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峰山公园修缮建设粤剧大观园
21日上午,顺德粤剧大观园内顺福戏台前熙熙攘攘挤满了观众,台上《六月飞霜之大审》《大断桥》《血溅未央宫》等折子戏轮番上演,俏丽多姿的扮相、婉转悠扬的唱腔、引人入胜的剧情,在唱唱打打、绣袍翻飞中,大观园真若“粤韵飘香、琼花幻彩”,台下观众不时爆发阵阵“好嘢”的喝彩声、鼓掌声。这是“万家灯火万家弦”——顺德首届粤剧曲艺荟的第八场演出。从本月7日开始,粤剧大观园每个周末都有粤剧、曲艺表演,将持续一个月。
粤剧大观园景色。/珠江商报记者周焯杰摄
近日,佛山市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指数公布,顺德区分数位居五区之首,这得益于各方面的综合提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顺德市民对环境提升后的获得感最为强烈,特别是以顺峰山为主的环境优化提升后,顺德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比以往更强。今年以来,顺德启动打造顺峰山粤剧大观园、提升光影文化展,进一步提升优化顺峰山公园人文环境。
顺德粤剧大观园以顺峰山“两山两湖两塔一寺”为载体,将粤剧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公园的仿古建筑群中,修缮建设琼花楼、八和堂、吉庆阁、焕彩厅、伶艺茶庄等10个独立建筑,分别讲述粤剧古今变化、粤剧的表演形式、服饰道具、经典名剧、顺德名伶等,展示了粤剧在顺德的发展历程。顺峰山公园桂海芳丛周边仿古建筑修缮改造提升工程今年年初启动,由顺德区中心城区建设工程指挥部建设,工程由被称为“顺德地标之父”的知名建筑设计师梁昆浩进行全过程的指导,并经过多轮考察、研讨,结合了专家及主管部门意见,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将打造成顺德粤剧文化地标、粤剧爱好者的交流展示基地、展示和传播顺德粤剧文化的重要窗口。另外,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好的观影体验,顺峰山公园正对光影文化展配套设施进行改造提升。
高质量发展的顺德需要高质量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近年来,顺德党委政府积极谋划顺德文化高质量发展,推动顺德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通过光影文化展、粤剧大观园等提升顺峰山公园文化软实力就是重要举措之一。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多次表示,要把顺峰山公园打造成彰显顺德城市文化的展示客厅。19日傍晚,郭文海与区委常委、副区长冼阳福到顺德粤剧大观园调研,深入各个建筑详细了解其功能布局、体验多媒体展示顺德名伶唱腔、感受顺德粤剧文化历史,琼花楼、八和堂、吉庆阁、焕彩厅、顺福戏台,一路走来,脸谱、浮雕、木雕、彩绘、假山,加上灯光、水雾,美轮美奂、一步一景、步移景异。郭文海对相关部门匠心打造顺德的粤剧大观园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郭文海表示,作为中心城区,要打造高质量的文化,顺峰山公园不仅有山水,更要有文化元素,要把顺德粤剧、功夫、状元等文化元素在顺峰山公园集中展示、宣传,彰显顺德文化,这样才有灵魂;要继续优化完善顺德粤剧大观园,进一步展现顺德深厚的粤剧文化底蕴。
全方位展示顺德粤剧文化
据顺德中心城区城市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张元介绍,顺德粤剧大观园,以优雅的园林建筑、丰富的艺术展陈,带游客穿越时空,领略唱念做打魅力,未来粤剧大观园更将作为展示和传播顺德粤剧文化的重要窗口,为顺德粤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添砖加瓦作出贡献。“大观园内对粤剧文化展陈,也是对粤剧文化的一种诉说,让我们的市民与游客对本土粤剧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我们也设置了互动的项目让游客参与其中,如在八和堂、焕彩厅等媒体展示区就可以领略不同粤剧名家的唱腔风采,体验粤剧艺术的乐趣。”
顺德粤剧大观园亮点纷呈,正门大堂悬挂的木雕上雕刻的是家喻户晓的古老传统粤剧《六国大封相》,由省级非遗项目(木雕)传承人林汉旋制作。琼花楼用9个故事,绘声绘色讲述了粤剧的起源与发展,而且早上9~11时、下午2~5时还有烟雾表演。吉庆阁讲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末粤剧发展的历程。八和堂以多媒体形式讲述粤剧表演的形式与艺术,市民还可聆听或收看顺德名伶唱腔。焕彩厅则展示了粤剧的服饰、乐器与表演器具。名伶茶庄介绍了历代粤剧名伶名家(含顺德名伶)、梅花奖得主的资料。顺福戏台则供粤曲爱好者们举行私伙局演出。曲乡风采廊介绍顺德粤剧以及粤剧的面谱、乐器等。
搭建粤剧曲艺交流平台
顺德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副总干事俞虹表示,顺德作为粤剧曲艺之乡,民间有两百多个私伙局,粤剧文化艺术群众基础深厚,此次在粤剧大观园内举办“万家灯火万家弦” ——顺德首届粤剧曲艺荟,展演顺德的精品粤剧,让专业的粤剧唱家与本土的私伙局业余粤剧爱好者们融合演出,搭建一个高质量的粤剧曲艺艺术交流平台,对本土粤剧曲艺文化的发展将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接下来,还有许多优秀的私伙局将在顺福戏台轮番上演,也期望这些优秀的团队带动本土更多的私伙局不断提升演艺水平。”俞虹说。
自12月“万家灯火万家弦”——顺德首届粤剧曲艺荟在园内正式启动,接连数周为游客观众奉上顺德优秀粤剧曲艺精品展演,顺峰山公园游客人数更骤增至日均四千多人。
“家门口的‘好学校’多起来了,我们更有幸福感。”上周五,高明市民杜敏新把孩子从蓓蕾幼儿园接回了家,准备过个和乐的小周末,无须舍近求远,就有名园就读,让杜敏新一家获得感满满。
为办好群众满意的教育,近年来,高明重点推进全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教育扩容提质工程,以强师兴教、品质兴教为抓手,推动教育质量实现新突破,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群众身边,让高明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转变。
扩容提质 增加优质教育资源
