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建设“世界功夫之城”,焕发岭南广府文化新活力
作为全国唯一获得“中国武术之城”称号的城市,佛山有着深厚的武术文化底蕴和广泛的民间武术基础。在黄飞鸿、叶问、李小龙等一批武术名家的盛名光环下,武术,无疑成为佛山最亮眼的文化名片之一。
“佛山建设世界功夫之城既是佛山武术界的需求,也是佛山城市发展的需求,在文化传承上同样有需求。”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徐觅浔表示,政府想到,地方需要,业界期盼,是佛山建设世界功夫之城的共识。未来,佛山将借助世界功夫之城的打造,持续焕发岭南广府文化新活力,启动塑造佛山文化新优势的强劲“马达”,助力佛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民齐参与 佛山武术人口达到60万人
佛山武术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广东和广西地区聚集了大量百越族,所居之处“民风强悍善战,惯于水战”。到了唐宋,中原人南迁带来了中原武术,中原武术与百越武术继而相互交融。到了近现代,黄飞鸿的佛山无影脚、叶问的咏春和李小龙的截拳道成为佛山的武术“标签”,并将影响力扩展至世界各地。
目前,佛山武术人口达到60万人,拥有蔡李佛拳、洪拳、咏春拳等各类拳种52个,注册武术馆297家,非注册武术馆200余家,武术从业人员约1万人。佛山武术已播布至海外176个国家和地区,约有600多家拳馆、1000多万人参与习练。
此外,洪拳、咏春拳、蔡李佛拳、鹰爪拳四项被列入省级非遗;南家拳、六合八法拳、白眉拳、龙形拳、熊氏少林大易筋经筋五项列为市级非遗。加上黄飞鸿、佛山赞先生(梁赞)、叶问、李小龙,佛山鸿胜蔡李佛的张鸿胜(张炎)、陈盛、吴勤、崔章、武医名家李广海等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武术名家以及鸿胜馆、精武体育会等蜚声海内外的武术团体,佛山的武术根基可见一斑。
市民李婷对“中国武术之城”称号深有感触,她经常在晚上散步的时候,发现一拨又一拨“武林高手”,在广场上跟着师傅练习武术。“就连家旁边的推拿馆,都有专门针对武功练习的治疗项目。”李婷说。
近年来,佛山把武术文化列入岭南文化名城建设、传承岭南广府文脉的核心内容,扎实推进武术高端赛事、武术文化、武术表演、武术旅游等业态融合发展,大力推动中外武术文化交流。
作为佛山建设世界功夫之城的重点项目和品牌赛事,佛山武林大会自2018年起已成功举办四届。2022年第四届佛山武林大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吸引了100多支队伍5000多名运动员参与,年龄最小的不到4岁。在为期一个多月的赛程中,传统南狮锦标赛、传统武术精英大赛、自由搏击公开赛等六项武术赛事轮流开打,老中青三代武术人才一展雄姿,尽显佛山功夫的精髓和魅力。
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武术运动管理科科长方斌武介绍,除了各种赛事,佛山还积极开展“武术六进”工作,包括武术进学校、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警)营,希望更好更快地推进佛山武术文化的普及和推广,营造浓厚的习武氛围。
未来,佛山将继续以传承弘扬武术精神,发展振兴功夫文化为重点,通过实施功夫筑魂树德工程、功夫传承普及工程、功夫固本提振工程、功夫开发增值工程、功夫立名传播工程“五大工程”,形成功夫佛山的价值链、基因链、基石链、产业链、推广链。
武术+影视 打造世界级功夫电影名片
2016年底,南方影视中心落户佛山。作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佛山提出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加快推进影视产业的建设,持续推动功夫电影产业发展。2017年,首届“佛山功夫电影周”拉开序幕,以功夫之名召集五湖四海的英雄豪杰。至今,佛山功夫电影周已成功举办两届,它以功夫文化和电影文化为纽带,搭建融汇国内外功夫电影资源,尽显鲜明的时代特色、电影特色和岭南特色。
2020年5月12日,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佛山市加快建设“世界功夫之城”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为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功夫电影品牌,佛山以建设南方影视中心为引领,每年定期举办有影响力、高规格的中国(佛山)大湾区功夫电影周,将其塑造成国际性的功夫文化品牌活动。
近年来,佛山依托西樵山国艺影视城、南海影视城等影视基地,建设多个功夫影视片区,并引入知名电影电视导演,制作高质量佛山功夫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和动漫作品超百部。此外,佛山还不断优化南海影视城和国艺影视城两个大型拍摄基地,建设近80个特色古村落和众多具有地域特征、年代感的影视取景地,吸引众多剧组前来取景拍摄。影视产业链不断优化,影视行业发展整体态势持续向好。
“现在佛山影视企业有将近2000家,已经形成一个全产业链。2017年,佛山市推出扶持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对不少佛山影视企业拍摄生产的优秀作品,给予了最高500万元的奖励。”广东精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王建章说。
随着佛山影视产业的发展,多部以武术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在佛山诞生,大大促进了武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10年来,佛山武术名人题材影视剧陆续被发掘,《一代宗师》《叶问》《黄飞鸿之英雄有梦》等影视作品不断掀起功夫热潮。
佛山武术撑起了功夫电影,功夫电影明星也成为佛山武术天然的代言人。佛山市民既热爱武术又热爱功夫电影,为中国功夫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武术进校园 促进佛山功夫传承发展
摊掌、冲拳、黐手……伴随着铿锵有力的乐声,一套套刚劲有力的咏春拳拳术套路悉数登场。2021年12月,佛山市校园武术(咏春)骨干教师培训班在罗村实验小学开班,来自佛山五区中小学近100名武术骨干教师参与培训,全面推进校园武术特色建设。
