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公仔步行街
据行家介绍,“石湾公仔”,它采用一次烧成的颜色施釉。变幻无穷的釉色,形成了石湾陶艺鲜明的特色。而石湾公仔博物馆展示的稻草灰、桑枝灰、河泥、玻璃、铁末、碎玉石、锡片、铜末等配釉原料,向人们揭示了“石湾公仔”色彩艳丽的奥秘。
广东石湾窑是中国著名的民窑之一,唐宋时期始兴,明清时期鼎盛,产品包括日用陶瓷、美术陶瓷、丧葬陶瓷、建筑陶瓷等,畅销岭南及东南亚诸国,素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清中晚期至民国时期,石湾窑开始大量生产陶塑屋脊,广泛地用于岭南地区学宫、庙宇、祠堂、会馆等大型公共建筑的屋顶装饰。
佛山当地人也将陶塑屋脊称为“花脊”或“瓦脊”,其中以人物作为装饰的又被称为“人物脊”或“公仔脊”,也有人将其统称为“石湾瓦脊”。因建筑物屋顶造型及装饰部位的不同,石湾瓦脊可分为正脊、垂脊、戗脊、角脊、围脊、看脊等类型。
图1 佛山祖庙三门
图2 三水胥江祖庙武当行宫山门正脊
石湾瓦脊的生产店号
清代中期以后,石湾制陶业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从业人员增多,产品种类多样,并出现了以产品种类划分的行会组织。清末民初,石湾制陶行业的各种行会多达36个,主要有缸行、埕行、边钵行、古玩行、花盆行、陶釉行、砌窑行、落货行等。
石湾瓦脊是花盆行某一店号接受订货后制作的,上面一般都会塑上生产店号和制作年款,通常年款在左侧,店号在右侧。花盆行全盛时期,共有70多家店号,主要有英玉店、奇玉店、美玉店、英华店、奇新店、文如璧店、均玉店、意新店、新怡彰店、宝玉店等。
图3 石湾奇玉造、嘉庆丁丑岁
(澳门观音堂二进中路正脊的店号和年款)
石湾瓦脊的地域分布
石湾瓦脊主要装饰在广府地区的广州、佛山、东莞、中山、珠海、肇庆等地以及香港、澳门大型公共建筑的屋顶上。随着广州帮商人大量而频繁地进入广西从事贸易活动,石湾瓦脊也被沿着西江水路运往广西,出现在梧州、贺县、钟山、平乐、恭城、玉林、桂平、横县、百色、龙州等地。
随着广州帮商人的商贸活动,石湾瓦脊也不断地向北江和东江流域的客家系地区传播和扩张,出现在博罗、长乐、兴宁、始兴等地。
福佬系所处的潮汕地区,临海而多台风,其建筑属闽南建筑体系。潮汕地区建筑物往往使用硬山式山墙,以减小风力对建筑物的影响,建筑的脊饰多采用嵌瓷,而不像广府系地区采用石湾瓦脊。
石湾瓦脊由广东商人通过水路交通运输的方式,大量运往香港、澳门以及越南、马来西亚等地。
石湾瓦脊的美好愿望
建筑作为一种人为产品,是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和生活而创造的环境,它的风格必然渗透着当时、当地的文化特征。石湾陶塑艺人将花卉瓜果、祥瑞动物、戏剧故事人物等不同的装饰题材,进行创意性组合,烧制出内容丰富的石湾瓦脊产品,既有实用、坚固的一面,又有美观、艺术的一面,表达了岭南地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平安吉祥的向往,也体现了岭南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
花卉瓜果是石湾瓦脊的主要装饰内容之一,寄托了岭南地区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所塑的内容包括牡丹、荷花、莲花、梅花、菊花、茶花、玉兰花、水仙、竹子、佛手花、石榴、桃子、葡萄、柚子、葫芦等。
图4 凤凰牡丹(澳门观音堂一进中路正脊)
