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素解之国之利器
第三十六章国之利器
1【原文】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白话解】
甲兵为国的凶器,也是国的利器。这是世人可以看到的。然而国之利器有世人看不到的,就是大道。这也许才是真正的国之利器,也是神器。土地虽然广袤无垠,但是假如好战就会民生凋零。邦国虽然安定,如果喜欢战争就会有危险了。如果要闭合它,必然先让它张开。花朵开放就意味着会凋零。如果要走向弱小,就必然会让它强大。如果要废弃它,就必然要先使它兴盛。如果要夺去它,就必然要先给予它。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福祸难料也是互相转化的。日之将昃,必盛赫。太阳将要下山的时候,必然会异常火红。月之将缺,必极盈。月盈则亏,满月之后就将变缺了。灯之将灭,必炽明。灯烛将要熄灭之前,必然会炽热明亮。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也会回光返照。如果能够知道这些可以称之为微明。前面几句话已经讲了,如果要削弱它,必然使它强大。如果要夺去它,必然要先给它。如果要废弃它,必然使它先兴盛。如果已经处于刚强的位置,就会被削弱了,就要被废弃了,就要被夺去了。柔弱胜刚强,渊为鱼的利处。如果鱼儿跳龙门,争强好胜,不在水里面好好呆着,到岸上来,就会死去。水是柔弱之乡,鱼的长久之所。如果不小心浮出水面,可能会被鱼鹰叼走。鱼不可脱于渊,但可潜形而不可脱,脱就会有危险了,成为世人的囊肿之物。兵甲是邦国的利器,不能轻易示人,否则就容易招来祸害。世人不知道真正的国之利器在于大道,在于怀道之君,在于辅佐君主的怀道之臣。
那么,到底哪些企业是欢快,哪些企业在难受呢?让我们从家居企业核心渠道——卖场的视角来看一看,过去一年作为“房东”的卖场方,和作为“租客”的品牌商们,都有怎样的活法儿?
先说结论:2019年,我们发现二、三线的家居品牌可以说是最“苦”的,因为从卖场退租最多的就是这类“租客”;而从品类来看,瓷砖与卫浴品牌的退租率最高。鲜明对比的则是软装与定制品牌在卖场渠道最“混的开”,退租率最低,日子过得相对舒坦。
结合“房东”(卖场)们2020年业态扩张与收缩的计划来看,他们倾向于增加定制、软装以及体验类业态,而要缩减建材——这个计划,相当于表达了强势的“房东”们对各类“租客”差异化的态度。
接下来,我们将主要从“房东”流通商(家居卖场)的角度来解剖一下各类“租客”(家居建材制造商/品牌商)的生存状况。
房东生活质量
在分析“租客”们的“日子好不好过”之前,先说一下“房东”们自己的日子这些年过得咋样。
卖场面积由2012年不到1亿平增长到2019年的2亿平,可谓高歌猛进,根据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公布的2019全国BHEI(中国城镇建材家居市场饱和度预警指数)值来看,中国大盘已经过饱和,由黄灯区(饱和)升级到红灯区(过饱和),当然仍然有结构性未饱和地区。
卖场行业具有重资产、重运营的特点,除了基本的运营能力外,就是资金实力的比拼。说白了,明知道开店越密、会拉低投资回报率,但奔的就是看谁熬得过谁。
从卖场运营指标来看,2019年近半数市场整体坪效区间在4k-6k元/㎡;66%的卖场租售比在10%-20%之间,13%的卖场租售比在20%以上(意味着经销商要承受高租金的压力),卖场租售比整体偏高。
卖场租金同比2018年上涨的占29%,下降的则占22%。从出租率来看,出租率达90%以上的占比为45%,有11%的卖场出租率竟然低于70%。卖场整体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租客生活质量”
再来看看“租客”们的退租率、以及“房东”选择“租客”的倾向性,则可初步知晓各类“租客”的日子过得如何。
根据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资料显示,卖场退租部分大多为二、三线品牌,一线品牌由于自身的品牌价值以及营销能力强等退租率较低,占到一成多。
