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武术交流中心落户南海
武术被誉为国术,绵延数千年,深深植根于广大民间。南海自古习武成风,孕育了百花齐放的武林,是世代书香、求学尚道之所,也是武师荟萃、卧虎藏龙之地。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22年1月1日,粤港澳大湾区武术交流中心(以下简称“大湾区武术交流中心”)揭牌,落户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该中心将作为展现南海功夫形象的新阵地,助力佛山建设“世界功夫之城”,让武术文化再次在粤港澳大湾区掀起新潮流,打响南中国武术中心品牌,全方位扩大佛山武术影响力。
从南国武林到世界湾区
佛山武术再添阵地
作为向外推广的先导与窗口,大湾区武术交流中心将进一步带领南海群众性武术活动、武术事业发展。该中心除了可利用飞鸿馆功夫博物馆组织开展各类武术展演、武术研究交流等活动,还将举办大湾区高端电竞比赛,带动文体旅游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依托西樵山文化中心、有为馆(在建)等周边场馆配套,大湾区武术交流中心还将举办国际武术大会、各类高端武术赛事会议及高端论坛,并打造集武术培训、展演、武术体验、武术寻根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武术文化体验区,大力宣传推广黄飞鸿武术学校、武术村等文化资源,推广武术文化游径,不断提高南国武术文化影响力,发力高品质文化产业及高端旅游产业。
地处大湾区腹地,南海突出的区域交通优势和高品质的公共配套设施,让粤港澳三地文化水乳交融、同根同源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而大湾区武术交流中心落户南海西樵镇,更离不开南海武术底蕴的深厚与邃远。
南海武林名人辈出,武馆林立,黄飞鸿、叶问享誉全球。据初步统计,目前南海武术人口超过6万人,武馆233家,包括咏春拳、洪拳、蔡李佛拳、太极拳、龙形拳、白眉拳等54个代表性拳种。
南海是南狮的发源地,西樵镇素有“龙狮源地、飞鸿故里”之美誉。目前,全区共有武术醒狮队2700多支,有65所中小学设有武术醒狮队。2021年西樵镇因醒狮文化获命名为2021~2023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西樵山“全国南北狮王争霸赛”和“世界华人狮王争霸赛”已成为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狮艺赛事。
深厚的群众基础,完善的组织机构,为南海武术事业的发展提供保证。
从传统挖掘到文化输出
行家出手高招不断
武术与杂技、舞蹈、戏曲、曲艺等民间艺术有着亲缘和互相滋养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深厚的人文资源为推动文艺创新、城市文旅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如今,自2001起举办的“黄飞鸿杯”狮王争霸赛已成为世界狮艺比赛的顶尖赛事。赛事从传统到高桩、从南狮到北狮、从陆上飞桩到水上飞狮,创意精彩不断,对弘扬中华狮艺、打造交流平台、传播中华龙狮名镇和黄飞鸿故里品牌起到积极作用,这项赛事还多次登上央视。因该赛事实现了民俗与体育、文化与旅游、竞技与艺术和人文赛事与自然景观相融合,“黄飞鸿杯”狮王争霸赛曾入选“2016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赛事”,西樵山风景名胜区也因此获评“2016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
在文艺创作上,随着中国影视产业兴起,时代赋予南海文化输出的神圣使命。民间武林传奇黄飞鸿、叶问及其徒弟李小龙在全球掀起一轮武术浪潮。西樵山国艺影视城每年接待各类剧组落地拍摄制作影视作品超过100个,进一步验证了南海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在文旅宣传上,南海坚持把武术文化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2019年,南海与腾讯电竞“王者荣耀”“QQ炫舞”合作,分别推出“鲁班七号”的醒狮皮肤和全新国潮服饰、国风音乐和舞蹈,并集合武术大赛、舞狮邀请赛,开发出在粤港澳旅游市场形成品牌效应的“黄飞鸿功夫文化之旅”游学产品,推动“南海好功夫”城市IP的融合,促进武术赛事、武术文化、武术表演、武术旅游等业态融合发展,大力推动中外武术文化交流。
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除了与流行文化相结合,南海还对传统技艺进行挖掘整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着眼长远修炼内功。南海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南海区文广旅体局局长梁惠颜透露,下一步南海还计划与国内知名卫视综艺节目合作,推广南海醒狮文化,同时还要开始南海“狮口”普查,进一步深挖南海醒狮文化。不难预计,随着一批武术专著、教材问世,将推动南海武术的发展进入一个更高层次。
