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区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家门口的‘好学校’多起来了,我们更有幸福感。”上周五,高明市民杜敏新把孩子从蓓蕾幼儿园接回了家,准备过个和乐的小周末,无须舍近求远,就有名园就读,让杜敏新一家获得感满满。
为办好群众满意的教育,近年来,高明重点推进全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教育扩容提质工程,以强师兴教、品质兴教为抓手,推动教育质量实现新突破,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群众身边,让高明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转变。
扩容提质 增加优质教育资源
今年九月开学季,西江新城蓓蕾幼儿园开园备受瞩目。这所占地面积达5333.6平方米的幼儿园,以“名园办分园”模式打造,设施设备均按照广东省一级幼儿园标准建设和配备,并由高明区机关幼儿园输出师资和管理品牌。与此同时,明珠、福源、梅沙、明德等幼儿园同步开园,直接为高明区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340多个。
高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举措,不止于此。2015年,高明实验中学、广外佛山外校、新杨梅小学、启慧学校建成投用;2018年,西江新城一小投入使用,打造珠三角地区基础教育标杆名校;2019年,沧江中学、西安实验小学、崇步学校等一批学校完成扩改建,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数据显示,2018年全区教育投入比2012年实现翻倍,6年来新、扩、改建中小学校14所,新增学位1.39万个以上,并成功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复评。数年来,以优先规划、优先建设和适度超前的原则,高明推进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统筹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学龄人口变动趋势等因素,通过启动一批、落地一批、建成一批、提质一批,推动教育与城市建设的深度融合发展。
近期,高明区拟出台《佛山市高明区基础教育设施建设专项规划(2018-2022)》,将根据高明未来城市人口增长的趋势和特点,建立学位供需协调机制。
按照规划,今明两年,高明将重点针对现状学位紧缺地区(如荷城街道旧城区)、现状学校服务范围未有效覆盖地区(杨和镇大沙片区等)的需求特征,通过扩建或新建学校,布局基础教育设施;而在2021年~2022年期间,高明将重点在城镇拓展新区和“三旧”改造地区新建各类教育设施,以满足新增教育需求,主要包括荷城街道西安和三洲改造地区(在建区域)、西江新城中北部、更合镇西部组团中心区和金谷朗地区等。
提高质量 推动教育高位均衡
让群众满意的教育,首先是高质量的教育。面对教育差距,高明要如何回答好新时代教育命题,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学校“管好”,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无疑是“人民满意”的价值指向。
今年9月,在初中一级化办学基础上,全区公办小学收归区直管理,推行一级化办学改革。如此一来,教育资源配置、师资队伍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等均纳入区级层面统筹,真正提供有效的、精准的、创新的教育供给。
随之而来的是,高明实施“区管校聘”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一方面通过校长公开竞聘选拔一批优秀的学校教育管理者,另一方面开展双向选择、学科支持等形式的教师交流轮岗打破校际乃至镇域藩篱,推动师资队伍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
去年,高明区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合作,拉开了共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试验区的序幕,重点促进高明区校长领导力提升、教师专业化培养。一年来,广二师依托自身作为省校长培训中心、省教师发展中心、国家校长领航工程基地等资源优势,为高明开展了分类别、多层次、多形式的校长教师专业培训与培养,为造就一批师德高尚、专业精通、奉献担当的教育人才做出了有效探索。
与此同时,高明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也升级转型为区教师发展中心,并在4个镇街分设镇街教育服务部,打通全区教研科研、教师培训、教育信息化的任督二脉。在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个首批学科基地成功创建基础上,今年秋季开学后,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等5个学科教育研究基地亦扬帆启航,以多元的教研平台,构建中小学全覆盖的“教研网”。
近年来,高明亦逐步加大教师培训资金投入力度,资金规模从数十万元提升至300万元,大大拓宽了培训提升的覆盖面,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塑造‘学在高明’区域新形象,需要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支撑,而区教师发展中心在培育师资队伍上将发挥重要牵引作用。”高明区副区长孙先莉说。
此外,为了促进教育公平,高明积极完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政策,积分入学率多年位居全市前列。实施残疾儿童少年十五年免费教育,通过开办特教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落实全纳教育,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利。
“下阶段,将实施‘有为’教研,抓好教育质量指导与监测,深化学科教研基地建设,打造一批现代化新优质学校。”高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推进教育公平共享,增强教育服务能力。
