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两校改办成九年一贯制
近日,三水区教育局印发《关于三水中学附属初中与三水区实验小学申请合并办学的批复》《关于西南中学改办成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批复》,同意三水中学附属初中和三水区实验小学合并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三水区西南中学改办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
三水区教育局的批复文件显示,三水中学附属初中与三水区实验小学合并,两校合并保留使用三水中学附属初中名称,办学层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原三水区实验小学调整为三水中学附属初中小学部,继续在原址办学。三水区西南中学改办成九年一贯制学校,保留使用三水区西南中学名称,在原址办学。
2019年4月,三水中学教育集团成立,将区内小学、初中、高中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打破现行学制分段,并与阳光教育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此次批复文件中涉及的三水中学附属初中、三水实验小学以及西南中学,均为三水中学教育集团成员学校。
至此,三水区内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数量增至3所,分别是:云东海学校、三水中学附属初中、西南中学。
开学在即,三水教育还将迎来多项新变化。随着三水区“名校+”工程的推进,三水区思贤小学将于9月启用,并引入名校先进理念和资源,打造成传统强校三水区实验小学分校;西南街道第十小学将调整为三水区华侨中学附属小学。
这个周末,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华加班了两天,忙着梳理公司拟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产学研对接的项目。“解决目前的技术瓶颈,研究面向未来的新方向,我们有很大的产学研合作需求。”杨华说。
8月27日~28日,佛山市科技局组织了清华大学佛山先进制造研究院2020年度产学研合作对接调研活动。清华大学佛山先进制造研究院会同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及该研究院的高效能材料研究中心、城市安全研究中心和电子信息器件与系统联合研究中心,一起走进佛山的经济、科技部门、行业协会以及部分国家级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开展“佛山+清华”产学研对接。
两年来,清华大学与地方政府共建的校内首个校地合作研究院清华大学佛山先进制造研究院,已经成为推动清华创新资源走出去、佛山产业技术需求引进来的利器。
市校合作清华创新项目落地佛山
制造业是佛山的重要优势和突出特点。当前,佛山正重点发展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汽车、新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产业,有非常强的政产学研合作需求。
2018年,清华大学佛山先进制造研究院成立,引领市校合作驶入快车道。两年来,“佛山+清华”的合作愈加深化,清华大学佛山先进制造研究院城市安全研究中心、高效能材料研究中心、电子信息器件与系统联合研究中心等协同创新平台成立。清华大学提供技术支持,加快基础科研项目开展与科技成果产业化转移。
此次产学研调研活动重点涉及电子工程领域。电子工程系是清华大学体量最大的院系之一,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汪玉介绍,佛山制造体量大、行业多、领域广,有清华创新落地最需要的市场和生态。清华电子工程系重视的战略方向,与佛山的产业发展方向相契合,尤其是在工业互联网方面,双方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高效能材料研究中心江建勇表示,可将此次对接作为技术、人才和项目供需双方合作的起点,加强政产学研合作,为后续的合作打开空间。
佛山市科技局局长周佩珊表示,希望借助清华大学的力量,在佛山做好平台,有效地对接智力支撑和市场需求。同时,希望先进制造研究院推动成果孵化后正式走上跑道的企业落户佛山。佛山目前缺乏有引领性、颠覆性创新技术的企业,希望研究院能带领佛山企业参与和争取更多国家重大项目。
高效对接达成产学研合作意向
电子工程与芯片、通信、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关联度很高。在调研中,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专家教授与佛山相关企业高效对接,达成了初步的产学研合作意向。
佛山华芯微特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一批自主设计MCU芯片的企业之一,是首家进入空调主控和变频压缩机控制领域的国产MCU品牌。华芯微特总经理韩智毅表示,在芯片设计、AI算法和工业互联网应用等方面,都可以和清华进一步深入合作。
清华电子工程系此行最关注的议题,就是在佛山落地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佛山是最适合打造工业互联网生态的城市,清华有技术,我们希望更多云平台企业、制造企业都参与到这个平台的建设中。先把一个行业做扎实了,为其他行业树典范。”汪玉说。
华芯微特深耕佛山家电、陶瓷等行业多年,深刻了解企业“上云上平台”的痛点。韩智毅表示,华芯微特可以成为打通清华技术和企业需求的桥梁,让工业互联网真正落地。
除了华芯微特外,清华专家此行还和盛路通信达成了初步的产学研合作意向。“清华的电子信息专业很强,与盛路通信的发展方向非常对口,感谢政府把清华专家带到了企业。”杨华介绍,面向未来转型升级发展的新技术、新方向,聚焦5G垂直应用和通信系统架构等方面,盛路通信已经在梳理合作项目,预计下周和清华展开进一步对接。