南海相关镇街也正着力推广功夫文化。例如,西樵将通过功夫赛事竞演工程、功夫产业繁荣工程、功夫传承普及工程、功夫固本提振工程、功夫文化旅游工程、功夫铸魂立德工程“六大工程”,让武术成为推动西樵文旅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以粤港澳大湾区武术文化交流中心为切入点,南海将全区武术发展规划与参与大湾区建设相结合,不断创新南海武术品牌,推动体育事业、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旅游运动生态圈,将为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强健筋脉,也为佛山建设“世界功夫之城”熔铸武魂,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武术文化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元旦假期首日,佛山主要农副产品、粮油、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品种丰富,供应充足,购销两旺,各类商品价格总体稳定。
粮油方面,受节日效应提振,粮油销售量有所增加,商家节前备货充足,粮食及食用油价格总体稳定。我市大米市场零售均价3.2元/500克;食用油5L每桶平均零售价100.75元。
肉蛋方面,猪肉零售均价稳中微降,零售均价23.35元/500克(下同),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31.22%。牛、羊、鸡肉零售均价55.73元、48元、19.6元,均与节前持平。鸡蛋零售均价6.62元,比节前微降0.75%,同比上升11.07%。
由于近期天气状况稳定,市场供应充足,蔬菜价格总体平稳。监测的30种蔬菜市场零售均价为4.44元,比节前下降1.55%,同比下降7.69%。
此外,我市景点门票、三星级、四星级宾馆住宿价格升降互现。监测的三星级、四星级标准间均价分别为261元、398元,比节前分别下降11.31%、29.93%。景点门票121元/次,与节前持平。
很多城市,都有一条代表城市荣耀的伟大河流,这条河流的两岸也通常是城市核心区,承载着城市价值巅峰。
河流赋予城市以富饶、繁荣,如黄浦江之于上海,珠江之于广州,钱塘江之于杭州,长江之于武汉。这些河流沿岸不仅风景优美,而且高楼林立,形成了重要的经济活力区。
对佛山而言,历史上的汾江河曾经承载了佛山的光荣辉煌。如今,贯穿佛山中心城区的东平河之于这座城市的意义,也不言而喻。
未来,东平河该如何与佛山实现共生共荣?打造城市新客厅,东平河又该如何既撑佛山颜值,又撑佛山经济?
追溯:佛山因河而生因河而兴
在国际上,著名的城市巴黎与水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关系。塞纳河从巴黎城的中间流过,将巴黎分为南北两部分,它像一条美丽的项链串起整个巴黎,聚集了巴黎的人文景观及产业核心板块。
可以说,在城市形成和发展中,河流作为最关键的资源和环境载体,不仅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更关系到城市生产,与城市共生共荣。
佛山也是一座因河而生、因河而兴的城市。早在明清时期,佛山就因依傍汾江河而兴盛,特别是在20世纪上半叶,汾江河北向支流为西北两江经佛山通往广州的唯一水道,东向支流通镇南部栅下及南海、顺德等地,船只往来络绎不绝,两岸商贸十分昌盛,成为佛山古镇经济发展辉煌时期的缩影。
随着区域竞合带来的新思考,围绕“一河两岸”的城市滨水空间,打造城市新地标、强中心以及会客厅,成为提升佛山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历史命题。
在此背景下,作为贯穿佛山城市中心的东平河核心水道,被赋予新的意义,它不仅是佛山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更对佛山高品质建设“新城市客厅”、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具有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进入新时代,加快打造东平河水轴线是佛山城市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东平河滨沿岸,既是景观带,也是资源链接带。佛山长期以来缺乏城市核心,贯穿佛山中心城区的东平河将佛山南北连为一体,成为提升佛山城市竞争力和承载力的重要黄金水道,打造“一河两岸”高品质滨水空间成为佛山塑造城市新形象、焕发城市新活力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城市与水之间的和谐共生,奋力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佛山市民的共同期盼和美好愿望。
事实上,在这几年佛山重点工作布局中,加快东平河水轴线建设成为当仁不让的关注焦点。2018年,禅城区首提打造东平河创新产业带,就是想通过东平河创新产业带,把外部资源迅速引入禅城腹地。在2020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东平河水轴被定位为佛山“新城市客厅”。不久前召开的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推进东平河水轴线高品质滨水空间建设,构建城市景观廊道和城市门户新形象。
现状:建设初见成效仍有提升空间
2020年5月,佛山全面吹响东平河水轴线建设的号角,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滨水空间典范为总目标,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进一步强化佛山对高端创新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东平河水轴线建设是以广东万里碧道建设为契机,以东平水道、潭洲水道、吉利涌两岸为基础,集合三龙湾建设要求,划定25公里的滨水重点示范段,分为活力北岸、文化东岸、休闲南岸、生态西岸四段,自西往东依次打造古灶陶韵、星耀石湾、鱼鹭洲尾、澜石记忆、城市秀台、翠蔓长堤、活力新港、佛山之心、奇槎湾畔、半月浮翠十大特色滨水亮点,带动城市滨水空间高品质建设。
