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详细内容

第九章 何谓之人

时间:2020-03-26     人气:1876     来源:佛山资讯网     作者:陈书增注解
概述:渔者对曰:“人之所以能灵于万物者,谓其目能收万物之色,耳能收万物之声,鼻能收万物之气,口能收万物之味。声色气味者,万物之体也。目耳口鼻者,万人之用也。体无定用,惟变是用。用无定体,惟化是体。......

第九章 何谓之人

1.一世观万世

【原文】樵者问渔者曰:“人之所以能灵于万物者,何以知其然耶?”


渔者对曰:“人之所以能灵于万物者,谓其目能收万物之色,耳能收万物之声,鼻能收万物之气,口能收万物之味。声色气味者,万物之体也。目耳口鼻者,万人之用也。体无定用,惟变是用。用无定体,惟化是体。体用交而人物之道于是乎备矣。然则天亦物也,圣亦人也。有一物之物,有十物之物,有百物之物,有千物之物,有万物之物,有亿物之物,有兆物之物。为兆物之物,岂非人乎!有一人之人,有十人之人,有百人之人,有千人之人,有万人之人,有亿人之人,有兆人之人。为兆人之人,岂非圣乎!是知人也者,物之至者也。圣也者,人之至者也。物之至者始得谓之物之物也。人之至者始得谓之人之人也。夫物之物者,至物之谓也。人之人者,至人之谓也。以一至物而当一至人,则非圣人而何?人谓之不圣,则吾不信也。何哉?谓其能以一心观万心,一身观万身,一物观万物,一世观万世者焉。又谓其能以心代天意,口代天言,手代天功,身代天事者焉。又谓其能以上顺天时,下应地理,中徇物情,通尽人事者焉。又谓其能以弥纶天地,出入造化,进退今古,表里时事者焉。噫,圣人者,非世世而效圣焉。吾不得而目见之也。虽然吾不得而目见之,察其心,观其迹,探其体,潜其用,虽亿万千年亦可以理知之也。人或告我曰:‘天地之外,别有天地万物,异乎此天地万物。’则吾不得而知之也。非唯吾不得而知之也,圣人亦不得而知之也。凡言知者,谓其心得而知之也。言言者,谓其口得而言之也。既心尚不得而知之,口又恶得而言之乎?以不可得知而知之,是谓妄知也。以不可得言而言之,是谓妄言也。吾又安能从妄人而行妄知妄言者乎!


