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青年走进中新广州知识城,感受企业高质量发展脉动
2月17日下午,团黄埔区委召开黄埔青年助力高质量发展动员会,对全区青年助力高质量发展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为扎实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团区委此次将动员会开进了中新广州知识城生物医药、滤波器芯片企业一线,先后走访了省生物医药创新企业康方生物、广东广纳芯科技有限公司,并到中新广州知识城展厅了解了国际生物医药价值创新园、集成电路价值创新园、新一代信息技术价值创新园等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标志性项目发展概况。团区委书记王青梅,团区委班子成员,团区委委员、候补委员、各直属团组织负责人共50余人参会。
对此次实地调研活动,青年团干们纷纷表示收益颇丰、意犹未尽,不仅充实了自身生物医疗、滤波器芯片等行业知识,也对当前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两家高新技术企业代表了国内最先进的生产力,是广东乃至全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样板,两家企业的创始人勠力创业、勇攀高峰的企业家精神,也是我辈学习的榜样。”黄埔区长岭街道团委书记魏良表示,当前,长岭街道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正努力开展建设“美丽家园”行动,着力打造“全域公园城市”示范街,本次调研活动结束后,将把学习情况与街道团组织的同志们分享,号召年轻一代奋发图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高质量发展贡献长岭力量。
勤学习,敢担当,助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团干队伍业务能力和作风建设,下一步,团黄埔区委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持续开展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等系列走访活动,带领广大团干迈向长岭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感受乡村振兴与绿美广东相结合的黄埔实践;走进文冲街幸福里,感受城市更新让古建筑迸发的新活力,进而激发广大青年内生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附件下载:
团心凝聚,青春接力!2月17日下午,共青团广州市黄埔区第二届委员会第四次(扩大)会议召开,会上深入传达学习了乡村振兴及绿美广东等重要文件精神,对推进新时代共青团工作高质量发展及持续推动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等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推选了两名共青团广东省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候选人初步人选。会议由团区委副书记谭见灼主持,团区委书记王青梅作总结发言,团区委委员、候补委员、各直属团组织负责人共50余人参会。
王青梅勉励各位青年团干在今后的实际工作当中带领全区广大团员青年,在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中,奋力书写黄埔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青春篇章。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扛牢为党育人政治责任。通过发挥“青”字号品牌项目功能,引导各领域团员组织化、常态化参与岗位建功,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黄埔青年中入脑入心;要引领青年力量助力基层社会治理,认真落实团员青年下沉居住地参与社区治理工作。二是要坚持纵深推进县域共青团改革,强化共青团发展内生动力。要对标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加强团的自身建设;要扩大基层团组织覆盖,规范基层团组织设置;推动完善党建带团建带队建系列机制,完善“党团队一体化”育人模式。三是要坚持精准聚焦服务中心大局,切实增强共青团大局贡献度。深入推动粤港澳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持续优化青年创新创业环境,纵深推进社区青春行动,积极搭建青年服务平台,
附件下载:
纯手工制作的波罗鸡栩栩如生。李剑锋 摄
