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第五十九章 深根固蒂
详细内容

第五十九章 深根固蒂

时间:2020-02-07     人气:1274     来源:佛山资讯网     作者:陈书增注解
概述:治人、事天、莫若啬。夫惟啬、是谓早复。早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第五十九章 深根固蒂

1.【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惟啬、是谓早复。早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2.【注解】

前面连续两个章节都是说以正治国,以无事取天下,以无为而无不为。这一章圣人教导世人如何治人,如何事天。只有务于道德的君主,才可以有国。否则可能有国会给他带来危险了。后世学人应该把根深深的扎入道德的土壤中,这才是修身和治国的根本。让我们看看一些植物的根蒂的例子吧。毛竹在生长的过程中,花了四年的时间,仅仅长高了四厘米,但是不知道在这四年里它把根伸展到了非常广阔的地步。为五年后的快速成长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毛竹它很清楚,根蒂属阴,枝叶属阳。如果根蒂不牢固,即使长得再高,也没有养分供应,被风一刮也容易倒了。天山上的雪莲花从发芽到开花结果需要历经五年的时间。根蒂对应于道德,枝叶对应于身份地位。如果德不配位,冒尖出来,不但没有益处,反而会招致祸害。世人往往舍本逐末,追求枝叶的繁茂。如果根没有扎得牢,如何能够枝叶长青呢?如何能够长久呢?要学习大树的精神,把根深深的扎入到土壤中,枝叶不断地往上生长。


对于不善于治国的君主来说,不以道德为根本。他们只是单纯的追求土地的广袤,争强争霸,攻城拔寨。这样的君主并不知道修行仁义道德,只是好大喜功而已,追求权力和地位。这也是为什么乱国的君主不能长久,而最后亡国的根本原因。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多诸侯国热衷于发动战争,获得土地和城池。但很多君主并不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如果君主修道德,行德政,四方自然会来归附。反观当今的世人,如果不专注于培养自己的德行,而是一味的追求功名利禄,通过投机取巧走关系,获得较高的地位,这些东西都是不长久的。因为很多东西都是需要德行来相配的,德需要配位。如果一个人一心向善,修行道德,酒香不怕巷子深,鲜花盛开蝴蝶自来,自然就会有很多的福报的。乱身之主也不知道如何养生,更不知道养生真正的主人是什么。以为让眼睛看得眼花缭乱,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就是对身体好。殊不知对身体好需要修行道德,让心安定下来。心安定了百脉皆稳,经络畅通,身体自然就好。


治人事天并重并存。治人为克治物欲、治国安民,事天为恢复上天赋予的性德,顺承天命而已。治人事天本为一事,只要能够事天就能够治人。如果真能够事天,便能治人,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的皇帝被称为天子。天下熙熙攘攘,纷纭繁杂。时而兴盛,例如大唐盛世。时而衰败,例如汉末群雄并起。时而安定大治,时而动乱纷仍。之所以这样是为什么呢?是君主贤明和不贤明的缘故吗?还是天时变化自然形成的呢?君主不贤明,国家就可能有危险了,百姓可能就动乱了。君主贤圣,就国泰民安了。祸福可能在君主,而并非在于天时。对于每一个世代来说,缺明君不缺乏贤臣。如果君主英明,那么处于退藏,处于阴地的贤臣就会出山来辅佐。如果君主不道,那么隐匿的贤臣也不会让君主发现他,更不愿意出来同流合污。人的君主在于心,五官对应于百官。如果心明如镜,自然身康体泰。如果心乱如麻,身体健康就没有保障了。当今世界人们患病的机会大增,和人心浮躁、物欲横流有很大的关系。治人事天道理本是相通的,只要能事天,自然贤明,通晓治国安民的道理。周文王请教姜太公古圣先贤如何治理天下。姜太公说以前帝尧在治理天下的时候,世人都认为是难得的贤明之君。帝尧在治理天下的时候,不用金银珠玉来做装饰,也不穿华丽的丝织品,不珍藏奇珍异宝,不喜欢看珍奇的东西,也不听淫佚的乐曲。宫殿房屋也不进行很多的粉饰。庭院里很多的野草都长满了也不进行修剪。穿着鹿裘抵御寒冷。穿着粗布衣服掩蔽形体。吃的也非常的简单,吃着粗糙的饭菜。不会因为劳役或者兵役的缘故,耽误了农耕纺织的时间,削减欲望约束心志,治人事天顺应无为而治。官吏奉公执法就升迁他的官职。廉官吏廉洁爱民就增加他的俸禄。如果有百姓慈爱小的,孝顺老的,社会上的人都会敬爱他,尊重他,提倡这种美德。如果能够努力的进行耕作,尽心种植桑树和养蚕的人,就犒劳他。对于有德行的家庭,就在门上进行标识,彰显这些家庭的美德。以法令禁止奸邪伪诈的行为。对于所憎恨的人,如果能够为国为民立功,也进行赏赐,不公报私仇。对于所爱护的人,如果做了有害国家有害百姓的事,有罪必罚。赡养鳏寡孤独的人,赈济因为战祸或者其它原因而受损的家庭。帝尧自身清静寡欲,生活俭朴,所征用的赋税和劳役也很少,因此万民富乐而面无饥寒之色。百姓拥戴其君如日月,亲其君如父母。帝尧如此治国安民,也难怪听了姜太公的话后,周文王感叹道:“大哉!贤君之德矣。”帝尧为君主治理天下的时候,自身清净节俭,寡欲自律,由此自上而下清净自化。正因为君主贤明,他所重用的必定也是贤明的人。上行下效,如果上面的人都这样生活,下面的官员就不敢过于奢靡,官员清静寡欲,自然腐败就少,鱼肉百姓的事情少了,百姓安居乐业,天下自然清净无事。