【注解】前面说天地的本性,这里又要说人的本性了。前面说万物莫不如是,人为万物之灵也应该是这样的。下面樵夫马上就要问了,还是很连贯的。樵夫问渔夫道:“人为万物之灵,这又该怎么解释呢?为什么说人为万物之灵呢?”渔夫回答道:“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这是因为眼睛能够接收万物的色象,耳朵能够接收万物的声音,鼻子能够接收万物的气息,嘴巴能够接收万物的味道。声色气味这四者能够体现万物之体。我们要感知万物的本体,只能通过感官来触摸了。这四者为万物本体分出来的四样,如同天地之气本来为一而分为春夏秋冬。眼睛耳朵嘴巴鼻子是万人触摸万物的用。知晓一人之理即可知晓万人之理。万物之体并无一定的用,都在迁流不断的变化之中体现其用。万物不断地生灭,经历春夏秋冬。万物包括人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如何能够找到固定不变的本体呢?我们所说的身体,真的能够一定不变的吗?经历春夏秋冬,经历生老病死。我们的身体四大和合而成,每天都在更新变化之中。人不能在不同时刻踏进相同的河流,也不能在不同时刻找到完全相同的自己。天地万物都有体用。体用相交而人物之道尽在其中了。蜡烛之体燃烧发出光明为用。人之光明本性如果收敛即为体,发明出来有智慧之用。实在如同心灯一样。”渔夫接着说道:“天也是物,圣也是人。”这可了得,圣也是人,这或许并非是假的哦。佛陀当年为太子,也曾有妻子儿子,父亲母亲。老子当年也是在周朝做官的。只是年代久远,似乎人们忘却了当年佛陀和老子超凡入圣的过程了。渔夫接着说道:“其中有包含了一物、十物、百物、千物、万物、亿物和兆物的物,这不是人又还能是什么呢?天上有一个圆月,地下江河湖海之中的月亮都只是对应着唯一的月亮罢了。世上万事万物无非对应着唯一的宇宙和人生的实相罢了。有能够通一人、十人、百人、千人、万人、亿人和兆人之性的,莫过于圣人了。圣人解脱了自己,认识了自己,证得了自性,就能够通所有人之本性。无论东西南北,无论肤色如何。”人有南北,而佛性无南北之分了。渔夫接着说道:“有智慧的人,这是物到了极致了。圣人为人到了极致了。至物可以称之为物之物,只有人才能够称之为至物。至人可以称之为人之人,只有圣人才能称之为至人。又是至物,又是至人,如果不是圣人又是什么呢?圣人也许都非常的低调谦和,谨慎如履薄冰。虽然说不是圣人,但是我还是不信的。说不是的反而是,说是的反而不是了。为什么我这么说呢?圣人能够以一心观万人之心,以一身观万人之身,以一物观天地万物,以一世观清楚万世如何变化。”如此看来渔夫这么说,也许渔夫已经是与圣人之心相通了,否则怎么知道圣人呢。我们接着往下看吧。也许渔夫会自己说出来呢?渔夫接着说道:“圣人能够以心代上天的旨意。圣人天人合一,顺承天命。古代的天子为上天之子,如果德不配位是不能称之为天子的。嘴巴所说代表上天说的话,以手代天工,可以说巧夺天工了。以身代天事。圣人所言所行无不代表着上天,也符合上天的旨意。”这里渔夫教樵夫如何识别圣人。渔夫接着说道:“圣人能够上顺天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下与地理相应。中土地势东低而西高,东西互为阴阳。长江黄河互为阴阳,但是回归源头并无二致。”地球有东西两半球,人脑有东西两个半球。地球东方储存着人类有史以来的文明,并未间断,可以说为传统脑,西方为现代脑。人类左脑为今生脑,右脑为祖先脑。渔夫接着说道:“在中知晓物的本性,对于万物格物致知,并不是一件一件的弄清楚所有道理就明白了,而是格除物欲而能致知。如果能够做到这样就能够尽通与人事,不仅仅是人事的进退。圣人能够顺势而为改天换地,出入于造化之机。圣人以古知今,而以今知古,能明人事的进退,趋吉避凶。圣人知晓事物表里的根本。噫,圣人并不是每个世代都是完全效法前面的圣人,而还是有点不同的,那如何能够找到真正的圣人呢?我还没有亲眼看见过呢?”你看这个渔夫是不是很谦虚和低调呢?怀道的人是不是都是如此呢?渔夫接着说道:“虽然我没有亲眼见到过,但是我深察其心,用心去观形迹,也就是怀道的人的所言所行。我探求万物和人事的体用,如果已经见道了,虽然古代亿万千年之前的圣人心也能够相通和相应,也能够理解的。有人问我说,天地的外面,可能还有别的天地万物的,和这个天地万物有所不同的对吗?”这里可以看到古人也会有现在同样的疑问。现在我们也很好奇,宇宙有没有边界,如果有边界,那么宇宙外面又是什么呢?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朵花就是一个世界,也就是一个宇宙,但是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朵花。一片叶子也是如此。一个人也是如此,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即使是双胞胎。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面孔,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枚指纹,是不是很神奇呀。六合古今为宇宙。人也是一个小宇宙,那么这个小宇宙外面是不是也有一个小宇宙呢,这个是显而易见的了。世人所憧憬的世外桃源也可以看做一个小宇宙,月宫之中也可以看做一个小宇宙,接近光速飞行的宇宙飞船也可以作为一个小宇宙。渔夫接着说道:“对于前面别人问得这个问题,我不能知道它的答案的。并不只是我不知道,圣人也许也不知道的或者知道了也不能用语言来解释的。如果说知道,这个是用心感知它,才能称之为知的。如果只是口头说知道了,也只是语言文字罢了。既然心尚不能知这个问题,嘴巴又怎么能说自己就已经知道了呢?如果心为能够证得的,而以为已经知道了,这是妄知了,并不是真知。如果还不知道而说自己知道,这个是妄言了。我怎么能够跟随着妄想之人,不知道而以心认为自己知道,而以口说自己知道,这样是妄知妄言的。“前面讲到无妄之灾就要戒除妄知妄言了。


2.行无辙迹

【原文】渔者谓樵者曰:“仲尼有言曰:殷因于夏礼,所捐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捐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夫如是,则何止于百世而已哉!亿千万世,皆可得而知之也。人皆知仲尼之为仲尼,不知仲尼之所以为仲尼,不欲知仲尼之所以为仲尼则已,如其必欲知仲尼之所以为仲尼,则舍天地将奚之焉?人皆知天地之为天地,不知天地之所以为天地。不欲知天地之所以为天地则已,如其必欲知天地之所以为天地,则舍动静将奚之焉?夫一动一静者,天地至妙者欤?夫一动一静之间者,天地人至妙至妙者欤?是知仲尼之所以能尽三才之道者,谓其行无辙迹也。故有言曰:‘予欲无言’,又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其此之谓与?”


