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作善成标注城市三水新高度
对标一流谋发展的过人气魄,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坚定意志,是干出来的。
回望来路,三水区近几年来城乡面貌实现华丽蝶变,产业体系逐步强筋健骨,交通格局愈加内优外联,生态环境迈向天蓝水清,改革创新屡屡取得突破……在这些可喜变化的背后,有激情燃烧的奋斗,有履险如夷的欣喜,有百折不挠的尝试,有日夜兼程的汗水。
更难得的,是三水全区上下通过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绩,完成了一次越变越大气、越变越自信的心态转变——一个敢做敢为、善作善成的三水,没有理由不自信。
审视当下,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区域竞合百舸争流,发展机遇稍纵即逝。继续奋进城市三水新征程,信心比黄金更珍贵。
在此,我们选取四个颇具代表性的数字,以点带面展现一个勇于“跳起来摸高”的城市三水。这组数字既是三水人气魄之变的生动注脚,更将激励和助力三水人以更加强大的气魄和自信挺直腰杆,鼓满风帆,在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上不断乘风破浪,刷新城市三水发展的新高度!
33 综合实力的跃升
2019年10月,《2019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发布,三水区获得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33名,较2018年度上升1名。同时,乐平镇在2019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上位列第37名,较2018年度上升1名。
发布榜单的课题组还通过对人口和劳动力、基础设施、交通区位、生态环境、营商环境五大方面的评估,选出了2019年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其中,三水位列第32名,较前一年上升1名。
同时,在以资源节约、绿色生活、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四大方面为评估指标的2019 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榜单中,三水位列第36名,同样比前一年上升1名。
三水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在权威榜单上得到了充分体现,这正是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
三水区相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9年,三水GDP增速连续8年位居佛山五区之首,其中,2019年同比2015年增长35.9%,年均增长8.0%。三水加速崛起成为佛山新的经济增长极。
以满足人的全面发展为追求,三水近年来全力打造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2016年,三水区第十三次党代会首次提出打造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的愿景之时,外界乃至三水干部中不乏质疑的声音。
但历经五年攻坚,三水城市能级持续提升,城市形态逐渐摆脱传统的工业城镇旧貌,当初的质疑也一步步转变为如今的干劲,有力推动三水城市价值提档晋阶。据统计,2016年至2019年,全区常住人口增长数是此前五年的近3倍。
人气旺与投资热实现了同频共振。2017年至2019年,全区签约新引进项目561个,完成招商引资总额1532.15亿元。其中,引入世界(中国)500强及超10亿元项目37个,项目投资总额874.5亿元。
截至2019年底,世界(中国)500强企业落户三水的总量已超过40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015年的70家增长到2019年的476家,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佛山研究院、亚洲地区首家 IBM Garage 物理空间等高端项目纷纷落户三水。
在绿色发展层面,三水坚持理水兴城,以水点亮城市,推进水城共融,打造“城在山中、城在水中、城在绿中”的生态家园。总面积6000多亩的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将于明年建成,总面积20万m2的三江水韵公园被评为2017年度佛山十大最美公园之一,荷香湖公园、城际湿地公园等星罗棋布。
180 城市地标的崛起
在三水新城核心区域、广佛肇城轨三水北站附近,两栋逾180米的超高写字楼正拔地而起。2018年3月底,碧桂园双子星城项目在签约进驻的短短20天内即破土动工,目前正在快马加鞭建设中,预计在2022年竣工投用,成为三水勾勒都市天际线的地标式建筑。
该项目不仅将成为双星闪耀的城市地标,也是三水新城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的产业地标。目前,该项目已引入超过80家总部经济企业以及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其中包括2家上市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3家外资企业。
项目建设方相关负责人表示,碧桂园双子星城充分契合三水新城产业发展方向,将建设成为绿色生态、智能实用、宜居宜业的项目,为三水注入产业升级新动能,助力区域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180多米的“双塔”,在三水新城核心区直插天际,充分展现出城市三水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雄心和气魄。
作为三水坚持高起点、大手笔打造的城市标杆,三水新城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在城市配套日趋完善、城市品质日益彰显的同时,三水新城的产业内涵也逐步丰富,快速蝶变为城产人文融合的城市中心。
云东海北湖东岸的三水新城科技创新园是三水布局5G 产业的重要抓手。该园规划面积3000亩,目前已吸引联信5G科技城、广安科技华南智造总部项目、盛路5G通信产业总部项目、中科院5G创新服务中心产业项目、佛山蓝湾云计算产业项目等入驻。
