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天下至柔
第四十三章 天下至柔
1.【原文】
天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注解】
上一章圣人老子刚劝诫世人不要做强梁,如果能够守道似乎处于柔弱,但是这才是真正的刚强。世人教人由弱要争取变成强大。圣人教人由强大要变得柔弱。圣人和世人所教完全相反,然而圣人所教是以退为进。看似柔弱,但是却为天下最强。
这一章衔接的很好。上章刚讲不能做强梁,这章一开始就说天下至柔的,实际上市天底下最坚硬的。前面刚讲完世人所教的,圣人也会教,但是可能教法有些不同而已。圣人有不言之教,有无为之益。前面说到世人可能想着自益,但是却自己受到了损失了。圣人没有想到自益,只是付出了,没有责求回报,但是却得到了许多。看似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却是无往而不胜,能够驰骋天下的金刚至坚。每个人的自性,如金刚般,经历多少劫数,不管在什么区域,都是没有差别的。这也是颠簸不破的真理。看似天下最强大的东西,却被最弱不禁风的东西给击败了,例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水滴石穿。反者,道之动。追求名利的教育,不如慈悲的不言之教,不如明明德的大学之教。有为争强于天下,不如无为而治。
心柔弱了,世人的命运也会跟着改变了。佛说世间颠倒众生,可是世人很难知道自己所为不符合大道。也不知道符合大道之后有什么样的真实利益。了凡四训中袁了凡被算命先生一算,觉得一切命中皆有定数,一开始很迷茫放弃了努力,后来遇见一个禅师给他指点迷津。他做了许多善事,后来命运有很大的改变。高明的算命先生算命的确是很准,命中的确也有定数,但是命自我作,福自我求。这个定数可能是指如果按照先天的遗传,形成相对稳定的性格,遇见什么事算命先生可以判断你会怎么处理,遇见什么机会你会怎么把握,遇见什么选择你会怎么决定,这些都有定数。如果一个人坚持做善事,或者坚持做恶事,原有的命运就会发生改变,做善事就会变好,做恶事就会变坏,命运就会有变化,定数就发生了变化,连算命先生都算不准了。因果报应一点都不虚假。现在有时候看着许多恶人,感觉还过得挺幸福,过的挺舒服的,但是因果报应,不是不报,时候真的是未到的。风水也是一样的道理,有好心才有好风水,最上等的风水就是慈悲心。有慈悲心的人,处在很凶的环境中,也会逢凶化吉。无慈悲心的人,即使处在很吉利的环境中,都会遇见不顺利的事情。
(1)天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天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最柔弱的,恰恰是驰骋天下,无往不胜的最坚硬的东西。大道为天下最柔弱的,然而往往是无坚不摧。天底下最坚硬的物件,如果不是至柔的物件不足以驰骋。高山、大地和金石等都是坚硬的物件。但水却能穿山透地,浸润金石。
无有入无间。无有在这里指大道,道本无有。大道无形质,没有形状,因此能够出入无间,无所不在。如同无有的空气可以渗入到世间万物之中。如同无有的水能够渗入到山河大地之中。如果以有入有,那么相触而有间,不能做到无间。道本无有,道本无间,因此说无间道。例如许多石块放在一起,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许多空隙。如果人人自以为有个我,就无法做到心心相印,心心相连。人与人之间就有了间隙。世人比较推崇知音,古人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然而所有的人可能本来都是知音,只是因为被物欲遮蔽了而已。有小我就有间,就会有距离有间隙。人们之间有隔阂,不能沟通。人与人之间都没有办法合而为一,更何况天人合一呢?人们只有无为无我,玲珑妙明真心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人们之间才能够亲密无间,才能够做到心心相印,心心相连,世界才能够实现大同。人们以有入有,只能是有间,磕磕碰碰,互相伤害。信息革命为人类的沟通方式带来了许多便利,互联网拉近了全球人的距离,然而心似乎更加遥远了。未来人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万物也会通过物联网来互联。然而,互联网传递圣贤教诲的同时,更多的是传播浮躁的信息,冲击着人们的大脑。如果以空入有,那么细无不入。如虚空偏入一切有形,即纤尘芒芴无所不入,是因为它本虚空。针眼那么小,虚空都能够嵌入。只有人们虚其心,才能够进入世人的心田,只有虚心的德行才能如百姓的心间,才能得民心。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圣人老子说,正是因为这样我才知道无为的益处。前面讲自益反而却招来损失了。自损反而自益。无为反而是有为,也就有了益处了。无为至柔,然而却能够有益处。无为能够入于世道人心。如果有为了就不能够入于有间了。世间最难走进的就是人心了,然而无为就可以做到了。世人形容铁石心肠,然而至柔的无为就能够融化它,入于它。只有人们虚其心,才能够启迪真正的智慧。“虚”字,从字面上来看,上面似乎是去,下面是业。意思是说要去除人们所造的身口意业,才叫做虚心。虚心,看似倒退,实则前进。为道日损,看似倒退,实则增长智慧。有个禅宗的故事,有个人拜访一位禅师,禅师给他倒茶时说,如果没有把杯子倒空,如何能够装得下新的东西呢?
