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鸡仔饼——古法还原童年回忆
说起广府点心,没有人不知道鸡仔饼,相信很多老广的童年都会弥漫过它独特的“饼香’。鸡仔饼作为一种标注有特定时代符号的美食样本,被留在许多人的温馨记忆里。现在市场上虽有各式包装的鸡仔饼,但标准化的机械生产线里却很难再制作出旧时的味道,然而,仍有一些食肆坚持手工古法制作,还原传统鸡仔饼的真滋味。
张槎十大名点之一——传统鸡仔饼有着它独特的制法,当新鲜出炉的鸡仔饼被烤得金黄,刚端上桌时,食客们就被它阵阵浓郁的饼香惹得食指大动。经古法制作的鸡仔饼外脆内软,入口酥化并丝毫不觉油腻,味道咸甜并举,互为结合渗透,并且蒜香、南乳香十足,吃下一口便已齿颊留香。
据介绍,鸡仔饼的传统配方离不开面粉、冰肉、白芝麻、瓜子仁、蒜蓉、南乳、白糖等。想要好吃,就一定得有冰肉,这是鸡仔饼的美味灵魂所在。冰肉是将肥肉用大量的白糖与适量的烧酒拌匀,腌数天制成,因肥肉熟后呈半透明状而得名。现今有些商家打着少油健康的名目将鸡仔饼的肥肉减得不可再少,其实已经完全失去鸡仔饼本意,鸡仔饼的灵魂便是作为馅料的冰肉,只要制作水平够高,冰肉馅料的鸡仔饼不仅不会油腻,更是甘香美味,而且肥肉本身亦有美容等功效。
而鸡仔饼要想香,南乳、蒜蓉亦是重要的配角,有了它们才能吊出那惹人生津的独特饼香来。一般人很难想象,南乳、蒜蓉、香料这些食材也能用来制作甜点心。实际上,这些都是构成鸡仔饼独特风情的魅力元素。南乳色红而味浓,陈香馥郁,添到面粉里,就构成一种让人过齿不忘的特殊味道。
说起鸡仔饼,它的诞生还有一段颇有趣的故事。鸡仔饼的发源地为广州成珠楼。成珠楼由当时广州四大家族之一的伍紫垣创办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是伍家宴客酬宾的私园。伍家有个名叫小凤的婢女,来自饮食之乡顺德,巧于烹调。一天,伍紫垣接待一位外地客人,这客人早就耳闻广州的饼食精美可口,要见识个大概。无奈碰巧伍家的点心师不在,正在无计可施之时,小凤却笑口盈盈地端上一小篮装有形如小鸡的金黄色饼食。客人一尝之下,甜咸适中,甘脆而余香满口,不由得啧啧称奇。送客后,伍老板自然要追问这饼食的来龙去脉。小凤如实相告:这不过是把宴客后的点心,再加上梅菜压成饼块烘干而成。伍老板大喜,命厨师如法炮制,取名为“小凤饼”。广府人喜欢把“鸡”叫作凤,而小凤饼的包装图标是一只小鸡,而且饼的形状有点像小鸡。所以人们亲切地叫这饼做“鸡仔饼”。(转载:禅城区地情网)
张槎是老佛山美食的发源地,张槎十大名点之一的豆沙角是手工磨制的,红豆沙馅的质感与如今大多数机磨豆沙有明显区别。
有20多年历史的酒楼,做的是街坊生意,聘请的厨师也多是来自当地心灵手巧的乡村主妇,自小就开始制作传统美食,极富耐心和毅力。地道的老佛山乡土美食,特别是煎堆和豆沙角,现场制作,新鲜滚烫,带着一种来自老家的亲切,非常受食客们欢迎。
据介绍,张槎豆沙角的制作过程很麻烦,全部采用纯手工制作,最主要的环节就是豆沙馅制作,从煮豆子、捻豆子、炒干豆沙,到最后包入糯米粉皮油炸出锅等,整套工序做下来要两个多小时。每逢周末喝早茶时间,酒楼在大堂门口支一口大铁锅,锅里是滚开的油,由几位身穿白衣裤、头戴白帽的当地阿姨现场包制、油炸豆沙角。伴随着嗞嗞作响的声音,一种特殊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引得就餐的食客争相观望,往往是刚出锅就被等候的食客端走。新鲜滚烫的豆沙角皮脆馅甜,入口溢香不止。更有不少食客喜欢把豆沙角夹到两块白糖糕中间一齐吃,白糖糕能减轻豆沙角的油腻,增加香甜,这种独有的“中式汉堡”吃法更有让人难忘的特别风味。(转载:禅城区地情网)
萝卜在粤语方言中被称作“菜头”,过年过节吃萝卜糕,是取“菜”与“财”的谐音,寓意招财进宝,新年步步高。所以每逢新春佳节佛山的家家户户都会做萝卜糕应节。年廿八洗邋遢之后,就是办年货做萝卜糕的时候了。
佛山的萝卜糕偏向咸味,制作功夫极为考究,需要备好粘米粉、白萝卜、腊肉、腊肠、珧柱、虾米、猪肉、盐、胡椒粉等等材料经过层层工序,最后才能制成一盘质地细致、晶莹美味的萝卜糕。并且因为白萝卜与许多食材都能搭配,除了以上提及的普遍使用的材料之外,也有制作者会根据个人喜好添加其他的食材来进行制作。现在为了方便,大多数人家都不在家中自行制作萝卜糕,而是逢年过节向各大酒家、作坊订购。而萝卜糕与后文提到的马蹄糕、松糕一样,成为佛山日常小吃之一,酒家、食店、茶楼、小吃店,甚至是菜市场上都能买到吃到。(转载:禅城区地情网)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