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在全国率先发布氢能源车辆更新置换政策
新增或更换的市政车辆必须氢能化、电动化,氢能源物流车上高速有补贴……10月22日,南海在全国率先发布氢能源车辆更新置换政策,拟从更新置换补贴、探索开放路权、运营奖励、高速补贴等多方面,支持氢能源车辆在市政、物流等特定场景示范应用。
10月22日,南海区人民政府印发《佛山市南海区新能源(氢能)市政、物流车辆推广应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实施方案提出,南海区通过多领域推广应用壮大氢能产业规模,促进氢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的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以创新低碳技术,推动重点能源领域突破和创新发展,助力实现区域“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按照总体目标,自2021年起,南海区新增或更新的市政环卫(含垃圾转运、喷洒、扫地、工程抢修等)车辆和冷链配送物流车辆必须氢能化、电动化。
“我们希望通过该政策,引导激发市场自有活力,推进辖区企业积极使用氢能车辆,加快氢能车辆商业化进程,助力实现区域‘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南海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方案有许多创新之举,比如在原有国家购置补贴的基础上,对传统燃油市政工程车和物流车(含载货、牵引)更新置换氢能源车辆给予置换补贴。在探索开放路权方面也将率先尝试,南海将探索开放中心城区禁行路段,允许氢能源车辆(含垃圾转运、喷洒、清扫保洁、工程抢修、载货、渣土运输、混凝土运输、汽车起重机车辆)进入中心城区。
南海区将鼓励重点应用领域氢能源车辆更新,重点支持市政、港口、物流园区、厂区等应用场景推广氢能源车辆,重点扶持区内优先使用氢能源车辆进行运输和装卸等服务的企业。
另外,还将给予氢能源物流车辆运营企业佛山一环高速公路通行费补贴。在政策期内,根据物流企业提供所属氢能源物流车辆途经佛山一环高速路的通行费发票,按每年实际发生的佛山一环高速路通行费的50%给予补贴,补贴总额不超过物流运营企业年度开票总额的3%。
回顾南海氢能产业发展历史,一个又一个“全国第一”在此诞生,南海成为我国氢能产业的试验田:包括出台全国首个加氢站建设运营及氢能源车辆运行扶持政策,建立国内首个加氢站审批、建设、验收流程,建设全国首座商业化加氢站、首座油氢合建站等。
“南海在氢能产业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这次出台的政策在许多层面做了创新,将鼓励更多的商业化运营力量加入氢能产业,相信必将推动氢能源车的运用。”华南新能源汽车产业促进中心负责人表示。
10月23日,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青年博士论坛”在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报告厅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全国各地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多名专家、青年博士齐聚一堂,为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这是“南海鲲鹏人才节”活动之一。
本次论坛面向新材料领域的基础科学和前沿热点问题,展现最新研究成果,旨在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构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先进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论坛邀请了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电机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肖曦,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琦等5名知名专家作主旨报告,广东工业大学王详见、华南师范大学赵锦柱等20名青年博士做课题分享。
与会专家、青年博士们结合时代发展和国家战略,围绕材料领域的前沿问题、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开展多方位、多角度的战略性与前瞻性研讨,从战略层面探讨材料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产业结构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佛山出台的《关于培育发展“2+2+4”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明确新材料产业作为佛山市重点培育的八大产业之一,未来要形成超3000亿元新兴产业集群。佛山市科技局副局长陈振权表示,新材料青年博士论坛探讨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分享新材料领域前沿科技硕果,必将为我市链接高层次创新人才,促进新材料科研成果转化,推动新材料集群发展带来积极效应。
此次活动也是“南海鲲鹏人才节”的内容之一。南海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邹冠飞说,期待专家、青年博士为南海带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资源,努力落地一批科研成果,共建一批创新平台,开展一批科研攻关,为南海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这五年,三水实体经济更壮实了。
从依靠三大产业园区引领,到三水高质量发展新经济走廊载体全面开花;
从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柱,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崛起、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从企业“只见星星不见月亮”,到百亿企业梯队指日可待;
从创新洼地,到高新技术企业林立、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
