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中院实现共享普法精准普法互动普法
昨日,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佛山中院”)在顺德创意产业园举行“向法而行”普法平台上线仪式。
佛山中院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利用H5、微信定位、腾讯地图等新媒体技术开发了“向法而行”普法平台,在微信公众号“佛山中院”设置了专属模块,分为全域普法资源、支部普法足迹、精准普法预约、法治营商献策四个板块,实现共享普法、精准普法、互动普法三项功能。
全域普法资源板块提供了诉前调解指南、农民工工资保障等法律课件、法律问答、法治微电影等普法资源,群众可一键获取资料,共享普法服务。
精准普法预约板块分门别类提供民法典、物业服务合同、金融业务矛盾风险防范化解等16门课程,社区、学校、企业、国家机关等可根据自身需要免费预约,实现精准普法。
此外,群众还可以通过定制课程功能,预约定制个性化普法课程,也可以在营商环境献策板块留言,积极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言献策,实现指尖上的互动普法。
上线仪式结束后,佛山中院民三庭副庭长郑正坚为在场的企业负责人和职工做了一场题为“版权保护的常见误区”的法治讲座,从创意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内容违法的作品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视听作品是否为法人作品等14个方面入手,为听众做了精准、专业的讲解,成为平台上线以来的首场讲座。
佛山中院研究室主任肖启明表示,“向法而行”普法平台是法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具体举措,也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佛山、法治佛山的有效措施,适应了互联网发展趋势,提升了普法效果。下一步,佛山中院将结合“民法典万场普法基层行”等活动大力推广使用平台,不断完善服务内容,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支撑。
“双减”政策落地后,近段时间,佛山市中小学校陆续推出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既有晚自习、作业辅导,也提供体育、艺术、劳动实践等素质拓展类服务。与此同时,面对学生和家长多样化的需求,如何吸纳各方面力量参与课后服务,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升课后服务品质,成为各个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记者走访发现,对此,佛山不少中小学已纷纷开始主动破题,除了充分发挥本校老师力量开展丰富课程外,还尝试借力家长、第三方机构等校外资源,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协调育人,丰富学生们的课后服务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赋能。
家长进课堂,“双减助学团”架起家校共育新桥梁
大米是怎么来的?有哪些种植大米的高新技术?在灯湖三小201班的课堂上,韩雨芽爸爸正向同学们绘声绘色介绍着大米从播种到收割的一生,为了让课堂更加生动,韩爸爸还特意带来了水稻和种子供孩子们观察、研究。另一边,在510班,梁爽妈妈则在指导同学们玩“T字之谜”智力拼板玩具……这是灯湖三小试行开展的“双减助学团”活动的精彩一幕。
9月份,在“双减”政策落地后,灯湖三小积极响应,结合以往开展“家长导师进课堂”的成功经验以及一直以来对生涯教育的探索,设立家长助学团,邀请各行各业的热心家长,在课后服务时间前来为孩子们传授知识、开拓眼界,激发学生们对不同职业的理解与向往。
活动中,在各班家委的组织下,全校超千名家长们结合自身时间、特长、职业资源踊跃报名,开设了植物观察、折纸、书法、护牙讲座等丰富课程。“我们都特别珍惜这个机会,希望能提高孩子的知识面和拓宽眼界。”美术专业出身的五年级家长邱孟浩给505班同学们精心准备了书法课。为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上课前,邱孟浩还特意跑到文具市场买了几十支硬笔、书签作为课堂互动的奖品,还把家里名贵的笔墨纸砚全部搬到教室,让孩子现场观摩。
而为了确保家长们的教学质量,学校指引家长用“三个一”的方法去设计课堂:包括讲一个从业故事、介绍一天的工作、创设一个操作体验活动等,同时,家长课程的课程内容也会由家委会和老师提前把关。“其实这也是生涯教育非常好的途径,不仅有助于孩子感受不同的职业,家长进校后也能真实感受学校的学习、管理氛围,更加了解孩子的情况,从而客观评估自己的孩子,更加有利于架起家校共育新桥梁。”灯湖三小副校长孙明洁说。
孙明洁介绍,目前“家长助学团”活动一个月试行期已经结束,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完善活动,比如将家长每周进课堂的次数适当精简,确保家长准备可以更充分,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形成良性机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南海区生涯教育的课题学校,灯湖三小每学期都会定期开展家长生涯导师团活动,邀请具有不同职业特点的家长前来授课,甚至结合校外资源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校方表示,这项活动今后也将延续到课后服务中,通过丰富的家长导师资源,进一步拓宽孩子们对于不同职业的认知与理解。
校外力量爱心助学,丰富课程促学生多元发展
