亲子共读活动空间社区全覆盖、“悦读爸妈”志愿队伍社区全覆盖、亲子共读讲师社区全覆盖。全年开展专题培训12场,亲子共读活动300多场,服务3万多人次,助力孩子和家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据悉,桂城街道妇联立足各社区情况,构建三级梯队,将全街道45个社区分为三级梯队进行指导,吸纳来自各行各业热爱阅读、有一定亲子共读经验的家长,组建由60多人组成的“桂城街道妇联亲子共读讲师团”;吸纳社区妇联执委、专干、巾帼志愿者、社区家长学校家教志愿者,组建由160多人组成的“亲子共读推广大使”队伍,分别开展6期培训。
针对家庭阅读碎片化、孩子缺乏阅读兴趣的问题,桂城街道妇联还开展“童心阅读·悦读同行”亲子共读行动,由街道亲子共读讲师团讲师以连续42天线上直播的方式,领读红色经典、精品绘本故事,吸引300多个社区家庭参与42天线上阅读打卡,逾万人次参与。讲师们从在家为孩子讲故事的妈妈变成自信的领读者,从线下活动的参与者成长为直播“网红”。参与活动的亲子家庭也逐步养成了阅读习惯,并掌握了高质量陪伴的技巧。
自2018年底启动顺德区第二届修志工作以来,新一轮修志工作有序进行。据介绍,历史上,顺德共修编12部县志,其中旧志11部,已佚5部,存世6部;新编方志1部,为1996年出版的《顺德县志》。
明万历 《顺德县志》 书影。/资料图片
顺德曾修12部县志
据1996版《顺德县志》记载:“历史上,顺德县共编修县志11部,已佚5部,存世6部。”加上1996版发行的《顺德县志》,顺德历史上共修12部县志,时间跨度超过500年。
已佚的5部县志均为旧志,包括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第五部和第八部。第一部为明成化知县钱溥主修的县志,成书年份在钱氏在任的成化元年至三年(1465-1467年)之间。第二部为明弘治知县吴廷举主修,湖北嘉鱼县人李承箕主纂,弘治三年(1490年)刊行。第三部主修人及卷数均不详,纂辑者为县人邓炳、钟华,成书年代约在明正德至嘉靖之间。第五部为清康熙知县张其策主修,纂辑人不详。康熙二年(1663年)刊行,十二卷。此志实际仅在明万历《顺德县志》的基础上增加科第、明经两卷。第八部为清雍正知县柴玮主修,县人梁麟生、陈份、严大昌等纂辑。雍正七年(1729年)刊行。分天文、地舆、疆域、建置、祠祀、赋役、官师、镇守、选举、人物、艺文、杂记十二卷。
存世的6部旧志均由时任知县主修,编修时间从明万历到清宣统年间,跨度300多年,第四部、第六部、第七部、第九部县志的原刻本藏于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型图书馆,顺德县志办公室也以抄本、复印本、缩微胶卷等形式收藏。在全省第一轮新方志编修成书的《顺德县志》,于1996年正式出版,是顺德县志中记事时间跨度最长、资料体例最完备的一部,记述了顺德自明景泰三年(1452年)立县至1992年3月撤县建市的540年历史。该县志获一九九七年全国地方志奖二等奖。
新一轮修志工作有序进行
2018年底,顺德区方志办召开第二届修志工作动员大会,正式启动新一轮修志工作。2018年初,区方志办开始筹备第二届修志工作,包括成立筹备组、调研,推动镇村志编修等工作。至今,顺德新一届修志工作有序进行。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顺德区只参与了第一轮修志,没有参加第二轮修志。本届修志顺德被省方志办确定为省三轮修志的试点,计划用8年的时间完成两本志书的编修。一本是《顺德市志》,时间跨度为1992年至2002年;另一本是《佛山市顺德区志》,时间跨度为2003年至2020年。此外,积极推进10个镇街的志书编修。目前容桂和北滘两个镇街的志书已经修编完成,其余镇街正在有序推进。与此同时,区方志办还鼓励部门、行业协会、村居等修编部门志、行业志、村志等。目前,《顺德市志》进入总纂阶段,其大事记总纂稿初稿已经完成。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见得失。”经历了曲折漫长的历程之后,回眸以往足迹,修编方志对于鉴古知今,继往开来,有着特殊意义。顺德区方志办表示,希望广大熟知历史或亲历历史的群众,积极向顺德区方志办提供口述、文献、影像等资料,参与修志,一起讲好地方故事。
