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区直机关党建工作实现“七个新”
9月8日上午,顺德区直属机关党工委召开区直机关党建工作推进会暨党群先锋队队长培训班。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高华东出席会议。
会上,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直属机关党工委书记陈伟成传达了市直机关党建工作推进会精神,总结了区直机关党建工作情况,并对区直机关党建工作再动员再部署。
今年以来,区直机关党建工作实现了“七个新”:政治机关建设有了新高度,党业融合有了新推动,机关作风建设有了新转变,走基层服务群众有了新作为,突击任务勇当先锋作用有了新彰显,大抓基层大抓支部规范化建设有了新提升,项目品牌创新增效有了新进步。
陈伟成表示,当前抓机关党建工作,要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认真开展机关党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提升行动,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深化模范机关创建,培养既爱又会抓基层党建的党务工作者,同时发挥区直机关党群先锋队平战结合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顺德区委组织部发布《顺德区党群先锋队“平战转换”机制实施方案》,优化重组160支分队1560名队员,按“十人一分队、百人一兵团”加强编制,既是“平时好帮手”,更是“战时急先锋”,在紧急状态站出来、豁出去。今年以来,区直机关党群先锋队累计响应757次,支援疫情防控26146人次,涌现出一批勇于担当、迎难而上、冲锋在前的优秀党群先锋队,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有呼必应、冲锋在前,区纪委监委机关党群先锋队等25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响应次数、支援人次排前的优秀党群先锋队在会上受到通报表扬。
高华东强调,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要深入推进模范机关创建,准确把握机关党建“为什么抓”“抓什么”“怎么抓”“谁来抓”,推动机关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要发挥机关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会上,还开展了区直机关党群先锋队队长培训班,邀请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流调应急组组长廖元海,围绕疫情防控新形势及防护注意事项对党群先锋队队长进行培训演练。
9月8日,南海区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现场推进会在九江镇上西先锋村鱼花产业园召开。这是在养殖池塘改造进入冲刺攻坚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工作再鼓劲、再加压、再增责,从而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会上通报了全区及各镇(街道)养殖池塘改造提升的进度。自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五年行动开展以来,南海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把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工作纳入南海区2022年度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截至9月1日,全区已完成养殖池塘改造331.33公顷,正在改造养殖池塘778.4公顷,整体进度达本年度任务目标的64%,全市排名第三。
开展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五年行动中,南海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鼓励经济社将养殖池塘改造成景观生态塘或休闲垂钓钓场,同时引入“鱼稻共生”种养技术。南海区通过研究制定农用地整备、延长承包租期等政策,鼓励整村、整片集约出租;实施带改造方案招商,有效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池塘改造。同时鼓励金融扶持和国资介入,为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供坚实保障。
此外,南海区农业农村局与区治水指挥部协调积极联动,共同研究制定《南海区农业源头水环境治理实施方案(养殖池塘专项)》,计划于2025年底,优先完成75条主干河涌周边养殖池塘的改造提升。
佛山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廖成林现场点赞南海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成效,“南海可以用金融工具解决基层资金不足的问题,用科技解决鱼塘尾水处理成本高的问题,用奖补加集约实现产业的提档升级,闯一条鱼塘改造的新路子和新模式。”
“要形成合力、尽力、聚力、借力,高质高效完成养殖池塘改造提升阶段目标。”南海区副区长徐永强要求,要对养殖池塘改造提升规划做到先易后难、先重后轻、先连片后分散;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安排,向社会各界传递信心和决心;要利用政府引导资金,让村集体、养殖户、经济社看到利益;要借助金融工具、科技工具联动市场主体。
会上,各镇(街道)相关负责人作出表态发言,汇报了下阶段工作思路。
近年来食品安全、饮食健康的谣言层出不穷。它们披着“伪科学实验、有图就是真相”的外衣,制造危言耸听的文章。有图的都是真相吗?事实上,视象错觉能给人极大的视觉“诱惑”,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如今,九姑娘带你复盘十个典型的食品安全谣言,并对其一一粉碎,一起揭示真相,让“别有用心”原形毕露,让谣言止于科学。
谣言一
“零添加”就是“最健康”
真相:食品“零添加”概念愈演愈烈,包装上标注“零糖”“零脂”的食品充斥市场,成为不少企业标榜健康、高价格的代名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早在2020年7月发布的《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就明确,食品标识不得标注“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类似字样。
谣言二
“网红”小众奶降糖、护肝、吸收快
真相:骆驼奶、水牛奶、羊奶、植物奶等“网红”小众奶价格不菲,成了新宠。不少商家宣称“水牛奶的营养价值比牛奶高出几十倍,而且脂肪含量更低、更易被吸收” “羊奶粉比牛奶粉更接近母乳” “植物奶利于减肥等”,其实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喝“小众奶”并非“消费升级”,花了更多钱换来的反而是“健康降级”。
谣言三
用不粘锅做饭,吃了会致癌
真相:不粘锅的不粘涂层通常是含氟的高分子聚合物,最典型的是特氟龙,它耐酸、耐碱、耐油、耐高温,并不会被消化、吸收和富集,而是直接通过粪便排出体外;不粘涂层本身很薄,使用中的脱落量极少,且有相当一部分磨损脱落发生在清洗过程中,因而带来的直接健康风险可以忽略不计。
谣言四
你喝的不是茶,是毒药
真相: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量和茶水中的农药残留量不是一回事儿。很多农药是脂溶性的,吸附在茶叶的组织上,不易迁移到茶水中。目前在茶叶生产中推广使用的农药,进入茶汤中的含量一般只有百分之几。所以,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的茶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不必因此而不敢喝茶。
谣言五
葡萄表面的白霜是农药残留
真相:成熟的葡萄果皮表面那一层薄如霜的白色物质叫“果霜”,是果皮分泌形成的天然蜡质保护层,食用对人体健康无害。只有新鲜的葡萄才有果霜。
谣言六
瓶装水放汽车后备厢里会变毒水
真相:目前瓶装水基本采用聚酯(PET)瓶,合格的食品级聚酯瓶化学性质较稳定,而且其中增塑剂等化学物质在60℃下往饮用水中迁移量极少,所以在50℃~ 60℃的温度下不用担心瓶装水的安全问题。
谣言七
检测出含有甲醛的蘑菇是用甲醛泡过的
真相:自然界本身存在微量的甲醛,特别是一些果蔬,采摘后仍在呼吸,在密封的条件下就会产生化合物甲醛,从而被检测出。这种化合物甲醛与家装材料、服装面料上的游离甲醛不同,不具有致癌性,而且在烹饪过程中,这些微量的“天然甲醛”会挥发殆尽。
谣言八
经常吃海产品肯定不会缺碘
买盐一定要买无碘
真相:我国对一般人群每天碘推荐摄入量为120微克,而我们每天从饮水和食物中摄入的碘量是远远不足的。除非每天吃足够量的海带、紫菜等富碘海产品,否则还是需要吃碘盐。
谣言九
蓝莓可以抑制癌细胞,延缓衰老
真相:以蓝莓和越橘为原料的保健食品被国家监管部门认定的主要保健功能是缓解视疲劳、改善视力、增强免疫力等。过度宣传蓝莓“能抗癌、延缓衰老”等,缺乏医学依据。
谣言十
顶上有黄色花朵的黄瓜使用了避孕药
真相:顶花黄瓜是种植户在黄瓜开花前一两天,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也被称为“植物激素”)来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避孕药是动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方式完全不同,不可能对黄瓜有生理调节作用。我国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与管理有明确规定,只要浓度适宜,基本不存在安全隐患。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