10月18日下午5时20分,玫瑰小学运动场上,专业足球教练带着学生正在进行足球运球训练。另一边的计算机室里,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拼乐高机器人。在禅城区玫瑰小学,课后服务并不只是单纯的延长看护,而是学校教育的广阔延伸。通过充分发挥本校教师特长资源,加上第三方机构在学校开设的培训课程,如今,玫瑰小学各类素质托管课已超过50余门。
据介绍,玫瑰小学的课后服务分为两个时段,第一时段为16:15-17:10,第二时段为17:20-18:00。该校副校长刘斯曼表示,由于禅城区课后服务定价等相关指引政策尚未出炉,学校现在开设的所有课后素质课程均为体验课程。一方面,学校以本校老师为主力,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了38个社团,每周五下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素质托管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引入校外第三方机构,学校开设了包括篮球、乒乓球、足球、拉丁舞、啦啦操、小主持、科技创客班等丰富课程。“学生通过参加素质托管培养了兴趣,也可为校队输送人才,第三方专业教练也将为校队进行免费指导。
作为引入机构之一,玩道传奇篮球培训机构在玫瑰小学开设的篮球班目前有学员近80人,每周机构会定期派出4名专业教练前往学校授课。该机构负责人林教练告诉记者,进入校园开展免费课后服务的初衷在于倡导体育运动,并通过实际教学效果做出口碑。“参与篮球运动的孩子们身体素质、需求各有不同,我们会进行不同课程的调配,包括校队储备组、提高课程、趣味课堂、基础课程等,最开始两节课,我们会进行素质训练,根据孩子的水平和潜能进行分组教学,确保课程的教学效果。”林教练说。
记者走访发现,为了尽可能丰富孩子们的课后服务内容,引入第三方机构等社会资源成为大多学校开展素质课程的首选。10月8日起,三水区实验小学结合学校特色及经验,引入第三方校外机构推出校内课后素质托管服务,开设17门体艺课程,包括足球、篮球、街舞等,促进学生多元发展。“课程价格通过学校、家委会代表、第三方校外机构三方核价。”三水区实验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托管期间,学校会对第三方机构的课堂教学开展日常监管,将家长评价纳入课程考核体系。今后,学校也将考虑强化家校联动,研制准入标准和管理办法,引入家长志愿者力量,努力做好课后服务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计划引入第三方机构,南海区颜峰小学还借助南海非遗人物、颜峰武术龙狮协会和国家太极专家等校外力量,在学校免费开设狮头扎作等传统文化课程。“这也是我们学校的传统,双减政策落地后,希望有更多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校外热心人士、非遗传承人等走进校园,共同为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助力。”颜峰小学校长黄端荘说。
关注:亟须盘活多方资源 切实提升服务质效
“双减”政策之下,不少家长纷纷反映,作业少了,基本在学校能做完;孩子不会做的,校内有老师辅导作业;孩子喜欢的兴趣课程,可以校内报班,不必再校外奔波。“学校开设的素质课程很好,孩子兴趣很高,每周都热切盼望着去上课。”玫瑰小学五年级家长陈先生说。
而接受采访的学校均表示,随着课后服务的逐步推广,遇到的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最终会通过精心设计安排的课后服务,真正体现出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的效果。玫瑰小学校长罗秋霞认为,“双减”政策督促推动教育人回归教育的本真,学校除了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外,还要全面提质托管的丰富育人功能。孩子们在学校不管是文化课,还是各种素质教育课,都能学到很多东西,这些家长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针对如何丰富课后延时服务的内容,灯湖三小五年级家长邱孟浩认为,学生特点多样,需求也多样,因此课后服务不能够仅靠校内的资源来推进。建议一方面调动家长力量,聘任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专业人士或者志愿者参与。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第三方社会机构。在后续的推进过程当中,应该积极探索合作方式,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除了课后服务的内容,家长关心和议论最多的还有课后服务收费以及机构资质问题。随着课后服务的推广,这些问题也逐渐变得清晰。
近日,南海区率先发布《关于南海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下午校内课后服务收费标准(试行)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下午校内课后服务成本由政府、家长共同分担,学校免费提供每天1学时的下午校内课后基本托管服务;超出1学时后,学校内部供给的下午校内课后服务基本托管、素质拓展收费标准为每生每学时5元。学校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科技、体育、音乐、劳技等素质拓展课后服务,最高限价为每生每学时40元。
此前,三水区教育局也发布了素质拓展服务机构“白名单”,全区共计71家。三水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一个学期为周期,对“白名单”进行动态增补。“白名单”中的机构如出现须终止合作情形的,将列入“黑名单”,以保障学生得到规范、优质的素质拓展服务。
