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将推动项目落地由“项目等地”向“地等项目”转变
上月底,高明区荷城街道江湾社区一片面积101.39亩的新造水田顺利通过市级专家组验收,这是高明区2018年垦造水田项目传出的最新捷报。
根据省自然资源厅规定,各类建设项目占用水田,均应由项目所在市县级政府统筹落实占补平衡。过去几年,高明区大力垦造水田,在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的同时,有力支撑着该区重大建设项目落地。
通过垦造水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是高明区破解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慢、落地难问题的抓手之一。近年来,高明区还以城市更新、区域评估等方式,着力消除用地指标对项目落地的掣肘,确保项目真正落地。
如今,高明区正在探索更多拓展产业用地的途径,让“项目等地”向“地等项目”转变,将好地“用在刀刃上”。
破除空间限制让项目“有地可用,马上能用”
今年,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选址高明,为高明未来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对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重大投资项目,如何确保项目“有地可用、马上能用”成为高明发展的关键。
破除土地空间限制,让项目“有地可用”,高明首先通过耕地占补平衡、城市更新等方式,解决用地指标问题。
上个月通过市级专家组验收的2018年高明区垦造水田项目,预计能新增水田面积1524.31亩,为将来农用地转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开始实施的“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总攻坚”大行动,2023年底前将完成3300亩村级工业园改造任务,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有了充足载体。
为了让项目来了马上能用地,高明区优化国有建设用地开竣工管理办法,创新推出不动产登记“交付即交证”服务。
区住建水利局规定,位于高明区域评估改革试点范围的项目,可直接引用区域评估结论,原本要耗时几个月的用地审批流程,现在当天即可办结;自然资源部门明确,四至清晰、权属无纠纷、规定税费缴纳完毕的出让土地,在用地单位主动申请且符合登记条件的前提下,企业可享受“交地即发证”服务,在完成土地交付手续当天即可获颁不动产权证书。
“这就等于土地到企业手里时已经成‘熟地’。少了许多互为前置的审批环节,企业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就能进场施工,项目落地不用等。”市自然资源局高明分局确权登记股负责人说。
围绕土地收储,高明区还创新土地收储资金管理机制,用有限财力进行集约利用高效整合。仅去年,区级土地储备资金池就投入并支持佛山(高明)万洋众创城、东洲鹿鸣体育小镇等6个项目的实施,收储土地4882.39亩,为高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土地储备。
强化土地利用加速重点项目落地
破解用地指标和工程审批方面的限制,只是高明拓展产业空间的第一步。在重点项目落地提速上,高明还有不少工作等待突破。
以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未来5年,高明区将统筹推进全区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加强用地规模、布局和时序管理。高明区提出,接下来将每年新增和盘活各类建设用地6000亩以上,同时为西江产业新城、一环西拓沿线、临空产业新城、东洲鹿鸣小镇等重点片区统筹3000亩以上的商住用地,为优化城市功能预留空间。
为充分保障工业发展空间,高明区将为工业用地划定保护红线,严控红线范围内的“工改居”和“工改商”,确保每年新增工业用地不少于4000亩。此外,还将继续推动低效用地整治工作,深化2万亩低效产业用地整治提升,推进荷城泰兴、杨和独岗等重点片区村改攻坚,腾挪工业用地6400亩以上。
构建“两城一带”协同发展新格局,高明区将统筹一批地段最好、位置最优的土地资源,优先向教育、医疗领域倾斜,开好用地“绿灯”。同时,结合新一轮基础设施大会战,提前推进土地预控和用地指标报批,提高批地供地效率。
守在树底下,等不来金苹果。面对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严峻考验,如果不奋力拼搏、主动拼抢,高明将错失发展良机。高明区委书记杨永泰表示,要用大手笔拓展产业用地,推动“项目等地”向“地等项目”转变,在高明这片坚实广阔、充满希望的大地上主动作为,跑出追赶超越的加速度。
11月19日,润泽(佛山)国际信息港项目顺利封顶。该项目于去年7月15日签约落户高明,依托“拿地即动工”改革政策,于同年11月18日完成拍地手续,11月20日正式动工。在市、区各级部门的高效服务下,2021年该项目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刷新了“高明速度”。
营商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
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时代,企业家选择投资地都是“用脚投票”。影响企业家投资方向的因素中,营商环境无疑是重中之重。
企业有所呼,政府有所应。未来五年,对照市委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的要求,高明将实施一流营商环境创新工程,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重点破解项目落地投产中的“堵点”“痛点”,打造“高明·承诺”新服务品牌,全面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
优化营商环境,推行改革2.0升级版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好的营商环境有多重要?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考什克·巴苏曾说:“一个经济体的成败取决于多种变数,其中往往被忽视的是那些方便企业和营商的具体细节。”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表面上看是经济数字的差距、企业数量和质量的差距,实则是营商环境的差距。