参与此次培训的高明沧中附小武术教练段克运出身于武术世家,从小就表现出较强的武功天赋,习武至今已30年有余。在2017年佛山大力推进武术进校园之际,段克运以特聘武术教练员的身份来到沧中附小。“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武术进校园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段克运表示,武术带给学校、学生不仅是一项运动,还兼具了多项功能——以武育德、以武益智、以武强体。
“上了一个多月的武术课,我越来越喜欢武术了。”段克运的学生张晓慧之前没有接触过武术,在学校课后服务时段参加武术班后,对它产生了浓厚兴趣。张晓慧说,她发现自己练习武术后站得比以前挺拔了,而且打拳、踢腿的姿势特别帅气,她还常常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武术进校园工作是佛山市建设“世界功夫之城”的重点项目之一。2022年6月,佛山市教育局、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印发《佛山市“武动校园助力成长”青少年校园武术特色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将以普及校园武术为前提,以武术教学、体育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为抓手,以开展武术操、武术套路、武术竞赛为突破口,通过持续不断、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武术活动,加快推进佛山校园武术特色发展。
按照计划,佛山将分批、分阶段持续推进校园武术特色学校建设,在24所市级校园武术特色学校基础上,到2024年再创建不少于105所市级武术特色学校。
一系列举措都为助推佛山"世界功夫之城"建设。目前,全市共有110多所学校开展武术进校园工作,习武学生超20万人。徐觅浔表示,在多部门联动下,通过建设体育传统项目(武术)学校、设立武术传承基地、开展武术教学和训练,有力推动了佛山武术的推广和普及。
工作展望 发挥功夫名人效应构建武术文化旅游圈
8月26日,省委、省政府正式发布《关于支持佛山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业创新高地的意见》,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现代化人文都市,其中包括打造世界功夫之城。这是新时代下省委、省政府交给佛山的重大使命,也体现了对佛山的肯定和期待。
打造世界功夫之城,基础雄厚的佛山有十足的底气。近年来,佛山深入挖掘丰富的功夫资源。一方面,通过深入挖掘佛山功夫文化内涵,打造佛山功夫源流谱系,建立全市统一式、标准化、共识性发展格局,提升功夫之城内在整体形象;另一方面,加强佛山功夫武术运动发展统筹,建立全市武术管理体系,制定能够促使武术文化传承且统一的核心内容标准、推进岭南传统武术与现代运动理念融合发展,夯实世界功夫之城建设基础。
目前,佛山正在申报成立国家武术研究院岭南武术研究中心,并将南海区西樵镇飞鸿馆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武术交流中心;佛山市体育馆拟将改造成为佛山功夫中心;顺德区均安镇正在规划建设功夫小镇;高明区在东洲鹿鸣体育小镇拟将重点规划建设武术产业项目。
接下来,佛山将继续完成“佛山国际功夫中心”建设工作,筹建佛山国际功夫学院和世界南派武术联盟,搭建佛山功夫发展平台。大力发展武术教育产业和武术演艺产业,构建有竞争力的武术产业新体系。通过全方位、深层次挖掘武术文化资源,把分散的武术文化旅游资源串珠成线,构建佛山武术文化旅游圈。
不仅如此,佛山将发挥功夫名人效应,全力打造佛山功夫文化街区;同时还将探索打造一批世界级功夫小镇和功夫名人主题景区,建设一批“功夫+”高新产业集群,举办高水平的国际城际武术赛事等活动,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佛山武术产业载体。
“功夫搭台,经贸唱戏。佛山打造世界功夫之城,促进佛山功夫文化和产业发展,我们已经制定了长远的规划。”佛山市武术协会主席梁少宗介绍,规划内容包括建设一个中心——佛山功夫中心;唱好两台戏——文戏和武戏,文戏是舞台戏《佛山传奇》介绍佛山武术家,武戏是搏击对抗等娱乐节目;用好三个功夫名人符号——黄飞鸿、梁赞、李小龙;举办好四个比赛——计划每年每季度举办一个大型武术赛事;用好五个场所——佛山五区每个区都设置一个功夫展演场所,让佛山功夫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
站在岁月的渡口,遥望彼岸,对城市品质的追逐,勾勒与照亮了佛山勠力前行的奋进之路。
作为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属下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佛山市代建项目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佛山市代建中心”)自2010年3月成立起,承担新城区启动区以外的市级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的建设组织和协调管理,是佛山城市建设“先锋队”、建设项目“大管家”。
在佛山城市梦想高歌猛进的康庄大道上,过去十年,佛山市代建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落实省、市工作部署要求,大力强组织、严作风、抓制度、求创新、防风险,奋力在政府工程建设领域跑出“佛山加速度”、打造“佛山高质量”,用一个个经典地标性项目为建设高品质现代化佛山绘就浓墨重彩的时代画卷,助力佛山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佛山市代建中心累计完成建设项目19个,合计投资额42.77亿元;目前在建项目17个,合计投资额53.95亿元,合共近百亿元。
强化党建引领 凝聚建设“先锋队”生命力战斗力
