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石湾瓦脊背后的故事
广东石湾窑是中国著名的民窑之一,唐宋时期始兴,明清时期鼎盛,产品包括日用陶瓷、美术陶瓷、丧葬陶瓷、建筑陶瓷等,畅销岭南及东南亚诸国,素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清中晚期至民国时期,石湾窑开始大量生产陶塑屋脊,广泛地用于岭南地区学宫、庙宇、祠堂、会馆等大型公共建筑的屋顶装饰。
佛山当地人也将陶塑屋脊称为“花脊”或“瓦脊”,其中以人物作为装饰的又被称为“人物脊”或“公仔脊”,也有人将其统称为“石湾瓦脊”。因建筑物屋顶造型及装饰部位的不同,石湾瓦脊可分为正脊、垂脊、戗脊、角脊、围脊、看脊等类型。
图1 佛山祖庙三门
图2 三水胥江祖庙武当行宫山门正脊
石湾瓦脊的生产店号
清代中期以后,石湾制陶业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从业人员增多,产品种类多样,并出现了以产品种类划分的行会组织。清末民初,石湾制陶行业的各种行会多达36个,主要有缸行、埕行、边钵行、古玩行、花盆行、陶釉行、砌窑行、落货行等。
石湾瓦脊是花盆行某一店号接受订货后制作的,上面一般都会塑上生产店号和制作年款,通常年款在左侧,店号在右侧。花盆行全盛时期,共有70多家店号,主要有英玉店、奇玉店、美玉店、英华店、奇新店、文如璧店、均玉店、意新店、新怡彰店、宝玉店等。
图3 石湾奇玉造、嘉庆丁丑岁
(澳门观音堂二进中路正脊的店号和年款)
石湾瓦脊的地域分布
石湾瓦脊主要装饰在广府地区的广州、佛山、东莞、中山、珠海、肇庆等地以及香港、澳门大型公共建筑的屋顶上。随着广州帮商人大量而频繁地进入广西从事贸易活动,石湾瓦脊也被沿着西江水路运往广西,出现在梧州、贺县、钟山、平乐、恭城、玉林、桂平、横县、百色、龙州等地。
随着广州帮商人的商贸活动,石湾瓦脊也不断地向北江和东江流域的客家系地区传播和扩张,出现在博罗、长乐、兴宁、始兴等地。
福佬系所处的潮汕地区,临海而多台风,其建筑属闽南建筑体系。潮汕地区建筑物往往使用硬山式山墙,以减小风力对建筑物的影响,建筑的脊饰多采用嵌瓷,而不像广府系地区采用石湾瓦脊。
石湾瓦脊由广东商人通过水路交通运输的方式,大量运往香港、澳门以及越南、马来西亚等地。
石湾瓦脊的美好愿望
建筑作为一种人为产品,是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和生活而创造的环境,它的风格必然渗透着当时、当地的文化特征。石湾陶塑艺人将花卉瓜果、祥瑞动物、戏剧故事人物等不同的装饰题材,进行创意性组合,烧制出内容丰富的石湾瓦脊产品,既有实用、坚固的一面,又有美观、艺术的一面,表达了岭南地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平安吉祥的向往,也体现了岭南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
花卉瓜果是石湾瓦脊的主要装饰内容之一,寄托了岭南地区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所塑的内容包括牡丹、荷花、莲花、梅花、菊花、茶花、玉兰花、水仙、竹子、佛手花、石榴、桃子、葡萄、柚子、葫芦等。
图4 凤凰牡丹(澳门观音堂一进中路正脊)
图5 荷花(恭城文庙大成门正脊)
图6 石榴(恭城文庙大成门正脊)
祥瑞动物也是石湾瓦脊常见的装饰题材,所塑的动物包括龙、凤凰、麒麟、狮子、骏马、鹿、仙鹤、喜鹊等。
图7 教子朝天图(恭城文庙大成门正脊)
图8 百鸟朝凤图(南海云泉仙馆前殿右侧保护墙看脊)
石湾瓦脊上面所塑的人物故事内容大多取自粤剧中的题材和历史故事,主要有“姜子牙封神”、“哪吒闹东海”、“穆桂英挂帅”、“郭子仪祝寿”、“竹林七贤”、“合和二仙”、“八仙过海”等,表达了岭南地区人们对福寿平安、机智勇敢、正直善良的渴望与向往。
图9 哪吒闹东海(佛山祖庙前殿西廊看脊)
图10 日神、月神 (桂平三界庙前殿正面垂脊两端)
图11 日神、月神(百色粤东会馆前殿正面垂脊两端)
说起绿豆,相信大家都挺熟悉的,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物,平常大家都喜欢熬点绿豆粥喝,或者是熬绿豆汤,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绿豆的一个新吃法,将它做成一道面食,加上面粉上锅蒸一蒸,吃起来香甜松软,还有绿豆淡淡的香味,当成零食、主食都是不错的选择,因为自己做的绿豆蒸糕,里面不放各种添加剂,给家人吃起来营养又健康!by泰安美食客作品
1碗面粉,1碗绿豆,教你在家做绿豆蒸糕,香甜松软,好吃零添加!绿豆是人人爱吃的一种食物,不仅能可以熬粥,还可以做绿豆糕、绿豆小饼等,绿豆不管怎么做,都有淡淡的清香味,我家喜欢把绿豆做成蒸糕,因为蒸糕可以当成主食,还可以当成小零食,里面不放各种添加剂,家人吃起来特放心,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孩子的,可以多做点吃,绿豆蒸糕又香又甜又松软,比买的面包还解馋!下面我就把绿豆蒸糕最详细的做法说一下,抓紧看看步骤学习一下吧!