三水新城的优质城市配套更是亮点纷呈。在新城荷香湖畔,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多个场馆构成的三水区文化活动中心已经投入使用。这一错落有致的白色建筑群集中体现了新城的顶级城市配套标准,总建筑面积达13.6万㎡,总投资约12亿元,是一个集文化、创意、商业、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文化综合体,补齐了三水长期缺少高端文化设施的短板。
在三水新城TOD片区,建筑面积47万m2的首座轨道上盖城市综合体——天聚广场也在加紧建设,将打造成为集交通、购物、旅游、办公和商住为一体的“城市迎宾台”。
此外,投资2.9亿元,按照省一级标准建设的云东海学校已于2018年投入使用。投资2亿元建设的博文小学也将于明年9月投入使用。总投资17亿元,由三水地方投资建设、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管理运营的珠江医院三水医院也正加快推进建设,目标是打造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三甲医院。
3897 发展格局的嬗变
即将启动建设的三水三桥全长3897米,为高达168米的单塔式桥型,既是三水城市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工程,也是三水信心之变的又一力证。
1995年、2007年,两座直接以“三水”命名的跨江大桥——三水大桥、三水二桥相继建成,不仅方便了北江两岸三水市民的交通出行,更将三水南部片区与西南主城区连为一体,重塑了三水城市发展的新格局,见证了三水从工业立区到GDP突破千亿大关的奋斗历程。
三水三桥同样将在城产人文融合发展方面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三水三桥是塘西大道南延线的一部分。塘西大道是继三水大道后全区第二条南北交通大动脉,目前塘西大道一期、二期均已通车,三期及三水三桥建成通车后,整条大道将真正成为沟通三水南北的主动脉,不仅可以将中心城区与贵广(南广)高铁三水南站直接连接,更可以加速各镇街资源要素之间的流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三水三桥是三水首个环线交通工程——三水中心环线关键节点之一。为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三水突出交通先导作用,大手笔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2020—2022 年),计划投入资金214亿元,铺排道路交通项目41个。作为“三年行动”的一项重点工程,三水中心环线工程已经动工建设。
“相比于大桥和二桥,三桥作用会更大。因为三桥是整体中心环线外环的一个重要节点,串联起二桥、塘西大道,西乐路、防汛路、321国道、一环西拓三水北环段等。如果三桥不通,整个中心环就串联不起来了。”三水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三水中心环线东至塘西大道,北至西乐路和兴云路,西至防汛路和一环西拓的一部分,南连进港路,形成高等级环形公路,在交通上承担着分流佛山西部片区及三水中心城区过境交通的功能。
这条环线还肩负着更重大的使命。它所围合而成的城市空间,既包括西南老城区、北江新区、三水新城等三水目前的城市核心区域,也包括三水南站片区,并可将中国(三水)国际饮料食品基地、佛山高新区三水园串联起来,划定城市三水的“城产发展黄金区”。
从三水中心环线的角度来看三水三桥,它很可能发挥出“一子落而满盘皆活”的重要作用,为三水对接佛山“一环创新圈”、以更加开放的城市格局拥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提供关键性支撑。
3151 逐梦前行的基石
截至今年7月,三水全区共有领岗党员3151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37%。在全市率先试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机制,是三水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党员勇于创业致富、投身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的一次创新探索。
2016年11月,三水区委在芦苞镇试点探索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专门为农村无职党员设置了民意收集反馈、文明新风、村务监督、公益事业管护、环境卫生维护、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关爱等10类党员服务岗位。
通过自愿申报与民主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农村党员可一人认领多岗,也可一岗多人认领,确保“人岗相适、岗岗有人、亮岗明责”“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党员领岗不领薪,以精神奖励为主。每个党员家门口都悬挂岗位牌,亮明身份、职责、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增强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参与热情。
2018年,佛山市总结三水区和芦苞镇的经验做法,在全市全面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同年,三水的党建工作成效,被写进了全省组织工作要点; 中组部、人民日报社先后到三水专题调研指导党建工作。
全神贯注抓党建,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氛围,是三水区委激发干部队伍发展信心与工作激情的核心引领力。
2016年5月6日,时任三水区委书记黄福洪在全区干部大会上讲的第一句话就是“全神贯注抓党建”。5年来,三水区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整体上看,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精神与三水实际结合的产物。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三水区委、区政府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审视三水发展历史方位、发展阶段,以及亟待破解的一系列问题,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选择走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力推动三水发展从量变到质变。