(2)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不需要言语的教化,无为的益处,天下的人很少能够了解它,也很少人能够做得到。最默契的不需要什么言语,如果有言语未必能够契入人心。正如前面所说无有入于有间。圣人老子劝诫君主不要作强梁,行不言之教。前面讲到不善教人的人,是因为他有言,教世人追求名利,而不是教世人立德立言。禅宗主张教外别传,直指人心,不立文字。净土宗专持佛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一句佛号可以灭宿世以来造的业。无字天书更是一个字都没有。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大道之后,曾思量此法妙难思,很难在世间讲的明白。但是佛陀慈爱众生,才宣说妙法普度众生。佛陀初转法轮,为当初从皇宫中追随他出来的随从宣说四圣谛,八正道。救渡乔陈如等五人。法轮只是个比喻,如同碾破烦恼和无明的大轮子一样。圣人的言说,只是教化的方便罢了。
第四十二章 三生万物
1.【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注解】
前面几章刚说完有生于无。大道善施予而成全万物。这一章承接上一章的意思说万物如何生成的,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前面有一章节专门说一,这一章有说了一从大道中来。
这一章似乎可以分成两层意思来说。一方面沿着前一章大道善于施予生成万物。接着说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法又归于一。天下万物从有生,有又生于无。万物负阴而抱阳。福中有祸,祸中有福。恩中有怨,怨中有恩。
另一方面教导后世学人,反者,道之动。阴和阳相反。有和无也是阴阳相反的。世人对孤寡不谷这样的称呼不喜欢,谁都不喜欢孤家寡人,这是君主对自己的谦虚的称呼。示给世人谦下的美德。君主高高在上比较尊贵,但是不要忘了,这是不合乎道的,尊贵的过头了,就容易栽跟头。如果万物损失了,就会有地方补充回来。如果过于刚强,那么就会遭到削弱,这是大道本来的规律。
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举个经济方面的例子,人们把经济按照虚实分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就如同阴阳一对,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然而最近几年,人们在虚拟经济中越走越远,迷失了方向。人们不断地创造出了许多的金融衍生产品,华尔街的人们似乎忘记了实体经济是怎么一回事了。西方国家在发展历史上,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模式中左右摇摆。亚当斯密说的那只看不见的手,代表着市场经济。看得见的手代表着计划经济。人们一会举起看不见的手,一会又举起看得见的手,觉得很纠结,怎么样似乎都不太好。就像人们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纠结一样。然而,活生生的现实世界,难道能简单的用一种模式、主义或者概念来概括吗?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已经越走越远,逐渐淡忘了当初的牵着牛羊进行物品的交换,拿着贝壳当货币的时候了。忘记了本来是货币之王的黄金了。不仅是经济如此,人心更是如此呢,忘记了自己是万物之灵了。是金子总会发光,是真心总会发光的。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道施予越多,恩泽世人和万物就越多。大道生万物越多,功德就越多。君主为百姓付出越多,功德就越大。儒商鼻祖范蠡三次经商赚钱了,三次散掉家财。大道连个名字都没有,只是勉强起了个名字为大道。大道混沌似乎看不到,也听不到,但是其中似乎有物,似乎含有阴阳。
