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古村美景醉游人 沙口鲜笋寄乡愁
大富村谭仙观是晚清时期的庙宇建筑。
刚挖出的新鲜沙口笋,表皮呈淡黄色。
小径通幽,竹林郁苍,空气中弥漫着鸟语花香……来到富竹公园,一幅绿意盎然的生态美景图映入眼帘。公园所在的村落,便是禅城区张槎街道的第一大村——大富村。
大富村位于张槎西部,紧邻张槎一路和季华北路,下设9个村民小组。近年来,大富村获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省宜居村庄、广东省卫生村、佛山市“十好”和谐文明村、佛山市“五好”新农村等称号。
历史悠久民风向善
位于张槎街道西部东平河畔的大富村,始建于宋德祐元年。据史料记载,宋度宗九年(1273年),因宫廷出乱,祸及广东南雄,当时已从南京移居广东南雄的大富谭姓始祖建庵公兄弟三人为避祸从珠玑巷迁至南粤穗城(今广州)。
两年后,建庵公到富荣乡游览,“覩烟堤之胜,概望绿树之徘徊,瞿然兴叹曰,美哉涧水,令人可挹矣。”长兄建庵公遂定居在此,繁衍生息至今。因明清两代为南海县大富堡中心地区,遂沿用大富为村名。
茂盛的树木、精美的灰塑、火红的灯笼……站在匿藏于村中的谭仙观前,感受这里的古老庄严。而村里人,更习惯把谭仙观称为“谭公庙”。谭公庙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至今已有170多年历史,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曾重修,占地300多平方米,布局精巧,庙内灰雕、砖雕、木雕精美绝伦。高大壮观的卷棚歇山顶香亭,屹立于二进大厅前方的天井轴线正中,正殿放置原有的漆金木雕故事人物神案。1998年谭仙观被评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民间关于谭公的传说大同小异,皆因其保境安民、扶危救困而深受村民敬仰。后人学习谭公的精神,为民排忧解困,造福子孙后代。古往今来,农历六月廿六日的谭公诞是村中最热闹的时候,大富谭氏兄弟姐妹延续传统,齐聚谭仙观内,祈福许愿,捐资助困,共聚乡情。当地村民介绍,谭公诞晚上,大富村宴请村民、周边谭氏兄弟宗亲、海外华侨、港澳乡亲等,烹饪数百围村宴,共庆欢乐,共话发展。
环境宜居生活富足
倚着红色凉亭的栏杆,吹着清凉的微风,听着风吹翠竹的声音,看着蜿蜒的绿道,好不惬意。富竹公园内,老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话家常,年轻妈妈推着宝宝在竹林间散步,孩子们在儿童乐园区玩耍,怡然自得的画面,让人心旷神怡。
富竹公园占地39000多平方米,是张槎街道最大的村级公园。公园突出大富村的竹子和笋文化,种植了大量观赏性竹子,拥有翠湖、春晓岛、绿筠岛、富竹园、乐竹园、水上喷泉、休闲广场等景观,并配有篮球场、儿童乐园、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成为大富人以及周边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甚至有年轻人在公园里取景,拍摄婚纱照。富竹公园也成了禅城区村级公园建设的典范。
走进村内的富荣苑,只见苑内曲径回廊、水榭通幽、绿树婆娑、湖水清澈,戏水锦鲤吸引众多游人,门前百年古榕绿意盎然,俨然一幅生动的岭南水乡风情画卷。村中的富华公园、富溪公园、古树广场同样也是绿意盎然、小桥流水,旧貌换新颜。
从富竹公园出来,沿着季华北路走,很快就会遇见一条小小的河涌——小布窦涌。以小布窦涌为链,串联起小布窦景观带。
小布窦涌北接大富村,南连东平河,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大富村到石湾的主要通道,并兼具灌溉、防洪等功能。小布窦古闸口则建于宋朝,属石砌结构,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存院围中保存最好的古闸口,至今还在使用,现已被登记为第三次全国文物大普查不可移动文物。
走在木质栈道上,一边是清澈的小布窦涌,一边是鲜花绿化带,一阵风吹过,送来一片好心情。
网红景点美景如画
禅城区千亩公园之一的王借岗森林公园就在大富村一带。这里不仅有5000万年古火山遗址、满眼湖光山色,还有栈桥亭台、浪漫花海等丰富元素组成如画美景。
公园一期在火山口湖边设置了观景栏杆,游人倚栏隔湖观看,可以直接看到石壁上的典型柱状节理。这些正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玄武岩遗址,距今已有约5200万年历史,虽然火山遗址面积不大,但在省内以及国内均属罕见,具有重要的考古科研价值。
从王借岗森林公园西门往北再驶进500米,便可到达二期沙口生态园入口。进园,迎面映入眼帘的是花团锦簇的公园绿道,向远处延伸。路旁修建了宽敞美观的亲水平台,放眼望去,更会看到连片湖体水波潋滟。
这里不仅有湖光山色,这里的起伏地形上还打造出花海翠林,湖心保留几个小岛,以拱桥、曲桥等“串珠成链”,给人一种景径蜿蜒、步移景异之感。临水处建起亭台水榭,雅致通透,尽显中式园林的精致意境。
公园的三期目前已经完工,里面的粉黛乱子草花海更是进入了最美盛放期,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网红打卡点。这里的亲水栈道、罗汉松区、船坊也别具一格,这些景点通过空中栈桥连接起来,方便了游客参观。