近日,由佛山市教育局、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佛山市第四届少儿粤剧艺术节颁奖仪式及展演活动圆满结束。经过4场初赛、2场决赛的激烈竞争,南海区大沥镇水头小学、西樵阳光宝贝幼儿园、桂城中心小学等5所学校展演的节目脱颖而出,荣获金奖。
知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担任评委
少儿粤剧艺术节自2018年以来已连续举办四届,已成为少儿粤剧活动的品牌和盛会。从报名至今,少儿粤剧艺术节历时近3个月,组委会共收到54个单位报送的92个节目,近700人次学生参赛,刷新往届纪录。
除了学校、学生参与热情高,艺术节在网络上的热度也居高不下。本届少儿粤剧艺术节初赛、决赛和颁奖仪式累计网络人气突破300万,更有近50万粉丝参与网络投票和“粤知粤醒小状元”的问答互动,刷新往届纪录。另外,活动邀请何笃忠、倪惠英、彭炽权等知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担任评委。经专家评委专业评审,共评选出金奖16名、银奖19名、铜奖27名、优秀奖30名以及优秀组织奖35名、网络人气奖3名。
今年,佛山市第四届少儿粤剧艺术节不仅吸引了佛山五区师生的踊跃参与,还有来自广州、东莞及澳门等地师生精心编排的优质节目加入,令整体节目水平不断攀升。
粤韵在南海校园里处处飘香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坚持,伴随着粤剧进校园,传统文化正在少儿心中茁壮成长。佛山市少儿粤剧艺术节演化为“文化纽带”,紧密连接与开拓更多粤港澳大湾区学校、师生、群众加入,构建多元文化交流。
活动中,南海区多所学校表现突出,粤韵悠扬,荡气回肠。桂城中心小学推荐了8个节目共47人次参加本次比赛,一大批“小戏骨”得到锻炼提升。最终,该校“小桂花”粤剧社获得1金、2银、2铜、3优秀和优秀组织奖共9个奖项,其中《报恩蚌》尤为出众,赢得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
由大沥镇水头小学展演的《红军不怕远征难》,是一部以歌颂红军长征为题材的粤剧原创作品,表现了红军在缺衣少食、高山险阻的恶劣环境下,不畏艰险、毅勇向前的故事。小演员们用精彩的表演带领观众重温那段热血燃烧的岁月,弘扬代代相传的长征精神。
在西樵镇第一小学原创小粤剧《新愚公移山》中,九位小演员将愚公移山那种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据介绍,该校在粤剧传承方面一直不遗余力,致力于为同学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西樵阳光宝贝幼儿园的孩子们凭借在《神兽小风波》中的出色表演,夺得全场唯一的幼儿园金奖。孩子们在舞台上自信地表演,以扎实的功底、惟妙惟肖的神态把可爱的海底小神兽表现得栩栩如生,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和一致好评。
由里水小学原创少儿粤剧《少年巾帼》,捧得大赛金奖、网络人气奖及优秀组织奖。据介绍,在剧目设计上,《少年巾帼》巧妙地融入了里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藤编技艺。该校粤剧社团2017年成立至今,积极与周边学校的粤剧社团联合搭建了曲艺传承基地,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专业培训。接下来,该校将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华戏曲、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力争打造出更多优秀剧目,让更多人感受戏曲之美。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