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里水龙鱼“游”向世界!年产值约10亿元!
变态大七鳍、翘头、宽身、厚背、油亮的鳞底,修长流畅的身形,还有长及腹部的胸鳍,游动起来如大鹏展翅…… 在山西帝龙渔业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简称“帝龙渔业”)大厅前,一条红龙吸引众人目光。这条鱼价值不菲,由于近乎完美,在市面上价格超过30万。
不仅是帝龙渔业,位于里水镇一环边的南海花卉博览园,是全国最大的龙鱼集散中心,而龙鱼被称为鱼类中的“劳斯莱斯”。目前南海花卉博览园已经汇聚国内四家龙鱼领域的领军企业长虹水族、山西帝龙渔业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 、万隆天王红龙、广东马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年销售额超10亿元,引领着中国高端龙鱼市场。
顶尖龙鱼万里挑一
在帝龙渔业的展厅里,该公司副总经理周斌介绍说,龙鱼是近年来新崛起的观赏鱼,原产地在印尼,由于鳞甲色泽艳丽,游动时体态华贵,加上寓意好被称为“水中贵族”而深得人们的喜爱。
那么,怎样才算是一条高端的龙鱼呢?周斌指着展厅的“辣椒红龙”介绍说:“以这条辣椒红龙为例,它的身长是63厘米,颜色和七鳍都很漂亮,嘴巴非常正中,胸鳍来到腹部,张开平整,曲度优美,后尾非常有张力,游起来状态非常的飘逸,极具观赏性。”
由于龙鱼属于热带鱼,对水温和湿度等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比如水温要常年保持在28度左右,食物根据不同的体型不同的花色来投喂。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员工也要观察龙鱼的健康,有没有生病是否需要对症下药等。“总体而言,养殖龙鱼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会稍微多一点。”周斌说,养殖出一条体型花色都很漂亮的高端龙鱼可以说是要万里挑一,往往要花几年甚至十年时间。
作为我国龙鱼领域的领军企业,帝龙渔业致力于红龙品种的研究、培育和市场拓展,通过整合全球渔业资源,在亚洲龙鱼起源地的印尼加里曼丹,建立集原产地培育、全生态养殖和全球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集群,目前在国内外各地均设有大型渔场,拥有100多个种鱼池,总占地超3万平方米。
“我们每周会从印尼运一批几个月大的龙鱼过来,每次大概500-800条,大部分运到来就会卖掉,剩下少量有潜质的会再慢培育。”周斌说,因为龙鱼原产地在印尼,所以运输成本也会相对较高,加上途中损耗等,这就导致龙鱼的价格不会便宜。
他说,一条几十万的龙鱼都是属于顶尖级别,平时一般很难碰到,批发的龙鱼平均下来一条价格大概4000元左右,而帝龙渔业年销售额约1.2亿元。
引领中国高端龙鱼市场
观赏鱼养殖是近年农业产业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产业附加值高,养殖技术含量高,主要瞄准高端市场人群。南海花博园里除了“水中活宝石”之称的锦鲤知名度高,还有鱼类中“劳斯莱斯”的龙鱼同样出众。
南海花卉博览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园区汇聚了400多家优质花卉和观赏鱼企业,是全国最大的锦鲤和龙鱼集散中心,汇聚四家龙鱼领域的领军企业,包括长虹水族、山西帝龙渔业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 、万隆天王红龙和广东马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引领中国高端龙鱼市场。
“我们是在2020年签约落户在里水。”周斌说,当时主要看中里水的观赏鱼发展集聚,而且交通非常便利,因为很多鱼都要空运,这里到白云机场和广州都非常方便。
广州孟吉尔也是在同一年落户里水。“我们主要聚焦在龙鱼的精品零售领域。”广州孟吉尔水族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颜钦财说,企业也是从印尼空运龙鱼回来,每次大概100条,但都是挑选过的。“我们一批鱼平均价格大概是一万多,这也是比较多人选择的龙鱼档次。”
颜钦财说,龙鱼市场是一个相对专业和细分的市场,全国一年大概也就20万条左右的进口,其中在里水就已经占了不少份额。
同样进驻南海花博园的广东马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线下多功能多品牌及电商一体化的企业,主要业务为高端活体龙鱼以及专业水族器材研发。该公司董事长洪悦诚认为未来观赏鱼领域,市场非常巨大。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水族不再是奢侈的娱乐消遣的方式。”洪悦诚认为,未来水族更多的销售在互联网上进行,而线下实体店更多的是趋向于维护以及售后的服务。在养殖观赏鱼的同时,洪悦诚还带领团队走上了研制灯具的道路。如今的马印牌灯具不仅供应全国甚至全球诸多大型观赏鱼赛事,其龙鱼灯具产品也已成为该行业的高端灯具领军品牌。
厉害了!