图5 荷花(恭城文庙大成门正脊)
图6 石榴(恭城文庙大成门正脊)
祥瑞动物也是石湾瓦脊常见的装饰题材,所塑的动物包括龙、凤凰、麒麟、狮子、骏马、鹿、仙鹤、喜鹊等。
图7 教子朝天图(恭城文庙大成门正脊)
图8 百鸟朝凤图(南海云泉仙馆前殿右侧保护墙看脊)
石湾瓦脊上面所塑的人物故事内容大多取自粤剧中的题材和历史故事,主要有“姜子牙封神”、“哪吒闹东海”、“穆桂英挂帅”、“郭子仪祝寿”、“竹林七贤”、“合和二仙”、“八仙过海”等,表达了岭南地区人们对福寿平安、机智勇敢、正直善良的渴望与向往。
图9 哪吒闹东海(佛山祖庙前殿西廊看脊)
图10 日神、月神 (桂平三界庙前殿正面垂脊两端)
图11 日神、月神(百色粤东会馆前殿正面垂脊两端)
罗森,又名罗向乔,字详,祖籍广东南海西樵罗村,生年不详,卒于1900年。据传,罗森出身世代书香,自幼耳濡目染,亦熟读试书,颇具文才。罗氏身处西方向中国侵略和渗透的前沿—广东,思想比较开放,对西方文化思想观念接触颇深,属较早“睁眼看世界”的人物之一。由于精通英语,曾在英国驻华使馆任职,后又转入清政府从事外交事务经年,这样的经历使他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和认识;此后,南迁香港,以教授汉语为业,期间,结识不少西方人,其中就有来华多年,汉学极精的著名美国传教士——卫三畏。在卫三畏的介绍和推荐下,1854年,罗森以翻译助理的身份,随柏利的美国舰队前往日本“叩关”。罗森暮年,归居广州。罗氏一生著述有:《日本日记》、《治安策》和《满清纪》。
在罗森一生中,最辉煌之举莫过于跟随美舰成为目睹日本开国的中国第一人。罗森把日本之行的所见所闻一一记录,定书成策,取名《日本日记》,是近代中国记载日本在美国武力威胁下开关通商过程的第一本文献资料。该书不仅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一部日本游记”(钟书河)而且也是一本珍贵的日本“开国”实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研究当时中国人有关日本及世界的认识和看法提供了难得的参考。
从钟书河主编的《走向世界丛书》收录整理的罗森发表于《遐迩贯珍》报的游记片段来看,《日本日记》全书基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描述沿途所经过各地的风物人情、自然地理等状况;二是,记录美国叩关、日美谈判交涉的过程;三是,详述与日本人士的送往别来、作诗唱和的活动。
可能是罗森的身份无法接触到更多的信息,罗森对日美交涉的具体过程的记述很简单,但仍不失为较高史料价值的文献。对于美国的第二次武力叩关,日本的反应如何?《日本日记》作了较客观的记录:“初来,两国未曾相交,各有猜疑”,日本先是一边派官员交涉,一边布置重兵防范;后日本官员登上美船,美国人“以礼待之,与其玩视船上之铁炮、轮机等物日官喜悦”;次日,日人“馈来葡萄一艇,鸡二十头,蛋五百枚,柑数箱,葱数担,亚(美国)船受之,而答以物”;接着,美军回访,“自此每日但有官至船,给来薪水鸡蛋、鲜鱼等物”,月底,两国达成和约“由是两国和好,各释猜疑”;后一日,日官到美舰摆宴祝贺。整个过程,日本虽然起初也有抵制反抗,但似乎不象鸦片战争前中西交涉时清政府反应的那么激烈,日本官员也没有清朝官员那样盲目自大顽固保守和态度过激,日本转变调整的相当迅速,态度很快趋向缓和,把外交谈判作为与美交涉主要策略和方式。不久双方订立协议,“近代史上日本的‘鸦片战争’,就这样未放一枪地结束了”。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