20日,联东U谷·佛山三水双创园在中国(三水)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下称“水都基地”)开园。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一期载体建设,首批8家食品企业入园,达产后年产值可达到8.5亿元。
当天上午10时许,水都基地东部生产核心区,来自政府、项目投资方、入园企业的嘉宾来到联东U谷·佛山三水双创园,共同见证项目启用。项目主入口市政主干道园区梅西大道已全线贯通,无缝对接佛山一环西拓北环段。
开园仪式上,广东越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健之城药业有限公司、佛山市源生祥食品有限公司、佛山东宇顺食品有限公司、科里时技术(佛山)有限公司、广东信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袁记味享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劲邦食品有限公司的代表接过来自项目投资方的“金钥匙”,正式入驻。
联东U谷·佛山三水双创园项目占地约250亩,其中一期项目118亩,规划建设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总投资约20亿元,目标打造集生产制造、研发设计、产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食品产业集聚地,是水都基地里的“园中园”。
该项目投资方联东投资集团始创于北京,是一家产业园区运营服务商。联东U谷华南区域总经理谢清介绍,目前联东U谷·佛山三水双创园已有5.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完工并投入使用,首批8家入园企业达产后年产值达到8.5亿元。
联东投资集团将为入园企业提供办公、生产场地、物业等基本服务,同时搭建政策咨询、融资、人才招引、科技研发、食品原材料集中采购等服务平台,通过整合自身食品企业上下游产业链资源,以商招商。
联东U谷·佛山三水双创园二期规划建设高标准厂房4.8万平方米,主体结构已经封顶,将重点引进包括食品饮料生产、配送、特色食品研发、检测等为主的企业,力争打造成为三水、佛山乃至广东食品饮料行业转型升级的标杆产业综合体。
西南街道正在以特色小镇引领水都基地产业升级,推动饮料食品经济发展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生产、服务、消费”等多点支撑的城市型经济方向转变,进一步做活做强“水经济”。区委常委、西南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学坚表示,西南街道将以该项目启用为契机,借势一环西拓开通的利好,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继续做精做强饮料食品产业,推动水都小镇发展进阶提档。
昔日冷冷清清的坍塌古建筑,如今成为吸引众人前来研学探究的“香饽饽”。12月21日,广东省首个岭南广府建筑传习基地在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璜溪村正式揭牌。一众设计师、艺术家、古建专家、媒体代表等实地走访,在边学边研中感受岭南传统建筑的魅力。
汤浩宁现场讲解残垣断壁中蕴藏的古建技艺。(通讯员供图)
始建于宋朝的狮山镇璜溪古村,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群,先后被评为“南海十大最美乡村”“南海十大古村落”“广东历史文化名村”。今年6月,璜溪古村还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根据初步统计,村内共有清代建筑119间、民国时期建筑15间、明代建筑5间。然而,随着时代变迁,部分古建筑已经坍塌。
如何活化这些残旧古建筑?今年年初,在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指导下,璜溪村与绿盟公益在村内设立“岭南广府建筑传习基地”,尝试结合古建筑实体,邀请专家编写包括“构造、材料、工艺、日常居住使用”等知识点在内的鲜活教材,并结合民间建筑艺人的现场口述讲解,形成系列传习课程。经过半年多的精心筹备,传习基地在21日正式“开门纳客”。
首批客人感受如何?“在这里我找回了儿时的感觉”“仿佛在一砖一瓦中触摸到历史”“古人充满智慧,一墙一瓦都充分考虑人的居住感受”……一众参观者沉浸在古建中,对璜溪村的古建保护和活化传承赞不绝口。
作为基地设立的参与者,绿盟公益学院院长汤浩宁对璜溪古村充满感情。“这里就像是一个特意准备好的古建教室,等待好奇的人们前来探究。”汤浩宁介绍,璜溪古村集聚了多间自明代至民国的岭南广府建筑,是集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与历史文化
价值于一体的“岭南古建博物馆”,而这些坍塌的古建筑,正好让参观者更直观地了解各种古建技艺,“譬如空心墙的搭建技艺,参观者从残垣断壁中就能一目了然。”
在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乡建设科科长袁海鹏看来,“璜溪村打造出古村活化的样本”。他表示,目前佛山存在“城乡不分”的情况,一些村居用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手段来建设农村,这对乡村风貌造成一定破坏。“璜溪村岭南广府建筑传习基地的设立,是一个活化古建筑的鲜活例子,希望可以让更多人正确认识和了解古建筑,关注乡村建设。”
据悉,基地启用后,将充分利用璜溪村历史悠久且形态丰富的岭南建筑资源,向广大青少年、传统文化爱好者、旅游者和乡建行业相关人士讲述岭南传统建筑结构、营造技艺,并让人们了解岭南水乡生活环境和文化习俗,以更好地推动本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首批客人的热烈反响,也让璜溪村经济社社长李志成对下阶段的古村活化充满信心,“未来,我们将利用这个传习基地,向村民普及古建筑保护知识,向前来施工的单位传授修建技术,并通过研学、文创等途径,让村里丰富的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出来,增加村民收益。”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