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入选名单公示
《南海善治 全域“创熟”》案例上榜!
一起关注!
南海区为佛山唯一上榜案例。
“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3)”征集活动于2023年6月正式启动,得到各地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广泛响应,活动组织方共收到申报案例727份,覆盖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经过分类汇总、材料审核、通讯评审、专家会审等环节,共遴选出100份案例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3)”。
《南海善治 全域“创熟”》案例从727份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3)”公示名单,为广东省十个入选案例之一、佛山唯一入选案例。
主办方表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3)”内容涉及面广、针对性强,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体现了近年来各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治理的诸多经验和智慧。
在全国727个案例中
南海“创熟”经验是如何脱颖而出的呢
一起来了解一下!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2021年,南海区民政局牵头出台《南海区“创建熟人社区”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创熟”)》,推动人们“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全域深化“创熟”,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基层治理路径。
三年来,积极组织开展“创熟”专干或志愿者学习培训活动,累计培育楼长、巷长、街长约8500名,解决社区问题10000余例,化解邻里矛盾纠纷7500余件。带动居民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20000余人次,开展社区活动16000余场次。
可喜的不只是数据,而是数据背后呈现的变化。
01
从“关门拒绝”到“开门相迎”
社区治理翻新篇
“现在比以前好多了,居民见到我们来了,不会关起门来,愿意听我们解释几句,偶尔还会拉家常。”大沥镇嘉怡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冯桂贞说,从“关门拒绝”沟通到“开门相迎”拉家常,居民态度的变化让她觉得社区干部与居民的心真的“连”上了。
凭着多年的社区工作经验,冯桂贞深知,人心是一道锁,凡事心通了,人熟悉了,事就好谈了。可是,要做到“熟”,谈何容易?
“胆大、心细、面皮厚、脚头勤”——这是“创熟”带头人冯桂贞个人总结的“创熟工作法”。
嘉怡社区位于广佛交界地带,是大沥镇城市化程度较高的社区。社区面积1.8平方公里,超一半以上是流动人口。涌入的大量外来人口,让社区的人口结构变得复杂,也随之出现一些基层治理问题。“这些问题体现在一些邻里矛盾上。”冯桂贞说,如何把小区党支部、业委会、街坊会、物业公司、居民扭成一股绳,汇聚力量推进基层治理,她在“创熟”工作中找到了答案。
嘉怡社区探索出“创熟131”工作法,以社区党委为“主心骨”,通过建阵地、育主体和推服务3个“创熟”手法,以“纳百川、同心圆”为工作思路,培育了名雅花园等4个街坊会,培养出38名小区矛盾观察员,开展“百脑汇”居民议事厅协商议事活动,通过小候鸟驿站、同业互助会等“创熟”阵地,直面社区治理中的短板和弱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累计服务群众超过30万人次。
在南海,像嘉怡社区这样的“创熟”示范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多方参与,打开基层治理新局面的案例并不鲜见。
02
从“相见不相识”到“互信互助”
邻里情更浓
在走街入户中,社区工作人员敲开居民的家门,倾听诉求、解决困难,在无形间打开了他们的“心门”,鼓励他们走出家门,拉近邻里“心”距离。
来自湖北恩施的阳明兰,在南海工作生活多年,但忙碌的生活、陌生的邻居,一度让她走不进憧憬的社区生活。7年前,社区义工敲开了她的家门,邀请她参与社区志愿活动。
“本来是想带着孩子去体验一下,没想到就爱上了。”在志愿活动中,阳明兰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邻居。2017年,她注册成为“i志愿”的一员,参加长者生日会、交通劝导、便民服务、为长者送菜等各类志愿活动。
“创熟”路上,南海许多社区都涌现出像阳明兰这样的“创熟”同路人,他们可能是党员、志愿者,也可能就是普通居民,他们生动而具体地诠释了“远亲不如近邻”。
创建“熟人社区”,让居民从“相见不相识”到“互信互助”,是初衷也是目标。南海以党建为引领,以拉近居民之间感情为出发点,以“创熟”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志愿服务队伍作用,通过开展邻里活动、培育邻里文化、密切邻里关系等措施架起邻里温情桥,升温唤醒邻里情。