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莫不负阴而抱阳。大道中含有阴阳,生成的万物之中也有阴阳。八卦阴阳鱼,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慧能大师临终嘱咐弟子,教导弟子在弘法的时候所用的三十六对法:例如,长与短对,斜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等。阴阳的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例如东方和西方,唯物和唯心,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左倾和右倾,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等。在我们的内心、思维方式中也有同样的规律。佛家讲人们有分别心,区分善恶,美丑。可以这么认为,如果人们没有分别心,那么人们不会存在内心的烦恼和痛苦。人之初,就像伊甸园中的亚当和夏娃一样,不区分善恶和美丑的。因为人类受蛇的诱惑,偷吃了知善恶树上的禁果,开始具有分别心,区分善恶和美丑,这也是人类的原罪。人类的头脑中区分善恶是罪恶的开始。人类向往优越的生活,为物欲而争斗不休。
冲气以为和。阴阳二气相交冲而形成和气。地球上分为东方和西方,互为阴阳,冲气以为和,构成这个世界。东西方的文明不断地冲突融合。头脑中区分为左脑和右脑,互为阴阳,构成完整的人脑。物物皆以冲虚为本,现代的科学技术已经能够揭示许多物质的奥秘。爱因斯坦的老师、量子理论之父普朗克,他感叹道:“我对原子的研究最后的结论是:世界上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是由快速振动的量子组成!”他进而剖析说:“所有物质都是来源于一股令原子运动和维持紧密一体的力量,我们必须认定这个力量的背后是意识和心智,心识是一切物质的基础。”这里让人们想起著名的风动还是幡动的争论,慧能大师说仁者心动。宇宙大爆炸里面的奇点,是不是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自性呢?人们在探求上帝粒子即希格斯粒子,人们觉得不能接受物质没有质量,宇宙本来是虚空这一现实,觉得不可思议。科学家们认为宇宙间到处都弥漫着希格斯粒子,物质在希格斯粒子构成的环境中运动,受到阻碍产生了质量。但是最后物理学家也会不得不接受世界没有质量,本来是虚空,是虚幻不实的这一事实。我们在谈论虚空的时候,也需要摆脱虚空的相,不能着相讨论虚空了。如果被虚空所束缚了,就不是虚空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质能方程的描述,表明物质和能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我们看着实实在在的物体,原来可以化为乌有,难道不是冲虚为本吗?质能方程中,能量与质量、光速有关。为什么是光速,而不是其它的速度?为什么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量寿佛?光是那么的特殊,让人们不得不刮目相看,质能方程似乎可以这么看,所有的物质都可以化为光,而光代表着能量。上帝粒子(希格斯粒子)被科学家发现可以衍化为两个光子。现在科学家们距离证实上帝粒子的存在还有一步之遥。根据东方哲学,上帝粒子应该是存在的,而物质的最小的单元应当是光子,没有质量的光子,那么整个宇宙是虚无的,物质世界也是虚无的。人们不必对此感到恐慌。人们曾经因为上帝粒子可能没有质量感到恐慌和不可思议。当今物理学界上空的几朵乌云,实际是人心上的乌云遮蔽着,如果人心的乌云散去,自然物理学界晴空万里了。可能无中生妙有,通过光转化成基本粒子上帝粒子,再转化成为形形色色的各种基本粒子。而各种基本粒子再组合成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分子组成世间的万事万物。正好体现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世人对孤寡不谷都比较厌恶,觉得孤家寡人是不好的。然而王公反而用这些来称呼自己,岂不是以柔弱为天下的利器吗?王公们难道没有智慧吗?况且孤寡不谷,都是自损的言辞。天下人见到他这么自损,这么谦虚,自然就会更加的尊敬,天下的人就会给他补充。如果君王高高在上,骄奢淫逸,天下人就会削减他的。尧舜有天下而不贪得无厌。