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垃圾分类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这是一件人人身边的小事,也是一件关系社会文明水平的大事,还是一件影响绿色发展转型的实事。
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在南海,一场化垃圾分类为全民行动,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南海的生动实践正在各镇街如火如荼开展。“党建引领、网格管理、因地制宜、城乡一体、全民参与”的“五位一体”协同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为挖掘先进典型,加强总结交流,推广经验做法,7月12日,“同谱垃圾分类曲·共唱乡村芳华歌”——南海区垃圾分类主题座谈会在丹灶镇举行,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文明创建、垃圾分类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区镇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展开研讨。
因地制宜灵活引导 让垃圾分类观念深入民心
垃圾问题可不是小问题。一些农村垃圾倾倒在河边,污染了河水和土壤,一些城市垃圾填埋场用地紧张。
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成为城乡发展的“痛点”之一。随着城市加速扩张,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垃圾产生量也在持续增长。近几年南海区垃圾产生量以每年约8%的速度增长,全区日均垃圾产生量4500多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势在必行。
垃圾问题要想解决得好,最重要的是获得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各镇街也因地制宜,探索出不少动员群众参与的好办法。“从挖人-育人-用人的迭代思路着手,以挖人为基础,组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垃圾分类三级网格架构。”丹灶镇市政办副主任谢瑶娴介绍,丹灶镇以育人为重点,着力培养和发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以用人为核心,注重搭建服务平台推动垃圾分类普及,通过赋权、赋能、赋情怀,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筑牢垃圾分类三级网格,全面推动垃圾分类普及行动。
随着南海全域旅游深入推进,丹灶镇还探索出“文旅+”融合垃圾分类新阵地。在康有为故居康园,记者见到垃圾分类小景融入景区参观路线和讲解词,游客在游玩过程中可以在节点进行游玩打卡,完成任务后游客可在景区内的商家兑换相应纪念品。景区进驻商家也要参与垃圾分类考核机制,完善四分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全链条。
在西樵镇江浦东路景观公园,很多居民带着孩子三五成群聚在西樵镇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培训基地“叹空调”,孩子们则在基地里玩起垃圾分类的小游戏。西樵镇市政办副主任何兴炳介绍,利用公园空间,西樵镇建起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培训基地,不仅是静态的垃圾分类信息展示示范窗口,也是西樵垃圾分类教育前沿阵地,结合红色文化研学,幼儿、青少年素质教育研学和亲子互动教育研学,让垃圾分类有了新元素、新理念、新体验。
在督导时,瀚蓝城市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市政管理部经理章淑贤发现,大多数居民具有环保意识,只是分类方式“不得法”。为帮助更多居民了解垃圾分类,桂城发挥小手拉大手的作用,编写了一首粤语儿歌《垃圾分类我至叻》:“纸盒胶樽可回收,记得放落蓝色桶;电池有害咪乱掉,记得放落红色桶;厨余垃圾单独装,记得放落绿色桶;其他垃圾打好包,记得放落黑色桶……”随着这首儿歌的传播,幼儿园小朋友带着家长唱,垃圾分类理念入心入脑。
“垃圾分类贵在人人参与,重在习惯逐步养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副主任廖年忠认为,垃圾分类需要群策群力、久久为功,全民参与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各地应该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居民的积极性,让垃圾分类成为大家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科学分类群众满意 促进分类精细精准
垃圾分类,是生产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产物,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但是居民垃圾分类投放仅仅是第一步。广东省环境卫生协会党支部书记陈善坤认为,南海的工作已经要进入第二个阶段,那就是分类的精细化精准化,要做到法律法规技术体系无漏洞,行业管理不缺位,垃圾分类无断链,垃圾处理设施无缺口,充分利用相关政策。
俗话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而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是对垃圾分流并有效利用的重要保证。南海一直践行“大分流细分类”的工作思路,从源头避免建筑装修垃圾、园林绿化垃圾、餐厨垃圾、大件垃圾等混入生活垃圾,强调管行业也要管垃圾分类。
桂城街道城市运维中心副主任任展萍介绍,在桂城中区社区西江村试运营桂城街道分散式厨余垃圾处置点项目,同时配套建设厨余有机种植园,利用产出的有机营养土进行农作物种植,实现了“产废-用废-再循环”的绿色闭环。
“垃圾分类后端的处理能力是南海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底气和优势。”南海区分类办副主任邱伟建说,为了防止分类出来的垃圾混装混收,南海区搭建全过程分类链条,建成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建成了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能源核心,协同处置餐厨垃圾、污泥、工业固体废弃物等,形成了完善的固废处置链条。
这是国内首个真正实现100%协同化处理的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拥有全国第一家数字化垃圾焚烧发电厂,为国内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提供了“经典案例”。这里不仅可以处理垃圾,且通过垃圾焚烧,产业园每天可产生200多万度电的再生资源;餐厨垃圾收运车辆所使用的生物柴油由餐厨垃圾中的废弃油脂提炼而成,实现资源的内部循环利用。
“搭建分类‘云管家’线上智慧管理平台是我们科学分类的一个专业手段。”南海区生活垃圾分类股股长谭敏冰介绍,打开“南海分类”微信小程序,检查督导、云上督导、挂图作战、信息公告、分类投放指引、预约回收六大模块,可以实现“云检查”“云监工”。该小程序还获得2021年度广东省环境卫生协会科学技术奖项目。
随着今年4月1日《佛山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楼层撤桶成为今年垃圾分类工作的重点、难点。“因地制宜设桶,发挥老党员先锋作用,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任展萍说,这个工作最重要的还是耐心沟通,要压实物业的主体责任。为了让居民了解撤桶的必要性,桂城通过1对1专人驻点指导、面对面沟通答疑会、设摊宣传、入户宣传、知识培训、派发张贴宣传物资等多种举措,搭建起和居民沟通的桥梁,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全面小康不仅意味着物质上的富足,也包括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邱伟建表示,接下来南海将利用好后端优势,创建无废城市,倡导低碳生活和节约生活,推动环卫工人关爱行动,他希望各镇街在工作中将垃圾分类当成民生实事,按照群众所需,结合中心工作,用心用情大力推进,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提升城市质感,为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做出更大的贡献。
“3000份食材包,立即安排!”