事实上,诸如读书会、故事会这样的“邻里节”活动,在南海众多社区贯穿全年。居民们在一场场活动中相互交流、增进感情,变陌生人为熟人,变成社区治理主角。
03
从“关我啥事”到“我能做点啥”
激发居民自治力
当生人变熟人,当“社区是我家,治理靠大家”的理念生根发芽,共建、共治、共享家园便会成为居民们的共同目标,而这也是南海“创熟”的路径。
“您看到了吧,这里有杂物占道,垃圾回收点也确实有异味。”在狮山镇罗湖社区翠湖绿洲,小区楼长团队队长贺方赞一路仔细巡查,对居民反馈的问题,核查一个就向物管人员反映一个。
社区是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这道困扰着许多基层党群工作者的难题,在南海的众多小区都有“高分答案”。
就像翠湖绿洲小区,在成立楼长团队后,公共设施设备破损、公共卫生、公共收益等问题都得到了回应与改进。在楼长的感染下,越来越多人主动询问“我能做点啥”,参与到小区的志愿服务中,这些看似微小的变化,令贺方赞骄傲不已。
从“关我啥事”到“我能做点啥”,折射的是居民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认同感。越来越多居民消除“看客心理”和“依赖心理”,更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治理,描绘出社区治理的“同心圆”。
里水镇金旗峰社区岭南机械厂生活区的“小圆桌”,就是居民“说事儿”的地。该小区是老旧小区,没有物业进驻,住户多是老人,楼道本就狭窄,还堆满杂物,居民上下楼都要“提心吊胆”。
针对杂物占道的问题,小区楼长议事代表召开融和圆桌议事会,商议解决方案。在执行阶段,一群可爱的“银发”老人亲自上阵,带动居民清理杂物。“现在再也不担心踢到杂物。”走在楼道内,居民廖月娥心情舒畅,幸福感指数直线上升。
起于城市社区的“创熟”,也在向农村社区延伸。2022年,南海建立健全“三长制”,其中,桂城街道以楼长制为蓝本,推动“巷长制”长效发展,以“巷长制”助攻工业区厂房治理难题,实现家门口、街区口的微治理,推动农村社区从粗放治理向精细治理转变。
社区治理水平直接关系着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2023年,南海区将“打造‘创熟’服务工作站,实现为民生办实事”列为入南海区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小到房前屋后、邻里之间,大到城市精细化治理,南海“创熟”带来的基层治理之变还只是开始,并没有完结。
9月5日上午,在芦苞镇索菲雅工业园周边,数名工作人员头戴安全帽,一点一点地将刚拆卸下来的铁棚小心地放了下来。当日,芦苞镇索菲雅工业园区、周润五金工业园区启动沿街商铺临时构筑物自拆,将陆续拆除临时构筑物近2000平方米。
前期,芦苞镇综合执法办在巡查工业园区时发现,腾华西路、嘉和南路、嘉和北路的部分沿街商铺前未经批准,擅自在街道搭建铁棚等构筑物。铁棚为沿路店铺出店经营提供可利用的空间,铁棚下通常放置餐桌、餐椅、餐具、广告灯箱等物品。
园区商户违规设置建筑物临时构筑物不仅侵占了公共部位,还容易导致出店经营、乱堆放物料等城市管理问题。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副中队长马翔表示,临时构筑物不仅挤占人行道,严重影响市容市貌,还存在妨碍消防等安全隐患。
为此,镇综合执法办约谈责任人,向临时构筑物的责任人送达《责令改正通知书》,详细解读违法构筑物的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其并限期拆除构筑物。
芦苞镇的整治行动,得到了园区的大力支持。周润五金、索菲雅工业园区落实专人跟进该项工作,主动对接商铺做好宣传解释,并得到支持。索菲雅园区沿街商铺数量众多,为了减轻商铺压力,园区还统一聘请了拆除公司,对园区沿街商铺的违法构筑物进行拆除。索菲雅工业园副总经理叶嘉豪表示,园区将积极配合政府开展临时构筑物整治工作,逐步规范广告牌的设立,推动园区周边环境的提档升级。
有别于索菲雅工业园区的统一拆除,周润五金工业园区沿街外立面则采用了商铺自行拆除的方式,考虑到部分商铺仍然需要时间打理铁棚下的物品,园区采用人性化的方式,引导商铺分批拆除。
接下来,芦苞镇将以这次工业园区自拆行动为契机,持续推动私搭乱建整治工作,严格整治公共空间两侧出店经营、占道经营、车辆乱停放、环卫绿化管养不到位等问题,使公共道路变得宽敞整齐,市容环境舒心干净,进一步提升工业园区道路“颜值”,全方位改善园区城市建设面貌。
相关规定
私搭铁棚的行为违反了《佛山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街道两侧和公共场地堆放物料,搭建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因建设、装饰、装修、举办活动等需要在街道两侧和公共场地临时堆放物料,搭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的,应当征得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主管部门同意后,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堆放的物料应当整齐,搭建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应当保持整洁,不得遮盖路标、街牌。占用期满后,应当立即清理现场,恢复原状。”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