今年九月开学季,西江新城蓓蕾幼儿园开园备受瞩目。这所占地面积达5333.6平方米的幼儿园,以“名园办分园”模式打造,设施设备均按照广东省一级幼儿园标准建设和配备,并由高明区机关幼儿园输出师资和管理品牌。与此同时,明珠、福源、梅沙、明德等幼儿园同步开园,直接为高明区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340多个。
高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举措,不止于此。2015年,高明实验中学、广外佛山外校、新杨梅小学、启慧学校建成投用;2018年,西江新城一小投入使用,打造珠三角地区基础教育标杆名校;2019年,沧江中学、西安实验小学、崇步学校等一批学校完成扩改建,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数据显示,2018年全区教育投入比2012年实现翻倍,6年来新、扩、改建中小学校14所,新增学位1.39万个以上,并成功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复评。数年来,以优先规划、优先建设和适度超前的原则,高明推进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统筹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学龄人口变动趋势等因素,通过启动一批、落地一批、建成一批、提质一批,推动教育与城市建设的深度融合发展。
近期,高明区拟出台《佛山市高明区基础教育设施建设专项规划(2018-2022)》,将根据高明未来城市人口增长的趋势和特点,建立学位供需协调机制。
按照规划,今明两年,高明将重点针对现状学位紧缺地区(如荷城街道旧城区)、现状学校服务范围未有效覆盖地区(杨和镇大沙片区等)的需求特征,通过扩建或新建学校,布局基础教育设施;而在2021年~2022年期间,高明将重点在城镇拓展新区和“三旧”改造地区新建各类教育设施,以满足新增教育需求,主要包括荷城街道西安和三洲改造地区(在建区域)、西江新城中北部、更合镇西部组团中心区和金谷朗地区等。
提高质量 推动教育高位均衡
让群众满意的教育,首先是高质量的教育。面对教育差距,高明要如何回答好新时代教育命题,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学校“管好”,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无疑是“人民满意”的价值指向。
今年9月,在初中一级化办学基础上,全区公办小学收归区直管理,推行一级化办学改革。如此一来,教育资源配置、师资队伍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等均纳入区级层面统筹,真正提供有效的、精准的、创新的教育供给。
随之而来的是,高明实施“区管校聘”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一方面通过校长公开竞聘选拔一批优秀的学校教育管理者,另一方面开展双向选择、学科支持等形式的教师交流轮岗打破校际乃至镇域藩篱,推动师资队伍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
去年,高明区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合作,拉开了共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试验区的序幕,重点促进高明区校长领导力提升、教师专业化培养。一年来,广二师依托自身作为省校长培训中心、省教师发展中心、国家校长领航工程基地等资源优势,为高明开展了分类别、多层次、多形式的校长教师专业培训与培养,为造就一批师德高尚、专业精通、奉献担当的教育人才做出了有效探索。
与此同时,高明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也升级转型为区教师发展中心,并在4个镇街分设镇街教育服务部,打通全区教研科研、教师培训、教育信息化的任督二脉。在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个首批学科基地成功创建基础上,今年秋季开学后,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等5个学科教育研究基地亦扬帆启航,以多元的教研平台,构建中小学全覆盖的“教研网”。
近年来,高明亦逐步加大教师培训资金投入力度,资金规模从数十万元提升至300万元,大大拓宽了培训提升的覆盖面,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塑造‘学在高明’区域新形象,需要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支撑,而区教师发展中心在培育师资队伍上将发挥重要牵引作用。”高明区副区长孙先莉说。
此外,为了促进教育公平,高明积极完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政策,积分入学率多年位居全市前列。实施残疾儿童少年十五年免费教育,通过开办特教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落实全纳教育,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利。
“下阶段,将实施‘有为’教研,抓好教育质量指导与监测,深化学科教研基地建设,打造一批现代化新优质学校。”高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推进教育公平共享,增强教育服务能力。
昨日上午,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主办的“2019锦绣中国发布盛典”在北京举行,禅城区祖庙街道、南庄镇紫南村分别入选“新时代·中国最美文化魅力小镇”、“新时代·中国最美乡村”。
“2019锦绣中国榜”评选活动经过专家意见、网上公示、舆情监测等相关评审环节,在全国范围内共评出64个村镇。其中,祖庙街道、南庄镇紫南村均为全省唯一上榜的镇(街道)、村。此外,紫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潘柱升也荣获“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贡献人物”荣誉,成为全省唯一上榜的个人。
近年来,在潘柱升带领下,紫南村一改往日落后面貌,蜕变成全国闻名的明星村。同时上榜的祖庙街道,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南狮南拳、佛山剪纸、木版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地。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