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
一校任教满9年 教师应轮岗
10月28日,广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广州市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到,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在编在岗教师,已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9年以上,原则上要在区域内进行交流轮岗。
优质学校符合条件教师轮岗比例不低于10%
根据征求意见稿,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断优化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科学合理配置,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交流人数占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的比例应不低于5%;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年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30%。
教育集团内部教师交流按照《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我市基础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规定的交流比例、交流年限执行。此外,教育集团教师交流人数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30%,切实推动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基本均衡,城乡之间师资配置基本均衡。
在编教师同校任教9年以上原则上需交流轮岗
对于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在编在岗教师,已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9年以上,原则上要在区域内进行交流轮岗。以片区、学区进行交流的,教师一般在就近片区内进行交流,鼓励城区学校教师跨片区交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在取得证书后1年内应到农村学校或相对薄弱学校交流轮岗1-3年(此两类人员不适用于“不纳入交流轮岗”和“延迟交流”条件);鼓励新教师先到农村学校、相对薄弱学校任教;各区根据区域师资均衡发展的需要,在新教师入职5年内安排到优质学校跟岗学习不少于1个学年,助力新教师专业成长;同一类型教师数量相对较少的(如特殊教育类学校等),各区可结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实际,制定相应交流措施。
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在编在岗校长、副校长在同一所学校同一岗位连续任职满2届的,应在区域内进行交流;届中获得特级教师称号或正高级职称的校长、副校长,各区根据实际,结合任职周期安排交流轮岗。各区根据区域内教育发展实际需要,可将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校长教师纳入交流轮岗范围。未达到应进行交流的时间要求,或不纳入交流范围的教师和校长,本人提出申请的,可进行交流。
鼓励新提拔副校长异校任职
交流轮岗采用刚性流动和柔性流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交流轮岗可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争、学区内交流、教育集团内交流、对口支援支教等多种形式,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从城镇学校到农村学校,从优质学校到相对薄弱学校,从中心学校到村小学、教学点进行交流。
教师实行分批流动。交流轮岗每周期为1-3年,原则上在周期内不作调整。交流轮岗期间,岗位聘用、考核、基本工资及绩效工资的发放由各区自行制定。
校长实行异校任职。副校长提任校长的,原则上要有在2所或以上学校任中层干部或副校长的经历;鼓励各区根据实际,对新提拔的副校长实行异校任职。
各集团成员学校采取干部交流、教师轮岗、跨校兼课、校级帮扶等形式开展内部流动,推进教师资源共享,逐步缩小集团内校际差距。各区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统筹集团化成员学校交流轮岗工作。
各区继续开展城乡教师交流、公民办学校结对帮扶工作;鼓励学校管理干部和教师积极参与援藏、援疆、“三区”支教等上级部门下达的支教活动,支教经历视同交流轮岗经历,按规定享受有关政策倾斜等待遇。
严控骨干从农村学校流向城区学校
作为激励,将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3年以上作为选任中小学校长的优先条件;严格落实省要求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参加省级以上评选表彰,原则上应有1年以上的交流轮岗工作经历,长期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的校长教师除外”;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参加市级评选表彰,同等条件下,有1年以上交流轮岗经历的优先。结合年度考核工作,对参与从城区学校流向农村和乡镇学校刚性流动的人员实行考核,在规定比例内优先考虑给予“优秀”指标,作为对表现优秀者的奖励。
各区要根据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规划和师资均衡配置的需要和要求,进一步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将长期在农村任教,且有实际住房困难的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各区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参与交流的校长教师适当的交通补贴。
征求意见稿还提到,要保护农村学校、普通学校的师资队伍,从严控制教育专家、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和骨干教师等从农村学校流向城区学校;要保护和发扬学校办学特色,推进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共同发展,整体提升义务教育质量。
部分情形可不纳入交流轮岗对象范围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可不纳入交流轮岗对象范围: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已在2所以上其他学校累计工作6年以上的,以及已在农村学校累计工作6年以上的(但在现学校连续工作12年以上的,应进行交流);处于孕期或哺乳期的女教师;经三甲医院诊断患有严重疾病的。
有以下情况之一,可延迟交流,延迟时间不超过3年:正在现学校承担市级以上重要教科研项目的; 现学校同学科专任教师较少的特殊岗位教师;有1年以上在农村学校、相对薄弱学校、区外学校支援支教经历的。
最近,广州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很多市民的健康码变黄码了,有不少朋友发出疑惑:有24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健康码怎么也黄了?黄码后应该再测一次核酸还是申诉就能转绿?
