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起,乐从将正式实施智能停车收费
乐从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即将上线运行,6月16日起至12月31日为使用推广期,明年1月1日起为标准收费期。昨天,乐从公布实施智能停车收费(首期)公告及智能停车项目管理实施细则,明确实施范围覆盖乐从社区、兴乐社区、东平社区所有城市道路停车位及公用停车场。
根据《顺德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乐从镇路边停车收费标准的批复》及多次征求村居、市民意见,乐从决定设置智能停车收费管理系统使用推广期(自2020年6月16日起至12月31日止)、标准收费期(自2021年1月1日起),其间停放不超过30分钟的车辆均免费。
在使用推广期间,夜间月卡用户200元包月,日间停车不另外收费,但夜间停车跨区域停放需另外收费。临时停车(非夜间月卡用户)则按标准收费的五折收费,也即日间停车每30分钟1.5元/辆,最高限价15元/辆/次。夜间停车每小时1元/辆,最高限价5元/辆/次。全天停车最高限价15元/辆/次。
而自2021年1月1日起的标准收费期间,夜间月卡按月购买200元,按年购买2200元(优惠一个月)。夜间月卡需在东平、兴乐、北区、红棉、南区(金瑞)等五个指定区域使用,夜间跨区域停放需另外收费。全天停车推出了优惠,持有夜间月卡用户,可在夜间月卡缴费标准基础上另加150元/月的优惠金额,即350元/月享受全天包月停车,日间时间停车不限区域。针对不需要购买夜间月卡的乐从常住居民,可按200元/月的优惠金额,按年购买2200元(优惠一个月),享受全区域日间时间包月停车。另外,乐从还推出了特惠夜间月卡,在原夜间月卡基础上每天增加2个小时,按月购买250元,按年购买2750元(优惠一个月)。24小时最高限价30元/辆/次。
乐从智能停车收费管理推崇诚信停车,要求车主关注“乐从停车”微信公众号,注册绑定车辆号牌,授权免密支付,畅享无感停车无感支付,车主可安心无忧停车。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设置了会员积分功能,将车主停车诚信行为与积分挂钩。有市民或许没能及时支付停车费,该系统设置了7天的宽限期、8天至30天的追索期,追索期间,按每张订单(每次停车)收取1元手续费。超过追索期则进入法律诉讼期,车主需要承担相应的律师费、诉讼费、手续费、滞纳金等。
乐从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实施智能停车收费是为规范乐从停车管理工作,能有效解决车辆乱停乱放、长期占用公共停车位的乱象。在经过民意调查咨询,广泛听取市民对智能停车收费工作的意见建议后,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引入社会运营管理。
又是一年龙舟季,今年精彩大不同!6月3日—30日,顺德区大良街道将重磅推出2020年“龙腾线上 竞渡凤城”端午节系列活动。届时,“行运一条龙”线上龙舟比赛、“善祥聚端午 凤传龙舟情”社区龙舟习俗文化展示、“岁岁酬端午,朝朝诉浓情”端午文化图文视频征集等一系列线上活动将陆续开展,市民参与活动更有机会兑换丰富的节日好礼,共同体验“掌上”过端午、“线上”划龙舟的别样乐趣。
本次活动由大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大良街道办事处指导,大良街道宣传文体办公室主办,大良街道文化中心、大良街道体育总会协办。
四大活动 足不出户玩转“线上端午”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良今年的端午节系列活动将创新在“线上”举办,让市民可以足不出户体验端午文化,参与龙舟竞渡。本次2020年“龙腾线上 竞渡凤城”端午节系列活动分为四个部分:“行运一条龙”线上龙舟比赛、“善祥聚端午 凤传龙舟情”社区龙舟习俗文化展示、“岁岁酬端午,朝朝诉浓情”端午文化图文视频征集活动、“龙”情端午慈善捐赠。