【注解】前面刚说完圣人无妄行妄知妄言,这里接着说天地无言,圣人无言,仲尼无言。这里说的是需要摆脱语言文字的束缚才能够体悟实相了。渔夫对樵夫说道:“仲尼说过,殷商礼法取于夏朝,其中有所传承,也有所删减,其中的损益可想而知了。周朝礼法取自于殷商,其中的损益也可想而知了。周朝后来的朝代,百世之内也可以知道了的。这么看来不止是百世,亿千万世也是可以知道的了。前面那个问答里面提到,以一世而知万世,这里再进行阐释了。前面说以一心而知万心,以一身而知万身。世人都知道仲尼是仲尼,但是不知道仲尼之所以为仲尼。世人自以为了解了仲尼,但是却不知道仲尼之心。“这里潜台词就是说,我知道仲尼的心,我的心与仲尼相应了。这个渔夫可不简单的。渔夫接着说道:”如果世人不想知仲尼之所以为仲尼,那也就算了。也不用继续深究下去了。如果想知道仲尼之所以为仲尼,如果舍弃天地这个大门怎么能够知道呢?人都知道天地为天地,但是不知天地为什么为天地。如果不想知道天地为天地那就罢了,如果想知道天地之所以为天地,那么舍弃动静之门怎么能够知晓呢?“渔夫真是循循善诱的,如果要知道仲尼那就需要知道天地,如果需要知道天地的本性,就需要知晓动静之道。渔夫接着说道:”一动一静谓之道,一阴一阳谓之道。一动一静之间,天地最妙的地方就体现出来了。一动一静之间,天地人妙中最妙体现出来了。如果知晓了一动一静之道,就能知晓为何仲尼能够尽天地人三才之道了。仲尼圣人的行为没有痕迹。飞鸟飞过天空不留下痕迹,蛟龙潜下深渊不留下痕迹。有人说,圣人仲尼行无言之教。又有人说,天什么时候说话了呢?但是四时推移,百物生长。虽然什么都不说,但是还是在生育和恩泽万物的。“一动一静之道,这个可是关键所在。动和静互为阴阳。动极则静,静极则动。如果物体运行速度到了极点,接近了光速,时钟就会变慢了,也就接近于静了。如果物体静到了极点,温度低到了极点,金属就有了超导性能了,传输就没有什么损耗了。如果人的心静到了极点,人的经络就会慢慢打通了,智慧慢慢开启了。巴菲特投资长线持有看似一点都不动,静到了极点,但是却能够带来不可思议的投资回报。《道德经》中说:夫物芸芸,各归其根。万物纷纭,但是都归于其根本。树木成长落叶归根。静为躁之根。


3.权之与变

【原文】渔者谓樵者曰:“大哉!权之与变乎?非圣人无以尽之。变然后知天地之消长,权然后知天下之轻重。消长,时也;轻重,事也。时有否泰,事有损益。圣人不知随时否泰之道,奚由知变之所为乎?圣人不知随时损益之道,奚由知权之所为乎?运消长者,变也;处轻重者,权也。是知权之与变,圣人之一道耳。”


【注解】前面说一动一静之道。这里也谈权和变。渔夫对樵夫说道:“此中的道理是非常的广大的。权和变如果不是圣人不能全部知晓其中的道理的。变化然后才能知道天地的消长。此消而彼长的。山峰所在之处往往有深谷。山峰和深谷互为阴阳。高山和大海互为阴阳。有喜马拉雅山,也会有马里亚纳海沟。东方发生了旱灾,也许西方就发生了洪涝灾害了。这也是天地的一动一静之道。如果不权衡就不知道天下的轻重。泰山和大象相比,泰山重而大象轻。大象和鸿毛相比,大象重而鸿毛轻。鸿毛和空气相比,鸿毛重而空气轻。轻重只在相对之间,而无绝对之理。前面也谈到轻重的问题,挑柴一百斤都没问题,但是增加了十斤却会让身体受伤了。万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消长;万事有轻有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否极泰来。万事有损有益。圣人如果不知随时间推移而由否变泰或者由泰变否,又怎么会体悟到万物的变化呢?圣人如果不知随着时间万事有所损益,又如何权衡损益的轻重呢?有消有长是变化;有轻有重是权衡。轻重也是可以发生变化的,轻的变成重的,重的变成轻的。重的消了就变成轻的,轻的长了就会变成重了。权和变对于圣人来讲是一而不是二的。”楚汉互为阴阳,楚汉相争而此消彼长。


4.死而有知

【原文】樵者问渔者曰:“人谓死而有知,有诸?”


