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者可获推荐到标杆企业入职
2021第十届佛山金牌导购大赛启动,冠军可得奖励1万元
1日,2021第十届佛山金牌导购大赛新闻发布会召开。大赛即日起接受报名,总决赛定于12月4日举行,届时将诞生金牌导购冠、亚、季军以及五个单项奖,冠军可获奖励1万元。
大赛首次增设团体组及学生组,优秀参赛者可获推荐到标杆企业入职。大赛还将颁发“2021金牌导购示范单位”牌匾和“2021金牌导购示范员”勋章,激励获奖商家和个人积极践行导购服务标准,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将佛山商业服务业打造成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及疫情因素影响,市民的消费习惯已发生深刻影响。为此,本届赛事升级赛制,主要以线上PK为主,并增加导购直播带货、线上销售技巧的培训课程,帮助导购员建立线上线下全方位服务消费者的能力,推动实体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导购员推介的不仅仅是单个商品,也是整个商业品牌的形象。本届金牌导购大赛作为十周年活动,将邀请往届金牌导购冠军回归,担任金牌招募官,与进入决赛的选手一起为佛山商圈代言。
“大赛还将引入组队PK赛制,与佛山的商业体、商业文化街区、商家合作,通过不同主题进行拍摄宣传,让佛山和全国的消费者更了解佛山本土商圈、佛山品牌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达到提升选手能力、推广品牌、惠及市民的目的。”主办方佛山市连锁企业协会执行会长石林说。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大赛还将为选手量身定制导购员“直播带货”的新媒体导购培训及短视频带货拍摄技巧培训,提升选手线上营销和渠道推广技能技巧。
佛山金牌导购大赛自2012年开始,到2021年已举办到第十届,成为发端禅城,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商业品牌活动。历届共有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10000多名选手参赛,囊括咨询服务业、餐饮行业、服装行业、房地产业、通信行业、中医行业、旅游业、汽车行业、金融业等行业。
与往届不同,本届佛山金牌导购大赛最大的变化是从政府主导举办企业参加,变成由企业主导举办、政府支持,让大赛真正变成企业自发需要且非常认可的赛事。
禅城区经科局副局长陈娴表示,大赛举办的初衷是为了提升禅城乃至佛山消费环境,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消费服务,尤其是佛山进入新一线城市行列后,大量新市民与消费人群流入,大赛通过对导购员的培养提升,将有效提升佛山的消费体验和服务环境。
“希望大赛不断为佛山商业企业培养、提升和输送人才,解决企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时提升导购员的职业自豪感和认同感,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陈娴说。
58岁的陈阿姨是一位粤剧“发烧友”,空闲时间总喜欢约上三五知己好友一起哼一曲,朋友都称赞陈阿姨有一副好嗓音。
近日陈阿姨不慎受凉后感冒,初起鼻塞、流涕、咽痛,伴少许头重感。根据以往经验,陈阿姨知道自己是受凉感冒了,于是自行服用复方感冒灵片、维生素C片,想着多喝点热水,晚上睡一觉,就好了吧。然而第二天醒来,陈阿姨发现自己说话声音嘶哑,每一个字都说得很费力;到中午,甚至完全失声了。这可把陈阿姨吓坏了,她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失声的情况。陈阿姨在家人陪同下,来到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经过医生一番详细问诊、体格检查,最终考虑陈阿姨是感冒后引起急性喉炎,从而导致失声,医生根据陈阿姨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治疗,并嘱咐陈阿姨近期尽量少说话,多喝温水,避免辛辣刺激饮食等,经过几天用药治疗及休声调养,陈阿姨感冒症状缓解,声音也恢复如初。