清朝同治年间,凤城人士评定“鉴江竞渡”为凤城八景之一。为创新呈现百年传统文化,复原“鉴江竞渡”民俗盛景,本次活动将社区龙舟放到线上,推出“行运一条龙”线上龙舟比赛。比赛分为个人赛和组队赛两种模式,龙舟划得越远则分数越高,游戏结束后根据“个人成绩”的划行米数获取相应奖励。另外,比赛还将围绕大良“初一扒新滘、初二扒云路、初三点睛、初四扒苏岗大门、初五扒大良(南华)”的传统习俗设置主题,参照大良街道辖区水网河道实景绘制赛道,通过答题复活赛制传播与端午文化相关的知识信息,让市民在游玩中感受到极具地方特色的龙舟文化。
“善祥聚端午 凤传龙舟情”社区龙舟习俗文化展示则分别以“全景式”和“一镜到底”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向市民介绍大良街道内各社区、各龙舟队伍的文化历史,包括粽子文化、龙舟饭文化、龙舟竞渡习俗、龙头制作技艺、咸水歌文化、龙舟说唱等。同时,市民在观看过程中,可通过点赞为各社区增值助力,领取“龙舟币”兑换大奖。
此外,“岁岁酬端午,朝朝诉浓情”端午文化图文视频征集活动面向全体市民群众,以端午文化为主题。市民可对应文字、图像、视频三大板块进行投稿,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与魅力,加深对端午节的独特印记。经评审组评比后,最终优胜者名单将在6月19日12:00公示,并发放相应奖励。
“惠”聚豪礼 “民俗+公益”传递节日温情
“本次活动面向广大市民群众,参与形式丰富多样,市民朋友不仅可以线上玩游戏,还能线下兑换节日礼品。”据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民在参与2020年“龙腾线上 竞渡凤城”端午节系列活动的每个项目后,都将获得一定数额的“龙舟币”奖励。市民可每日多次参与,“赚”够“龙舟币”后可兑换节日大奖。
本次奖品包含龙舟饭票,目前龙舟饭票使用已覆盖新世界商城、嘉信广场、大信·新都汇、大融城、印象城等知名商圈,将为疫情后线下实体商家客流回升、促进线下经济消费产生积极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活动注重文化民俗与公益慈善相结合,传递全民慈善理念,彰显大良城市文化魅力。“龙舟币”除了用于兑换奖品外,市民还可参加“龙”情端午慈善捐赠活动,将“龙舟币”用于公益。活动结束后,市民捐赠的“龙舟币”将统一兑换爱心礼品,主办方将把市民捐赠的端午礼品和温馨祝福送到困难家庭手中,共建友爱和谐大良。
大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多项生动有趣的线上活动,营造浓厚的端午节日氛围,充分挖掘大良龙舟文化内涵,引导市民群众尤其是年轻朋友进一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增强我们的地方认同感和归属感,传承与弘扬激流勇进、奋楫争先的龙舟精神。
百年传承 龙舟精神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顺德作为中国龙舟之乡,龙舟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具备良好的群众基础。在顺德,悠久的龙舟民俗也被完整地传承下来——五月初一“起龙船”、初三龙船点睛 、初五“放龙”、“比赛”、“夺标”、“藏龙”,这些都是顺德龙舟文化的特色与魅力。
龙舟竞渡不仅是一项强身健体的民俗体育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信念,如交织密布的河道一般,龙舟精神生动鲜活地印刻在城市百年的发展变迁之中。每年农历五月初一前后,大良街道社区村居的慈善会、龙舟队、老人孩子们都开始欢乐地忙碌起来:起龙、请龙、洗龙舟水、游龙竞渡、吃龙舟饭等,每个环节和仪式都存留着大良水乡的岭南韵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瑞意祥和”的祈愿祝福寄托了人们对大良这方水土最淳朴和深厚的情感与情怀。
