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到2025年将新增公办学位438万个!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十年来,广东教育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总量和教育总投入位居全国前列,教育公平和质量持续提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生活期盼,探索一条建设广东特色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创新之路。
01
连续27年教育经费投入居全国首位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未来技术学院,于2021年1月正式成立,并于今年5月入选成为教育部首批未来技术学院。
优先发展教育,要优先保障投入。广东连续27年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位居全国首位,其中2017年至2020年全省实现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是全国唯一连续四年实现“两个只增不减”的省份。2021年全省地方教育总投入达6018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3793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2.6倍和2.7倍。
持续增长的教育投入,推动广东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不断取得突破:2016年全部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认定,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覆盖;2018年实现教育强镇、强县(市、区)、强市全覆盖,教育“创强”完美收官;2019年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覆盖率达100%,国家反馈首次对省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结果,广东获得“优秀”等次……
近三年来的广东省十大民生实事中,首件实事便是增加幼儿园、中小学优质学位。其中,2021年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28.84万个,2022年增加公办学位约50万个。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年来全省增加学前教育公办学位97.71万个;“十三五”期间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223.4万个,新增公办中小学校623所;全面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
如今,全省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含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就读比例达87.27%,较2016年提高32.4%;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8.66%,确保一个都不能少。
02
建成全国最大规模职业教育体系
一年前,汕尾、阳江、清远、揭阳4个地市拥有当地首所本科高校,梅州、潮州则新增当地首所公办高职院校,广东历史性实现本科高校、高职院校21地市全覆盖。
历经多年的大改革大发展,广东高校综合办学实力实现大跨越——
ESI最新排名中,23所高校153个学科入选前1%,较2017年增长173%,增幅居全国第一;新增普通本科专业1278个,609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58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8所高校入选“双一流”建设,其中2022年新增3所,占全国新增高校近一半。
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揭晓,在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3个奖类中,广东高校表现突出,获奖项目占总数超八成;19所高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86项,占获奖项目总数近五成,充分展现了推动科技创新的高校作为。
如今,广东建成全国最大规模职业教育体系,拥有职业院校625所、在校生280.5万人,2021年全省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652.36亿元,每年为社会输送70万以上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03
2025年将新增公办学位438万个
到2025年,广东将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438万个,其中幼儿园33万个、义务教育375万个、普通高中30万个。到2035年,公办优质学位大幅增加,学校布局科学合理,有效解决“城镇挤”问题,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水平明显提升,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需求。
到2025年力争12—15所高水平大学稳居全国前列,若干学科居于国内领先或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同时深入实施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高校振兴计划和特色高校提升计划,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升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
04
5年招收1.26万名公费定向师范生
为解决广东基础教育优质师资配置不均衡的问题,2018年起,广东实施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为农村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培养高水平紧缺学科教师,为高中阶段培养研究生学历层次教师,成为全国首个开展公费定向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的省份。
省教育厅表示,“教师专项计划”实施5年来,全省已招收公费定向培养对象(含世行贷款项目)1.26万名,源源不断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师资支撑。
广东按照本专科层次每生每年2万元、研究生每生每年3万元标准统筹安排公费培养经费,培养院校与定向培养计划来源地采用校地协同、联合培养模式定向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免学费、免住宿费、有生活补助、就业有编有岗有保障……随着广东公费定向培养政策优势逐步彰显,公费定向培养专业成为报考热点。今年,广东计划招收公费定向培养本专科师范生和教育硕士2130名,其中教育硕士410名,面向全国范围招生,培养教育硕士的高校包括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备受考生关注。
目前,全省共招录公费定向培养对象(含世行贷款项目)1.26万名,其中在校生1万余名、毕业生近2000名,成为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强大“火种”。