品沙口笋味鲜无渣
大富位于张槎沙口两江交汇之处,数百年前,每逢刮风下雨都会把一种特殊的江河沙子冲刷到沙口村。沙子不利于农作物的种植,但野生竹笋偏偏喜欢这种浑然天成的细沙泥混合土壤。
当地农户改良野生笋,挑选合适的品种进行种植,作为蔬菜食用。这里出产的大头典竹笋为最优质的品种,大富当地人习惯称之为沙口笋。大富人食用沙口笋已经有逾百年历史。
外表金黄、内里白如玉的沙口笋以口感清甜、味鲜无渣美名在外。到了张槎沙口笋上市的季节,大富村长虹街有“吃笋一条街”,在那里,慕名而来的市民游客可以品尝到当天采挖、当天加工、当天食用的沙口笋。张槎笋丝鱼茸粥、冰镇沙口笋、蚝油捞笋……每一道笋美食,都能品尝到鲜甜、爽口、无渣的沙口笋特色。
在珠三角地区,桑基鱼塘是一种特别的农业景观,而在大富,则是“竹基鱼塘”。在村民记忆中,旧时大富有一间竹笋加工厂,当时是禅城最大的笋厂,出品的笋远销至广州、港澳地区,以及日本、新加坡等海外国家。
禅城举办“文明实践+城市管理”垃圾分类进校园系列活动教孩子垃圾分类。
“经过督导员的指导,垃圾分类我懂了。”近日,禅城市民吴范在垃圾分类“桶边督导员”的指导下,成功把垃圾进行了分类,投放到不同的垃圾桶里。
禅城区推行垃圾分类工作两年多,这样的场景愈发常见。
2019年9月,禅城公布《禅城区生活垃圾分流分类减量方案》,正式启动垃圾分类分流减量工作。2020年禅城区的垃圾量约为63万吨,实现了垃圾止增的目的,实现为城市减负,给城市上妆。
2021年,禅城区要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截至目前,禅城已基本完成了全区垃圾投放设施的全覆盖,垃圾分类的总体覆盖率达到八成以上。
禅城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宣传新路径,注重宣传方式的创新,同时,发挥志愿服务力量在社区的协调带动作用,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治理。
两年多来,从后端到前端,从处理到宣传,禅城以现代化城市管理理念,多方协力,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为生活垃圾分流减量夯实社会基础。
缚住“垃圾围城”脚步
垃圾分类是垃圾分流减量的过程,是缚住“垃圾围城”的实招。
禅城区常住人口过百万,根据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的数据显示,仅2018年,禅城区就清运生活垃圾55.09万吨。换而言之,以当时常住人口数量计,禅城区平均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500多吨,每日人均产生超过1200克的生活垃圾。在2019年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各项措施前,垃圾还在以年平均8%的速度增加。
2018年,佛山市公布《佛山市城乡生活垃圾分流分类减量工作方案》。禅城区2019年的生活垃圾焚烧填埋处理量增长须控制在2%。到2020年,这个指标降低为0%。作为佛山市的中心城区,禅城区是佛山五区中唯一一个要在2021年前实现生活垃圾焚烧填埋处理量“零增长”的区。
2019年9月起,禅城以城市垃圾减量为目标,健全体制机制,融合现代化治理体系,逐步推开垃圾分类工作。
2019年9月,禅城区府办印发《佛山市禅城区生活垃圾分流分类减量方案》。此后,禅城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垃圾分类工作设任务、定目标,推动垃圾分类全面落实。
“通过创新体制机制,禅城明确主体责任和分类目标,完善支持措施,提高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这过程中,城管部门坚持部门、社会、市民多方协力,实现垃圾分类的精细化管理。
目前,禅城区垃圾分类阶段性的任务已基本完成。今年以来,禅城区基本完成了全区垃圾投放设施的全覆盖,垃圾分类的总体覆盖率达到八成以上。禅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已基本实现形态上的全覆盖。
数据显示,2020年禅城生活垃圾产生量约63万吨,实现垃圾止增的目标,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为城市减负。
打造后端处置全链条
“自从园区有了餐厨垃圾处理站后,垃圾处理变得更方便了。”佛山创意产业园内一名餐馆工作人员表示,厨余垃圾经分解后,还可变身“营养土”,实现废物利用。
每天晚上结束营业后,佛山创意产业园内各餐饮商家的工作人员将一桶桶的餐厨垃圾,送到专门的厨余垃圾收运渠道进行处理;位于佛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祖庙街道办的两台智能分类箱,主要接收可回收物;禅城区固体弃置物处理场每日能处理数十吨园林垃圾和废弃家具……一批后端处置硬件“上岗”,推动了全区垃圾分类工作开展。