探索新模式解决共性关键技术需求
调研组还走进广工大数控装备协调创新研究院和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两家新型研发机构及其孵化的企业,探讨人才交流、技术对接和项目合作的模式。
“了解、收集、整合、对接佛山制造企业的共性关键技术需求,助推佛山企业和产业实现智能化、数字化和高质量发展,是我们此行的目的。”清华大学科技开发部主任、佛山先进制造研究院副院长张虎认为,两家新型研发机构孵化的半导体装备、3D 打印、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新材料等产业领域企业,与清华大学佛山先进制造研究院有广阔的人才交流和技术合作空间。
针对广工大数控装备协调创新研究院正在推进的研发平台整合、企业技术服务、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引进等工作,张虎提出,可以发挥广工大数控装备协调创新研究院的地方平台优势,整合佛山众多中小企业的共性关键技术需求,对接清华大学佛山先进制造研究院的人才和技术资源,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解决实际的技术难题。
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星表示,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与清华大学有长期的联系,期待能通过此次调研,在材料、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开展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
短短两天内,桂城共有5所新改扩建学校启用,5校共计投入建设资金6.45亿元,新增学位4000个。
从历年的总结数据上可以发现,这已是桂城连续4年有新扩建学校落成投用,堪称教育领域的“桂城速度”。
得益于一以贯之的“教育优先”发展理念与大手笔谋篇布局,桂城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呈现“厚积厚发”之势,随着一批学校的新改扩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更加广泛、软硬件配套更加完善,“桂城教育”成为享誉广佛的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麦绍强表示,目前,优质教育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成效已经显现,至2022年,桂城将完成新改扩建42间学校,共计增加学位约5万个,进一步推进“优质、均衡、多元”的教育发展模式,让教育真正成为服务民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增长板补短板促教育优质均衡
8月28日、29日,桂城街道先后迎来5所学校新改扩建后投入使用。其中有高标准建设的新学校南海实验中学新校区(小学部)、怡海五小和平洲中心小学,也有改扩建后校园面貌焕然一新的桂江二小、桂江三小。
走进坐落于映月新城片区清风路的南海实验中学新校区(小学部),整洁有序的校园里,各项教学设置已准备就绪,教师们正精神饱满地迎接9月1日开学日。
南海实验中学新校区(小学部)即原南海实验小学东校区,共计投入约2.3亿元建设,占地约30亩,计划招生40个班,提供1200个学位。
“新校区的落成,标志着南海实验小学正式迈进‘一校两区’管理模式的新时代。”南海实验小学校长周汉云表示,新校区落成之后,招生规模得以扩大,缓解了以往因办学空间所限无法满足市民需求的问题。
去年以来,桂城映月新城片区快速崛起,教育配套资源尚不完善,南海实验中学新校区(小学部)的建成投用,补齐了该片区教育资源的短板。
怡海五小也将于9月1日开学。负责人潘光志介绍,该校今年招收了一年级5个班,未来将为怡海片区提供约2200个优质公办学位,满足片区居民对优质公办学位的需求。
纵观桂城教育发展,因历史原因存在的不均衡长期存在,薄弱片区教育资源不足、优质学位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正因如此,2017年,桂城开启学区管理模式,将桂城中小学校教育资源划分为桂江、灯湖、怡海、映月、文翰五大学区和民办实验学校联盟,以学区为单位开启新一轮教育发展。
此次投入使用的南海实验中学新校区(小学部)、怡海五小和平洲中心小学3所新建学校,正是桂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分别为映月、怡海等学区打造的优质教育配套项目。
周汉云表示,学校不会因为办学规模扩大而影响教学质量。“我们在新校区成立了新教师青年训练营,同时老师们也要跨校区走动,共同开展教研活动,形成线上线下的培训模式。”
体系化建设擦亮“桂城教育”名片
桂城街道位于南海中心城区,是广佛同城的“客厅”,辖区占地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00万。目前,桂城街道共有中小学与幼儿园124所,学生总数约10万人,教师总数约7000人。这也意味着,桂城一个街道的办学规模几乎与某些城市一个区的数量相当。
早在2013年,桂城已经开始布局教育现代化体系。“十二五”期间,桂城仅用三年便实现了《南海区桂城街道中小 学 教 育 城 市 化 行 动 计 划 》(2013-2018)五年计划的80%;2016年又出台《促进公平求卓越,推动创新铸品牌——桂城街道教育城市化行动计划(2016-2020年)》。
2020年初,桂城开展十个教育重点项目,其中排在第一位的“中小学校幼儿园新改扩建计划”中提到,2019年~2022年,桂城将共计投入近35亿元,重点在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广东金融高新区等核心地域的教育资源配置; 新增教育资源向相对薄弱的东部三山地区、原村域学校和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灯湖学区、映月学区、怡海学区倾斜,同时将持续改善原村域学校办学条件。
以大规划、大手笔推动教育城市化行动3.0版本建设,桂城意欲何为?