“家长最期待还是教学效果,外面的培训停了,如何利用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时间,让孩子有所收获,才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邱孟浩表示,目前南海区出炉的课后延时服务定价比广州等地便宜,对于家长而言,除了合理的定价外,最关注的还有学校引进的第三方机构是否有效果。因此,在引进第三方机构方面,必须要严格把关、考核,甚至配套准入机制、退出机制,在教学上要有教学效果的监督,才能真正满足学生与家长的需求。
很多年后,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回忆起,或许会认为,这是一个命运的转折点。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减碳之势即将燎原。这对中国政府、企业来说,都将是一个重大考验。碳达峰、碳中和将极大地改变中国的能源结构,影响中国的产业布局。
传统产业发展将遇到瓶颈,新增长点更加生机勃发。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透露:“据我们国家有关机构测算,如果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大体上需要136万亿元投入,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双碳”政策将使新能源、绿色建筑、节能家居、光伏发电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不断催生新的万亿市场。
转换赛道、重新洗牌,给了地方经济和企业一个大跨步发展的机会。抓住了,就能实现超车;抓不住,就可能被大浪淘沙。在传统制造阶段引领风骚数十年的佛山,在低碳经济时代,如何延续曾经的优势和辉煌?转型必将带来阵痛,佛山又如何把阵痛降到最小,把降碳成效和经济效益做到最大?
碳中和时代
能源、建筑、工业释放大量机遇
碳达峰、碳中和究竟是什么?
碳达峰,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并开始逐步下降。
碳中和,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等途径,不断吸收二氧化碳,从而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护绿色地球,是实施碳达峰和碳中和政策的最终目的。要做到前者,主要是需要节能减排,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后者,还需要加强绿色生态建设,使排放出去的二氧化碳又变回来,形成一个完美的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只有先控制好碳的排放,才能最后实现排放和吸收平衡。
今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会议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
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当前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中后期,能源总需求一定时期内还会持续增长。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发达国家有60年到70年的过渡期,而中国只有30年左右的时间。这意味着,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的难度和力度要比发达国家大得多。
随着低碳产业链不断延伸,其意义变得更加深远,不仅仅只是推动工厂节能减排,还将拉动上百万亿的产业升级,催生超百万亿元的市场。
根据国内外主流机构测算,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的资金投入规模介于150万亿~300万亿元之间,相当于年均投资3.75万亿~7.5万亿元。巨量资金需求背后蕴藏巨大的风口机遇。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会长权顺基曾举例,以电动汽车为例,学者预测,这几年的销售和资金投入每年要增加35%以上。此外,建筑、工业领域都会释放出大量的机遇。
中信证券发布研判认为,在能源结构方面,为实现碳中和,我国光伏、风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在能源中的比重将大幅提升,预计整体比重将从目前的10%以内提升至70%以上,平均每年提升1.5~1.6个百分点。从消费结构方面来看,更节能的新能源汽车、节能家居等产品将逐渐普及。
建筑方面的机遇则更加明显。《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3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比重的51.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能耗还将持续增高。推行绿色建筑,将是建筑行业节能减排的重点工作。
低碳经济
城市魄力能力的比拼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降低碳排放势在必行。对佛山而言,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市,节能减排的压力不小,经济也要保持稳健增长。
低碳经济的本质,不只是节能减排,而是在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任务外,还可以更多地向低碳要效益。不是让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而是让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挂钩!
