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酥
张槎的点心师傅用千层酥搭配糯米条制作出精致美味的天鹅酥点心,以烧鹅作天鹅酥的鹅身,用烤炉糯米捏成鹅头,以果酱点睛,天鹅酥造型别致生动,让人不忍下口。
天鹅酥的“天鹅酥”的馅料是用烧鹅、芥兰粒及酱料拌匀而成。而其最特别、最考点心师傅功力的,要数它的千层酥皮了。制作酥皮需要两部分——油心与水皮。油心其实是用黄油、牛油调配出来的,而水皮则以高筋、低筋、鸡蛋、糖等作为原料,推制而成。用水皮包裹油心,经过反复地擀压,重复地对叠,使面皮与黄油隔离而产生许多层次。这样酥皮下锅油炸时,皮层里的油心部分会随之融化流出,最后形成层次分明的酥皮,而用黄油制作的油心,在油炸融化还能使酥皮变得更酥化。天鹅酥造型精美,皮层酥松,色泽美观,馅料肥而不腻,口感松酥,十分美味。
深受食客喜爱的天鹅酥不仅因其精美巧工的造型,更缘于人们对酥皮点心的情有独钟。说到酥皮点心,已有800多年历史。历史记载,南宋时期临安街面上随处出售的“四时点心”里包括“千层儿炊饼”、“糖蜜酥皮烧饼”,前者为蒸熟或烙熟的酥皮小饼。清代人著《养小录》中恰恰记录了一种“顶酥饼”的做法,其面皮正是千层皮,把千层面皮包上“果馅”,擀成饼,入烧炉内烧熟,这是记载最为详细的酥皮点心做法,今日张槎的天鹅酥正是千年历史传统点心上再创新,值得一尝。(来源:转载:禅城区地情网)
作为传统贺年食品之一的蛋散,它的诞生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在古时候,正逢新春佳节每户人家都预备好花生、芝麻、砂糖等等馅料包油角下油锅时,偏偏有一户穷苦人家因为没钱买馅料而苦恼着。家中的男主人望着已经发好酵的面团苦思着解决的方法,想着即使人穷,为了来年讨得好意头,没有馅料也要把面团压扁下油锅。新年到来时,来这家拜年的亲朋好友都吃到了男主人拿出的小长方块甜食,那味道是既酥又脆,而且入口即化非常好吃。来客们都纷纷询问这个甜食的名字,男主人细想后说,因为配料中有鸡蛋,而且甜食无论是造型还是吃进口中的感觉都像散了架似的,便为它起名称作蛋散。”虽然不知这个故事的真假,但是可以看出古老的岭南民俗文化中,对于节庆时候通过品尝某种食物以取得“好意头”的美好愿望已经成为一种融入人心的习惯。
蛋散,是以面粉、筋粉、鸡蛋和猪油等材料合成搓成长方形面团薄片,落热油锅炸成。一般炸到浅黄色时起锅,形状就会变成像前面提到的“散了架似的”,一般会在上面淋上清甜的麦芽糖一起吃,也有的会加入芝麻、南乳等其他配料,口感酥脆香甜,一点也不油腻,并且入口即化。蛋散除了甜味制法,还有一种咸味制法,便是在制作时加盐,并将面团制成更为细小的方块造型、中间划一刀作为开口卷成麻花状,再下锅油炸,其味道更为香脆。吃蛋散,讲究一出油锅淋上配料便马上吃,那种会慢慢融化在舌尖的美味享受,可是冷了就吃不到的。所以,好吃的蛋散,以现做现吃为佳,商场超市并不出售。(转载:禅城区地情网)
在南番顺一带,鱼腐是很平常的菜式,制作也大致一个模样,唯独石湾的制法与众不同,加之比其他鱼腐滑而绵,如配搭其他原料作菜,常常登上高级筵席餐台。石湾历史上隶属南海县,又与顺德县紧邻,是一个鱼米之乡的小集镇,这里传统鱼类食谱名目繁多,鱼腐便是其中一种。鱼腐是以鲮鱼肉、鲜蛋作原料经过油炸而成。既可扒菜,亦可放汤,鱼腐入口干香,滑嫩爽口,风味独特,老少皆宜。
石湾鱼腐有着悠久的历史。清朝末期,石湾有一个穷书生,有一天京城的几位朋友来探访他。旧时别人来访,必然要设宴招待。但他只是一个穷书生,根本拿不出银两去街市买菜,他想:要招呼客人吃饭,但是自己只有一些米,拿什么去招呼别人好呢?幸好前一晚刮北风,鱼塘一定冻死了很多鲮鱼,他去捡了些鲮鱼,用刀将鲮鱼起肉,再用刀背刮出鱼肉,然后用手又搓又捏又打,打到鱼肉起胶,起胶后就用水调好味来将之浸熟,浸熟后就拿了这锅鲮鱼胶来招呼朋友。
结果朋友们看见这锅鲮鱼滑,一闻香喷喷,筷子夹下去软软的,再放进嘴里,松公弹牙。他们都觉得这是一个好菜,问书生这个菜是怎么弄的,叫什么名称。这个穷书生自己还没有尝过,当时想别人肯定认为像霉豆腐一样,于是他说这个菜就叫“鱼腐”,是用鱼做的豆腐。朋友都觉得这个菜既有鱼的鲜香味,又有豆腐的软滑,好极了!
送走朋友后,穷书生想这些原料可以做出好菜,不如来做一番生意。于是就用平价去收这些原材料,他将工艺再改进,将鱼肉刮出来后,用羹匙一匙,弄到油锅里去炸,炸到金黄色,捞起滤干油分后拿出去卖。到客人要吃的时候,就可以用来滚汤或者用其他材料扒鱼腐,很多种吃法都可以。由于这个产品很受欢迎,越做越好,越做越大,结果这个石湾鱼腐成为珠江三角洲都认可的摆酒名菜。无论是娶媳妇、店铺开张,还是嫁女、入伙,只要是好事,就会出现菜胆鱼腐这道名菜。(转载:禅城区地情网)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