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世代传承的扎狮手艺
高明的舞龙醒狮,讲求形神俱备。在追求醒狮“神态”之前,“形态”显得尤为重要。而“形态”依赖的,便是狮头的造型制作,是扎狮手艺人赋予醒狮的“形态”。
明城七社村的谭志明可谓是高明扎狮的代表人物。他是有百年历史的大胜利狮行的第三代传承人,被区委、区政府授予首届高明工匠称号、又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用双手,传承着属于高明人的文化符号,也从中传递着一份一丝不苟、心无旁骛的工匠精神。
三代传承百年扎狮
明城镇作为香港“狮王”世家夏国璋的故乡,龙狮文化尤为浓厚。在此带动下,明城的扎狮行业同样兴盛。
位于明城镇七社村的大胜利狮行,历经谭积宝、谭乙生、谭志明三代传承人经营,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兴盛时期,狮行在当时作为县城的明城大街上占了5个铺面,员工近50人。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谭志明。/高明区博物馆供图
“大胜利狮行最初的原名叫谭复兴纸扎铺,由我爷爷谭积宝创立。”谭志明介绍,家族从清朝开始,一直从事扎狮、花灯、花炮等纸扎手艺,抗日战争爆发后,被迫停止纸扎铺经营。
1945年抗战胜利后,谭复兴纸扎铺重新经营。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这间老铺改名为“大胜利狮行”。因此,这间纸扎狮行还流露着一份属于纸扎手艺人的爱国之情。
谭志明今年65岁,是大胜利狮行的第三代传承人。他从7岁便开始接触扎狮手艺。谭志明坦言,最初从事扎狮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谋生,但不知不觉扎了近60年的狮头。
开竹。
凭着多年秉承传统的老工艺,谭志明出品的高明扎狮保留着最传统的配色和形态,而且做工一丝不苟,不仅在高明深入人心,连新兴、高要甚至台湾都有人专门找他扎作狮头。、四大工序用时30日
扎狮,实际上全称为纸扎狮头。高明的扎狮分为两种,烟(翘)嘴狮(亦称佛桩狮)和猴形狮(亦称禽形狮、鹤桩狮)。整个狮头的结构均由竹子搭建,外加质地类似纱布的软纱纸扎成,这样的结构保证狮头重量轻,让舞狮者的动作更加轻松自如,节省体力。
要扎一只好狮头,首先是要选好材料。谭志明扎狮选用的竹,取自其家族世代种植在半山上的竹林,韧性上好。将竹砍下清理竹叶后,谭志明会用削竹刀,将竹子按狮头不同型号和规格,开削成精细均匀、平滑的竹篾。竹篾开好后要在水中浸泡七天七夜然后再晾干,以增强韧性和达到防虫防蛀的作用。
扎狮用的纱纸,质地类似医用纱布。
准备好竹篾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用软纱纸扎竹架,这是扎狮手艺中最关键的步骤。扎一个狮头,需要经历扎狮框、顶嘴竹、中竹(定型)、扎额、加密竹、扎嘴、扎鼻、扎腮共八大工序,约1800个接点。如何保证扎出来的狮头左右对称、结构稳固、形态生动、比例合适,这完全依赖于扎狮手艺人的技术。竹架扎起后,要耐心等待其自然风干。
狮头有了骨架,接下来便需要表皮。糊纸便赋予狮头表皮的一个重要工序,同时能够让狮头更加牢固。糊纸全部采用手制纱纸,利用手制纱纸的收缩特性,一张接着一张地紧扣黏合,让纸与竹融为一体。糊纸过程中,手艺人会将每张大约三指宽、长度约一分米的纱纸铺在竹架上,环环相扣,将整个狮头铺满,等自然风干后,再糊第二层,总共要糊八层,以达到坚固耐用的效果。
糊纸。
纱纸干透后便可以进行彩绘,按脸谱和要求不同,用手工绘上装饰图案,最后还要上一层光油,使狮头表面显出光亮透明,更富于色彩感。狮头着色所使用的色彩,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一般底色以白色为主则代表着刘备,以黑色为主则代表张飞,以红色为主则代表关羽等。另外,高明地形分山区和水区,按照不同区域,醒狮头形态会有区别。更楼、杨梅、合水属于山区,山区多订虎形狮,要求画虎纹,绘色以黄色为主。三洲、西安、富湾属水区,多订青蛙形狮,绘色以青色为主。但现在这样的习惯已渐渐消失。
最后的步骤是装配,将铜镜片、各色绒球、长短马鬃毛或兔毛等分别装配到狮子的上额、角、眼盖、鼻、双腮等部位,使狮头生动活泼。
一只手扎狮头从开始到大功告成,前后历时1个月。
传承不变的工匠精神
扎狮头是一件急不来的手艺。泡竹篾要七天七夜;扎好狮头要等其风干;糊纸要糊一层干一层,才能继续糊下一层;彩绘更要用心细描......像谭志明这样的熟手师傅,也需要一个月时间才能做好一个狮头,一年最多也就产出12个。一个狮头的制成,需要扎狮人不急不躁的耐心和时间沉淀。