他们的德行泽流无穷,这也是自损反而受益的例证。大道本来冲虚柔弱,似乎无用,世人都觉得厌恶而不可取。殊不知无用之用为大用。水虽然柔弱,但却能够水滴石穿,涓涓细流汇成江河。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因此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由于损失了施予了付出了而受益的,也会为了自己收益,反而失去了。大道是补不足而损有余的。修道也是损之有益,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就能够得道了。大道这么不辞劳苦的生成万物,似乎损了又损,但是对大道最有益。假如像夏桀、商纣王一样,以天下奉一己,但知有己,而不知有人。虽然有天下,而天下叛之,这就是自益的人而世人反而损之。
(3)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世人所教的,我也教世人。只是世人所教和我的教法完全相反而已。世人教人向强,而我教人向弱。就比如说强梁的人都是很危险的,争强好胜是速死之道。世俗的人都喜欢强大,刚强,很瞧不起软弱,觉得是一种耻辱。世俗的人都是教众人如何由弱变强,如何由柔变刚。弱小就容易被人欺负,快鱼吃慢鱼,弱肉强食。世俗的人所教导的,我也未尝不教。只是世人不善教人,明师应当传道授业解惑,首要的是要传道,现在舍本逐末了。既然万物负阴而抱阳,刚强中就有软弱,软弱中就有刚强。老子在这里其实也是教世人如何变得真正的强,如何变成真正的刚。如果能做到柔弱,就是真正的刚强。外表看似刚强实际上是柔弱。君主如果能够守道,看似柔弱但是却是最强的。圣人只是和世人所教的刚好相反。世人是去争,用蛮力去变的强大,圣人老子这里只是教世人以退为进,无为而治。假如不与天下争,那么天下莫能与之争。我反倒教世人如何,去强为弱,去刚为柔。秦朝虽然以强力统一了中国,但是却仅仅能够维持二世而亡。汉初尊崇黄老之学的窦太后,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经历文景之治,反而变得很强大。强梁,传说中虎首人身,比喻勇武有力、欺凌弱小、性情残暴的人。不得其死是说如果争强好胜,骄傲自满,就会为天所绝,老天自然会收了去。也可能有刀兵之灾,也可能不尊王法而被杀害,总之不能够颐养天年,寿终正寝。明代胡惟庸妄自尊大,朱元璋让他临时管理京城半年,后来以谋反罪处死。良医不能救无命,强梁不能与天争。强梁不能与天争,不能与道争。圣人老子只是教人以日损其欲,谦虚自守。每天减少一点欲望,每天做一点善事就好。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玲珑妙心无有任何束缚和陈迹,如同明亮的铜镜一般。损,是一点点的通过修持,去掉铜镜上覆盖的铜锈。
吾将以为教父。圣人老子以强梁的人作为教戒的开始,引以为戒,戒骄戒躁。世人所教,所崇拜的是知识的渊博。世人以为学富五车,就非常的傲慢自满,然而殊不知绝学无忧。世人所教,我也教。世人不教的,我也教。只要修行,启迪自己内心的智慧,自然就能做到学富五车,而且不被这五车的知识所束缚。学到愚时方是贤。大智若愚,人们学得越多往往知见越多,自高自傲。古希腊圣哲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关于苏格拉底有个故事,雅典的人们称赞苏格拉底为雅典最有智慧的人,苏格拉底感到疑惑,自己怎么成为最有智慧的人了。于是他在雅典城内四处找人对话,要找到比他有智慧的人,然而经过许多对话,他发现许多所谓的智者都被各种成见所束缚而不自知,于是他不得不承认自己是有智慧的人,至少他能够知道自己的无知之处。每次对话苏格拉底身后都跟随着许多看热闹的人,这样的对话往往让对方尴尬不已,颜面丢尽,他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这也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判处死刑。古罗马书中有说,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
第四十五章 清净为正
1.【原文】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净为天下正。