两年多来,禅城致力于搭建终端分流处理体系,按照“从大到小、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后建立起了餐厨垃圾、大件家具、园林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五大分流减量的收运处理体系,初步形成从源头减量到大分流减量再到无害化处置的分类减量路线。
目前,禅城已建成集中式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全区400多家大中型餐饮机构、公共机构的厨余垃圾采取直收直运模式,日处理约85吨,收运范围正逐步覆盖至居民生活区。设计规模150吨/日的餐厨垃圾处理厂二期项目,也在加快建设中。
今年9月,禅城区固体弃置物处理场竣工投用。该处理场通过对园林垃圾和废弃家具等进行预处理及中转,达到资源化利用目的,绿化垃圾和大件家具预处理规模各50吨/日,布碎垃圾预处理规模20吨/日。
“分拆出来的可回收物料,将由具备处理资质的企业回收,分别制成再生木板、隔音材料、地毯等一系列产品。剩余的物料将运至垃圾焚烧厂进行发电。”禅城区城管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
大件家具回收功能也已上线微信小程序“啄木鸟—禅城管家”,禅城市民只需点击手机,就能预约专人上门回收大件家具。
在同济府等小区内,新型垃圾分类亭正逐步落地。这项在今年8月起推行的工作,可使市民全程与垃圾桶“零接触”。新型垃圾分类亭顶部采用了光伏发电板,能为箱盖开合、摄像机识别系统、广播系统与LED屏幕等运作供电。目前约1200台新型垃圾分类亭已陆续放置到了区内410个物业小区、253个非物业小区、53个行政村及356个自然村。
“目前禅城区所有公共机构已实现垃圾分类覆盖,现在工作正深入居民端。”禅城区城管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禅城全区居民生活区垃圾分类总体覆盖率达八成以上。
让垃圾分类成文明共识
“废纸箱说:我们不是垃圾,我们还有用!我的梦想是成为小朋友喜欢看的漫画。半碗饭表示:我想变成有机肥料,继续发挥我的价值。”
10月23日,在“文明实践+城市管理”垃圾分类进校园年度总结汇演的舞台上,小演员们以童话剧的形式,开启了趣学垃圾分类的欢乐模式。禅城区城管部门联合多个部门,与冼可澄纪念学校、怡东小学等9所学校约200多名师生和家长共同开展此次活动。而“文明实践+城市管理”垃圾分类进校园系列活动自开展以来,已先后走进奇槎小学、紫南小学等9所学校。
“寓教于乐是宣传城市管理与垃圾分类的好方法。”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进一步创新形式,让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并举,推动城市管理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在垃圾分类的前端工作中,普及市民教育是重中之重。禅城区城管部门始终坚持以更丰富更接地气的方式宣传垃圾分类,让垃圾分类成为市民共识和自觉行动。
近年来,禅城设计发布了垃圾分类工作的代言人“桶桶超人”,并创新垃圾分类的宣传方式,把“桶桶超人”变成了更吸引年轻人的网络表情包;创新打造垃圾分类宣传主题车,在客流量大、途经站点多的线路上行驶,扩大宣传的传播面和覆盖面;组织力量编了《垃圾分类要牢记》童谣,在各大音乐平台上线……
2020年以来,禅城共派发宣传海报、投放指南、分类标识贴等150多万份,统筹组织开展大中型垃圾分类培训50多场,受众人数超3万人,大力推动市民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
“我们想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在社会中传播‘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引导全社会深入了解垃圾分类以及城管执法工作。”禅城区城管部门有关负责人说,希望通过一系列宣传创新举措,引导更多市民树立起垃圾分类意识,能够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进一步提升资源的回收利用率,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禅城区还将工作深入居民端,发动了大量的党员志愿者、市民志愿者等一起逐门逐户上门进行宣传、桶边督导等。
今年9月22日,禅城区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服务,禅城区垃圾分类宣传服务志愿队同时亮相。此后400多名“桶边督导员”陆续分赴禅城146个村居,协助居委、物业公司等开展垃圾分类桶边督导和入户宣传等活动。
“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减量、垃圾资源化利用乃至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禅城区垃圾分类宣传服务志愿队的设立,意味着垃圾分类正式形成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