一年多来,东平河水轴线建设初见成效,坐船夜游东平河,欣赏两岸美景,已经从梦想照进现实。澜石公园从以前荒草丛生变身占地41500平方米的现代都市公园,集舒适运动、休闲互动于一体,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潮流打卡胜地。位于禅城区南庄镇的周尾围生态公园一改往日郊外野地的形象,摇身一变成为花草树木吐露芬芳的宝藏公园。
虽然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佛山日报记者走访发现,东平河两岸整体改造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未能一以贯之,形成强大合力。从目前来看,十大滨水节点仅有几个节点取得初步建设成果,但是沿岸的旧厂房拆迁难度大,暂时无法“串点成线、串珠成链”,使得禅城、南海、顺德等区域资源无法凝聚,进而形成强大合力,加速佛山区域协同发展。
二是缺乏产业支撑,“烟火气”不足。东平河南岸风景如画,已然是杨柳依依、绿水环绕,不仅有着连为一线的河滨公园、佛山大剧院、佛山图书馆、世纪莲体育中心等市级公共设施,还建成了中欧中心、新闻中心、潭洲国际会展中心等。但南北两岸均缺乏产业支撑,显得人气不足,无法吸引青年主力群体的关注和聚集。
展望:既要撑颜值更要撑经济
今年11月,佛山市委主要领导到禅城调研时,指出要加大东平河水轴线建设改造力度,科学合理规划休闲休憩、健身娱乐、公园绿化等便民基础设施,提升东平河沿岸人居环境,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滨水空间,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功能品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环境需要。
此番调研,进一步表明佛山加快建设东平河水轴线的决心。
城市竞争愈演愈烈,佛山该如何依托东平河,做好“一河两岸”这篇水文章,让东平河水轴线承载佛山城市未来,撑起佛山新的城市价值巅峰?
纵观国内外,不乏“一河两岸”治理经典案例,值得佛山借鉴。
以举世闻名的泰晤士河为例,这条被称为英国“母亲河”的河流,全长402公里,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向东流经伦敦等大城市,曾因污染被称为“死河”。英国政府一方面加强污水处理,建设数百座污水处理厂,形成完整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改善水质。另一方面引入市场机制,加强产业化管理,实行谁排污谁付费,发展沿河旅游业和娱乐业,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城市河流污染治理资金不足的难题,同时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如今,泰晤士河焕发新生机,带动沿岸经济、文化发展,为英国贡献了超25%的国民生产总值。
新加坡在建设新加坡河滨水历史街区时,采取政府主导控制结合私人开发的复合模式。该工程在新加坡城建局的控制和引导下展开,城建局主要负责区域的规划、公共设施的建设、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工程;对于所属权为私有的土地,政府鼓励私人开发和重建,推动了商业、旅游及休闲等产业的整体发展。改造后,沿河地区不仅成为新加坡最为重要的旅游景点和文化中心,还成功吸引了大量海外投资。
于广州而言,珠江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广州的发展轨迹可以清晰发现这样的脉络:始终围绕珠江两岸做文章,对沿江公共空间、临江建筑、历史文化建筑、沿江慢行路径等做精细规划,特别是“以江为轴、带状聚集”,打造珠江新城、琶洲板块、国际金融板块等核心板块,为广州产业经济加码,成为城市发展重要引擎。
佛山要打造东平河“一河两岸”,除了建设城市滨水景观带,撑起佛山城市颜值,更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撑起佛山经济,助力城市竞争力整体提升。
佛山要加强市级统筹,确保一体化建设,避免同质化建设。要紧紧围绕人们的实际需求,科学合理规划,提升功能品质。要结合市场开发,充分挖掘“一河两岸”发展的内生活力,使得区域内的产业能全方位、全要素、全域化激活,从而形成竞争力。
佛山可考虑在滨水区域,鼓励发展会展、文化创意等文旅产业,引进一批互联网、智能化数字化等新兴产业,形成文旅产业集群、总部产业集群、新兴战略产业集群等高附加值产业带;同时引入大型赛事,增强人气活力和吸引力。
同时,还应该注意到,围绕东平河水轴线打造“一河两岸”,要避免南北两岸发展不平衡问题。此前,上海为平衡黄浦江南北沿岸经济发展,就通过建设跨江大桥,提升交通效应、景观效应,改变了老百姓“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观念,加速了浦东经济发展。
随着东平河水轴线建设的加速,相信未来,东平河将成为佛山新的发展血脉、新的代名词,让这座城市的人们与这条河流更加紧密相连。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