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区关于调整临时管控区域的通告
顺德区关于调整临时管控区域的通告
鉴于目前大良、勒流街道疫情平稳可控,近日社会面无新增阳性病例,经省市疾控专家研判,决定对10月26日划定的临时管控区进行调整。现就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1. 以下村(社区)已连续5天核酸筛查均为阴性,现决定从10月30日8时起,调整临时管控范围。大良新滘社区、古鉴村、金榜社区、南华社区、近良社区、大门社区、红岗社区部分区域和勒流龙眼村不再纳入临时管控区(详见附图)。
2. 三日内(10月30日、10月31日、11月1日),上述村(社区)人员凭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绿码出入,企业工厂恢复生产。为方便群众,村(社区)内设置免费核酸检测点。相关人员期间不离开佛山,不聚餐、不聚会、不聚集,保持“两点一线”工作生活模式。
3. 11月2日起,上述村(社区)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接下来,将逐日研判、逐日调整,直至全部解除管控。感谢广大市民的理解支持!
特此通告。
佛山市顺德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
2022年10月29日
鉴于目前大良疫情平稳可控,大良街道辖区内中小学校、幼儿园(临时管控区内的除外)定于10月31日(星期一)正式复课。为保障复课后师生健康,现就复课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临时管控区内的学校和幼儿园暂不复课,居住在临时管控区内的师生暂不返校。
二、师生需满足以下要求才能返校:
1. 以下师生进校前须持连续5天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且在进校时持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1)居住在大良街道的师生;
(2)居住在勒流街道原临时管控区(龙眼村)的师生。
2. 居住在大良以外佛山市内(且为非管控区)的师生进校前必须持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市外师生要在市内完成3天3检后且凭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方能入校。
三、住宿学校于10月31日(星期一)错峰返校(返校安排报大良教育办),当日上午10: 00时前完成入校即可。
四、为方便师生,现定于2022年10月30日上午8:00时至中午13:00时,大良街道设置16个核酸检测点为师生免费进行核酸检测。
检测点具体如下:
顺峰中学、本真未来学校、本原小学、云路小学、环城小学、桂畔小学、西山小学、李介甫小学、鉴海小学、大良实验小学、华侨小学、成美中学、德胜学校小学部、聚贤小学、玉成小学、五沙小学。
核酸检测温馨提示:
1.师生可凭身份识别凭证、工作证、校讯通卡、校卡、身穿校服等作为入场凭证。
2.提前准备好粤核酸4核酸码,入场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3.在48小时内曾接种过新冠疫苗或24小时内出入过接种场所的,暂不纳入本次核酸检测)。
居住地在原临时管控区域(新滘社区、古鉴村、金榜社区、南华社区、近良社区、大门社区、红岗社区)的师生可到社区便民服务点进行免费核酸检测。
五、有关开学后疫情防控与教学安排要求,另行通知。
大良宣传文体旅游办公室
2022年10月30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近年来,佛山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把稳步推进教育公平作为念兹在兹的重大民心实事。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提升工程”,围绕教育公平作出系列部署。佛山教育部门闻令而动,系统谋划相关行动方案,着力打造“每个家门口都有好学校、每所学校都有好校长、每位学生都有好老师、全市教育拥有好生态、每个孩子都有好未来”的“五好”教育新形态,努力让优质教育公平惠及每个孩子。加快构建基础教育“五好”新形态,佛山的具体“民心”行动有哪些?