(1)治人、事天、莫若啬。夫惟啬、是谓早复。早复、谓之重积德。


治人事天。治理百姓和顺应天命的道理是相通的。人君如果想治理好百姓,需要顺承天命,顺应四时推移的规律,也需要等待天时。中国历史上的朝代的更迭,盛极而衰。如同花朵一样,盛开了又枯萎了,凋零了又发出新的枝叶来。朝代盛衰更迭,如同福祸的变化一样,如同月儿的盈缺变化一样。兴盛中隐含着危及,危及中隐含着兴盛之道。人最关键的就是精气神,人体需要透过经络实现气血的运行,如果人身上没有气也就接近死亡了。人有气,天也有天气,朝代也有气数。如果气数已尽,那么也是一个朝代的终结。


莫若啬。啬,有而不用,这是恢复本性的工夫。毛竹并不是不能够冒尖,不能够往上冲,只是它很清楚冒尖不能长久,有点揠苗助长。治国的人应当爱惜民力,不轻易使用手里的权力和财富。开明的君主知道君主和百姓本为一体。如果搜刮百姓来奉养自己的欲望,如同割了自己身上的肉放在口里吃一样。吃得差不多了,国家也会接近亡国的危险了。治身的人也要爱惜自己的德行,不能认为恶事小就去做了,也不要因为善事小就不去做。治身的人要爱惜自己的精气,不要轻易放逸,这样就会伤害身体,不能长久了。对于君主来说,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美女玉帛,声色货利,充盈于前。但是有道明君如尧舜有天下而不用,这就是以啬治人的道理。


夫唯啬,是谓早复。只有吝惜自性,不舍得使用和伤害自己的自性,才能早日恢复自性。一点点的恶事都不敢去做。一点点的善事都一定要去做。如果这样就能够早日恢复先天的本真了。只有不轻易使用所得,爱惜民力财力,爱惜精气,那么才能够先得天道。复,恢复先天的本性。庄子说,不以人有为伤害天道,不以物欲伤害自性。治人事天的办法莫如啬。每个人修道修行,所追求的无非是恢复人的本性。本性迷失即为凡人,本性恢复即为圣人。