就感冒后突发声嘶、甚至失声情况,下面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耳鼻喉科江泽敏医生就来跟大家详细聊聊“感冒后失声”。
感冒后失声,大部分情况是得了急性喉炎。急性喉炎是喉黏膜的急性卡他性炎症,好发于冬、春季节,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有声音嘶哑,说话费力,严重者完全失声,继发于感冒之后常有鼻塞流涕等症,因咽喉黏膜有炎症,故还可有咽痒、咳嗽、咳痰等,但一般不严重。体格检查可见咽喉黏膜不同程度充血,声带充血肿胀,严重时可见声带黏膜下出血,但两侧声带运动正常。
关于急性喉炎的治疗,首先是控制用声,尽量减少说话,使声带休息,其次是对症药物治疗,由耳鼻喉科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急性喉炎预后良好,但若治疗不当,可转变为慢性,缠绵难愈,甚至发展为声带小结或声带息肉,因此临床中应及时规范、足量足疗程用药治疗。
预防与调护: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积极防治外感及鼻腔、鼻窦、口腔疾病;
2、养成良好饮食及作息习惯,饮食宜清淡,避免过食辛辣厚味及生冷寒凉之品,戒烟限酒,避免熬夜;
3、避免粉尘及有害化学气体刺激;
4、注意声带休息,采用正确的发声方式,避免用嗓过度。
下面介绍一款适合平常说话多,常熬夜,容易咽干咽痛、声嘶人群的泡茶方:玄参10克、麦冬10克、桔梗10克、甘草5克,泡水代茶饮,年老体弱及体质虚寒者慎用或在医生指导下加减运用。
美丽宜居的东村村。
李氏宗祠。
村里一座仿古屋檐瓦屋顶的现代化农村公厕格外简洁大气。
秋日朗朗,禅城区南庄镇东村村整洁的村道与路旁花草树木相映成趣,一排排民居犹如一串串宝石镶嵌道路两旁,村边的公园里绿荫成片,村民三三两两坐在石凳上拉家常,孩子们追逐嬉戏,村里的池塘,偶有鱼儿嬉戏。美丽村居蝶变,村民获得感满满。
环境整治 乡村大变身
东村地域是东平河道的沉积地带,由沙泥淤积而成的沙洲,因地处溶洲之东而得名,地域面积约1.75 平方公里,石南大桥紧挨村居,交通便利。东村村共有7个村小组,全村户籍人口约3500人,流动人口约8000人。
昔日,东村村陶瓷产业聚集,经济发展起来了、村民富了,但村居环境却变差了,不少村民搬离了家乡。近年来,东村村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走进东村村,随处可见美化后的创意墙面,有栩栩如生的花鸟,还有乡村振兴提升人居环境等宣传标语。东村村建村历史悠久,常年风吹雨打,自然风化,不少民居的墙体、窗户出现破损、脏乱的情况,东村村结合实际,在不改变原有房屋风貌的前提下,根据墙砖颜色对破损的墙体和狭窄小巷采用砌砖或设置仿砖夹芯板加高加固,针对破损屋顶采用仿古塑料瓦进行修复,为破旧窗户量身定制了仿木纹铝合金窗和中式铁艺窗,沿用匹配当年农房修建的设计风格,得到了村民的普遍认可。
东村村南街村民小组党群活动中心后方,一座仿古屋檐瓦屋顶的现代化农村公厕显得格外简洁大气,整体外观为高颜值的灰砖绿瓦仿古风,采用庭院式的设计风格,周边还种植了高矮不一的绿色植物,成为了该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为激活旧村活力,东村村利用具有乡村振兴和爱护环境的特色彩绘美化亮化旧村沿街主干道。引入特色仿古陶艺花盆、壁挂花瓶种上花草作为沿街景观,将传承历史文化和塑造现代化风貌相结合,不仅留住了东村陶艺的味道和乡愁,也让年轻一辈对村更有认同感、归属感。