如何将两者更好地结合起来,考验的是一个地方政府的魄力和能力,也考验一个企业的格局与勇气。
在这条赛道上,已经有众多地方、资本和企业率先动起来了。
深圳银保监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深圳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到3488亿元,同比增长16.8%。绿色金融的快速增长,正成为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深圳绿色产业经济发展迅猛,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废弃物处理等产业拥有一批领军企业。2020年,深圳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1227亿元,同比增长6.2%。
福建也在打造碳中和工业园区样板。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引进了金风科技、东方电气、江苏中车等知名风电企业,并获得了北京绿色交易所颁发的碳中和证书。江苏省无锡市不仅在5月份成立了首个零碳科技产业园,远景智能、红杉中国共同发起的碳中和基金近期也在此落地。
在这条道路上,佛山走得也挺快。
虽然“双碳”政策听起来还很新鲜,但低碳环保对佛山来说并不陌生。早在2011年,禅城区就成功获批成为广东省首批低碳试点区,也是唯一一个入选的珠三角的中心城区。而佛山轰轰烈烈开展了数年的村级工业园改造,其目标也是指向低排放、能耗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的绿色经济。如何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发展经济,佛山已探索良久。
佛山优势
制造大市已积极探索
与其他城市不同,低碳经济佛山样本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记者认为,最重要的依然是民营企业和实体经济。
拥有一大批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民营企业家,他们深耕于实体经济、深耕于制造业,这仍然是佛山发展低碳经济的最大优势。
新能源有风口?那就自己造。
今年7月,广东简一集团陶瓷有限公司与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1500亩的广西梧州生产基地厂房开展合作,采用建筑光伏一体化设计进行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后,预计光伏发电量年均6000万度,二氧化碳减排量54000吨。除了简一,还有顺成集团、新明珠、东鹏控股等多家佛企近年来纷纷与光伏企业合作,布局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光伏发电项目。减排的同时还可增强能源的自主性。
氢能的布局也在不断加快。5月26日,广东省内首艘氢能源船舶——南海企业广东中氢博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研发氢能游船下水,标志南海氢能又进一步。作为氢能产业的先行者,南海目前已集聚了广东探索、广东清能、广东济平、海德利森等数十家氢能企业,形成了较完整的氢能产业链。
节能产品有需求?那就加大马力研发、生产。
作为制造大市和建材生产大市,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推进,佛山正积极抢抓绿色建材生产机遇,力争创建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建陶、铝型材、节能门窗、灯具和新光源、新能源建筑应用产品、新型墙材和节能材料等建材产业发展更加蓬勃。
节能家电的发展也如此。7月,美的家用空调事业部联合两研究院共同牵头起草的《家用电器生命周期评价导则》 和《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家用电器制造企业》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这是行业首份碳中和实施领域技术标准。据悉,高达30%的居民碳排放来自于家用电器。随着碳交易的实施,国外各种“绿色贸易”壁垒建立,将使节能家电的门槛不断提高。美的率先出手起草标准,除了能为节能减排作出贡献,还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在节能产品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
有这样的产业基础,有这样的民营企业,佛山有望做低碳经济的践行者,甚至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打造低碳经济发展的佛山样本。
佛山挑战
考验地方政府低碳经济规划能力
虽然佛山发力低碳经济有诸多优势,但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不可小觑。
由于佛山还有大量碳排放较高的行业和中小企业,其高耗能、高排放问题仍较为突出,在对其进行整改的过程中,将会不可避免地面临行业阵痛。
陶瓷行业最为明显,作为耗能和排放都较高的行业,佛山对其监管严、行动早,2008年就在全国率先打响了陶瓷产业环保整治攻坚战,严监管加“煤改气”后陶企生产成本上涨,导致部分企业生产线关闭或停产。2017年至2020年,佛山陶瓷工业总产值达到高峰后连续四年负增长。
但一些龙头陶瓷品牌,如蒙娜丽莎、新明珠、科达、宏宇、欧神诺、金牌、新润成一直在积极进行改革,创新通过绿色制造提高生产效能,使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反而在“环保风暴”中脱颖而出,获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促进了佛山陶瓷产业在全国率先建立起绿色生产的领先优势。
如何减排?减排的日程和力度怎么安排?如何才能更有针对性?这都非常考验政府的低碳经济规划能力。
政府对减碳应该以引导和鼓励为主,以严控为辅。坚持引导发展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相结合。针对一些排放比较高的企业,更要提前积极做好规划,避免为了“补功课”,而忽然“一刀切”关停并转。
“十三五”期间,顺德设立了区级节能专项资金,对企业开展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和清洁生产项目等给予扶持,共扶持项目42项,引导企业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优化用能结构。
未来,政府可以加大对经济效益+节能减排效果都较为显著的项目的扶持力度,比如受市场欢迎的节能产品、新材料、新能源的研发等,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大幅增加企业的动力。今年6月,深圳市启动2022年绿色低碳产业扶持计划,重点支持新能源领域如氢能、新能源汽车,先进储能和节能环保领域如节能装备、环境治理装备的技术创新、产品提升,最高资助1000万元。深圳的实践值得佛山参考。
此外,佛山制造产业众多,如何针对不同产业实施不同的节能减排规划,也值得深思。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在库认为,受碳排基数、用能方式、技术路线、产品性质等因素影响,不同行业在碳减排进程中的作用存在很大区别,把握好降碳节奏很关键,要制定最经济有效的降碳顺序和路径。佛山应根据自身情况,研究确定不同行业的战略重点和实施路径,实现差别化和包容式低碳转型。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形势下,低碳经济是一个非常大的风口,需要具有针对性的精细化的发展规划。能否在这条赛道上既快马加鞭又行稳致远,真正考验的是佛山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市的战略眼光、规划能力和行动力。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