在禅城区湖涌片区绿岛湖板块北侧,广东省、佛山市重点建设项目——市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区正在抢抓建设。这个佛山“红旗工地”成立党群先锋队、设置“党员先锋岗”和“党员责任区”,立志夺下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为争当全国民生工程质量标杆,项目临时党支部还设立了“农民工夜校”,指导新型建造体系施工难点,同时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文体竞赛、联谊等活动,为项目建设凝心聚力。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负责人说,市代建中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使用单位合作共建临时党支部,实现工作资源、学习平台、服务平台共享,促进建设高效推进,“预计年底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党的十八大以来,佛山市代建中心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定不移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到政府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中。
12天建成佛山“雷神山、火神山医院”,是佛山市代建中心以党建引领跑出的“超常规”速度。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袭击全国,佛山市委、市政府下达了建设市第四人民医院扩建工程(临时)项目的重要紧急任务。佛山市代建中心党支部迅速组织各参建单位集中办公,仅用5天就完成前期工作,2月3日启动建设,2月15日交付使用!在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最吃紧的关键时刻彰显了使命担当。
重点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各方面挑战交织叠加,佛山以“项目为王”挺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并在今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重点项目建设大会战。
在此背景下,佛山市代建中心继续深化“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工地上”特色党建品牌建设,研究制定党支部“住建先锋”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方案,通过深入开展“党建+”等活动,破解党建和业务“两张皮”。
在佛科院教职工公寓项目中,临时党支部牢牢依靠“党建+安全、党建+质量、党建+廉建、党建+培训、党建+关怀”工作路径,用党支部“一根针”串起“多条线”,全面提振打造人民满意高质量精品工程的精气神。
“代建中心的党员群众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切实证明,这是一支听党指挥、服务发展、敢于担当、能打硬仗的队伍。”佛山市代建中心负责人说。
完善工程管理体系 强化科学制度支撑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佛山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资产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将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压舱石”。
面对新时代新使命,佛山市代建中心完善工程管理体系建设,提升政府工程集中建设管理能力,力争多出省优、国优项目。
今年以来,佛山市代建中心学习借鉴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成功经验,并立足佛山实际情况,累计建立健全、修订完善工作制度46份,对保密、人事、招投标、项目实施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完善。
其中在招投标阶段,佛山市代建中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修订了佛山市代建项目管理中心代建项目招标及采购管理办法、评定分离定标法工作实施方案、代建项目定标委员会成员库管理办法,大胆改革招标方法,以期达到高质量推动项目建设的目标。
就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来看,项目变更在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中是常见的现象,存在投资超计划、项目延期等风险,进而会演变成合同争端、施工索赔及诉讼,恶化业主与建筑单位之间的关系。
剑指有效管理建设工程项目变更带来的风险,今年佛山市代建中心修订工程变更管理办法,设立了工程变更审查小组,进一步规定了工程变更管理、审批原则、工程变更申报等内容,并分类设置了工程变更审批权限和流程。
在一场场制度的废、立、改中,佛山市代建中心强化规范管理,项目建设走出了高质高效之路。
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市代建中心承担政府投资项目18个,投资总额达65.29亿元,人均承担工作量超10400万元/年(每个项目3年为一个建设周期计算),达到珠三角地区政府代建管理机构人均承担工作量的三倍多。
以问题为导向 改革创新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
如果说完善工程管理体系建设是佛山市代建中心开展的一次全面“制度体检”,那么以问题为导向,把改革创新贯穿于政府工程建设管理全过程和各领域,则是其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的生动实践。
针对政府工程存在中标单位中标后履约不当、难以管理等问题,佛山市代建中心发布了《佛山市代建项目管理中心先行先试工程实践反馈机制实施办法(试行)》,先行探索标后履约评价。根据办法,季度履约评价、年度履约评价、最终履约评价等工程实践反馈相关信息及评定结果,将应用于市代建中心代建工程项目建设的日常管理、施工总承包(含工程总承包)招标项目的评标及定标。
“这次改革我们实现了履约评价、评优定优有依据,有利于正向激励政府工程参建单位勇于攻坚克难,倡导鼓励高效履约,全面推动代建项目提质增效。”佛山市代建中心负责人说。
回顾历史,佛山市代建项目管理中心成立之初实行委托代建管理模式。2017年,基于代建公司市场不成熟,且代建中心、项目使用单位、代建公司“三方业主”各自的利益和目标不同,导致相互掣肘,没有形成合力等种种因素的考量,佛山根据省的有关部署调整为直接代建管理模式。从“委托代建”迈向“直接代建”,佛山市代建中心更加全面地参与工程项目的每一个“角落”。
今年,针对全过程代建单位代建监管工作存在制度缺失问题,佛山市代建中心同时创新制定《佛山市代建项目管理中心全过程代建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全过程代建管理,确保政府工程项目依法依规开展建设。
