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这些农业品牌培育推广有补贴,快来申请
好消息!
佛山农业品牌培育推广有补助!
最高一次性
可申请50万元补助!
怎么申请?
补助对象、补助标准是?
赶紧往下看!
申报指南
认证认定类
一、补助对象
取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或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省级以上名特优新农产品等认证(认定)且证书有效期内的获证单位;获得国家级机构评定或授予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的获证单位。
本次补助对象为2021年6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首次获得认证(认定、评定、授予)农产品的主体。补助资金核准后将申请列入2023年年初预算,待资金下达后按财政资金管理规定逐级划拨给申报主体。
按照《佛山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挂钩的通知》(佛农农函〔2020〕67号)的有关要求,申报主体若从事食用农产品生产,须在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能够查询到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使用记录。
二、补助标准
(一)单个无公害农产品补助金额2万元,多于1个产品的,每增加1个补助2000元,每个主体补助金额最高不超3万元。
(二)单个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补助金额3万元;多于1个产品的,每增加1个补助2500元,每个主体补助金额最高不超4万元。
(三)单个有机产品补助4万元;多于1个产品的,每增加1个补助5000元,每个主体补助金额最高不超5万元。
(四)每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一次性补助10万元。
(五)获得“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法定代表人是新型职业农民(以持有《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为准)或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青年农场主的,一次性增加补助1000元;经营主体的职工(或社员)中每5名新型职业农民,一次性增加补助2000元(不足5名的不计算),最高不超过5万元。
(六)拥有5个以上新型职业农民(以持有《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为准)的省级以上名特优新农产品(不含区域公用品牌产品)主体方可获补助。其中,持证人数达5人的可获补助金额50%,每增加一个持证职工(社员),补助资金相应增加10%,达10人以上可获全额补助。
单个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一次性补助5万元;多于1个产品的,每增加1个补助0.5万元,每个主体补助金额最高不超6万元;每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最高补助8万元。
(七)每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一次性补助50万元。
具体规定详见《办法》。
三、申报时间
即日起至7月15日,申报主体可自行登录“佛山扶持通”进行资金申报。(网址:http://fsfczj.foshan.gov.cn)
参展办展类
一、补助对象
(一)补助主体
经市级农业主管部门组织发动,携自产农产品参加市外农业会展活动的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佛山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2.作为主办单位组织举办以打造农产品区域品牌(或对口帮扶地区和扶贫地区特色农产品)、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主题的农业展示展销活动,且在佛山市辖区内登记注册的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除外)。
(二)时间范围
本次补助对象为2021年6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的参展、办展活动。补助资金核准后将申请列入2023年年初预算,待资金下达后按财政资金管理规定逐级划拨给申报主体。
按照《佛山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挂钩的通知》(佛农农函〔2020〕67号)的有关要求,申报主体若从事食用农产品生产,须将其产品实行合格证管理(须在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能够查询到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使用记录)。
二、补助标准
(一)参加市外农业会展活动补助标准
参加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会展活动的补助1万元,参加除珠江三角洲以外的省内其他地区农业会展活动的补助5000元,参加省外农业会展活动的补助1万元,参加港、澳、台农业会展活动的补助1.5万元,参加“一带一路”国家境外农业会展活动的补助2万元。
参展产品为“三品一标”农产品、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省级以上名特优新农产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每个参展主体增加补助1000元。
参加免展位费的农业会展活动或已享受农业会展活动举办经费补助的会展活动的,不再享受本参展补助。
(二)农业会展活动举办补助标准
以展示展销形式举办的,会展面积在500(含)~2000m2的补助5万元,2000(含)~5000m2的补助8万元,5000(含)~1万m2的补助10万元,1万m2(含)以上的补助20万元。