这对于高明来说,更是如此。比起短时间内难以追赶的区位、资源等“硬实力”,在营商环境这种“软实力”上换道超车,是当下高明必须也必然要走的路。营商环境,是高明出奇制胜、后发先至的重要一招。
意识到位,行动更要到位。近年来,高明区接连推出“拿地即动工”、环评审批改革等突破性改革举措,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还曾在2019年度全国百佳营商环境示范县市评选中位列前三十。
今年以来,围绕市委提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要求,高明区对照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形成《高明区优化营商环境2021年工作要点》,提出六方面共45大项114个具体举措,力争在招投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智能通关、水电气报装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措施。同时,高明梳理形成《高明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项目清单》,提出打通政策惠企“最后一公里”等11项改革创新项目。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优化营商环境,既存在于国内改革的语境中,也立足于对外开放、放眼全球的背景下,是一项没有休止符的系统性工程。
对于高明而言,立足原有基础,全面推行优化营商环境改革2.0升级版势在必行。近期召开的高明区党代会以及区两会均提出要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要对标最优最好,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在这项工作上,高明目标清晰,步伐坚定。
下决心啃硬骨头,打造“高明·承诺”服务品牌
要破解企业和公众的“痛点”“堵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政策制定源头抓起,从一开始就做正确的事情。
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重点就是如何让项目能够尽量落地投产,实现地方发展与企业投资双赢。
高明绘就未来5年发展蓝图时,便瞄准项目落地投产的“堵点”“痛点”,下定决心要啃硬骨头。
例如,聚焦审批服务内循环的堵点,高明将重拳整治“科长中梗阻”现象,对企业行政审批中的否决事项一律进行备案,建立企业对审批执法部门的评价机制,并作为年度绩效考核重要指标,实实在在为项目落地搬开绊脚石。
同时,高明还将完善“有求必应、有难必帮”精准服务机制,健全区领导挂点联系企业机制,落实“首席企业服务官”精准服务,设立企业投资项目代办中心,推广设置受理“不能办”事项服务专窗,有效解决企业办事疑难杂症。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高明首次提出要打造“高明·承诺”的服务品牌,实施园区区域环评全覆盖、区域能评差异化、区域安评清单化管理,推动产业项目审批服务全链条跟进、全流程监控,形成“零跑腿”网上办、“一次办好”现场办审批模式。
“企业家是高明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是高明追赶超越的重要推动力,要通过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共同营造,让高明成为企业家最容易做生意的地方。”高明区委书记杨永泰说。
近日,顺德区发展和改革局召开2020年顺德区节约型机关颁奖仪式暨 2022 年创建工作动员会。记者了解到,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公布第一批节约型机关建成单位名单的通知》,顺德共有5家公共机构荣获全国首批“节约型机关”称号。
此次上榜的5家顺德公共机构分别是中共佛山市顺德区委组织部、中共佛山市顺德区委宣传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以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人民政府。会上,顺德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左润为该5家公共机构颁发由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四部委联合下发的证书。
据了解,顺德积极践行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机关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制度作保障,靠行动抓落实,不断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取得新成效。
具体而言,顺德区发展和改革局推进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不断强化信息统计和监察考核工作,建立公共机构名录库,完成了公共机构的基本信息普查和能耗信息统计上报工作,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
为保质保量如期完成2020年至2022 年全区节约型机关创建的目标任务,顺德贯彻落实《广东省能源局 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广东省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方案〉的通知》的要求,并在会上总结顺德区2020、2021年创建节约型机关工作情况,对2022年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进行部署。
顺德区发展和改革局方面表示,创建节约型机关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任务和重点环节,加快建设节约型机关就是为了进一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方针,各机关单位必须紧绷节约思想之绳,紧握节能行动之剑,牢固树立资源意识,开创节约工作新局面。
与会机关单位代表表示,将开展和落实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为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社会风尚树立榜样,努力营造浓厚的节约资源社会氛围。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