贯彻今年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找差距促进度大会上关于千方百计抓项目进度、超常规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指示精神,佛山市代建中心还坚持“一切资源向项目一线聚集,一切资源服务于项目建设”原则,创新建立《佛山市代建项目管理中心关于建立“潮汐”式项目一线支援机制》。所谓“潮汐”式,指的是在不改变原有科室编制情况下,调配综合岗位、招投标岗位人员支援重点项目建设一线。
可以说,佛山市代建中心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项目,敢于摒弃守旧思想,改变定性思维,以持续下好改革创新“先手棋”,推动工程建设管理从先行先试迈向先行示范。
严明作风纪律 划好“廉洁线”坚守“安全区”
实际上,过去很长时间,我国政府投资项目是通过组建临时建设班子进行管理。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2004年国家提出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必须加快推行代建制。
对佛山市代建中心来说,以政府集中建设管理,推动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实现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各环节彼此分离、互相制约,从而推动投资效益最大化,降低腐败问题发生的风险,是其诞生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然而,近年来佛山市代建中心集中建设管理的项目中,省重点项目、市重点项目日益增多,亿元量级投资项目比比皆是。如何让所代建的项目成为“投资控得住、质量靠得住、安全保得住、进度把得住、廉政守得住”的放心工程?
佛山市代建中心将抓作风、严作风、实作风作为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建立强化“作风在日常、作风落实看实绩”目标导向。通过修订完善人事管理制度、考勤制度、代建项目红黑榜管理办法等,以督查考核倒逼各项工作落实。同时创设“代建中心大讲堂”学习平台,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能。开展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建立求真务实、踏石留印的优良作风。
聚焦项目管理和廉政风险点,佛山市代建中心成立作风建设纪律监督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清单,制定整改措施。并对重要事项实行集体决议制度,在工程概算、预算、结算、决算工作过程中建章立制、严抓严控,严格落实内部监督。通过不断扎紧扎牢制度的笼子,最大限度减少权力“寻租”和“围猎”风险。
据统计,近三年来,佛山市代建中心公开招标项目的中标下浮率略低于全市平均值,所有项目未出现投资失控。
此外,牢牢守住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社会稳定底线,佛山市代建中心还严把工程安全关,强化疫情常态化防控管理,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建筑是一座城市凝固的乐章。新时代,新蓝图,各界都在呼唤一个城市形象更加现代的新佛山、生活品质更加美好的新佛山。佛山这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代建铁军”,也必将在更广阔的新天地上发挥更大动能。
10月12日,省纪委监委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组长梅河清带队到佛山市调研督导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调研组先后实地走访了南海区桂城街道夏南一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南海区桂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桂城街道灯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禅城区祖庙街道普东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禅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地,深入场室,听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经验介绍,了解阵地建设、制度建设、活动开展、项目运作、志愿服务等工作情况。
2019年以来,佛山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部署要求,在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指导下,已实现区、镇街、村居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目前,佛山共建成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个、镇街实践所32个、村居实践站786个,以及各类特色实践点2000多个,打通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梅河清充分肯定佛山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有特色、接地气、惠民生,项目策划因地制宜,工作品牌不断涌现。他强调,要进一步对标中央和省的要求,扎实推进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规范化建设,打造提升更多示范所、站。要强化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这一首要任务,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与传播新思想、与宣传党的政策、与开展干部群众教育同频共振。要统筹做好“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扎扎实实把服务群众、凝聚群众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