2.【注解】
前面的章节讲完怀道的君主行不言之教化,无为之益。怀道的君主在物欲面前知道止足。这一章顺着这个意思继续劝诫君主应当无为清净而让天下自然净化。前面的章节也讲到君主守道万民自然臣服。大道使得万物自然宾服感化。君王清心寡欲,天下将自正。人心不求物欲,就会六根清净。
前面有一个章节专门用了一个排比句,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贞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这里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成就大圆满的似乎还欠缺什么。天上圆圆的月亮似乎看着还缺了一点什么。大盈满的似乎是空虚的。大直的似乎还是弯曲的。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说星球周围的空间被弯曲了,只是世人看不见。弯曲的世人把它看成直的了。大巧妙的看似很笨拙似的,大道有大巧,能够创造出这么完美的天地万物,可是似乎很笨拙似地。擅长于辩论的似乎很木讷,不善于言语似地。安静到了极点的,似乎是躁动的。凡是大有作为的,都似乎不着迹象,反如无所为。就像孔子集群圣的大成,是大有成就了,反说述而不作,像没有成就。
君主守大道静定百姓将自然感化。万物宾服于大道。臣民臣服于有德之君主。君主应当守大道而弃小道。虽然只是山间或者草原上的小道而已,但是也一定会有值得欣赏的景色。如果迷恋于景色越走越远恐怕就会有泥泞了,正因为这样,怀道的人可以远观小道,但是不会迷恋于小道。大道有无用的大用。小道代指世间的工巧百艺。如果对于音乐比较喜欢,也可以调理性情,如果喜欢靡靡之音,丧失了自己的本心了,就恐怕掉进泥泞中去了。当今世界科学家们不断地在小道上走的越来越远,无论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古代无所比拟的。可是越走越远可能就越走越偏了,陷入了泥泞了。世人一味的崇尚科学,可能到了迷信的程度了。世人可能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了,可以搞转基因,可以搞克隆了。但是这些恐怕会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小道毕竟是小道,可能看不清楚大道的情况。但是小道并不是没有用,而是有其用处,要适当而已,不能走的太远。君子儒是先德行,后小道。小人儒是先小道,后德行,甚至缺失德行培养。孔子并非不重视技能,相反的他自己本身也很多才多艺。
大成就和大圆满的人似乎还存在着欠缺似的。我们从小的教育里面知道牛顿是个伟大的科学家,其专研的精神也是很专一的,甚至会忘记了许多生活的事情。但是说牛顿晚年研究神学去了。这么说可能不是那么客观的,牛顿一直都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在国外很多大学都是神学院办的,正如中国古代也有许多佛学院。牛顿无疑是个伟人,似乎又是欠缺的,他家境不好,父亲不识字早死了。牛顿是个早产儿,牛顿终身未娶,也没有任何的后代。牛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受到了许多人的攻击。牛顿在晚年写下:“不管任何环境下,要守住耶稣基督救赎的真理,以及最大诫命:爱人如己。”牛顿用棱镜把上帝之光进行分解了,让世人看到了一可以生出很多,白光可以分成五色。世人在看彩虹的时候可能只是看到个半圆,但是在高空看彩虹却是圆的。彩虹虽然是圆的,但是在世人看来似乎是缺的。月亮本来一直都是圆的,不曾缺过,但是世人看来似乎时圆时缺。世人还经常借此感叹世事无常,感叹月亮为什么常缺难圆。牛顿的墓志铭为:这里长眠着伊萨克·牛顿爵士。他几乎是用神的力量,首次用数学方法来探索行星的运动和形状、彗星的路线、大洋的潮汐。是他第一个研究了光线的差异,还有因此而产生的谁也没思考过的颜色特征。对于自然、历史和《圣经》,他是一个敏锐、勤奋而忠实的诠释者,他用自己的学说颂扬了上帝的威严。他用自己的生命证实了福音书所要求的简洁。人们应该感到庆幸,因为他们中生活着这种人类的骄子。牛顿的父母都是贫民,都信仰基督教。在牛顿出生前三个月,不识字的农夫父亲病逝,家境更是贫穷。