早复谓之重积德。如果能够早日恢复先天的本性,可以称之为重积德。只有重积德,这样才能够去除业障,恢复自性。有道的君主吝惜若此,有智而不用其智,世人看来似乎大智不智。有勇而不用其勇,世人看来似乎柔弱不堪,实则无欲则刚,能够进行无畏布施,此是圣人以啬事天。复性的工夫,没有比这个更快速的了,因此称之为早复。乱国的君主不注重德怀天下,而光注重用武力去征服天下,但是很难征服得了人心。乱身的君主不注重修身养性,而光追求名利,满足五官的需要,就很难得到长寿和福报。人们常说积德重要,积阴德更重要。做什么好事不为了别人知道,做了善事不是为了扬名,但是人在做天在看。早复,指返复更正错误的时间与空间没有拉的太久太远。就是说更正错误,恢复从善非常迅速。比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顿悟成佛,并不需要很遥远,当下即是。比如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2)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重积德则无不克。如果重积德就会战无不胜攻无不取。这个克字,是克敌的克的意思,即克己复礼之克。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自己才是真正的敌人,欲望才是真正的敌人。格物致知就是减少和去除物欲就会获得本有的良知良能。如果通过积德,积累资粮,就能够逐渐去除身上的业障和束缚。了凡四训里面,袁了凡本来命中不好,命里无子,寿命也短,为官前途也有限。但是通过做善事,重积德,整个命运都发生了改变。心善是最好的风水。如果一个君主一开始没有能够事天,但是重积德,那么有一天可能就能够悟道,成为顺承天命的天子。如果能够重积德,虽然不去开拓疆土,但是老百姓自然都会归附,国力强盛。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如果世人能够重积德,特别是积累阴德就会化解许多不好的东西了。国家如果重积德,国运昌盛了。家庭如果重积德,家和万事兴了。个人如果重积德,事业和身体都会很好的。如果重积德,可以说攻无不克了。世人根本不知道有道明君的胜德到了什么境界。臣民无法揣摩圣意。君主的胜德如同高山一样,耸入云霄,不知道高几许。君主的德行宽广如大海,没有涯量。君主的内圣之德既已全备,虽然无心于天下,也可以托于天下。如果君主重积德,就会攻无不克,但是积德似乎是没有尽头的。作为君主需要区分功德和积德。南北朝的时候,达摩祖师初来中土,面见了梁武帝。梁武帝说我建造了许多的寺庙,写了很多的佛经,渡了很多的和尚进入寺庙,有没有功德呢?达摩祖师说没有什么功德。为什么达摩祖师说梁武帝没有什么真正的功德呢?是不是需要修身养性,恢复每个人的本心才是真正的功德呢?认识真正的自己,修行德行是没有穷极的,也许大彻大悟就是穷极吧,但是物极必反,穷极了之后也会回来人间普度众生的。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君主重积德,顺承天命,就能够托付天下。如果拥有天下,日子都过得比较清贫。又有多少人想当天子呢?估计没有多少人想去辛苦了,也不会去争斗了。每个人的性德都是很悠远的,不知道哪里是终极。每个人的自性就像天上的明月一样,被乌云所遮蔽了,如果遇见了一阵风吹来,风轻云淡了,朦胧中似乎看到有月,但是知道非常的遥远。见性了之后,虽然说是顿悟成佛,但是回家的路还是很遥远的。每个人修行的道路是无止境的,积德也是无止境的。如果一个君主务于积德,那么就能够真正的拥有社稷,为民造福。如果没有务于积德,那么德不配位,虽然放在高高的位子上面,也不会长久,也不是真正的拥有这个国家和臣民。天子不取于国,因此有国。天子不取于民,所以民心所向,才能得到民心。周文王请教姜太公如何听取群臣的意见。姜太公对周文王说,对于群臣的建议,不要轻率的应许,也不要轻率的迎头拒绝。轻率应许了就容易失去主见,迎头拒绝了就容易造成纳谏闭塞,无人愿意进谏。圣者仁君要像高山一样,使臣下仰望却看不到顶峰。像深渊一样,使得臣下揣摩测不出深度。圣人有神明的德行,无可测度。


(3)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如果君主找到了有国的根本,安守万物之母,就可以长久了。国家和人身本同。治理国家和治理人身也有许多相通的地方。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心对应于君主,五官对应于百官。人身上的经络穴位血管对应于江河湖泊。治心需要无为而治,治国也需要无为而治。君主乱,国家就乱。心乱,人身就乱。有国之母为道。如果人能够修身养性,不虚劳精气,就能够长久,俗话说仁者寿。如果君主能够安静守道,国家就能够长久。城池修得再高也没用,土地再广袤辽阔也没有用。君主广施仁政,内修道德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内外一心,抵御外敌。


是谓深根固蒂。君主治国应该安守万物之母,这是国家的根蒂所在。治身和治国道理本同。治身应当以气为根,以精为蒂,需要养精蓄锐。如果血气不旺,血气在经络中不畅通,那么就失去了根本。如果精气外泄,不能固本培元,身体就不会好到哪去了。治国应当以道为根,以德为蒂,如果失去了道德,那么就失去了国家稳定的根本。


长生久视之道。不管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个人,把大道作为根本,这都是长久之道。如果一个君主能够重积德,就能够长久了。否则反之,如果务于扩大土地和城池,而不是务于道德,这就危险了。对于治身来说需要深根固蒂,需要重视精气,才能够长生。大道是内圣之道,其真可以治身,可以恢复每个人的本性,其绪余可以为天下国家。大道为有国之母,如以德治国安民,当能使国泰民安。此道先天地不为老,后天地不为终,是为有国之母,可以长久。上古的人所说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者,如此而已。这一句老子引用比春秋战国更早的古语来作为本章的小结。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