准备一把绿豆,先放在水中淘洗干净,再加上干净的清水浸泡一晚上,第二天,把里面的水分倒掉,再打上2个鸡蛋,40克白糖搅拌均匀,然后倒在料理机中,打成细腻的绿豆糊(我的绿豆糊大约是480克左右)。
把绿豆糊倒在碗中,加上酵母5克搅拌均匀,再加上面粉250-270克,边倒边搅拌,搅拌成细腻的面糊(里面不能有干粉,不能有面疙瘩)。准备一个模具,在底部铺上一层油纸,边缘部分刷上一层油,用勺子把表面抹平了,盖上盖子醒发至2倍大。
醒发好后,不要去搅拌,放在案板上震几下,震出里面的大气泡,然后撒上一层枣碎、或者是蔓越莓、葡萄干等,再撒上一层黑芝麻,盖上一个盘子(或者是耐高温保鲜膜),凉水上锅蒸,水开蒸35分钟,时间到关火焖3分钟出锅,最后切成小块即可。
【温馨小贴士】
第一:先把绿豆放在水中浸泡一晚上,第二天绿豆就变的膨胀,用手一捏就碎,这样放在料理机中,打出来的绿豆糊会更加细腻。
第二:在绿豆糊中加上酵母和面粉,搅拌成黏稠的面糊,醒发至2倍大(面糊里面不能有面疙瘩和干粉,以免影响口感)。
第三:面糊不能直接上锅蒸,应该进行二次醒发,这样蒸出来的绿豆蒸糕会更加蓬松暄软。
第四:上锅蒸的时候,可以铺上一层耐高温保鲜膜,或者是盖上一个盘子,这样上面的蒸汽,不会滴在上面。
以上就是绿豆蒸糕最详细的做法,你们都学会了吗,自己在家做的蒸糕,里面不放各种添加剂,给家人吃起来营养又健康,所以说,想吃蒸糕别再出去买了,有时间在家做着吃吧!
伦教糕最初用黄糖制造,呈琥珀色泽。炼糖技术的提升让白砂糖成为主流,伦教糕也有了洁白的外观。
选用隔年籼米,直链淀粉含量高,更易凝聚成紧密规则的分子团,赋予米糕柔韧弹糯的口感。
米粒浸泡一昼夜后加水打磨,反复过滤,只留下最细幼的米浆。
在35摄氏度的环境中酝酿一整夜,米浆自然发酵,活跃的二氧化碳冲出表层形成丰富的气泡。
伦教糕的甜味来自淀粉水解后的麦芽糖和葡萄糖,而微酸的风味源自发酵产生的乳酸。
要想得到酸甜适宜的味道,必须准确把握发酵进程,欢姐最了解其中的诀窍。从祖辈开始,这份家族手艺已经传了四代。
高温蒸腾20分钟。伦教糕表层光滑清亮,内部充盈着横竖相连的气孔,这是发酵成熟的特征。它微酸清甜,口感爽韧,有着浓郁的稻米清香。
凌晨3点,运送伦教糕的货车准时出发。如今,几乎整个珠三角的伦教糕都出自欢姐的作坊。
■ ■■■■
始于明代的伦教糕
伦教糕“始于明代”。据说伦教新兴街街尾有一棵老木棉树,树旁原有一座由3块大石搭成的大石桥,在桥旁水流迂回处,有一家专门经营白粥、糕点的小店,相传店主姓梁,他选用优质大米和桥底漩涡的流水作为制糕的原料,他经营的糕点生意红火。
有一次,蒸松糕前忘了放糕种,只靠米浆自然发酵,结果糕体变成类似俗语所说的“石脚糖糕”(发不起来),但歪打正着,此糕口感爽韧,远胜有点黏口的松糕。他下决心在制作技术和用料上加以改进,采用了优质靓米,经过多重工序,使米浆洁白幼滑。后来还改用了粗白砂糖制作。
糖水用鸡蛋清过滤,由于工序多,米浆发酵时间长,店主晚饭后就要制作,待次日凌晨蒸糕,糕蒸好后让其搁凉。所以伦教糕不热卖,成了夏季的小吃。此后,白糖伦教糕经几代相传,美名远播,成了省内外、港澳甚至东南亚地区的一款美点。
如今,潜心钻研制糕技艺的梁桂欢,以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把伦教糕保质保量地发扬光大,她的糕店向顺德本土及周边城市百多家大酒楼提供正宗伦教糕,她制作的伦教糕还荣获“第三届顺德岭南美食文化节金牌点心”称号。
伦教糕的特点
一位老饕这样描述品尝伦教糕的感受:视觉上,“洁白透明,看去如冷冰冰的白玉,有凉意很诱人”;味觉上,“微酸,这在暑天吃来开胃”;触觉上,“爽口,很松,可视为‘糕贵乎松’的经典之一”;甚至一听到叫卖声“口中湿润起来,还带有凉意”。老一辈形容说,伦教糕韧得可以对折用篾捆绑提着走,说的就是它的质韧,折而不断。