等到牛顿出生时,家徒四壁,哪有钱去购买营养品来喂养这个早产儿。牛顿所在的剑桥并不是世外桃源,也有众多的派系纷争、人事倾轧。牛顿立志不涉入这些纷争,他定睛永恒,不管人家怎么论断、怎么中伤他,只把努力放在科学的研究,与对基督的信仰上。牛顿写下:“我的心经常是认真与安静,不陷入忧郁。”牛顿一生不追求名利,终身未娶,可以说有大成就,这对于一个生下来仅几磅重的早产儿来说也是一个奇迹。送葬的时候,队伍极是壮观,首尾蜿蜒几里之长,即便亲王下葬也鲜有如此的排场。街头巷尾都是潮水一般的人群,这些年来牛顿尽管深居简出,但在大英帝国臣民的心目中已然神秘得宛似上帝的代言人,大英王室的成员来了,整个欧洲的学界精英都聚齐了。不追去名利的人,名利随之而来。为了真理不惧怕攻击和谣言的人,谣言自然止息。
(1)大成若缺、其用不敝。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有成就和大圆满的,反倒像有所欠缺。大道似乎有所欠缺,但是其妙用无穷无尽。虽然看似缺少,但是用也用不完。道德大成的君主,不好大喜功,如同缺少魄力,似乎不能乾纲独断,似乎也没有给世人做什么事情。但是没有扰乱世人,就是最好的成就了。就像尧帝有一次听到有位农夫自豪的唱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于我何加焉?尧帝听到是很开心和欣慰的。这位农夫不懂得,皇帝没有征收很重的税负,没有掠夺你的土地,没有侵占你们的房屋,没有抓子孙去服兵役和徭役,相比之下,已经是非常好的了。尧帝似乎没有大的成就,就是最大的成就了。隋炀帝好大喜功,龙舟要造很大很大的,宫殿要造极度豪华的,以彰显太平盛世,彰显极大的成就。但是后来却因此被推翻了。天地生成万物而不遗弃一草一木,可以谓成之大。然而万物必春生而夏长,秋杀而冬成。以这样的生长规律来看,似乎有所缺。但是假如不如此,不管春夏秋冬,都一直生长而没有秋冬的肃杀。不但物不能生成,而且造物者也将耗尽,功用被破坏掉了。世间万物必先腐而后获得重生。我们脑袋里与生俱来已经装了太多的限制的东西了,康德也有描述先天综合判断,如果要修道,可能需要把固有的许多束缚的东西都丢掉,把旧有的观念、知识、主义和经验等等都放空掉。只有放空的杯子才能装下新的东西。佛陀最圆满的教法,对于凡人来讲,带着疑心,不能够深信,似乎觉得不可能那么简单,可能有所欠缺,可能并不圆满。然而正法眼藏,佛陀所讲句句事实,只是我们的智慧还没有能够领悟而已。大道至简,最简单教法反而是最正确的教法。
(2)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满盈的反倒像是空虚,它的功用却没有穷尽。如果是可见的物件,反而用了就有尽。大道虚空,无所不在,反而用之不尽。前面的章节说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有穷尽。正因为大道若虚,给予世人越多自己就越富有,为别人做的越多,付出越多自己就得到越多。这样就没有穷尽了。如果想着自己益自己,反而就损失了。如果想着益别人,损失自己,反而就自己就得到了。连侯王都自己损自己,说自己是孤寡不谷,这样损自己,别人就不会损自己了。生活里面有些人喜欢自谦也是这个道理。大道如此,君王应当知晓民心所向,为民着想,就能够治理好百姓,管理好国家。道德大盈满的君王,也如冲虚似地,似乎并没有什么权力,并没有什么财富,似乎对这些都视若无睹,没有心思享用和使用。对待臣下和百姓谦下,只是不用而已,实则生杀予夺的权力都在手里面,但是到了不得已而才用罢了。君王虽然贵为天子不敢骄,虽然富有四海不敢奢。怀道的人内心明亮,德行圆满,有用不尽的智慧,但是看似又没有什么才华。其实不然,自性之中蕴藏着无数的宝藏,怀道的人已经找到了,只是不轻易使用罢了。
