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第四十二章 三生万物
详细内容

第四十二章 三生万物

时间:2020-02-07     人气:1127     来源:佛山资讯网     作者:陈书增注解
概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第四十二章 三生万物

1.【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注解】

前面几章刚说完有生于无。大道善施予而成全万物。这一章承接上一章的意思说万物如何生成的,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前面有一章节专门说一,这一章有说了一从大道中来。


这一章似乎可以分成两层意思来说。一方面沿着前一章大道善于施予生成万物。接着说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法又归于一。天下万物从有生,有又生于无。万物负阴而抱阳。福中有祸,祸中有福。恩中有怨,怨中有恩。


另一方面教导后世学人,反者,道之动。阴和阳相反。有和无也是阴阳相反的。世人对孤寡不谷这样的称呼不喜欢,谁都不喜欢孤家寡人,这是君主对自己的谦虚的称呼。示给世人谦下的美德。君主高高在上比较尊贵,但是不要忘了,这是不合乎道的,尊贵的过头了,就容易栽跟头。如果万物损失了,就会有地方补充回来。如果过于刚强,那么就会遭到削弱,这是大道本来的规律。


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举个经济方面的例子,人们把经济按照虚实分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就如同阴阳一对,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然而最近几年,人们在虚拟经济中越走越远,迷失了方向。人们不断地创造出了许多的金融衍生产品,华尔街的人们似乎忘记了实体经济是怎么一回事了。西方国家在发展历史上,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模式中左右摇摆。亚当斯密说的那只看不见的手,代表着市场经济。看得见的手代表着计划经济。人们一会举起看不见的手,一会又举起看得见的手,觉得很纠结,怎么样似乎都不太好。就像人们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纠结一样。然而,活生生的现实世界,难道能简单的用一种模式、主义或者概念来概括吗?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已经越走越远,逐渐淡忘了当初的牵着牛羊进行物品的交换,拿着贝壳当货币的时候了。忘记了本来是货币之王的黄金了。不仅是经济如此,人心更是如此呢,忘记了自己是万物之灵了。是金子总会发光,是真心总会发光的。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道施予越多,恩泽世人和万物就越多。大道生万物越多,功德就越多。君主为百姓付出越多,功德就越大。儒商鼻祖范蠡三次经商赚钱了,三次散掉家财。大道连个名字都没有,只是勉强起了个名字为大道。大道混沌似乎看不到,也听不到,但是其中似乎有物,似乎含有阴阳。


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莫不负阴而抱阳。大道中含有阴阳,生成的万物之中也有阴阳。八卦阴阳鱼,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慧能大师临终嘱咐弟子,教导弟子在弘法的时候所用的三十六对法:例如,长与短对,斜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等。阴阳的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例如东方和西方,唯物和唯心,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左倾和右倾,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等。在我们的内心、思维方式中也有同样的规律。佛家讲人们有分别心,区分善恶,美丑。可以这么认为,如果人们没有分别心,那么人们不会存在内心的烦恼和痛苦。人之初,就像伊甸园中的亚当和夏娃一样,不区分善恶和美丑的。因为人类受蛇的诱惑,偷吃了知善恶树上的禁果,开始具有分别心,区分善恶和美丑,这也是人类的原罪。人类的头脑中区分善恶是罪恶的开始。人类向往优越的生活,为物欲而争斗不休。