记者获悉,采样时间要在赋黄码后才能转绿,最有效的办法是尽快去做一次核酸检测,不论是不是24小时核酸阴性。
另外,即使恢复绿码,市民都不可以掉以轻心。在28日的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新闻发言人张周斌提醒公众:黄码人员要落实3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短暂“转绿”仍有传播风险。
健康码为什么会变“黄”?
根据全国疫情情况,有关部门会通过大数据分析协助疫情防控工作。
如果你曾在疫情重点区域停留过,比如:该区域有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停留,刚好你在同一时段也有在同一区域附近范围内活动,将被列入健康排查和管理。
也就是说,与核酸阳性病例有两个“同一”会变“黄码” 。
黄码如何转绿?关键是在被赋黄码后再进行至少一次核酸采样检测
有核酸“24小时阴性”为什么还会被赋黄码,被赋黄码后如何转绿?
敲黑板!这里大家要留意三个时间,分别是核酸采样时间、核酸出结果时间和赋黄码时间。
黄码转绿的核心条件,是在被赋黄码后再进行至少一次核酸采样检测。也就是说,转绿需要的是——核酸采样时间在赋码时间之后,而跟核酸结果时间关系不大。
怎么查赋黄码的时间呢?大家可进入粤康码点击“健康信息”或“黄码—防控区域重点人员请凭码检测”,或进入穗康码点击“原因”(如下图所示)。
举个例子
市民黄女士在10月28日早上8时进行了核酸采样,到了下午2时出了核酸阴性结果,但这中间6个小时内疫情有所变化,根据精准防控判断,决定在中午12时给黄女士赋黄码。那么即便下午2时得到阴性结果,也是赋黄前采样的结果,不作为复绿的依据。
所以,最有效的办法是尽快去做一次核酸检测。在赋黄码后,尽快前往黄码人员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采样,检测得出阴性结果,一般就能转绿。
万一按照要求做了核酸还是没恢复绿码,由于核酸数据和后台数据计算需要一定时间,建议等待一段时间重新打开小程序查看,也可以到粤康码提交申诉,平台会有人核查和处理。
申诉就能转绿?网上的申诉指引靠谱吗?别轻信!
最近,网上还流传着所谓的申诉指引,其实申诉不是健康码转绿的主要原因。
一些申诉成功的案例,主要是在等待的时间中,赋黄码之后采样的核酸结果出来了而已。
下图内容有误导,不可信哦。
还有市民提出,发现自己被赋黄码,但身处管控区或封控区不能随意走动,怎样才能复绿?如所在地区实行“足不出区”或“足不出户”,应遵从疫情防控要求,等候工作人员安排集中或上门做核酸。
广州地铁冼村站将在
黄埔大道北侧、南侧
增设出入口
方便往来天河路商圈的市民
未来冼村站为“十字快线”——
18号线与13号线的换乘站
将分担珠江新城站的压力
黄埔大道两侧都将增设出入口
▼
去年9月底投入服务的地铁18号线,在冼村路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出入口,但都是位于黄埔大道以南。往来天河区商圈、在天河路一带上班的乘客,搭18号线需要等红绿灯、穿过双向十车道的黄埔大道。
未来,冼村站将成为换乘站,接入13号线二期。该线路正在建设,定位为市域快线、东西骨干线,西起白云区朝阳,东至黄埔区鱼珠,与已通车的13号线一期形成东西大动脉,满足中心组团与东部发展组团的出行需求。
冼村站将东西和南北两条大动脉连在一起,可完善线网架构,解决中心城区交通压力,疏导珠江新城站的客流压力。
根据公示,13号线二期冼村站设E、F出入口,分别位于黄埔大道北侧金泽大厦处、南侧恒大中心处。随着冼村站在黄埔大道北侧开建E口,天河路、体育东路、天河南一带上班、购物的市民,无需走地面过马路。
封闭车道由四条缩减至一条
▼
公示指出,E、F口为13号线二期冼村站必需开通的附属出入口,制约该站能否按时开通运营。车站北靠黄埔大道隧道,相距仅3米,车站主体与E出入口相连的地下通道下穿黄埔大道隧道,采用暗挖法施工。
施工方案以“借一还一”为原则,原本需要封闭黄埔大道东往西四条车道,整体改造中央绿化带为四条车行道。经多轮专家论证优化后,优化方案为占用黄埔大道北侧人行道、东往西第一条车行道与非机动车道,改造黄埔大道部分中央绿化岛为车行道保障交通。
冼村站未来将与珠江新城站一道,
构成CBD一东一西的
轨道交通枢纽站点,
由13号线和18号线、3号线和
5号线形成两个“十字”交会。
出行将更方便!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