(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大直若屈。大直的看似弯曲的。大道本来是笔直的康庄大道,但是世人看着却像是险僻的小道。大直,正所谓修道法度正直如一。我们平时修道,修习佛法,试试这个法门,觉得不够快速,又换另外一个法门。这山看似那山高,不能够在一个法门上下功夫,一门深入,正直如一。假使一门深入,持念佛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经一日至七日,勇猛精进,可能就有希望到达彼岸。条条道路通罗马,不管净土法门也好,禅宗参话头法门等,都能够有所成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道理亦若此,只管倾听自己内心的召唤,认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门心思十年如一日的付出,自然能够有所成就。假使能够拿出铁杆磨成针的精神,没有什么事情办不好的。乔布斯一门心思,精益求精,把电子产品当作艺术品来做,才能够造就苹果神话。而且化繁为简,把键盘化为无,把按键化为一。股票投资也是如此,巴菲特和林园的投资神话,价值投资是一方面,正是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长期持有成长性的潜力股,才能够创造惊人的投资业绩。大道至简,最简单的投资方式就是最高明的。长期持有就如同股票投资的禅定。我们看着股票行情,很容易就受影响,容易换股,影响我们的长期持有。禅门无门,然而无处不是门。圣人已经给我们指明方向,只要我们行善忏悔,就能够启迪智慧。大道至简,至简至易至直,然而人们以为复杂而委曲。
大巧若拙。大能巧的,反倒像拙钝的。人体的精巧,比现今最复杂的仪器和设备还要复杂。现在科学家们许多物体都研究清楚了,可能人还是不能研究清楚。我们的眼睛是看着外面的,别人能够看得清楚,但是未曾看过自己一眼。造物主创造万事万物而不留痕迹,非常的巧妙,如同鬼斧神工一般。圣经罗马书:“神搜索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籍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神性是否可能就是人固有的自性,本来是明明可以看见的,只是世人有险曲的心,被欲望所遮蔽,所以没有能够晓得。世人自性中藏着大巧,可是表现出来却有许多人笨拙的很。这也是由于物欲遮蔽了心窍,不能打开智慧的大门而已。
数学可谓是大巧的了。数学界在探讨数学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国内现有的教育这样说,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晚年研究神学,可是真实的情况是否这样呢?牛顿自始至终都是基督教徒,他研究科学,也是在研究上帝的作品。真是上帝、神给我们创造的这个世界吗?我们尝试着在这里论述一下。最简单的数字,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客观的存在,而仅仅是人们发明的一种计数的工具罢了。人们发明了阿拉伯数字,用着用着习以为常了,似乎这些数字本来就是与生俱来的。数字只是计数的方式不同而已,古人用绳子来打结计数,而现在用计算机在算数。如果人们每只手有四个手指,那么人类可能通用的数制就是八进制而不是十进制。这个世界五行是很特别的,天上有五星,我们人体内部有五脏。如果天上有六星,可能我们身体内部就会有六脏了。人的身体头加四肢就是五了。看看水果杨桃也有五个棱。白光分出五色。一声分出五音。很多数学家都为数学规律的美妙而惊叹,这一切似乎都是造物主刻意创造的。禅宗百丈禅师有个典故是“如虫御木偶尔成文”。木头中的蛀虫,把大块的木头蛀掉了,用刀劈开,看到似乎虫子识文断字,像写了字一样。然而仅仅是因缘和合而成而已,并不是虫子会写字。霍金的《时间简史》中提到在宇宙诞生之初,似乎已经有一族定律、定理在制约着宇宙中万事万物的诞生。可能其实不然呢,宇宙是无始无终,无中妙有的,宇宙衍生出万事万物的同时,才伴随着诞生了相应的规律。世间万事万物和规律的生成,就像莲花开放一样,是花果同时的,生成万事万物的同时,伴随着就有数学、物理等规律。生成万事万物的同时,才有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时间和空间也是人类认知的错觉而已。物质的变化,才让人们感觉到了时间的概念。在宇宙诞生之初,并不事先存在着单独的理。数学家采用数学的方法在描述宇宙,物理学家在采用物理学的方法描述宇宙,大家都在通过各自的方式描述同样一个宇宙,述说同样的真理而已。五种弦理论最终都被数学家证明是等效的,数学的本质可能仅仅是描述宇宙的一种工具而已,就像佛经仅仅是佛陀留给世人到达彼岸的工具而已,因此佛经中讲到,既然已经过了河,那么还背着船走做什么呢?
