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区大塘未来5年新蓝图曝光!全力打造“一镇三区” ,谱写品质大塘新篇章
7月26日,中共三水区大塘镇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第十四次会议胜利召开。来自全镇各行各业、各条战线162名代表齐聚一堂,共谋大塘镇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大计。
会议号召全镇上下坚定北部中心战略定位,围绕“一镇三区”发展战略目标,起而行之、勇挑重担,奋力书写品质大塘建设精彩新篇章,为推动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助力佛山争当全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彰显大塘担当,作出大塘更大贡献。
会上,大塘镇委书记叶信标代表中共大塘镇第十三届委员会作工作报告。会议听取中国共产党佛山市三水区大塘镇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大塘镇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的报告。
会议指出,五年来,面对国内外大变局大变革大事件的深刻影响,大塘镇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领航指引和上级党委的关心支持下,砥砺奋进谱华章,紧扣三水北部中心战略定位,围绕“产业强镇、水韵名城、幸福家园”的发展目标,坚持工业立镇不动摇,砥砺前行、开拓创新,顺利完成了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推进品质大塘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年来,大塘镇坚定不移抓产业提质增效,推动大塘经济发展基础更牢、韧性更足、效益更高,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累计引进优质项目160个,总投资额超360亿元,精细化工、新材料等新产业强势崛起,亩产税收实现翻番,全镇纳税超千万企业达20家,增加200%,年产值1亿以上企业达48家,增加152.6%,新增“小升规”企业38家。大力推广“工业上楼”模式,建成50万平方米的“拎包入驻式”产业载体,宏大金谷、华南科技园成为全区样板。工业园区扩容超1000亩,建成新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污水“趋零排放”项目,蒸汽产能、污水处理量、最大供电能力全部实现翻番。坚持产业兴农、科技强农,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功走出一条园区化、特色化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顺利推进合洋水产项目,预计总投资约5亿元,年产值可达13亿元。服务业发展潜力不断释放,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比23%,上升11%,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五年来,大塘镇持之以恒抓城市品质提升,推进大塘城乡建设破题起势、形成优势、积厚成势,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
交通路网全面成型。构筑内优外联路网新格局,新城区“四纵三横”骨干交通网络基本成型,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大动脉,融入“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新城区幼儿园、城市客厅竣工,新城区小学、山顶公园、新城区体育文化艺术中心工程加快建设。办税服务厅、不动产登记北部中心、北部医疗中心首期相继投入使用。中心广场、城市便捷酒店开业运营,现代楼盘拔地而起。常住人口连续五年保持正增长,人口数由6.7万增长至9.4万。城乡环境持续优化。农村“三大革命”基本完成,全镇99条自然村全部通过区级干净整洁村验收,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广佛跨界河流水质2020年实现全年达标,空气质量连续五年排名全市前三,相继成功创建省级、国家级卫生镇,品质大塘焕发新颜。
五年来,大塘镇锲而不舍抓民生事业,推动大塘发展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惠及群众,民生福祉展现新气象。
民生保障措施有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帮扶湛江遂溪仙凤村、凉山州盐源县棉桠乡双双实现脱贫摘帽。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173个、累计投入专项资金近4000万元,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实验幼儿园成为北部首家省级幼儿园,公办小学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强师工程”成果逐步显现,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验收。三水北部医疗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成功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综合指挥系统(“雪亮工程”)投入使用,法治大塘、平安大塘建设取得新成绩,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明显。化工专区整顿稳步推进,高标准通过市政府第九批挂牌督办火灾隐患重点地区整治验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五年来,大塘镇久久为功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带动大塘党组织全面覆盖、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深化村组重要事权清单管理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精准施策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基层党组织核心领导地位进一步强化。“1+2+N”差异化党校办学模式得到上级肯定,“聚梦家园”党群服务中心和村级党群服务中心顺利落成,党建阵地持续巩固。“党员创新试验田”“党群先锋·聚爱大塘”党建品牌得到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广泛关注。全面推进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基层效能显著提升。大力推动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提拔重用一批敢打敢拼、表现优秀的干部,干部队伍专业水平持续提升。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积极配合做好省委巡视及市委、区委巡察工作,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断巩固发展。