7月12日上午9时左右,顺客隆公司佛山顺德区域总监蔡淑云接到来自龙江镇麦朗村的物资需求通知,立即马不停蹄进行调度。
经过约3小时的忙碌,配送任务在中午顺利完成。也正是从中午12时起,顺德区宣布麦朗村新增部分区域为高风险、中风险区域,接受封控管控。政府通过企业提前、及时调配的物资,保障了相关区域平稳进入封控管控时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在疫情战场上同样适用。自从7月9日出现佛山本轮疫情首例本土感染者以来,龙江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全面协调生活物资、医疗物资、应急处置资源等物资,强力支撑一线战疫。
30多台物流车随时待命,封控管控区域有“专属套餐”
在封控管控区域,群众无法像平常一样外出买菜,生活物资供应怎么保证?
拥有商品和物流资源的企业,是一支至关重要的力量。龙江镇组织了多家企业参与“保供”,其中包括顺德本地成长起来的连锁龙头企业顺客隆。
以顺客隆为例,保供企业通过两种方式参与物资供应。蔡淑云介绍,第一种是政府针对特定区域、人群、物资的统一采购,企业再配送到相关地点进行分发;第二种是通过线上平台等方式,接受封控管控区域的市民订单,再在指定时间分别配送到指定地点,有的可以居民自己错峰下楼取物,有的则通过相关防疫工作人员送货上门。
记者在顺客隆的线上平台,将地址设置在封控管控区域后发现,自动出现了针对该区域的“专属套餐”按钮,点击进入后可以看到不同价格和内容的生鲜套餐和防疫相关产品推荐。一份包含若干西兰花、油麦菜、土豆、瘦肉、五花肉、姜葱蒜等食材的生鲜套餐只需要50元;一份有若干京包椰菜、土鸡蛋、前腿上肉、牛奶、油粘米等食材的生鲜套餐只需要22元。
看得见的平价、及时物资背后,顺客隆在总部建立了2万平方米的物流仓,还有30多台物流车随时待命,直接参与到保供工作的员工超过200人。
在此之前,顺客隆还进行过多次应对类似紧急情况的演练,所以当疫情真的来临时,工作能够进行得比较顺利。
“几天下来,我们供应了约8000份各种规格的食材包。”蔡淑云说。
“不眠不休”保供应,建立看不见的高效稳定体系
一家保供企业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除了自身的准备充分、高效运转外,更离不开整个防疫期间的物资供应体系搭建,和相关部门一线人员的努力。
“甚至在半夜两三点钟,我都能接到来自政府经济部门的物资协调电话,他们‘不眠不休’的工作态度让我非常感动。”蔡淑云说。
龙江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疫情中针对封控管控区域,设立了错峰分派物资工作机制,设立统一的物资配送点,其中高风险区域群众的物资由物业管家和楼长逐层配送。中风险区域的群众分批分时段到物资配送点分别领取。做到疫情科学处置的同时,保证物资配送高效推进。
与此同时,社会各界的力量也积极参与进来。如在7月10日,在龙江本地投资企业联丰集团迅速统筹旗下供应链,仅用三个多小时就完成了捐赠400份预制菜。7月11日,短短1个小时,就有包括联塑集团等在内的14家企业和热心人士共筹支援金8万多元,用于购买1040箱能量饮料,并在2个小时内派送至23个村居。
“报告!市民兵应急营集结完毕,请指示。”近日,佛山军分区举行市民兵应急营集中点验大会暨出队欢送仪式,近300名基干民兵走下抗洪一线,迅速集结到位,吹响了新一轮实战化训练的号角。
当天,全体基干民兵姿态严整、气势高昂,整齐列队、迎接点验。大会上还宣读了民兵干部骨干任职命令,并组织装备点验、入队宣誓等活动。
前不久,佛山遭遇暴雨洪水天气,佛山市各级基干民兵分队积极响应号召,出动超过1500人次,不分昼夜在村庄、路口、堤坝等地巡堤查险、排除隐患,协助开展加固堤围、清除路障、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等工作,用“迷彩绿”筑起了人民群众放心的“钢铁堤坝”。
“能够加入民兵队伍,我既感到光荣,又深感责任重大。”新民兵林润洪激动地说,“通过这几天的入队训练和集中点验,我已经准备好了,一旦有需要,我将义无反顾奔赴前线。”
市民兵应急营副政治教导员朱锦泉是一位入队四年的民兵,曾多次参与应急抢险任务。他说,每一次点验、每一次出动都会深深感受到身为民兵的使命担当,自己将在训练中继续发扬好抗洪中连续奋战、敢打硬仗的优良作风,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应有贡献。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