过去五年,三水坚守制造业根基,发挥产业与生态共生、空间与创新并举的优势,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实体经济发展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25位,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新城区第20位,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50亿元……一连串数字见证了三水的五年奋进历程。
高质量载体引入2500亿元优质项目
2015年,国内新能源行业巨头宁德时代的子公司广东邦普落户佛山国家高新区三水园,2018年正式投产。今年上半年,广东邦普二期项目动工、三期项目签约落户。
短短数年间,广东邦普在三水持续追加投资,总投资达百亿元,年产值将达130亿元。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李长东说:“三水是产业热土。”
优质项目深耕三水的背后,是产业土壤日益成熟。过去五年,三水始终坚持制造业为立区之本、强区之基,坚持量质并举,提质产业载体,培育大优项目,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蓄强动能。
放眼三水,佛高区三水园高标准打造佛高区大同湖科技产业园,万亩连片,正在成为制造业的创智新高地;中国(三水)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海内外产业巨子云集,产业集聚度为华南地区之最;大塘工业园区作为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走出工业上楼新路径。
上述三大“老牌”龙头园区在扩容提质、产业升级中,综合竞争力迈上新台阶;同时,一批“新兴”园区崭露头角、活力充盈,佛高区云东海电子信息产业园、白坭聚龙湾智能装备产业园、芦苞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南山大健康产业制造区,在招商引资中硕果累累。
产业链条完整、创新平台齐备、公共服务完善、配套政策齐全的园区在三水全面开花、联动发展,构筑起三水高质量发展新经济走廊。100平方公里的专业化载体,为招商引资提供有力支撑。
数据显示,2016年至今,全区新引进项目超过1000个,实现招商引资总额突破2500亿元,包括屈臣氏、白云科技等优质项目。招商引资项目中,食品饮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核心产业占项目投资总额比例超70%,主导产业迅猛发展。
航母引领3400亿元特色产业集群崛起
凤铝铝业、兴发铝业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是铝型材行业的巨头;日丰凭借“管用50年”的品质赢得市场,在三水持续增资扩产……他们都在2021年“三个一批”创新制造企业培育名单上,有望成为三水首批百亿企业的重磅选手。
龙头企业是区域制造业由大变强的重要标志。从三水近年招商引资、增资扩产数据可见,一支实力强劲、后劲充足的“航母舰队”崛起,担当起三水实体经济火车头,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2015年,三水经济高速发展,GDP跨越千亿元大关,但企业规模偏小掣肘发展后劲。三水将培育龙头企业、骨干企业视为产业提档升级、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利刃”。
过去五年,三水瞄准大优项目开展产业链招商,强化产业、创新、资本扶持政策培优扶强,双轨并行壮大龙头企业规模,逐步建立起具有一方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舰队。截至今年初,三水已有89家企业获得佛山市细分行业龙头企业认定,认定总数位居全市第三。
龙头企业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不仅是直观的税收贡献,更体现在产业链建链、产业集群带动等方面。近年来,益力多、泰山啤酒、屈臣氏等一批饮料巨头落户,水都基地集聚效益愈发强劲;恒力泰、葆德、普拉迪数控等龙头引领装备制造军团;以盛路通信为首集聚了300多家上下游电子信息企业。
龙头强引领之下,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强势崛起。“十三五”期间,三水坚持项目为王做强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泛家居、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四大特色产业集群,总产值规模超过3400亿元、集聚企业突破2000家,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创新双轮”驱动 转换发展动能
2021年10月18日,新明珠三水工业园5G智能工厂正式投用,全球最长的双层窑炉——4.0双层窑炉岩板生产线点火,通过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
过去五年,三水以数字化、科技创新作为“创新双轮”,驱动区域经济发展加速调结构、转方式,加速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控的产业链。
从新增449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区高企数量达540家,到富利包装机械的“FL-2800-5-S五层瓦楞纸板生产线”、宝捷精密的“高速PET瓶坯注塑机”,实现三水国家级首台套装备零的突破,三水市场主体创新实力从量到质都实现飞跃。
在导向鲜明的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引导下,企业用创新意识武装大脑,三水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步伐加快。
日丰、盛路通信、金银河、肯富来泵业、新昇电业、合和建筑五金等标杆企业数字化转型走在前列,带动越来越多企业加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大军。过去五年,近60家企业获得省工业互联网上云上平台应用服务券扶持,企业上云上平台成为常态。
服务创新驱动的重大公共创新平台集聚发展、能级递升。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佛山分中心落户,三水高新创业中心填补了三水国家级孵化器的空白,“揽月一号”等国字号、省字号众创空间持续输送创新血液。IBM车库创新、海尔卡奥斯等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创新引领发展,智造赢得未来。五年探索耕耘、改革创新,三水打通了高质量发展新经济走廊脉络,以生态、空间、产业优势兼备的载体为支撑,以大项目为引领、创新企业为动力,逐步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