会议强调,未来五年是品质大塘朝向更高层次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关键时期,全镇上下要立足实际,找准历史坐标,坚定发展定位,锚定坐标再出发,在新发展阶段抢占新机、开拓新局,创造大塘高质量发展的新辉煌。
要准确把握市、区决策部署和定位要求,奋力开创大塘工作新局面。
要深入谋划实施大塘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方案和施工图,面向全局谋一域、立足一域促全局,在服从服务大局中实现大塘高质量发展。
要紧密立足自身实际,走对走实走好工业立镇新路径。
坚持实业为本,推进转型升级,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竞争力,打造品质化“三水制造”新典范,探索智慧低碳新型工业镇发展新路径。不断创新发展,适度多元,培育新的制造业支柱产业,推进形成主导产业集群新发展、新提升。推进营商环境的全方位、系统性优化,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要着眼率先实现现代化,持续推进大塘发展跃上新台阶。
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对标对表未来30年、2个发展阶段、6个五年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明确大塘镇现代化建设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勇于担当,趁势而上,敢于胜利,大力培育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发展功能,当好三水北延引产聚人的桥头堡、北部城市副中心,引领北部广佛清接合片区城镇高质量发展。
会议号召,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决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发出的伟大号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紧紧团结和依靠全镇人民,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务实的作风,以主人翁的精神和创业者的奋进,摁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全力推进大塘“一镇三区”建设,为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作出大塘贡献!为谱写品质大塘建设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2020年7月19日~7月28日由区卫生健康局基妇股、区妇幼保健院、区人民医院组织的督导专家组一行11人先后来到金本民信医院、同方芦苞医院、大塘卫生院等8间产科医院和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三水区2021年第二季度妇幼专项检查,本次检查包括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孕产妇健康管理(含孕产妇高危分类管理、爱婴医院指标)、儿童健康管理(含高危儿分级管理、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地中海贫血预防控制、妇幼卫生信息和“三网”质控、新生儿疾病筛查(含听力筛查)、免费提供避孕服务管理项目等8个项目。
检查组成员通过查阅各相关项目的原始资料、病案资料、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卡、系统网报、服务人群电话回访核实、访谈工作人员、现场查看等多种方式对各受检单位在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孕产妇健康管理项目、儿童健康管理项目、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地中海贫血预防控制、新生儿疾病筛查(含听力筛查)、免费提供避孕服务等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专家团队着重检查了各医疗机构使用佛山市妇幼信息系统情况,特别是对各镇街使用辖区儿童和孕产妇健康档案模块,以及艾滋病梅毒乙肝的各项指标完成率和项目开展、高危孕产妇分级分类管理落实、“三网”监测和产科报表重点数据区级质控、免费提供避孕服务、地贫防控等项目在检查中发现的存在问题与项目负责人进行现场探讨及指导,对上一季度检查存在问题进行回头看,发现不足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本次检查重点对上一季度检查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同时对新增加的免费提供避孕服务项目进行了详细的检查,特别是避孕药具的发放情况、仓库的设置以及宣传教育情况,确保了各单位能够及时整改问题,完善相应的制度与流程,保证相关项目的正常开展。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从部委到地方正加快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记者获悉,《“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即将发布,同时相关部门将面向有色金属、建材、钢铁等重点行业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工业降碳实施路径,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地方也积极部署,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绿色制造应用,打造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等,以加快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重磅政策酝酿待出
当前工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工信部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共建设2121家绿色工厂、171家绿色工业园区、189家绿色供应链企业,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形成。
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管理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董战峰表示,工业占全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80%左右,其减污降碳是重中之重。当前我国产业层次整体偏低、结构偏重、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仍然突出。其中,化工、建材、钢铁和有色四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全社会的比重一直为30%左右,亟须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工业绿色发展。