地方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农产品专场节庆、文化节活动补助5万元。
具体规定详见《办法》。
三、申报时间
即日起至7月15日,申报主体可自行登录“佛山扶持通”进行资金申报。(网址:http://fsfczj.foshan.gov.cn)
在高明西陲,群山拥抱之中,有一片开阔地。700多年前,一支高姓族人迁居到此,于是,这片开阔地有了正式名称:高村村。
潜藏深山700多年,高村人虽在地理上与外界隔绝,却坚决不做“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桃源人。他们积极进取,努力向外吸收知识经验,奋发作为,在高明发展历史中留下浓厚一笔。
水泥公路从高村村中间穿过,车站位置就设在村子正中。一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马路两侧排布整齐的崭新小楼,两三层高,合金门窗,设计上带点西式洋楼的味道。错落有序的民居当中,夹杂着卫生院、饭馆和“小士多”。显然,这里虽然交通不便,但从没和外面潮流脱节,这是一条从不故步自封的小村庄。
村内老人活动中心、图书馆、篮球场等康乐设施建起来了,村民文化生活相比以前有了大的改变;垃圾收集房、自来水管网、村内道路、宣传栏等项目逐一落实了;大街小巷全部硬底化,村容对比以前大有改观;另外,村委会还成立了治安巡逻队伍,每天在村中巡逻,加强治安管理,增强群众安全感。
干群合力建设美丽乡村
烈日灼灼,热浪滚滚。在高村村的大小巷道上,随处可见头戴草帽、手执清扫工具的青年干部、党员群众三五成群,或清理道路两旁的堆积物、或修补“四小园”围栏、或搬运残余的砖块沙土......人居环境整治如火如荼开展,这是高村村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生动画面。
干部下沉一线以身作则,群众看在眼里,暖在心里。连日来,高村村的村民日常生活多了一项活动——与干部一起清理打扫村中环境。
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初期及清拆危房阶段,部分村民一开始存在抵触情绪。面对村民的不理解,村中党员们就带头宣传、带头参与行动、带头完成任务,采取“以点带面、逐个击破”方法,做到“自身清、身边清”,从先争取小部分人支持到全部村民配合仅用了5天时间。
此外,高村村还采用了责任分包制、分区分片、建立台帐、红黑榜、人员分工等制度压实责任,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高村村共有6条自然村,每一个干部负责一条自然村,带领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党员以及一些热心村级事务工作的村民,逐家逐户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村民的信任与支持。各村民小组对村中危房违建进行全面摸排,并建立卫生黑点图片的纸质台账,逐个攻破,每消除一个黑点,就撕除一张图片台账,清拆工作按图作业。
干群联动,乡村振兴大业方得长远。在干部带动下,高村村多名村民自发组成村民小组,与干部一起干、齐参与,共同守护美好人居环境。同时村民小组还跟随党员干部到小洞、平塘等美丽乡村进行参观学习,并将参观成果制作成PPT发到村群,让更多的村民认识到村与村之间的差距,齐心协力把高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做好。
高村村遵循“资源节约、废品再用”原则,将拆除后完整石板集中回收,摇身一变成为村中石板路的主要材料,打造一条条特色乡村小道;将拆除后空出来的土地进行盘活规划,填土清平,用于建设“四小园”115个,农耕馆1个。
产业引领激发人居环境整治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的金扁担,一头挑着绿水青山,一头挑着金山银山。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环境整治过后,乡村振兴工作最终是要落地到产业振兴上来。高村村早就意识到产业对维持乡村环境长期美的重要性,现已逐步谋划有自身特色的乡村产业。
从古至今,高村村一带物阜民丰,美丽富足。高明曾流传一句顺口溜:高明,上有高村高,下有阮涌区;高村五座屋,阮涌镬耳屋。与阮涌齐名的名气,源自于高村村民敏锐的致富眼光和生意头脑。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山一带的陶瓷品生意红火,醒目的高村人嗅到了商机。很快,高村村20多个生产联队中的11个人合力建起了更合镇第一座陶瓷工场。
陶瓷工场就地取材,直接从田里挖出陶瓷土,产品广泛,从碗碟到缸瓦,都大受欢迎,陶瓷缸瓦制品畅销珠三角一带及粤西各县市。据当地村民介绍:“当时每日有10多辆汽车、手扶车负责送货”。相继地,官山、吉田等地陆续建起七八个陶瓷工场,形成了更合镇的陶瓷产业带。
到了八九十年代,高村村陶瓷业曾一度成为村中经济支柱产业,不少高村人因此致富兴家。
然而,随着塑胶、塑料的广泛使用,高村村一带陶瓷业日渐式微,后起的陶瓷工场逐一退场,直至现今,仅余下高村村最初的陶瓷工场在时代的风雨飘摇中坚守。
对于热衷勤劳兴家的高村人来说,陶瓷兴家落幕只不过是发家路上的一枚顿号。在此之后,高村村兴起了养鸽和养鱼。高村村所养白鸽远销海外,是佛山市著名的“白鸽养殖之乡”。
高村村养鸽已拥有专业合作社,发展出完备的产业链条。这里的肉鸽养殖,最高纪录超过100万只,除了养殖有乳鸽、中鸽、老鸽,还有大量鸽蛋出售。
“白鸽养殖业已稳定,接下来,我们将全力帮扶渔业,除了寻求大型的渔业公司进驻村外,还希望借助预制菜这个‘新赛道’,把渔业的产品进行深加工,打造成拥有当地特色的产业链,形成自己的乡村品牌。”高村村委会工作人员说道。
借力外界扩销路,助农增收促振兴
除了大力发展渔业产业,高村村还持续发展农作物的种植。高村村的地形是小盆地,一直以种植水稻为主。改革开放后,除种植水稻外,还盛产西瓜、黄姜等经济作物。经过多年来的深耕种植,黄姜成了当地驰名的特色农产品,也是重要经济的作物之一。
但今年受疫情影响,市场需求不旺、物流运输受阻,造成高村村生姜在4月份上市期间大量滞销。随着天气回暖,种姜的土地很快就要轮作种植水稻;但黄姜还在地里亟待销售,这让姜农们心急如焚。
村委会得知这一情况,迅速与政府部门及一些义工队(菠萝义工队)取得联系,开展了暖姜行动。
在政府、市民、义工队以及社会热心人士等支持下,以市场流通价格全面收购了农户的生姜。此次收取了农户生姜约3~4万斤,有效地减少了农户的损失。
