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张槎榄仁炒鱼环
佛山曾出过一代女名厨金姐,而其所创的金姐鱼环乃佛山饮食史上浓重的一抹笔。相传解放前佛山的饮食文化已独具特色,而且食肆林立,各标奇异,争相辉映。尤其以现中山桥、民政桥一带河流聚集的艇家(又称紫洞艇)烹饪的菜式别具特色。当时的金姐任紫洞艇主厨,她对鱼的烹制和研究极为特别。尤其在烹制方面一改以往传统的做法,充分利用鲮鱼肉质纤维多而幼嫩、鱼肉水分少而清鲜味美,适合制作鱼胶的特点,配以独特的蛋散造型,创制出色、香、味、形俱全的菜式,美名为炒鱼环,深受食客的喜爱。
张槎榄仁炒鱼环就是从有百年历史的金姐鱼环改良过来的。要烹饪炒鱼环这道百年传统菜式,很不简单。难度在于将要鲮鱼胶做成蛋散形。制作蛋散造形的鱼胶,要亲手制作才能保证其口感与鲜味,而鱼肉更要用竹筷子手工剔出来,刮鱼肉这道工序起码要20分钟。起完鱼肉后,便将盐巴、蛋清等与鱼肉碎拌匀,打成有韧性、有粘性的鱼胶要能粘在手上才算好,再通过菜来使鱼胶定型,最后便可造型蛋散形状。将炒好的鱼环搭配榄仁、胡萝卜、淮山等上盘,一道精致又美味的张槎榄仁炒鱼环便完成了。为了让菜式更有张槎特色,原本是选用沙口笋为配菜的,由于时令关系,没有沙口笋的时候便让淮山代替,一样健康美味。(转载:禅城区地情网)
佛山的竹笋代表非佛山张槎“沙口笋”莫属。外表金黄、内里白如玉的沙口笋以口感清甜、味鲜无渣美名在外。
自古以来,竹笋就是“菜中珍品”,难怪粤语经常用“笋嘢”来形容佳品,而讲究美食的大文豪苏东坡亦曾赋诗曰“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不过竹笋的好处还不止于此,中医认为竹笋味甘、微寒,无毒。食用竹笋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去积食,防便秘的功效。竹笋含脂肪、淀粉很少,属天然低脂、低热量食品,是肥胖者减肥的佳品。中医认为笋味甘、微寒,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食用笋不仅能帮助消化,还有预防大肠癌的功效。而沙口笋的好处又不止于此,没有粗纤维,味道甘甜,笋肉细嫩。
沙口笋的烹制方法多种多样,蒸、煮、焖、炒样样皆可,如当地的地道菜式笋粥、花蟹焖笋、笋丝鱼面等等,无论哪一种做法,都能恰到好处地烘托出沙口笋的美味。而最有特色的无疑就是冰镇沙口笋尖了。
冰镇沙口笋是张槎一道美食,沙口笋是本地特色食材,而笋尖是笋最爽脆、最鲜甜的部位,冰镇的做法能够保持笋的原汁原味,口感幼嫩。蘸上酱油或者芥末,爽脆无比,鲜嫩而无渣。沙口笋爽脆清甜无渣,吃起来像是一种水果,其口感比雷笋或春笋更胜一筹。2014年在张槎街道办举办的美食试吃活动时,冰镇沙口笋尖无论在造型与口味上都获得了食客们的称赞,称其为最具佛山特色的名菜之一。
要烹调出一道好的沙口笋菜式,食材的采摘与烹饪技巧同样重要。在笋农行当中流传着“竹笋见不得阳光”的说法,沙口笋破土后暴露在空气中会变青,口感也会变得苦涩。因此,为了让街坊吃到新鲜爽甜的沙口笋,挖笋的时间也有讲究,老笋农们凌晨五点左右就要开始挖笋,即摘即上市。如果笋挖出来后不立即处理,约莫一个小时后,笋壳发红发紫也会使鲜味、甜味降低,口感亦会变得老身了。将新鲜的沙口笋采购后,大厨便要将笋切成约1厘米后的笋片,经过用盐水慢慢煮熟、再过冷水等步骤来保持其新鲜味美,最后将处理好的沙口笋片铺在食用冰上,蘸上酱油、芥末等即可。(转载:禅城区地情网)
张槎是老佛山美食的发源地,张槎十大名点之一的豆沙角是手工磨制的,红豆沙馅的质感与如今大多数机磨豆沙有明显区别。
有20多年历史的酒楼,做的是街坊生意,聘请的厨师也多是来自当地心灵手巧的乡村主妇,自小就开始制作传统美食,极富耐心和毅力。地道的老佛山乡土美食,特别是煎堆和豆沙角,现场制作,新鲜滚烫,带着一种来自老家的亲切,非常受食客们欢迎。
据介绍,张槎豆沙角的制作过程很麻烦,全部采用纯手工制作,最主要的环节就是豆沙馅制作,从煮豆子、捻豆子、炒干豆沙,到最后包入糯米粉皮油炸出锅等,整套工序做下来要两个多小时。每逢周末喝早茶时间,酒楼在大堂门口支一口大铁锅,锅里是滚开的油,由几位身穿白衣裤、头戴白帽的当地阿姨现场包制、油炸豆沙角。伴随着嗞嗞作响的声音,一种特殊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引得就餐的食客争相观望,往往是刚出锅就被等候的食客端走。新鲜滚烫的豆沙角皮脆馅甜,入口溢香不止。更有不少食客喜欢把豆沙角夹到两块白糖糕中间一齐吃,白糖糕能减轻豆沙角的油腻,增加香甜,这种独有的“中式汉堡”吃法更有让人难忘的特别风味。(转载:禅城区地情网)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