每年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是“波罗诞”庙会,这是广州地区最大的民间传统庙会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临近“波罗诞”,笔者到黄埔区穗东街道庙头社区走访看到,街坊们忙着制作吉祥物波罗鸡,迎接这场传统民俗盛会的到来。
“今年‘波罗诞’,我准备了上千只波罗鸡。”叶美英(下称“英姐”)兴奋地向笔者展示自己纯手工制作的波罗鸡。作为这项手艺的传承人,英姐坦言:“辛苦但很快乐,很值得,也希望这项手艺能继续发扬光大,被更多的年轻人知道。”
传承手艺30年
见证“波罗诞”庙会年年兴盛
上世纪80年代初,英姐初中毕业,在庙头村开的一家饭店里打工,从那时起,她见证着“波罗诞”逐年兴旺。
当时饭店前的那条路很窄,进出波罗庙全靠这一条路。每逢“波罗诞”,街头巷尾便人潮涌动,饭店里“流水式”做饭,忙得不可开交。
让英姐对波罗诞印象最深的,便是看大哥、大嫂在“波罗诞”庙会期间卖他们手工制作的工艺品, “波罗鸡、风车、剪纸,都很抢手,没一会儿装钱的箩就满满当当了。”英姐回忆起年轻时“波罗诞”的盛景,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其中卖得最火的便是波罗鸡。很多人来逛‘波罗诞’,都必定买一对波罗鸡挂在家里,图个平安吉祥。”在波罗诞文化的熏陶下,英姐慢慢跟她的大嫂学习起波罗鸡的制作。
上世纪90年代初,英姐师承大嫂,开始做波罗鸡,每年拿到庙会上去卖,波罗鸡总是卖得一只不剩。老一辈的村民知道波罗鸡是吉祥物,总会积极帮衬,“去英姐那买只波罗鸡回来”,成了村民们逛庙会的口头禅。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慕名而来,看到波罗鸡活灵活现的样子,又听完波罗鸡的寓意后,纷纷买一对回家,不少人后来还都成了回头客,甚至还找英姐来团购。
看到这项手艺被这么多人认可,英姐很高兴。下班后,英姐总会抽空制作起波罗鸡,逐渐从爱好变成了副业。退休之后更是将其作为打发时间的乐事,一做就是30多年。由于制作工序复杂,过程辛苦,许多原来做波罗鸡的村民都纷纷“改行”做其他买卖了,但英姐仍坚守着这项手艺,她说,波罗鸡是源远流长的庙会文化的一部分,要好好传扬下去,今年的庙会会一如既往的兴旺热闹。
32道工序组装
匠心打造有温度的波罗鸡
制作一只波罗鸡,远比想象中的复杂。从做鸡模到组装完成,总共要经过大大小小32道工序,“这只60厘米高的波罗鸡,花了我半年时间制作,不是说想做马上就能做出来的。”英姐手里拿着这只10斤大的波罗鸡,展示给波罗鸡粘毛的过程。而这只是冰山一角。
第一步从做鸡模开始。英姐会从庙头村铜鼓山挖来粘土,捏成近似鸡的模型,风干后蘸在白石粉浴液中,取出再晒干,在“鸡肚”位置上放一条粗棉线,把元宝纸用煮好的粘米糊一层一层地糊在鸡模上待干后拉出粗棉线,把“鸡肚”刮开,小心取出泥模,逐成空壳纸模,再用元宝纸补回原棉线的缝隙,然后蘸白石粉水打底晒干,便成备用的鸡模。
之后分别是拣毛、粘鸡冠、粘鸡脚、粘鸡翼、鸡尾、做鸡盆。“都是使用真鸡的毛,根据光鸡、毛鸡两大类,组装时略有差别。”英姐举起身边制作好的波罗鸡一一介绍。“洗净后按鸡的头、颈、胸、背、翼、尾分雌雄放开,除翼和尾毛外,其余的要把原入肉的毛头剪去,以利粘贴,然后上颜色。”
有意思的是,波罗鸡的大小、毛色也各不相同,更是有雌雄之分。“鸡冠呈凹陷状的是公的,而鸡冠弧度差不多的则是母的。”英姐介绍说,“按鸡模用泥多少来衡量,10斤的算是比较大的了,会插上从大公鸡上生剪下来的尾毛,显得更栩栩如生。”
平日里,英姐负责波罗鸡各个部件的制作和组装,而上色则由丈夫协助完成。其中最辛苦的一环就是蘸粉,每蘸一次就要拿出去晒,晒完再蘸,弄得腰酸背痛。而最麻烦的是染鸡毛——买来颜料后放到锅里煮开,再把鸡毛放入锅里染。其中绿色既要加黄色又要加绿色,经过数次微调,才能调到好看的绿色。“原材料也并不好找,像禾秆、鸡毛等材料要去清远、肇庆那些地方去拿。”英姐表示,“虽然麻烦,但我想做,也相信自己能做得好。”
每年上千只波罗鸡
送出千年庙会美好祝福
往年正常举行的“波罗诞”庙会中,英姐大概能卖完一两千只波罗鸡。传说每年的波罗诞中其中一只是会叫的,如果买到会叫的波罗鸡,就会鸿运当头,发财富贵了。
而波罗鸡从何而来,其中有个有趣的传说。从前庙头村有个张姓姑婆无儿无女,养了一只大公鸡,毛色漂亮,神气昂然,斗起鸡来百战百胜。同村有个财主也喜欢养公鸡和斗鸡,叫家丁偷偷把姑婆的公鸡抢了过来,谁知这只公鸡从此再不啼叫。财主气极,就叫人把公鸡宰了,把鸡毛扔到垃圾岗。
伤心不已的姑婆将鸡毛一根根捡回家,洗净晒干,用黄泥作鸡身,纸皮作鸡皮,把鸡毛一根根粘上去,一只栩栩如生的公鸡做了出来。第二天早晨,姑婆又听到雄鸡在啼叫,她高兴之余又做了不少这样的鸡,留下最心爱的一只。适逢波罗诞的到来,姑婆就把鸡拿到庙会,卖给善信,大家就把这种鸡叫做波罗鸡。姑婆教会村中的姐妹做波罗鸡,久而久之,波罗鸡就成了游波罗必买的吉祥物。
“我希望更多年轻人了解波罗鸡背后的故事,支持这项民间手艺,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英姐说。
(郑嘉俊)
附件下载: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