从品类上来说,瓷砖退租率最高,其次是欧美家具和卫浴,而软装、定制类退租率最低。这说明精装房、整装等对市场的影响很大,其次是消费风格带来的变化。这表明在卖场渠道中,“瓷砖”们的日子很艰难,“软装与定制”们日子过得相对较好。
通过细看2020年卖场各个业态扩张或收缩的计划,发现增加定制业态的卖场占比达41%,其次是增加软装和体验业态的卖场占比达38%。
值得注意的是,在增加业态计划当中,餐饮、电器、教育培训、装饰公司都占到了20%以上,说明泛家居方向很明确。同时约33%卖场要缩减建材,显然“建材”们不受“房东们”的待见,与前文“建材们”退租率高遥相呼应,摊开来说,也就是谁都瞧不上谁。
卖场当下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客流量下滑以及卖场过剩、促销活动效果差。卖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流策略是丰富业态、提升消费者体验感、加强精细化运营管理,对外向泛家居转型,切入供应链,拥抱地产商。
那么,未来“租客”们如何在“后地产时代”以及家居渠道大变革时代,找准自己的定位?(来源:居家观察者)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1【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2【白话解】
道德经上篇言道,下篇大多说德,为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大用。道和德互为阴阳,两者玄同。大道如同河流,不断地往下流动,随着时间流逝,人们也许只看到河流,不知道河流的源头是哪里了。
上德的人虽然有德,但是不居其德,不以德高而自居,不有心做有德之事,不责求回报。道是说大小的,有大道和小道之分。德是说上下的,有上德和下德之分。这里说的上德,就是中庸上说无声无臭的至德,也是大学上说的明德。大学之道,在于发明每个人本有的明德。世人千古处于暗室之中,被物欲遮蔽住了。怀道的人点亮了心灯,并传给世人,发明每个人本有的明德。
下德虽然是表面上符合仁德,但是有心为之,责求回报,可以称之为无德。从德字的演化可以看出来,远古的文字,德字由两部分组成,并没有一个心字,此为无心为德,反而是有德。后来下面多了一个心字,此为有心为德,虽然不失德,但是却无德。上德的人无心为德,虽然没有责求回报,但是无为恰能成全他无不为。下德的人有心为德,责求回报,反而不能成全其无不为。
上仁虽有为,而无恃为的心,并不会自恃其有。世道继续越流越下,德又下衰,于是才开始有仁义的名。仁和义对比来讲,仁反而没有像义那样责报之切。讲义气是必须的,如果没有讲义气,可能就会被讨伐了。相比之下,仁还没有责报那么切,所以无以为。如果对人有仁恩了,就还是希望别人有所回报,上仁是不责求别人回报的。为作恶感到羞耻的心,这就是义了。恭敬的心,这就是礼了。分辨是非的心,这就是智了,当然这只是智巧而已,并不是真的大智慧。仁义礼智,这四者并不是从外面来的,而是每个人本来就有的。这四者都是从道的树根长出来的枝枝叶叶。仁与义相比起来,义责其回报更切,所以有以为。
上礼是有为的,君主制定出了社会的纲纪、制度和法令,要世人去遵守。崇尚一些社会美德,要世人去追求。前面章节有说不尚贤。如果世人不能响应并遵守法令,如果不符合道德的标准,就会被口诛笔伐了,伸出胳膊去又拉又拽的要世人遵守了。礼为天地之序,人伦之理。其德下衰,到这里已经衰落到了极点了。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因此礼乃忠信之薄,为乱之首。
前识,可以称之为智巧。智慧在于根,前识在于枝叶。道德在于根和树干,仁义礼智信在于枝叶。前识为大道的枝叶,也是愚昧的开始了。前识里面束缚了许多东西,里面有我们与生俱来的经验,规则等。大丈夫处在厚德的地方,不处于薄的地方。大道为厚,礼义为薄。前识为薄,大道为厚。树根为厚,树叶为薄,这个还是很形象的。智巧为薄,智慧为厚。前面讨论了轻重、大小,这里说厚薄。圣人处其厚实,而不会选择薄的枝叶。圣人不会舍本逐末的。圣人去掉仁义礼,回归于道德。太上以道德为尊,而仁义次之。大丈夫处厚而不处薄。务实而不务华。取根本而舍枝叶。因此说去彼取此。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