接下来,高村村将不断提高整治标准,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向纵深开展,同时将产业振兴由点到面逐步扩展,在全域范围内一步步实现“环境美”到“价值美”转变。
为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创新发展,南海将“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纳入2022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并明确2022年完成5000亩鱼塘整治,改善水产养殖耕作环境,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增产增收。
完善设施
改进尾水处理模式
仲夏时节,走进丹灶镇劳边社区沙水经济社,只见阡陌纵横,鱼塘相连,方塘如镜。
而在去年,这508亩鱼塘却大小不一,参差不齐,泵水、排水均通过同一条沟渠。受水质影响,养殖户只能养殖低产值的“四大家鱼”,不少养殖户为了增加收入还养起了鸡鸭猪等畜禽。
“泵水的时候要经过好几道工序,稍微偏远的鱼塘‘吃’水既难又慢。”劳边社区党委书记劳文广说,最麻烦的是,由于管网设置不完善,一旦某个鱼塘的鱼发生病变,极易造成连片鱼塘交叉感染。
沙水经济社村民刘添华从两年前开始“试水”鱼塘养殖,“十多亩的塘,下的全是草鱼鱼苗,每天起早贪黑,一年算下来只赚3万多元。”
养鱼先养水,良好的水质环境是水产养殖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去年年底,沙水经济社下定决心,开足马力,通过鱼塘重新布局,方格化改造鱼塘。“共44个鱼塘,每个6至8亩,清淤后深度为2.5米。”劳文广说。
同时,沙水经济社重修进排水渠,新建管网工程,硬化主干道,并组建起养殖尾水治理设施,让白银窦涌的水经出水井引进每个鱼塘,再由管道将废水排出,集中到尾水处理池统一处理。最后,一部分尾水流入河涌,另一部分可以通过供水系统回到鱼塘,实现尾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
目前,沙水经济社新建3个爆氧泵房,对排放尾水作爆氧处理。新建3个尾水处理池,按照“三池两坝”的尾水处理模式,设置沉淀池、曝氧池,生态沟渠等处理设施,通过毛刷、陶粒、生化球等多种介质净化养殖水质,使鱼塘达到“鱼塘规整、深度适宜、灌排配套、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生态优美”的标准化养殖鱼塘要求。
眼瞅着水质变好了,村民的胆子也大了起来。目前有超8成的养殖户养起了加州鲈、鳗鱼等高产值品种,“现在既达到养殖池塘建设标准,也优化了养殖户的耕作环境,提升了乡村产业振兴的效能,如今部分养殖户一年的营收能顶过去十年。”劳文广欣喜地说,得益于此,经济社鱼塘出租的集体经营收入从原来的70万/年翻番至140万/年。
加大扶持
合力推进鱼塘整治
南海区水道纵横、气候适宜,优良的自然条件成就了其兴盛发达的水产养殖产业。目前,南海区淡水养殖户超1万户,87%的鱼塘为30亩以下。然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水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粗放式养殖模式已经不再适用。
为加快推动南海区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今年,南海区制定了《佛山市南海区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6年)》,明确南海区将全域推进养殖池塘改造提升,推动水产养殖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优质型转变,助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淡水鱼)创建工作,夯实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成效。5月7日,南海区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动工仪式举行,7个镇街养殖池塘改造提升项目同时动工。
推进鱼塘改造,并非一蹴而就。劳文广坦言,一方面,村民养殖尾水治理意识未到位,另一方面,由于村集体池塘发包时间、承包期限均不相同,且所牵涉的养殖户数量众多,加上改造资金投入大,统一进行集约连片改造难度相当大。
为拓宽资金渠道,撬动社会资本,南海区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先是研究出台了《佛山市南海区农业用地整备工作方案(2022~2024年)》,制定了延长养殖池塘租赁年限(10年及以上)的政策,鼓励整村、整片集约出租,同步实施带改造方案招商,在合同中明确要求承包方对养殖池塘进行改造提升,有效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养殖池塘改造,现集约养殖池塘(含意向)约3925亩。
与此同时,南海区加大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信贷支持,积极对接国开行和政府债券,全力推进全域池塘改造提升。至今,5000亩鱼塘整治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总体施工进度达58%。
推动鱼塘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南海区各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南海区农业农村局根据自然资源部门提供的坑塘水面数据,借力智慧三农平台,利用渔业资源管理系统,通过“空天地”调查及渔业资源普查等数据分析,安排专人实地核实,进一步摸清池塘底数,确定池塘用途。
此外,南海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区治水指挥部,共同研究制定《南海区农业源头水环境治理实施方案(养殖池塘专项)》,计划于2022年优先完成广佛跨界流域、一级水源保护区等重要公共水域、国考省考断面等区域养殖池塘进行改造提升,到2023年底,完成75条主干河涌周边养殖池塘的改造提升。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