桂城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人才是城市最强的竞争力。桂城要将教育作为一块“金字招牌”,为进驻的人才解决后顾之忧,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下。
从2017年起至今,桂城基本上每年都有3所学校新建投用。计划至2022年,桂城将完成新改扩建42间学校,共计增加学位约5万个。
诚然,桂城正面临着粤港澳大湾区、广佛全域同城化的重大发展机遇,粤港澳合作和“双区驱动效应”不断释放,为大湾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而地处广佛前沿的桂城,唯有苦练内功,方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抢占发展先机。
明后两年再迎新扩建高潮
按照桂城街道的相关部署,2021~2022年将迎来新建、改扩建学校投用的新高潮。其中,明年9月灯湖中学、怡海小学投入使用,包括文翰四小、映月五小、怡海三小、灯湖四小、平洲二中、桂江二中等在内的一批学校将在2022年完成改造提升。
灯湖中学的建设是市民关注的焦点。该学校占地约50亩,规模48个班,投入约4.8亿元,按广东省一级学校标准建设。该校的建成投用,将填补灯湖学区优质中学学位的空白。同样,在怡海五小和怡海小学相继建成投用后,怡海片区教育相对薄弱的现状将得到有效改善。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异地重建的平洲中心小学和改建的桂江二小、桂江三小,在办学环境、硬件设施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新校园场馆建设考虑了学校武术特色,为学生提供更好地发挥特长的机会。”平洲中心小学校长卢淑仪说。
据介绍,桂城在教育布局上的均衡不单指城区的学校投入,村办学校同样要“加厚改薄”,如正在计划改造的怡海三小(石石肯小学)、映月四小(平西小学)、映月五小(平北小学)等,都将按照省一级重点学校投入。
“对原来的村居学校、农村社区学校,我们要比城市中心学校更加优先实现硬件设施、空调设备、教学智能设施方面的安装和使用,让这些学校也能够达到城区小学的硬件水平。”桂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岑灼雄说。
随着一批新校的建设,如何确保优质教育资源不被“稀释”?据悉,桂城将加大对校长、老师的调配和交流,尽量达到均等化。而随着新校园的建设,功能场室的配套与完善,也将进一步促进校园特色建设,让桂城教育真正实现多元化发展。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满足优质、均衡、多元的教育格局,才能让更多的桂城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桂城2020年新改扩建学校
南海实验中学新校区(小学部)
坐落于映月新城片区清风路,占地约30亩,规模40个班,1200个学位,投入约2.3亿元。其落成标志着南海实验小学正式迈进了“一校两区”管理模式的新时代,也是桂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为映月湖片区打造的优质教育配套项目。
怡海五小
位于桂城街道原桂城水厂半岛路地段,毗邻半月岛湿地公园,建设投入约2.2亿元,占地约48亩,建筑面积超4万平方米。学校建成后,将通过智慧校园建设,打造特色科创教育,实现普惠与培优双重目标。
该校还将引驻一流教育资源,签约华师(上海)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打造一站式精英教育。
平洲中心小学
学校占地约42亩,规模48个班,计划总招生人数2200人,投入约1.8亿元。
新校区建筑共分德育园、习礼园、文化园、国旗园、创意园、生态园、植物园、运动场、活动广场9个园地,是一所具有文化性、艺术性、参与性的庭院式校园。
桂江二小
桂江二小坐落在禅城、桂城的交界叠南东风村。此次修建了包括7人制足球场、250米环形跑道、篮球场等在内的新标准运动场。2020年暑假期间,学校还将投入100万元更换所有教室的教学平台。
该校以足球、书香校园、十番非遗项目等为校园文化特色,获评佛山市首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桂江三小
新改建项目为全校整体建筑进行外墙喷涂、教学楼及体育馆楼顶补漏、运动场改造等,建成了足球场、200米新国标环形跑道、篮球场、乒乓球场、体育馆等。
校园外观改造结合岭南水乡特色,既具有文化底蕴,又体现现代风情。
桂城十大教育“卓越-续航”计划新配改扩建学校项目(2019 ~2022)
新建3所:平洲中心小学(已完成)、南海实验小学东校区(已完成)、灯湖中学
配建2所:怡海小学、怡海五小(已完成)
改建2所:桂江二小(叠滘小学)(已完成)、桂江三小(叠滘二小)(已完成)
扩建6所:文翰四小(林岳小学)、文翰二小(三山港小)、映月四小(平西小学)、映月五小(平北小学)、
怡海三小(石石肯小学)、平洲二中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