东村村还结合农村的实际,在不破坏乡村风貌、保留自然生态的情况下,打造小花园、小公园、小菜园、小果园,巧用空间资源,丰富村容村貌形态,引导形成兼具欣赏性和实用性的特色景观,一条步行15分钟美丽宜居线路呼之欲出。
李姓居多 名人辈出
东村是一条李姓聚居的自然村,开村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其李姓繁衍至今已有27代,历代名人众多,激励着后人奋发向上。走在东村的村道上,不远处便可以看到一处古色古香的建筑,这便是李氏宗祠。村民李锦介绍,该祠堂是在祖祠原址上重建的,可算是东村李姓发展的见证。
李锦查看族谱介绍,到唐代时期,李姓成为国姓,有很多家族更因功而受命改为李姓。自唐代灭亡后,李氏宗室后人散至四方,有的更南过长江而居。到宋代,有元兵之乱,不少李氏后人继续向南迁徙,有的迁往江南地区,有的便迁至广东定居。
“李氏入粤始祖是李邵,在宋嘉祐年间迁至南雄溪塘而居。”李锦介绍,从四世祖李仙芝开始,迁至番禺鹭江村定居。七世祖李昴英有五子,其五子之一的东庵公便是东村李氏始祖。“在宋咸淳年间,东庵公与另外两兄弟一同迁至南海县而居,一居寨边、一居大湾、一居东村。”东庵公迁至东村后,便在这里安居乐业,世代繁衍。
在近现代,东村还走出一名中国现代教育家——李应林。1892年出生的李应林曾在广州岭南中学读书,后赴美国留学。1927年初,入岭南大学任职,1937年接任岭南大学校长一职。他关心国事,积极参与反帝爱国运动。“编纂族谱时把他们的事迹详细记录了下来,让后人了解、传承和发扬,让好家风传承下去。”李锦说。
2015年村里重修李氏宗祠,重新修缮的李氏宗祠深三进,两侧有厢房,秉承明清建筑风格,讲究实用简朴。天井以石板为阶。祠内,大圆木柱及梁架精致雕刻清晰可辨,有浓厚的地方祠堂色彩。
东村有段古东村人为何开村
八百多年来不吃鸭?
开村八百多年来,至今南庄东村不少村民一直延续着祖先留下的习俗:不吃鸭子,其根由并不是因迷信或宗教,而是简单而朴素的感恩心理,感激鸭子曾经对祖宗看似微不足道的帮助。虔诚的感恩,已成为东村人最为闪亮的人性光芒。
根由一
1177年,居于韶关南雄的各种姓氏族群开始南迁,东村何氏太公何玉光和叔父何维则也跟着逃难的人群,从南雄一路南下,前路茫茫,如何有足够的盘缠维持生计呢?何玉光和叔父想出了一个办法,除了收拾好行装,还赶上上千只鸭子一路南下。就这样,一路喂养,一路卖,经浈江、北江、东平河,最后来到石湾海口附近时,鸭子已经卖得差不多了,于是何玉光和叔父便在南庄东村扎根繁衍。
自此,在东村何氏人心中,对鸭子便有着一股难以割舍的感激之情,故此形成东村何氏人不吃鸭子的奇特习俗。
根由二
除了何姓,最早在东村落户的还有李姓人。而他们同样对鸭子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恩情结,其源于一个有趣的传说:李姓人尊李靖主帅为姓氏祖先,南迁到此都带上李靖的木雕像,并建庙供奉。一天夜里洪水泛滥,把李靖雕像冲到山边去了,在山边吃草的牛“不识抬举”地把一堆牛粪拉在雕像头部,此时刚好一群鸭子经过,无意间啄开李靖像上的牛粪,被村民看到了。故此便流传了这么一句对联“保万户苍生岂惟活鸭,享千秋庙食不愧椎牛”,村民宁可杀牛,也不杀鸭子。直到如今,李姓人还是维持着这个老传统,一直都不吃鸭子的。
何姓人称李姓人“舅父”
除了对鸭子“感恩戴德”这样一个特殊风俗外,东村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村里何姓人都要尊称李姓人为“舅父”,根由也是纯朴的感恩心理。
何玉光并不是最早到东村开荒的人,真正最早的开荒者是李氏太公李东庵。当年何玉光到东村帮李东庵放牛时,老实勤快的他被李东庵相中了,决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李东庵很喜欢这个女婿,在村子附近帮何玉光找到一块荒地安家落户。何玉光夫妇生了一男一女,男的叫西土,西土生了个儿子叫斗南,斗南为了多子多孙,娶了两个老婆,于是到了第四代就有三个男丁。为感激李姓人对自己的帮助,何氏家族一直尊称李氏族人为“舅”,相处800多年,感情一向和睦融洽,从未发生宗族械斗。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