冲气以为和。阴阳二气相交冲而形成和气。地球上分为东方和西方,互为阴阳,冲气以为和,构成这个世界。东西方的文明不断地冲突融合。头脑中区分为左脑和右脑,互为阴阳,构成完整的人脑。物物皆以冲虚为本,现代的科学技术已经能够揭示许多物质的奥秘。爱因斯坦的老师、量子理论之父普朗克,他感叹道:“我对原子的研究最后的结论是:世界上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是由快速振动的量子组成!”他进而剖析说:“所有物质都是来源于一股令原子运动和维持紧密一体的力量,我们必须认定这个力量的背后是意识和心智,心识是一切物质的基础。”这里让人们想起著名的风动还是幡动的争论,慧能大师说仁者心动。宇宙大爆炸里面的奇点,是不是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自性呢?人们在探求上帝粒子即希格斯粒子,人们觉得不能接受物质没有质量,宇宙本来是虚空这一现实,觉得不可思议。科学家们认为宇宙间到处都弥漫着希格斯粒子,物质在希格斯粒子构成的环境中运动,受到阻碍产生了质量。但是最后物理学家也会不得不接受世界没有质量,本来是虚空,是虚幻不实的这一事实。我们在谈论虚空的时候,也需要摆脱虚空的相,不能着相讨论虚空了。如果被虚空所束缚了,就不是虚空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质能方程的描述,表明物质和能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我们看着实实在在的物体,原来可以化为乌有,难道不是冲虚为本吗?质能方程中,能量与质量、光速有关。为什么是光速,而不是其它的速度?为什么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量寿佛?光是那么的特殊,让人们不得不刮目相看,质能方程似乎可以这么看,所有的物质都可以化为光,而光代表着能量。上帝粒子(希格斯粒子)被科学家发现可以衍化为两个光子。现在科学家们距离证实上帝粒子的存在还有一步之遥。根据东方哲学,上帝粒子应该是存在的,而物质的最小的单元应当是光子,没有质量的光子,那么整个宇宙是虚无的,物质世界也是虚无的。人们不必对此感到恐慌。人们曾经因为上帝粒子可能没有质量感到恐慌和不可思议。当今物理学界上空的几朵乌云,实际是人心上的乌云遮蔽着,如果人心的乌云散去,自然物理学界晴空万里了。可能无中生妙有,通过光转化成基本粒子上帝粒子,再转化成为形形色色的各种基本粒子。而各种基本粒子再组合成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分子组成世间的万事万物。正好体现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世人对孤寡不谷都比较厌恶,觉得孤家寡人是不好的。然而王公反而用这些来称呼自己,岂不是以柔弱为天下的利器吗?王公们难道没有智慧吗?况且孤寡不谷,都是自损的言辞。天下人见到他这么自损,这么谦虚,自然就会更加的尊敬,天下的人就会给他补充。如果君王高高在上,骄奢淫逸,天下人就会削减他的。尧舜有天下而不贪得无厌。他们的德行泽流无穷,这也是自损反而受益的例证。大道本来冲虚柔弱,似乎无用,世人都觉得厌恶而不可取。殊不知无用之用为大用。水虽然柔弱,但却能够水滴石穿,涓涓细流汇成江河。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因此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由于损失了施予了付出了而受益的,也会为了自己收益,反而失去了。大道是补不足而损有余的。修道也是损之有益,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就能够得道了。大道这么不辞劳苦的生成万物,似乎损了又损,但是对大道最有益。假如像夏桀、商纣王一样,以天下奉一己,但知有己,而不知有人。虽然有天下,而天下叛之,这就是自益的人而世人反而损之。


(3)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世人所教的,我也教世人。只是世人所教和我的教法完全相反而已。世人教人向强,而我教人向弱。就比如说强梁的人都是很危险的,争强好胜是速死之道。世俗的人都喜欢强大,刚强,很瞧不起软弱,觉得是一种耻辱。世俗的人都是教众人如何由弱变强,如何由柔变刚。弱小就容易被人欺负,快鱼吃慢鱼,弱肉强食。世俗的人所教导的,我也未尝不教。只是世人不善教人,明师应当传道授业解惑,首要的是要传道,现在舍本逐末了。既然万物负阴而抱阳,刚强中就有软弱,软弱中就有刚强。老子在这里其实也是教世人如何变得真正的强,如何变成真正的刚。如果能做到柔弱,就是真正的刚强。外表看似刚强实际上是柔弱。君主如果能够守道,看似柔弱但是却是最强的。圣人只是和世人所教的刚好相反。世人是去争,用蛮力去变的强大,圣人老子这里只是教世人以退为进,无为而治。假如不与天下争,那么天下莫能与之争。我反倒教世人如何,去强为弱,去刚为柔。秦朝虽然以强力统一了中国,但是却仅仅能够维持二世而亡。汉初尊崇黄老之学的窦太后,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经历文景之治,反而变得很强大。强梁,传说中虎首人身,比喻勇武有力、欺凌弱小、性情残暴的人。不得其死是说如果争强好胜,骄傲自满,就会为天所绝,老天自然会收了去。也可能有刀兵之灾,也可能不尊王法而被杀害,总之不能够颐养天年,寿终正寝。明代胡惟庸妄自尊大,朱元璋让他临时管理京城半年,后来以谋反罪处死。良医不能救无命,强梁不能与天争。强梁不能与天争,不能与道争。圣人老子只是教人以日损其欲,谦虚自守。每天减少一点欲望,每天做一点善事就好。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玲珑妙心无有任何束缚和陈迹,如同明亮的铜镜一般。损,是一点点的通过修持,去掉铜镜上覆盖的铜锈。


吾将以为教父。圣人老子以强梁的人作为教戒的开始,引以为戒,戒骄戒躁。世人所教,所崇拜的是知识的渊博。世人以为学富五车,就非常的傲慢自满,然而殊不知绝学无忧。世人所教,我也教。世人不教的,我也教。只要修行,启迪自己内心的智慧,自然就能做到学富五车,而且不被这五车的知识所束缚。学到愚时方是贤。大智若愚,人们学得越多往往知见越多,自高自傲。古希腊圣哲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关于苏格拉底有个故事,雅典的人们称赞苏格拉底为雅典最有智慧的人,苏格拉底感到疑惑,自己怎么成为最有智慧的人了。于是他在雅典城内四处找人对话,要找到比他有智慧的人,然而经过许多对话,他发现许多所谓的智者都被各种成见所束缚而不自知,于是他不得不承认自己是有智慧的人,至少他能够知道自己的无知之处。每次对话苏格拉底身后都跟随着许多看热闹的人,这样的对话往往让对方尴尬不已,颜面丢尽,他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这也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判处死刑。古罗马书中有说,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