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道德经素解之怀道之人
详细内容

道德经素解之怀道之人

时间:2019-12-17     人气:5622     来源:佛山资讯网     作者:陈永
概述: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若冬涉川。犹若畏四邻。俨若客。涣若冰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第十五章怀道之人

1【原文】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若冬涉川。犹若畏四邻。俨若客。涣若冰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2【白话解】

上章教导世人如何寻找大道,如何入道,并给予了印证。这一章教导世人如何找到怀道之人,如何识别明师还是邪师,如何识别贵人。修行最好的办法就是遇见善知识。如果遇见好的老师点拨一下是完全不同的。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师传,这样可以印证弟子是否有缘分接受师傅的绝传。古代讲究传道授业解惑,其中首要是要传道。


古代怀道的人似乎非常的微妙,可以通于玄,似乎深不可测。似乎不知道在哪里能找到,也不知道如何从人群中分辨出来。正是因为不知道怎么识别出来,在这里勉强形容和描述一下。得道的人犹豫不决的样子,如同冬天涉水过河一样,对什么事情都谨小慎微。怀道之人不敢轻举妄动,犹如害怕自己的一举一动被四周的邻居看到一样。世人往往在公开的情况下,不敢做什么过分的坏事。如果是别人不知道反倒敢在背后做些坏事。古人特别注重慎独。古人知道离地三尺有神灵,人在做天在看的。此部经书中也说到,我不敢为主而为客。佛说颠倒众生,也许世人都要革新思维,换位思考。以前一直以为地球是中心,后来革新了地心说。其实最顽固的思想是以自我为中心。父母、妻子、亲戚、朋友、同乡、外地人和外国人,似乎是行星,围绕着自己转。各种物欲也是围绕着自己转的。需要彻底革新一下,也许这并不是实相。佛家说是我执。怀道之人的气度,暖气融融,可亲可爱,心开神悟,就像冰将要溶解一样。怀道的人内守精神,外无文采,似乎并不擅长辩论,并不会像一些作家那样文采奕奕,而只是朴实无华。怀道的人在世人看来,很敦厚朴实,没有任何的造作。怀道的人虽然外表看着比较敦厚质朴,可是内心却无比的宽阔,如同空旷的山谷。形容得道的人的行迹,泯然众人矣。怀道的人和大家看似没有什么分别,普普通通的样子。不自以为尊,并不标榜与众不同。怀道的人可能修行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了神通了,可是不轻易示现给别人。前面一句老子刚说完怀道的人在污浊的尘世,与世人混同了,似乎也跟尘世一样污浊了。这里怕世人误解了,接着进行解释了,而且教导世人入道的功夫了。圣人似浊非浊,并不是真的也跟着世人不断地造业了,而是出淤泥而不染。老子因而慈悲众生,问,谁能够在浊乱的尘世之中,恬退自养,静定持心,慢慢的让妄心像浑浊的水一样沉静下来呢。心念如同流水般绵绵不绝。如果心水浑浊,就当以静定治它,慢慢就变清了。正所谓如澄浊水,沙土自沈,清水现前,这在佛家称为初伏客尘烦恼。不能顿了,因此叫徐清。老子又问,孰能安以久之徐生。谁能长时间的安静自守,在内心静定之中,行住坐卧都是在静定中,这样能够慢慢的焕发新生。浑浊的水安静下来就会澄清一样,我们的心亦是如此。有哪位得道的君主能够让国家慢慢的安定下来,焕发出新生呢?春秋各诸侯国纷纷争夺城池,处于不断地战乱之中。可是又有哪个君主能够耐得住性子修养自身的德行,怀柔远方的诸侯和百姓呢?假如有怀道的君主若此,世人趋之若鹜,就会像众星拱月一般围绕在周围了。老子在这里也是教入道的方法。老子嗟叹至此,才教后世学人以守道的方法,保此道者不欲盈。心动如同前面说的风机,越鼓动妄念越多,绵绵不绝不断地攀缘。内心就不处于空虚状态,而是处于盈满的状态了。旧的物件叫作敝。凡是旧的物件,最为持久,能够奈风霜磨折。新的物件,虽然一时鲜明,不久便见损坏。这里也呼应了前面能知道古之始,就是道统和道纪所在了。传统的就是现代的,古代的就是现代的。现代的也许就是古代的。也许古代的就是新的,现代才是旧的。世道人心如同生锈的铜镜。原来的铜镜是崭新的照天照地,不断地锈迹积累。如果时时勤拂拭,也许不会增加锈迹,或者还减少了锈迹。后来生锈的铜镜新,还是原来的铜镜新呢?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