具体上看,三水基层党建亮点纷呈,多项改革创新举措频频登上国家级主流媒体,获得国家、省级荣誉,擦亮了具有三水特色的基层党建品牌。
除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机制创新,《佛山三水西南街道:实施“三单”管理提升城市基层党建水平》 获得“2019年广东省基层党建十大优秀创新案例”奖;“党建引领、三治结合、四会联动”基层治理模式获“2019年度中国十佳民生决策”奖;今年5月,三水以党建引领乡村公共事务管理、制定农村重要事权清单的做法,被《人民日报》报道。
财富中文网27日发布了2020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美的置业控股有限公司、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共6家佛山企业上榜。
今年上榜的6家佛山企业都延续了去年的良好表现,其中,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排名第19位,与去年持平;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35位,比去年上升了1位; 美的置业控股有限公司排名第242位,比去年上升了47位;中国联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排名第352位,比去年上升了5位;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457位,比去年上升了22位; 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263位。
该榜单由《财富》(中文版)与中金公司财富管理部合作编制,考查了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中国上市企业在过去一年的业绩和成就。今年500家上榜的中国上市公司总营业收入达到50.5万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增长11%;净利润达到4.2万亿元,较去年增长超16%。今年上榜公司的年营收门槛接近178亿元,相比去年提升了近10%。去年,中国GDP 突破99万亿元,这意味着榜上500家上市公司的收入总和超过了中国当年GDP的一半。
上榜企业在盈利能力方面与去年情况相同,最赚钱的10家上市公司除了几大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之外,还有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和腾讯控股有限公司。这10家公司在去年的总利润约为1.7万亿元,接近上榜公司利润总和的40%。
7月28日8时许,来自清远连州的新白坭人唐丽云准时把一双儿女送到陈氏大宗祠,让他们和其他孩子一起参加书画培训。
27日,陈氏大宗祠第九届暑期夏令营书画培训班开班。未来15天,70名青少年将在此学习硬笔书法、毛笔书法、国画、素描。他们当中,既有白坭本地人,也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位于三水区白坭镇祠巷村的陈氏大宗祠,不仅是一个借古开新的公共文化空间,更成为服务外来工、推动社区融合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陈氏大宗祠所在的富景社区,是白坭最大的村居,外来人口是户籍人口的两倍多。近年来,白坭镇在富景社区开展社区融合试点工作,以祠堂为载体、文化为纽带,推动本地人与外地人融合,探索共建共享共融路径。
培训班为外来工解忧困
27日上午8时半,陈氏大宗祠内已摆设好书画培训所需桌椅、笔墨、画架以及纸张,等候家长、孩子们的到来,以及9时的第九届暑期夏令营书画培训班开班仪式。
这是陈氏大宗祠自2013年3月竣工重光以来的第九届书画培训班。陈氏大宗祠书画培训班是公益性兴趣班,主要覆盖富景社区,数年来从未间断。
“参加人数平均每届都会有100人左右,今年考虑到防疫常态化,我们把名额缩减到70个。”陈氏大宗祠书画协会会长陈玉祥表示,每次报名通知发出两三天后,名额就被抢光了。
刚开始时,培训班只有一二十名学生;后来,在政府支持鼓励下,结合“祠堂+文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建设,培训班的知晓度越来越高,去年招收的学生达到了120人。
在这些学生中,本地人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各占一半。
唐丽云2011年来到白坭定居,当她在学校微信群上收到陈氏大宗祠第九届暑期夏令营书画培训班的开班信息,马上给自己的两个孩子报了名。
“希望以后都可以继续参加。”唐丽云说,白坭是一个人情味很浓的地方,他们跟本地人之间没有什么距离感。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书画培训班已成为陈氏大宗祠推进社区融合、丰富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品牌活动。
古祠里听五湖四海方言
陈氏大宗祠的活动,不只有一个书画培训班。它的功能和内涵,远远超越了人们对祠堂的传统认知。
每年数十场文化活动,每逢重大节庆都会举办传统民俗活动;成立了乒乓球协会、曲艺协会、龙舟协会等13个文体协会;卡拉OK室、乒乓球活动室、乡村图书馆、电子阅览设备一应俱全,免费向本地人和外地人开放;宗祠文化馆、家风家训馆、民俗风俗馆、名人馆等场室,集中展示祠巷村的历史文化……每天,陈氏大宗祠管理员陈达荣都会准时打开祠堂大门;记者每次来访,总能看到人们打乒乓球、看书读报或者参观学习的身影。
“在这里,五湖四海的方言都能听到。”几乎天天都来陈氏大宗祠读报的村民英叔说道。
白坭是三水经济起步较早的镇街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大规模招商引资,外来工随之大量涌入。富景社区作为白坭最大的村居,外来人口是户籍人口的两倍多。
为构建出开放共享格局、服务好外来人员群体,近年来,白坭在富景社区开展社区融合试点工作,选取面积位居三水祠堂之首的陈氏大宗祠,以祠堂为载体、文化为纽带,打造开放的公共文化空间,探索社区融合之路,让外地人共享发展成果。
如果不是白坭本地朋友多次邀请,新白坭人、贵州妹子马金莉可能不曾想过进入陈氏大宗祠。如今,陈氏大宗祠却成了她和女儿最爱去的一个活动场所,平均每周有三四次会带女儿到那里看书读报、打乒乓球。
身在异乡,却有家一般的亲切自如,马金莉已把白坭当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她的故事和感受,也是白坭众多外来务工者的共同心声。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