佛山市教育局联合“南方+”推出“‘五好’教育 幸福未来”系列网文,全面系统呈现佛山教育的发展成就,反映佛山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中的教育力量。
绿荫下嬉笑探索野趣,操场上挥汗舒展肢体,午休室平躺舒心安睡,放学后第二课堂妙趣横生……步入2022年秋季学期,佛山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再沉浸“题海”、奔波于各类补习机构,而是在经历更多彩的校园生活,体验更多元的教育实践。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回归学校教育主阵地”成为基础教育的主旋律。佛山市始终坚守“五好”教育的正确航向,“加”“减”并重整体推动校内“课堂内外双提质”,五育并举打造创新育人的“佛山特色”,凝聚各方合力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让“全市教育拥有好生态”,助力百万学子健康幸福成长。
强腕治理破解“校外培训热”焦虑
每逢周末,家长周女士明显感到比以往更为轻松。“两个孩子以往每年花在培训班上的费用将近10万元,为孩子补课很是焦虑,如今‘培训热’一降,一家人去游泳、爬山,亲子共处时光更多了,家庭氛围也好了很多。”周女士说。
为推动教育回归育人本质,把基础教育引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正确轨道,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把“双减”作为教育系统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一场义务教育的深刻变革,在佛山就此鸣锣。
“去年7月起,我们成立以市长为组长、3位副市长为副组长的‘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双减’工作机制,同时在市教育局增设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科,统筹协调全市校外教育培训综合治理和监督管理工作。”佛山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强化“联合作战”,佛山市教育局联合多部门印发《佛山市加强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实施方案》,加强佛山市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工作。针对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休息日等校外培训违规行为“易发节点”,制定联合检查的方案,多部门全覆盖开展执法检查,啃下治理“硬骨头”。
此外,佛山充分利用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平台,发挥督导“长牙齿”作用,常态化开展“双减”工作明察暗访,共发出预警督导函和督导通报、督办函,下发整改通知50多份。
一年多来,佛山累计出动7443人次,检查机构5366家,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案件2宗、价格类违法案件3宗、广告违法案件3宗、侵犯标志专有权和合同违法的违法行为各1宗,约谈、提醒市场主体409户,查处罚款金额共60.85万元,校外培训乱象得到有效遏制。
多管并施,标本兼治。佛山还聚力实施“线上线下双治理”,建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黑灰白名单”制度,加强对培训机构过程性管理;组建学科和非学科鉴定专家库,实行中小学校外培训项目学科和非学科类别鉴定工作,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
“双减”之前,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学科培训是市场主赛道。“双减”之后,体育、科学、艺术等非学科培训方兴未艾。经过阵痛,一批校外培训机构已初步实现转型。
“面对‘双减’,不要钻政策的空子,而是借机反思与总结,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这才是这场大变革真正的意义。”一名教培行业投资人士有感而发。
巩固成果防反弹,消除盲点找问题,持续深入的校外培训治理,正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幸福感、获得感。根据教育部“双减”调查问卷统计数据,佛山市共有54.71万位家长及学生参与了问卷填写,其中95.42%的家长、95.1%的学生对学校减负提质工作表示满意。
课堂提质强化校内育人主阵地
“双减”之后,学习的主阵地回归校园,“抢跑”的热度降下来了,另一些问题引发家长讨论乃至担忧:倘若减少了校外培训,孩子的成绩会不会受到影响?要留出课堂时间用来做检测,教师教学任务能否完成?让学校去做课后服务,能否保证质量?