“我们要逐步把垃圾分类推进为一项全民参与的民生工程,让公众普遍养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行为习惯。”他说,接下来禅城将继续发力,促进居民养成“家里分好类,定时拎下楼,定点精准投”的投放意识,进一步为城市上妆。
■聚焦
以智慧管理为城市美容师减负
禅城主干道路机械化保洁率达100%
今天是环卫工人日。记者从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获悉,禅城已从“人扫时代”迈进“机扫时代”,极大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工作负担,
禅城区环境卫生技术服务中心(下称“禅城区环卫中心”)目前有近1900名在职职工,拥有429辆各类环卫车辆。该部门承担着约824万平方米城市道路和144万平方米河涌水面保洁,每日近1500吨生活垃圾的清运,以及155间公厕、58座垃圾站管养等环卫任务。
2000年,禅城区环卫中心成立水上环卫队,投入10万元购置5艘水上垃圾打捞船,负责打捞管辖范围总长26.08公里河道的漂浮垃圾,确保禅城主要河道干净整洁,为禅城打赢碧水蓝天攻坚战提供助力。
近年来,禅城区持续用科技创新关爱环卫工人,购置了大量环卫机械设备,实现道路100%机械清扫。
市民在干道上见到的新型护栏清洗车,能以车身喷头喷水,对护栏进行旋转清洗,每分钟能够清洗20米左右护栏,作业一个小时相当于两名环卫工人清洗一整天。而雾化降尘车,其喷射的水雾颗粒极为细小,犹如雾状,被称为雾炮车,环卫工人只需在中控台上点击操作雾炮喷射的角度和射程等,就可以进行自动化作业。还有隧道清洗车,其水容量约5吨,一辆车可清洗一条隧道,同样是5个小时的作业时间,以前清洗一条隧道需出动大约90人,现在只需1台隧道清洗车10名保洁员辅助就可以完成作业任务。
禅城还投入6500多万元升级区内30座垃圾站为垃圾压缩站,在提高垃圾收运水平的同时,让垃圾中转全程“不见垃圾”,将垃圾都压缩在密封的车辆中,不臭不脏。
这些环卫机械,既减轻了环卫工人劳动强度,又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提升了保洁质量。如今,禅城区主干道路机械化保洁率由2012年的28%提升到100%,环卫作业更加高效。禅城区主干道路的管养质量显著提升,道路环境更加整洁、靓丽。
禅城区环卫中心还不断推进环卫监管信息化,在2014年就已建设了广东省内首个环卫信息化监管系统,运用信息化技术对车辆的实时运行情况以及油料、重要零部件等消耗情况进行跟踪监管。作业车辆若出现“空驶”、超速、油量变化异常等情况,系统将会自动发出警报信息,在环卫管理中发挥了很大的监管作用。
■关注
他们的努力让城市更靓
禅城区环卫中心(原佛山市环卫处)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开始不断开展科技创新,为环卫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1987年,佛山市环卫处自行设计改装的密封式垃圾收运车获得佛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抓斗式压缩垃圾车由谭永基等在一无现成资料、二无参考数据的情况下,经过近三个月的艰苦努力研制成功,获得1987年度佛山科技进步三等奖,还被国家专利局授予专利权。
上世纪90年代,佛山市环卫处环卫机械厂研制的洒水车、吸粪车、多功能摆臂自卸垃圾车、扫地车、压缩式垃圾收运车等环卫车辆先后通过省级鉴定。
进入新世纪后,历经多次改革的禅城区环卫中心继承老一辈环卫人的“环卫”精神,砥砺前行、锐意进取,展现了环卫工作的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
数十年来,禅城区环卫中心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发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的环卫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禅城环卫事业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同时获得了许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荣誉。
禅城区环卫中心先后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先进集体”“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单位”“三八红旗集体”等10个省级先进集体荣誉,以及“双文明先进单位”“爱国卫生标兵单位”“先进党支部”等20个市级先进集体荣誉。
个人方面,职工香威被评为“全国优秀美容师”,陈卫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建设部评为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黎周英于2013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全国优秀环卫工人荣誉称号,另外共有11人获得省级先进荣誉,6人获得市级先进荣誉。