  曰:“有之。”


  曰:“何以知其然?”


曰:“以人知之。”


【注解】樵夫问渔夫道:“有人说人死了之后还会有灵知,到底有没有呢?“渔夫回答道:”有灵知的。“这里似乎问的是人死后有无灵魂存在,这可是个千古以来的谜团哦。这里渔夫说的有知和世人所理解的有所不同。此灵魂非彼灵魂。樵夫问道:“怎么能够知道呢?”渔夫回答道:“因为知道人而知道了。”这也呼应了知一心而知万心,知一人而知万人。




5.全德之人

【原文】曰:“何者谓之人?”


  曰:“目耳鼻口心胆脾肾之气全,谓之人。心之灵曰神,胆之灵曰魄,脾之灵曰魂,肾之灵曰精。心之神发乎目,则谓之视;肾之精发乎耳,则谓之听;脾之魂发乎鼻,则谓之臭;胆之魄发乎口,则谓之言。八者具备,然后谓之人。夫人也者,天地万物之秀气也。然而亦有不中者,各求其类也。若全得人类,则谓之曰全人之人。夫全类者,天地万物之中气也,谓之日全德之人也。全德之人者,人之人者也。夫人之人者,仁人之谓也。唯全人,然后能当之。人之生也,谓其气行,人之死也,谓其形返。气行则神魂交,形返则精魄存。神行于天,精魄返于地。行于天,则渭之曰阳行;返于地,则谓之曰阴返。阳行则昼见而夜伏者也阴返则夜见而昼伏者也。是故,知日者月之形也,月者日之影也。阳者阴之形也,阴者阳之影也。人者鬼之形也,鬼者人之影也。人谓鬼无形而无知者,吾不信也。”


【注解】樵夫问道:“什么是人呢?”问了这个么简单又复杂的问题。渔夫回答道:“如果眼耳鼻口五官之气全,心胆脾肾脏腑之气全,这才能称之为人。心之灵称之为神,肝之灵称之为魂,肺之灵称之为魄,肾之灵称之为精。这和原文有所不同,应当以黄帝内经中所说的为准。道家讲精气神,精可以化成气,气可以化成神。凝神聚气,聚气而成精。五脏和五官之间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心开窍于舌,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这里所说与内经中所说有所不同,以内经为准。如果精气神具备,经络脏腑和五官齐全,就能称之为人了。人为天地万物之灵,心为人之灵。人为天地之机,心为人之机。也有缺少某一方面的人,按照缺少的不同进行归类。我们平时说缺根筋,如果的确缺根筋那秉性也许真的缺了。肝主筋,如果筋长一寸寿命都会增加不少的,少了一根筋可是大事了。平时说偏心,人的心脏的确也是偏的,不同的人偏的程度有所不同,有些人的心大一点,有些心小一点。所体现出来的性格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全部齐全的人类,就称之为全人了。人类这个词在这里出现了。如果具备所有的这些,又能体现了天地万物的中气的,可以称之为全德的人。全德的人,为人中的至人。也就是说前面的圣人了。人中的至人,可以称之为仁人。我们常说仁人志士。首先需要是全人,才能是仁人,才能是是全德的人。人因为一气行而生,人死了形体就会返回了。气行神魄就会相交。白天阳气浮越,心肾不交所以是醒着的。夜晚心肾相交就睡着了。神清轻而行于天,精魄重而返于地。阳行于白天而夜间潜伏,阴返于夜间而白天潜伏。正如前面说的阳行于春夏而潜伏于秋冬,阴行于秋冬而潜伏于春夏。所以说,太阳为月亮的外形,月亮是太阳的影子。日月互为阴阳。阳为阴之形,而阴为阳之影。人为鬼之形,而鬼为人之影。世人说鬼无形而无知,我是不会相信的。人为鬼之形,怎么会说鬼无形呢?”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