也正是如此,扎狮手艺的传承面临种种困难。谭志明表示,仅仅是初步学会独立扎成一个狮头,便大约需要2年时间,而这还只是刚刚入门的阶段。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习需要长时间经验沉淀的扎狮手艺。
彩绘。
此外,经济原因也是影响传承的一个重要因素。谭志明说,一个狮头的售价大约为1800元,扣除制作成本400元,不算人力成本,利润仅1400元,单凭扎狮这门手艺难以维持生计。
面对扎狮手艺的传承问题,谭志明表示,他的儿子的扎狮手艺大概是他的七成水平左右,虽然儿子并没有以此为主业,但毕竟有人懂得。
近年来,他婉拒了不少订单,一方面是因为年龄渐长,体力跟不上,接单数量有限。另一方面,是由于他对自己制作出来的狮头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求出自他手的狮头必须是质量上乘,牢固耐用的,不愿意偷工减料缩减工期多接单。
制作好的狮头骨架。
随着年龄的增长,扎狮如今变成了谭志明的一项兴趣爱好。65岁的他每天就在自己的农村小屋中,在靠门口光源的位置,坐在小板凳上,一丝不苟地扎着竹篾,糊着纱纸,神情专注,恍如少年。
高明花灯节习俗由来已久,广泛流传于全区城乡,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相传明代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西安范洲村人罗黄裳高中进士,官至贵州省按察副使,其才学深得嘉靖皇帝赏识,特准御赐范洲村制作“黄龙吐珠灯”以示嘉奖。按皇帝旨意,黄龙吐珠灯取样于江西,用竹篾和彩纸扎制。以60个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尖角形图案组合成3.6米高、3.6米宽形似龙珠的大圆形灯笼,外用通花剪纸图案贴饰,内燃油盏,光芒四射,十分壮观。
自此,西安范洲村每年春节均制作一个大型黄龙吐珠灯,悬挂在该村“三珍堂”(又称大庙)内,各家各户便在自家厅堂内悬挂花灯,此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更楼洋河村制作的是俗称”三十四面睇(看)”的大型八角灯,灯形别致。灯面用木刻印画装饰,装饰画多是“八仙贺寿”等如意吉样故事,别具特色。
每年正月,将灯悬挂于祠堂正中央,村民称为“祠堂大花灯”,各家则自制或到墟市选购细花灯回家悬挂。
花灯节习俗
一、正月初二开年后,便开始有新灯上市。花灯制作艺人在各墟市摆卖各式花灯,有男丁的各家村民都选购自己喜爱的花灯,名曰“上灯“。
二、正月十三日接灯。西安范洲村各家男性村民,手捧油盏到“三珍堂”大庙从黄龙吐珠灯内取灯火,回家后点燃自家的花灯。名曰“接灯”,又称起灯、抱灯或攞灯(“攞”,拿或要之意),其他各地称为开灯或庆灯。“灯”,与“丁”请音,接灯、抱灯、开灯,寓意为传宗接代、延续香灯、后继有人、开枝散叶之意。
更合镇花灯节习俗,头年生子的人家,都按孩子出生日期顺序,从年初二起便先后到柯堂挂灯,最早出生的称头灯,其余称轮灯。如遇当年多男丁出生,到正月十五日仍未轮得上挂灯的,则集中在正月十五日一齐在祠堂挂灯。
灯节的庆灯形式各村略有不同。更合镇各村灯节风俗是由外公送灯到外孙家,送灯又俗称担灯。如外公仙逝或其他原因不能送灯,则由舅舅担灯(男女结合,香灯延续之意),含意深刻。各家在祠堂挂的花灯点燃至正月十五止。
三、正月十五行神出灯。花灯节达到高潮。行神以范洲村最为隆重。当天,村民从“三珍堂”大庙抬北帝神沿村巡游,高脚牌开路,醒狮随后,打响大锣十三响(明代年间皇朝规定,有功名的村才可以打大锣十三响),浩浩荡荡一路进发,好不威风。
更合一带农村,正月十五那天,男童们都到祠堂剥花灯的装饰画(俗称公仔纸)回家贴在灶头、橱柜以图吉利。
四、正月十六散灯。将祠堂和家中悬挂的花灯送到村口社稷(神坛)或榕树头悬挂,一年之始的花灯节便完满结束。
高明花灯节,是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生活美好、向往光明、热爱生命、和谐欢乐的朴素表现形式。花灯节在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已成为广大高明人民丰富多采的文化娱乐盛会,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大有裨益。同时,高明的花灯制作形式独特,西安范洲村的黄龙吐珠灯、更楼泽河村的八角灯、明城镇龚村的剪花灯,都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佛山南海丹灶连发三大片区最新规划,透露未来发展利好。5月20日,记者从佛山市南海区政府官网了解到,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大涡片区、银河村片区,以及劳边、荷村片区最新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挂网公示,公示期将从即日起至6月19日。