通过该中心的努力,良好的卫生环境为佛山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市民营造了更加靓丽、舒适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市民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称赞。
■数读
●禅城区主干道路机械化保洁率由2012年的28%提升到100%,环卫作业更加高效。
●2000年,中心成立了水上环卫队,投入10万元购置5艘水上垃圾打捞船,负责打捞管辖范围总长26.08公里河道的漂浮垃圾。
●禅城区环卫中心目前已有近1900名在职职工,拥有429辆各类环卫车辆。该部门承担着约824万平方米城市道路和144万平方米河涌水面保洁,每日近1500吨生活垃圾的清运,以及155间公厕、58座垃圾站管养等环卫任务。
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开具下载电子发票,随时打印让群众看病更方便!在三水区人民医院,杨先生因为手指受伤就医,拿着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在自助打印机上实时打印出医疗费用电子发票的纸质版,手机上保存的电子发票随时都可以打印以备不时之需。“还是很方便的,我交完费以后扫码就有电子发票了,不用跑来跑去。”杨先生说。
这是三水在推行电子票据后带来的变化。以往群众开具发票需要到指定窗口排队办理,一旦遗失也不能再补办。2020年底,三水区将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管理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按照“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率先在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防所4所区直医疗单位推行电子票据。该项改革采用全省大集中部署模式,通过收费系统流程优化和升级改造,实现医疗收费票据从开具、流转、查验、报销、入账记录等全流程电子化,让社会公众体验到升级版的政务服务。今年8月,三水区医疗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动员大会在区财政局召开,标志着三水区医疗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工作向各镇(街道)共5间公立医疗卫生机构、3间卫生院延伸。今年以来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区已开具医疗电子票据约370万份。
“不只方便了群众,对于我们财务人员来说也是非常方便的。以前,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申请一批纸质发票,开出的发票也要妥善保管,现在有了电子票,方便多了。”三水区人民医院财务科票据管理员邵琳表示,电子票据不仅方便群众查询打印,也方便财务人员统计查询,避免出现虚假发票。
“这项改革既方便了市民,也提升了医疗票据的监管效率,电子票据所有环节有迹可查,可全程追溯,为我们节约了人力财力成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比较明显。”三水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开具纸质票据,医院窗口压力很大,还要腾出仓库空间保存票据,推行电子票据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麻烦事。同时,医疗收费电子票据信息在财政、卫健、医保医疗机构等相关部门互通共享,有利于提升医院办事效率、强化部门动态监管。
按照计划,三水区医疗电子票据系统将于12月底各镇街全面上线,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有力支持。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基层群众、深入服务对象,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促进财政电子票据在更广领域推广应用。
此外,今年三水区还上线了非税收入管理一体化平台,并于近期在全区推广使用,主要涉及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证件工本费、各类考试考务费、学费等非税收入征缴。缴款人通过扫描通知书上的二维码,利用微信/支付宝瞬间支付。在支付成功后再次扫描二维码,随即获得财政电子票据。
三水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三水财政还将使用该平台,完成区级公立学校学费征缴的对接工作,今后家长只需要扫描缴费通知上的二维码、输入学生身份证号码,就可以完成学费缴交及缴费情况查询,并实时生成学费电子票据,此举将惠及广大学生和家长,真正实现学费缴纳足不出户、“指尖”搞定。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