近期多部门正展开密集部署,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信部日前表示,即将发布《“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和《“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生产过程、资源利用、产品供给等方面,推动工业及其高耗能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强化绿色制造体系支撑作用,从源头加大减排减碳的力度。
工信部将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转型,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完善并严格落实产能置换相关政策,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能源消耗低碳化转型,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构建清洁、高效、低碳的工业用能结构。同时促进资源利用循环化转型,推动工业固废规模化综合利用和水资源节约利用,削减工业固废、废水产生量等。
生态环境部今年年底前基本建立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机制;2022年6月底前,探索形成建设项目污染物和碳排放协同管控评价技术方法,打通污染源与碳排放管理统筹融合路径,从源头实现减污降碳协同作用。
地方也在积极展开部署,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绿色升级,构建绿色制造产业体系。例如,日前出台的《九江市绿色制造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聚焦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重点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绿色产业,重点支持国家、省级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等绿色制造项目创建等。
技术资金双轮发力
面向“十四五”,多地将进一步运用数字技术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7月19日发布的《浙江省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发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绿色制造、清洁生产领域的应用,提升绿色技术创新、绿色制造和运维服务的数字化水平。7月5日出台的《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数字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提升企业绿色生产管理和清洁生产水平。
企业也正积极探索。在河南,济源钢铁与用友精智工业大脑共同打造的5G+废钢判级系统,用AI远程判定代替人工现场作业,大幅提高废钢判定的准确率,促进废钢的可循环利用。东方国信工业互联网平台Cloudiip则重点面向炼铁、热力、能源、水泥化工等行业,推动企业全流程的智能生产和供应链协同,降低能耗。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工业互联网平台帮助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能耗和物料的优化控制,对生产工艺过程进行及时调整,减低污染物排放。
与此同时,金融、财政资金也在加大对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支持。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数据显示,自今年2月9日首次推出碳中和债至6月末,共44家企业发行55只729亿元。其中工业低碳改造是重要募投领域。
据悉,下一步绿色金融将继续发力引导我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央行日前表示,将继续探索包括补贴、贴息、减免税等财税政策,以及提升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吸引力监管等,同时强化和完善绿色金融评价机制,提升市场机构配置绿色资产积极性。财政部也表示,将通过多种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服务绿色发展,发起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
浙江银保监局等10部门联合发文,将包括工业在内的六大领域以及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纳入重点支持范围,提出力争2021年至2025年,全省绿色信贷年均增速高于20%,余额达到2.5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
需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业内专家认为,在“双碳”目标下,工业绿色低碳仍然面临产业、能源结构亟待调整等现实问题。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表示,应加快高耗能产业重组整合步伐,增加绿色发展相关新技术的研发投资,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尤其钢铁、石化、建材、水泥、有色金属等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对减排减碳的技术要求更高也更为迫切,行业内先进的龙头企业有望进一步占据竞争优势,兼并重组整合趋势加强。”吴琦表示。
董战峰建议,工业区域布局端要因地施策,谋划差异化的绿色发展政策,加强西部地区工业能源消费监督管理,重点推动区域特色产业绿色发展,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转型以及加快能源消耗低碳化转型,推进绿色能源在工业领域应用。同时,在技术结构上,加大新材料、新技术在工业领域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研究开展降碳重大示范工程,提出一批重大节能降碳技术。
相关政策保障也需进一步完善。董战峰表示,下一步需加快出台实施更有力的市场经济激励政策,如控制对“两高”项目的银行信贷,对循环经济、低碳或零碳产业出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发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政策的协同作用,例如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增加碳排放控制要求等。同时强化排污许可证与碳排放管控政策的协同,为工业污染源设立碳排放许可总量上限,从而全面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