伦教糕还是“绿色健康食品”。据专家介绍,由于伦教糕的发酵属于自然过程,不需要任何发酵粉和添加剂,米浆的发酵产生丰富的氨基酸,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促进新陈代谢。
伦教糕具有很高的江湖地位和美誉度。原先它只立足于茶寮粉店,不跻身于酒楼宾馆,具有草根性,因而被鲁迅先生写进小杂文《零食》和《弄堂生意古今谈》中 。鲁迅先生在沪时,伦教糕已经分支为两种:白色的桂花伦教糕和红色的玫瑰糕。鲁迅先生对这两种伦教糕都着迷。
“好酒不怕巷子深”,早在清末民初,伦教糕已成为广州“小蓬莱”的镇店名点。
1942
四川食神车辐在《巴金喜吃家乡菜》一文中写道:“1942 年,成都商业场北口味之屋京果店有卖伦教糕的,由于是广东做法,所以让当时的成都人感到新奇。”可见早在抗战时期,伦教糕已经西进天府之国。
1956
在广州名菜美点展览会上,伦教糕被评为名牌食品。
1993
顺德乐从荔园酒家出品的白糖伦教糕荣获“第三届全国烹饪大赛金牌奖”。
1997
其店的伦教糕获得了“中华名小吃”称号。
2007
香港美食家蔡澜先生在其主持的电视美食节目中,称他“最爱吃伦教糕”。同年,“铁娘子”吴仪来顺德检查工作时,对伦教糕爱到入迷,吃饭后追加一包伦教糕作宵夜。伦教糕曾被诗人喻为“白翡翠”,誉为“岭南第一糕”。
2008
中国烹饪大师何世晃称赞伦教糕是“广东糕点之王”。2013年,伦教糕跻身于“佛山十大名小吃”之列。2014 年,欢姐伦教糕获评“中华名小吃”。
至今
伦教糕制作技艺已被列入了“顺德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伦教糕的演变
传统的伦教糕有微酸味,所以顺德美食竹枝词赞伦教糕“甜酸爽韧领风骚”。 但有人认为“酸”字有损伦教糕的形象,某报记者把诗句改为“甜滑爽韧领风骚”。殊不知微有酸香才是传统伦教糕的风味之一。
正如《香港味道》作者所说,那种“微微有一点发酵的米酸味,也就是那种似有还无的酸”,叫伦教糕和别的甜食一味的甜有所区别,叫人“一试难忘,记忆良久”。
也就是说,微酸源于用米浆发酵而不用小苏打和碱一类的化学品发酵,出笼后及时置于疏风透气的竹篱上吹爽晾凉,让糕身保持软韧而不变潮过酸。所以专家认为那种微酸就变成伦教糕的性格。
如今,伦教糕由于制法改进和条件改善,味道也由传统的甜中带微酸变成清甜,酸味正淡出食客的味蕾。此外,伦教糕也不再单一白色,沾上蛋浆煎香的享“黄金伦教糕”美誉。
《讲食集》还记载美籍华人中有种“炸白糖糕”,“美国食客无不欣赏”。上席的伦教糕也不再是单一的三角形,而被各种花形模子塑造成形状各异的小糕块。
伦教糕佳味在乐从
伦教糕起源于伦教,但近20多年来却出现“室内开花室外香”的现象,即顺德媒体所言:伦教糕佳味在乐从。这是怎么回事呢? “
原来乐从荔园酒家有批对制作伦教糕技艺精益求精的点心师。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该酒家的前身——好景酒家在当时全县举办的饮食业大比武中,黎开师傅制作的伦教糕勇夺第1名。后来,黎开师傅把技艺传授给杨泽鹏、盘爱、邓国光、劳汉章等有心人,他们都成了响当当的点心名师,众多的南粤甚至港澳食客都慕名到乐从,以一品乐从伦教糕佳味为快。
1993年10月,“第三届全国烹饪大赛”在武汉举行。有关部门推荐荔园伦教糕参赛,杨泽鹏(现为中国烹饪大师)、盘爱、邓国光、劳汉章等人先闭门在店精心准备,反复切磋,前往武汉参赛的劳汉章不负众望,捧回金牌。
1997年,中国烹饪协会在杭州举办“首届中华名小吃评选”活动,顺德有关部门又选定荔园酒家金牌白糖糕(伦教糕)参选,结果金牌白糖糕荣列“中华名小吃”,为顺德美食锦上添花。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