“中国龙舟看佛山,佛山龙舟看顺德。”历经百年传承的龙舟文化与顺德城市发展相生相伴,“风雨兼程、同舟共济、激流勇进、奋楫争先”的龙舟精神早已融入顺德人的灵魂与血脉,成为城市文化品格的重要支撑。如今,顺德又一次以“改革先锋”的姿态勇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潮头,大良“强中心”的发展定位和“品质化”城市建设更需要人们再次握紧手中之楫,击鼓挥臂,奋勇破浪前行。
佛山历史悠久,民间男女服装,在各朝代中多有不同。以明代为例,男士多盘发、戴头巾、手持苏扇,身穿蓝袍或青、白色衣衫,足着鞋袜。其中百姓则着青、黑色便服;武士们多着黑色衣服,腰束带子;富贵人家妇女则蓄发带包头配以珠、玉、金、银、宝石的钗、簪、环类的首饰,身穿绫罗或锦绣衣裙,足穿珠履或鞋;一般妇女则是荆钗布裙或便服布履。
清代时,男子不盘发而扎长辫,下垂于身后,头带冠(帽)。 当时,民间的服装有便服(对胸衫、裤)、祭服、礼服、寿袍、裘眼、长衫、马褂和朝服(含各色晶顶鸟翎)红缨帽和官差服装。妇女除旗装外,富贵人家多是锦绣衣裙、披肩霞佩、锦袄、百摺裙等;一般妇女多是大衿衫裤或镶边,少女则穿细衫(束乳内衣)。在清代中叶时,服装原料多用绫、罗、绸、绉、缎、绢、刺绣和京青麻、葛等布,用纱、绸、薯莨、土布等制成服装。当时的衫钮、多用铜制的花身、光身等大小不一的铜钮。这种服饰至民国初才消失。
民国时期,由于有洋布、洋纱、绒料侵入市场,因而当时服装有中山装、西装(洋服)、军装、警服、民间服装等类型。当时男子普遍所着多是中山装、洋服(西装)、绒大褛、绒中褛、棉衲、长棉袍、棉套裤、绉纱、软缎、天然绸、礼服绒筹长衫和马褂,丝织的点梅纱、云纱、官纱、白绸、黑胶绸、薯莨、竹纱、大成蓝、礼服绒各式土布等短衫裤。但男服曾一度着过左衿的大衿衫。妇女们服装,多以纱、绸、绉、缎、大成蓝、土洋布等做大衿衫裤,井以绸、缎绣制成长裙。此外还有针织内衣(笠衫)与领带恤衫、手套等。
帽,清代后计有:红婴帽、软缎圆形枣顶硬身礼帽。民国时期有软缎尖形枣顶软身礼帽、布造孩童的狮头帽。此外还有毡帽、绒或布鸭舌帽,水松木通帽、草帽、遮太阳白纱凉帽、竹帽等。
袜,清代先后有布袜、棉纱袜。民国时期有针织黑、白洋纱袜和手袜(手套)。
鞋,清代先后有布鞋(唐鞋)、官靴。民国时有革履(西装鞋)、皮鞋、布或绒面的圆头鞋、猪鼻云鞋、双梁鞋、湛底鞋(尖头高跟皮鞋)孩童绣花鞋、橡胶鞋、橡胶水鞋、明胶鞋、利便鞋、皮拖鞋、串珠拖鞋、妇女的绣花鞋(含扎脚鞋)等。
屐,清代先后有高低大小棕面木履、棉布带白身木屐。孩童的皮制猪仔屐。民国时有皮带白身屐。添皮带漆黑木屐。添皮带漆黑木屐和黑漆底绘有花鸟图案的木屐。
首饰,清代民国有玉钏、金、银玉的戒指(约指),金、银、珠项练(现代男人有戴);钻石戒指、珍妹和金手链、金钏、金银珠玉的钗、簪、耳环、髻押、额云、衫钮等首饰。此外还有男子的金陀表金练。
发型,清代先后有妇人的圆髻、扁髻、高髻、盘龙髻、马鞍髻;未婚少女则梳留茬大松辫或孖辫,男女小孩则扎羊角髻或鼓架髻(三角形)、成人则留长辫。男子则拖长辫,头上额后剃光近半。民国时男子剪辫后,发型有剃光、剪光、或平头装、军装、西装等。民初妇女仍留长辫和髻。1938年以后妇女们多剪辫髻而趋时髦,入理发店理发、焗发、卷发、电发求装饰。
钮扣,民国时型式有一字、桃、杏、梅花、蝴等布钮和洋鸭舌钮、牛骨的黑、白钮。视代多用各式的塑料钮。
民国时服装配村用品有袋表、手表、水笔、眼镜、拐杖、公事皮包、象牙扇、苏扇、夹边巾、手影机等。现代则有皮手袋、皮夹、皮挂包、布旅行包、圆珠笔、签字笔、编织袋、电子表、彩色摄影机、折伞等。
现在,民间男女,对于衣服装饰多崇尚时髦,穿着日新月异,有各种布科制成的连衣裙、牛仔裤、印花、对胸杉等。妇女们则穿露胸无袖内衣和短裙、短裤等千种万样的奇装异服,年年不同。过时的则弃而另购新式的。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