05
吸引5.6万名教师到乡村任教
早在2008年,广东启动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对到广东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任教的毕业生,按每人每年6000元的标准,退还大学学费。2018年,广东将退费标准提高到8000元,其中研究生、艺术类、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提高到1.2万元,并调整优化退费年限,提升政策吸引力。
2013年,广东启动实施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分类分档进行补助,实现农村教师全覆盖,并建立生活补助长效机制,补助标准逐年提升。目前,广东累计安排补助资金超208亿元,每年惠及约32万名乡村教师。
好政策吸引着优秀大学生到乡村从教。截至去年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已吸引近5.6万名青年教师到乡村任教,95%期满后继续在当地任教。
06
派出支教跟岗教师等3000多人
去年8月,省政府出台《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建立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结对帮扶机制,全面整合珠三角地区市、县(市、区,包括东莞市和中山市的镇街)和教研机构(教师发展机构)、高等学校的优质资源,以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含惠州市、江门市、肇庆市的欠发达县)的乡镇中小学校(含幼儿园)为重点帮扶对象,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基础教育加快发展。
深圳与肇庆共享优质培训资源,依托线上平台,为肇庆教师提供暑假培训;中山“牵手”惠州,开展联席会议和领导互访、学校“一对一”结对帮扶、培养优秀中小学校长等10大模块25项帮扶工作;广东工业大学与茂名市教育局围绕校(园)长及教师学历提升、教师队伍能力培训、支教帮扶和跟岗学习等内容,商定项目落实清单细则……
一场场双向奔赴在南粤大地上演。截至今年9月底,各地已派出支教跟岗教师、校长、教研员共3376人。
本次结对帮扶工作期限为2021—2035年,分三轮实施,每5年为一轮。到第三轮帮扶结束时,全省基础教育整体质量将位居全国前列,基本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
07
推进港澳优质高校来粤办学
今年9月1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举办开学典礼,545名新生、456名教职员工一起入驻崭新校园。这所大学将采用“枢纽”和“学域”的学术架构,取代传统学科学术架构的“学院”和“学系”,探索世界上第一所融合学科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是全国第三所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机构,其余两所是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均落子广东。
广东现有中外、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机构17个,本科层次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2个,支持粤港澳高校联盟等40余个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建设发展,支持粤港澳学校缔结为姊妹学校,开展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比赛、学生体育节、音乐节、艺术节等系列活动。全省中小学在读港澳学生近11万人,高校在读港澳学生1.3万人,规模全国最大。
根据规划,到2025年广东将新建3至5所粤港澳合作办学机构,新设3至5所不具法人性质的合作办学机构和联合研究院。加快推进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一批港澳优质高校来粤办学。
近日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举办
全景式、多角度展现了这十年
我国经济建设的巨大变化与崭新面貌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的
航天微波炉
佛山市粤海信通讯有限公司研发的
龙勃透镜
均在广东单元展出
作为“佛山制造”的代表
它们都有什么突破和创新?
一起来看看
↓↓↓
格兰仕航天微波炉
格兰仕作为世界首台航天微波炉的发明者,和中国航天几乎同步腾飞、蜕变。1978年9月28日创业以来,格兰仕一直专注于制造业创新发展,从一台微波炉开始书写家电传奇。
2021年5月29日,格兰仕负责研制的世界首台航天微波炉随着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进入太空,7分钟就能完成三名航天员的一餐主食,中国至此成为第一个拥有航天微波炉的国家。2022年7月26日,格兰仕第二台航天微波炉随“问天”实验舱入驻中国空间站。两台微波炉一起为中国航天员烹饪各种太空美食,为航天任务的开展保驾护航。
据介绍,为了突破航天微波炉技术,格兰仕倾注心血。从2011年起,航天微波炉研发团队攻关了能耗、重力、空间等一系列难题,全方位集成优化设计磁控管、加热腔等核心零部件,共申请10项专利。航天微波炉成功升空的背后,至少经受住了高频振动、微波干扰、能源控制、高效烹饪等四重空前挑战。达到了超一级能效的航天微波炉,只需600瓦就能烹饪出美味佳肴,7分钟内便可烹制完成三名航天员的一餐主食。
目前,格兰仕凭借航天科技实力,从航天微波炉延伸到全套厨房电器,全力打造集成、高效、节能、绿色的“宇宙厨房”。DR空气炸微波炉、D30双色蒸烤箱、R80蒸烤炸一体机等航天级品质创新家电,引领家电消费升级新趋势。
粤海信龙勃透镜
粤海信研发的龙勃透镜在广东单元“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加速建设”板块展出,展示词显示,该款龙勃透镜利用电磁波折射率渐变的特点,实现波束扫描和多波束聚焦,广泛应用于5G通信、卫星通信、电子对抗、无人驾驶等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突破并领先该技术,粤海信花了至少六年。自然材料的介电常数无法满足龙勃透镜的设计要求。粤海信项目代表高黎明介绍,2015年,粤海信成立5G龙勃球透镜技术专项攻关团队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由国内学术大咖领衔,专注研发龙勃透镜。
到2019年,粤海信对外发布了低介电常数超材料研发和制造技术,使其研发的龙勃透镜具有介电常数灵活可控、重量轻、低损耗、低反射等优点。企业还同步研发了其相关设备,使其能满足量产需求,良品率达到90%以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发展历程中,粤海信斥巨资研发掌握核心技术,突破国外专利封锁,并根据客户使用反馈,反复进行实验,持续对产品进行迭代升级。其龙勃透镜天线解决方案在“创客广东”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粤港澳高质量专利大赛中均名列前茅。数据显示,粤海信龙勃透镜系列产品目前在全国商用超过1000个站点,跨越三十个省级行政区,累计发货超万面。
近日,《佛山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该《规划》系统谋划佛山市“十四五”期间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定位布局、重点任务与举措,并提出实施保障措施,为我市构建安全可靠、绿色低碳、节约高效、智慧创新的现代能源体系,稳步实现双碳目标提供路径和指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