三大片区最新规划有哪些亮点?带你划重点:
一、丹灶大涡片区
依托“仙湖氢谷”,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按照计划,丹灶大涡片区依托“仙湖氢谷”,优化片区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环境,打造产城融合、城乡共荣、创新集聚的城镇综合发展区、示范区,推动丹灶实现高质量发展。
功能定位方面,将主要打造丹灶镇综合服务区、新能源产业发展区、现代水产养殖示范区、生态水乡创客社区。
根据规划区的发展定位和用地条件,将规划区的总体功能结构划分为“两轴四区多廊道”,其中——
“两轴”:桂丹路城镇发展轴线——承接禅城区、佛山中心城区的辐射,发展公共设施服务及居住等功能,优化城镇服务功能。
丹横路—丹灶大道产城融合发展轴线——串联北部产业区和丹灶中心城区,优化道路交通、绿化景观,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四区”:分别为规划区北部的现代水产养殖区、中部的生态水乡创客社区、东北部的远期产业发展区和南部的综合服务区。
“多廊道”:即从仙湖度假区林地、生态农田中延伸出的多条由滨水、绿带组成的绿色廊道,形成生态景观优美、适宜慢行的城镇组团之间隔离绿带。
丹灶大涡片区规划功能结构图。图来源:佛山市南海区政府官网
二、丹灶银河村片区
打造南海西部片区特色文化体验基地
丹灶银河村片区规划范围为东至银河涌,南至官山涌,西至镇界,北到西城片区,总用地面积约515.95公顷。
功能定位将以康园、丹灶铁路货运站为激发点,充分利用乡村闲置住房与特色资源,打造集资源共享、特色教育、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共享农村示范区及南海西部片区特色文化体验基地。
按照计划,该片区目标打造丹灶镇南部的共享农村示范区;同时优化村庄内部的生活、生产以及生态环境,践行“乡村振兴”。道路交通结构方面,本次规划将形成“两横四纵”的主次干路网结构。其中,高速公路为G1501;交通性主干路主要是季华路西延线、樵丹路;普通主干路则包括利众路、官抱路、世海大道等。
在规划功能结构方面,结合现状城市空间发展需要,围绕片区发展定位和目标,确定空间结构为“一带两轴三片区”。
其中,一带:依托银河涌与官山涌水系,打造联结生活、生产、生态的休闲观光带。
两轴:区域发展轴与城市发展轴
①区域发展轴:规划区主要以提升、完善功能环境为主,加强与G1501区域发展轴的衔接。
②城市发展轴:借助季华路西延线的贯通,规划通过完善周边土地功能及相关空间组织,打造东西向的重要城市发展轴。
三片区:苏村-湾头生活区、大杏村生活区、民俗农事体验区
①苏村-湾头生活区:改善村庄风貌环境,与康园形成有机对接,塑造水乡文化习俗风貌区。
②大杏村生活区: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盘活空置农房,契合商务物流中心环境,打造共享农村宜居休闲区。
③民俗农事体验区:结合农业特色,融合周边环境,打造农产、休闲、文化融合的民俗农事体验区。
丹灶银河村片区规划功能结构图。图来源:佛山市南海区政府官网
三、丹灶劳边、荷村片区
规划范围为西接丹灶镇区、东接金沙城区,北连接丹灶北部工业区,南接良登-东升-塱心农业区,规划总面积为750.79公顷。
根据规划区的发展条件,规划将有四个定位,一是服务于广佛都市圈的生态水乡休闲区;二是与丹灶镇整体产业协同发展的高新技术集聚区;三是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四是串联丹灶城区和金沙城区的双城缝合区。
根据规划区的发展定位和用地条件,将规划区的总体功能结构划分为“一廊两轴四片区”,其中——
一廊:以农田为核心要素,串联杨家、帅边、李边、徐边、沙水村的水乡生态景观廊道。
两轴:指桂丹路和荷桂路两条城市发展轴。其中桂丹路城市发展轴的核心功能是串联金沙城区和丹灶城区,优化丹灶镇的城市空间结构;荷桂路城市发展轴的核心功能是对接产业。
四片区:分别指北部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中部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东部的休闲农业区以及南部的城镇拓展区。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区将构建“四横四纵”的主次路网结构,其中,“四横”是指诚友路、西基路、桂丹路、云峰路;“四纵”是指东涌路、东升路、荷桂路以及272乡道。
丹灶劳边、荷村片区规划结构分析图结构图。图来源:佛山市南海区政府官网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