爱因斯坦终其一生都在为大统一理论而努力,希望找到一个完备的协调的,将所有的有限范围内的部分理论当作它的近似的统一理论。然而爱因斯坦失败了。宇宙并不能用简明的一个公式或者一组公式来描述,并不能够被精确的预测。因为大千世界是常的,也是无常的。霍金在《时间简史》的序言中写道:“这些对应强烈的表明,存在一种完备的统一物理理论,但是它们也暗示,也许不可能用一个单独的表述来表达这个理论。相反,在不同的情形下,我们必须使用不同的影像。这和描绘地球表面很相似,人们不能只用一张单独的地图,在不同的区域必须用不同的地图。这就变革了我们的科学定律统一观,但是他并没有改变最重要的一点:一族我们能够发现并理解的合理的定律制约着宇宙。”我觉得可能还需要再变更一下科学定律统一观,说白了所谓的这些定律公式只是描述世界的工具而已。宇宙无始无终,并没有一个起点和终点,离开了万事万物就不独立存在所谓的一族定律。“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开了万事万物,科学定律只是空中楼阁了。霍金在时间简史的结论部分感叹当代哲学的缺憾:“迄今为止,大部分科学家太忙于发展描述宇宙为何物的理论,以至于没功夫过问为什么。另一方面,以寻根究底为己任的哲学家跟不上科学理论的进步。在18世纪,哲学家把包括科学在内的整个人类知识当做他们的领域,并探讨诸如宇宙有无开端的问题。然而,在19和20世纪,对哲学家或除了少数专家以外的任何人来说,科学变得过于专业性和数学化了。哲学家把他们的质疑范围缩小到如此程度,以至于连维特根斯坦,这位20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都说道:哲学余下的任务仅是语言分析。这是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哲学的伟大传统的何等堕落啊。如果我们确实发现了一个完备的理论,在主要的原理方面,它应该及时让所有人理解,而不仅仅让几个科学家理解。那时我们所有人,包括哲学家、科学家以及普普通通的人,都能参与讨论我们和宇宙为什么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对此找到了答案,则将是人类理性的终极胜利,因为那时我们知道了上帝的精神。”科学家如果放弃了大道,而研究小道,放弃了大智慧,而研究小聪明和小知识,那么如何能够发挥科学的精神呢?我们是到了摆脱完全迷信科学的时候了。霍金曾经感慨的说:“然而哲学已死。哲学已经跟不上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现代发展的步伐。在我们探索知识的旅程中,科学家已成为高擎火炬者。”甚至有人断定,当今世界已经出现不了康德和罗素这样的人物了,然而西方的人们有没有发现东方文化的宝库呢?是否会守着金山喊穷呢?从霍金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一个科学家的大爱,然而真理并不是一个理论、一个模型和一个概念能够描述出来的,真理是离语言文字的,理论和公式仅是描述现象界的工具而已。世间万事万物美轮美奂,似乎是造物主的大巧之作,然而却找不着一个确定的规律,似乎是造物主的缺失。
大辩若讷。善于辩论者反倒像不善于言语。世俗的人比较崇尚夸夸其谈。春秋战国的时候,有许多的游说之客到处游说,寻求功名。大道本来是离语言和文字相的,言语道断,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不可思议。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大道是不可思议的,不可思量的。天何时说过话呢?时空推移,斗转星移。汉朝的时候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然而并没有跟世人说什么。大道有生物的功德,不辩而自白。
(4)躁胜寒。静胜热。清净为天下正。
躁胜寒。躁和静互为阴阳。寒热互为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躁能胜寒而不能胜热。躁动能耐寒冷。如果本身就热,又躁动的话就会很难受了。有许多人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年轻的时候为了建立功名躁动不安。人到老年方才明白东奔西走,竭力想去改变的不是别的,恰恰是他们自己。几十年的时光换来的不是别的,而是心静如水,淡泊名志。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很少有人能够明晓并遵行大道。
静胜热。静能胜热而不能胜寒。人们常说心静自然凉。躁和静各有所胜,但是也各有所不胜。就像五行一样,相生相克,躁和静相反。社稷如果本身已经是躁动不安,如同沸腾的热水。如果再施予严苛的法令,如同向沸腾的水里面倒入开水,更加的沸腾了。不如慢慢釜底抽薪,先把柴火减下来,慢慢就会归于平静了。
清净为天下正。君主清净无为,天下将自然净化。人心入于静定,身体自然就会长寿了。天地不言而万物成,圣人不言而教化行。关于佛陀有个故事。他带领僧团在河边走的时候觉得口渴了。阿难打了瓶水给师傅喝,但是象群刚刚过河,河水比较浑浊。阿难说要不继续往前赶路,到下一条清澈的河再喝。佛陀说,不用了,只需要耐心的等待就可以喝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瓶中的水变清澈了,我们的心也是如此。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