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第十一章 国家兴亡
详细内容

第十一章 国家兴亡

时间:2020-03-26     人气:4415     来源:佛山资讯网     作者:陈书增注解
概述:渔者曰:“择臣者,君也;择君者,臣也。贤愚各从其类而为。奈何有尧舜之君,必有尧舜之臣;有桀纣之君,而必有桀纣之臣。尧舜之臣,生乎桀纣之世,桀纣之臣,生于尧舜之世,必非其所用也。......

第十一章 国家兴亡

1.国家兴亡

【原文】樵者谓渔者曰:“国家之兴亡,与夫才之邪正,则固得闻命矣。然则何不择其人而用之?”


  渔者曰:“择臣者,君也;择君者,臣也。贤愚各从其类而为。奈何有尧舜之君,必有尧舜之臣;有桀纣之君,而必有桀纣之臣。尧舜之臣,生乎桀纣之世,桀纣之臣,生于尧舜之世,必非其所用也。虽欲为祸为福,其能行乎?夫上之所好,下必好之。其若影响,岂待驱率百然耶?上好义,则下必好义,而不义者远矣;上好利,下必好利,而不利者远矣。好利者众,则天下日削矣;好义者众,则天下日盛矣。日盛则昌,日削则亡。盛之与削,昌之与亡,岂其远乎?在上之所好耳。夫治世何尝无小人,乱世何尝无君子,不用则善恶何由而行也。”


【注解】樵夫对渔夫说道:“国家的兴亡与朝堂之上的人才正邪有关,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命运了。这么重要的事情,为什么不精心挑选人才而使用呢?”渔夫回答道:“选择臣下的是君主。选择君主的是臣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贤愚各自选择与之匹配的。尧舜这样的贤君必然有尧舜匹配的臣下。有桀纣这样的愚昧昏聩的君主,必然也有与之匹配的臣下了。如果尧舜的臣下生在桀纣的世代,或者桀纣的臣下生在尧舜的世代,必然得不到重用的。虽然想做坏事或者做好事,都不能成事。身居上位的人所喜好的,其下必然也跟着效法。如同人和影子,也如同声和响,这是如影随形的,不用刻意去强迫。如果上好义,那么下必然也会好义,而不义的人就会远离朝堂了。如果上好利,在下的必然也好利,而不好利的就远离了。如果好利的人很多了,天下就会日渐衰落了。如果好义的人多了,天下就会日渐兴盛了。逐渐兴盛了就会昌盛了,逐渐削弱就会衰亡了。使之盛起和削弱它,昌盛和衰亡,这之间的差别可谓是非常的遥远了,但是这个很大程度取决于在上是好义还是好利。贤明的君主好义而愚昧的君主好利。然而在治世又何尝没有小人呢?在乱世又何尝没有君子呢?人们常说乱世出英雄,贤达的人才在乱世不忍心百姓受苦而出来救世,而在治世贤才也许就隐居了,不必要出来了。在治世有小人但是贤明的君主不用,小人也不能兴风作浪。在乱世也有君子但是愚昧的君主不用,而使得小人在朝堂之上兴风作浪。如果君主不使用,善恶也不能再世间推行。”


2.治世常少

【原文】樵者曰:“善人常寡,而不善人常众;治世常少,乱世常多,何以知其然耶?”


曰:“观之于物,何物不然?譬诸五谷,耘之而不苗者有矣。蓬莠不耘而犹生,耘之而求其尽也,亦未如之何矣!由是知君子小人之道,有自来矣。君子见善则嘉之,见不善则远之;小人见善则疾之,见不善则嘉之。善恶各人其类也。君子见善则就之,见不善则违之;小人见善则违之,见不善则就之。君子见义则迁,见利则止;小人见义则止,见利则迁。迁义则利人,迁利则害人。利人与害人,相去一何远耶?家与国一也,其兴也,君子常多而小人常鲜;其亡也小人常多而君子常鲜。君子多而去之者,小人也;小人多而去之者,君子也。君子好生,小人好杀。好生则世治,好杀则世乱。君子好义,小人好利。治世则好义, 乱世则好利。其理一也。”


【注解】樵夫问道:“善人在世上很少,而不善的人很多。治世比较少,而乱世比较多,这是为什么呢?“渔夫回答道:”试着观于事物,哪有什么事物不是如此呢?比如说耕作五谷,耕耘了但是没有能够长出来这还是有的。对于蓬野生物不用耕种就能够长出来。如果耕耘了就要求全部都长得很好,这还没有听说过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君子小人之道,都是自然而生的。因果报应也是自作自受的。君子见到善的就嘉许它,见到不善的就远离它。小人见到善的就痛恨它,见到不善的就嘉许它。善恶各人追求的都不同的。君子见到善事就去做,见到不善的事就拒绝。小人见到善事就拒绝,而见到不善的事就去做。君子见贤思齐,见义就会跟着修正自己,见利就会止步不前。小人见义就会止步,不会修正自己,小人见利忘义,就会迁变了。如果能够迁变为义气就有利于人,如果迁变于利就会害人了。利人和害人两者相比相差是很远的。家和国家道理是一样的,其兴盛之道,君子多而小人少。小人遇见君子多反而弃之,君子遇见小人多而远离。君子好生而小人好杀。君子有好生之德,如果好生不随便杀生就会出现治世。如果好杀就会出现乱世了。君子好义而小人好利。治世就好义而乱世就好利。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也许世人好利的多,所以君子少而小人多。治世少而乱世多。


3.古有伏羲

【原文】钓者谈已,樵者曰:“吾闻古有伏羲,今日如睹其面焉。”拜而谢之,及旦而去。


【注解】渔夫谈完了,樵夫说道:“我听说上古有伏羲,今日如同一睹其面了。“樵夫再三拜谢,相别而去了。这里大家注意了,这个渔夫是不是简单呢?从两人的对谈之中可以收获什么呢?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