面对家长和学生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佛山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管雪表态:“将始终把校内减负提质作为‘双减’工作的根本之策,切实强化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尽最大努力让老百姓在子女上学问题上少些焦虑,多些舒心、安心。”
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只有校内“吃得饱”,才不必去校外“加餐”。围绕“主阵地”,佛山市教育局全面部署,指导学校聚焦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为实施作业“精益”管理,佛山坚持压总量、控时间、调结构、提质量,利用国家基础教育“双减”直报监测平台,建立健全市、区、校监测网络,以校为基础单位,对各校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实时督促、通报。
“双减”,绝不是为“减”而减。它更是吹响教育公平强势回归的号角,是奏响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进行曲。“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需要着力解决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供给不充分不均衡,以及区域、城乡、校际和群体教育发展存在一定差距等问题。”管雪说。
以教研引领推进形成良好教育生态,是佛山积极探索的突破路径。佛山着力推进全市教研全面提升,在全省率先构建市、区、镇、校四级教研体系,推动农村、薄弱地区教研力量提升。市教育局教研室主导,积极开展“双减”背景下教学改革研究,推动“双减”背景下的深度学习课题100个,引领教师积极深化课堂教学;构建减负资源库,收集全市五区校“双减”精品案例400多项改革;探索“双减”样本校,全面促进课堂提质,切实减轻师生负担。
为了将教科研力量压向一线,佛山还采取“教学指导+督学督导”的方式,组织实施“双减”专项教学视导,开展“三送三服务”(送名师示范课、送教学管理经验、送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双减”政策落实、服务学校内涵发展、服务师生成长),以教研力量助推“双减”行动。
此外,佛山依托“云教研”平台,加强课后服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库、幼小衔接教学资源库、优秀作业设计资源库建设,不断丰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出台《科学推进减负提质 打造全程育人体系——“双减”实操指南》,为学校、教师提供具实操性、针对性的“双减”解决方案;编制出版《佛山市“双减”精品案例集》:佛山市第十中学设计跨学科的融合作业,南海区大沥中心小学设计生涯项目式作业,顺德区龙江外国语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农耕体验、绘制特色地图、课题模拟实验、改编歌曲等初中地理特色作业设计……各学校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全市得以分享。
五育并举打造良好教育生态新格局
一手抓课堂作业提质,一手抓课后“暖心”服务。佛山推行“基本+拓展”课后服务模式,建设“学校少年宫”项目,实施第三方机构“白名单”管理,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推动学生的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如今,佛山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了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全市课后服务参与率达85.55%。
在市教育局的统一指导下,各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托管课堂,如佛山实验学校将传统文化引入课后服务,学生可以在托管课堂上学习刺绣、剪纸、国画、粤剧等传统文化;三水区西南金本小学在现有国家课程知识基础上,利用课后服务帮助学生融合拓展知识体系,开设阅读专区,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为保障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佛山全面深入推进午休“平躺睡”工程,着力解决趴台午休这一困扰学生与家长的健康痛点,目前基本实现了全市公办小学全覆盖。
高明区西安实验小学努力突破场地限制,采用地板铺垫的方式让学生躺着午睡,同时把午休场所从课室转移到舞蹈室、羽毛球馆等空间更大的场室,改善了学生午休环境。这种因地制宜改善午休质量的尝试得到不少家长点赞,家长表示,平躺午休后,放学时孩子的精神也比之前更好。
一年间,由“双减”工作传达的强劲信号,还传导到教育生态系统的细枝末节。以推动教育回归育人本质为导向,佛山全面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同样取得诸多成效。
体育方面,佛山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出青少年校园武术特色发展行动方案,着力推动武术进校园。打造全国学校体育示范学校12所,国家级校园体育特色学校188所,全市670所学校体育课已具有自己的特色和精品。在今年省第十三届中学生运动会上,佛山夺得全省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历史最好成绩。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以成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为契机,佛山积极开展劳动教育特色学校评比工作。
作为广东省劳动教育特色学校之一,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罗沙小学第一节劳动课是教同学们做月饼。该校新学期还有水稻种植、木工坊等几个新项目。
佛山还不断推动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将课堂延展到校外,目前,市教育局共认定45家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和15家市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通过打造“行走的课堂”让全市中小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场馆村居、企业,开阔眼界、提升实践能力。
回顾这一年多来,以“双减”为契机,佛山市教育局撬动基础教育整体改革,引导各方回归立德树人初心,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推进课程、教学、作业设计、考试评价各个环节系列改革。唯有治本,方能行远。佛山将进一步增强学校主阵地作用,提高学校服务意识和优质课程供给能力,优化、重构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家庭教育的关系,切实减轻家长焦虑情绪,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