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如何在低碳经济赛道上借势起飞?
很多年后,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回忆起,或许会认为,这是一个命运的转折点。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减碳之势即将燎原。这对中国政府、企业来说,都将是一个重大考验。碳达峰、碳中和将极大地改变中国的能源结构,影响中国的产业布局。
传统产业发展将遇到瓶颈,新增长点更加生机勃发。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透露:“据我们国家有关机构测算,如果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大体上需要136万亿元投入,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双碳”政策将使新能源、绿色建筑、节能家居、光伏发电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不断催生新的万亿市场。
转换赛道、重新洗牌,给了地方经济和企业一个大跨步发展的机会。抓住了,就能实现超车;抓不住,就可能被大浪淘沙。在传统制造阶段引领风骚数十年的佛山,在低碳经济时代,如何延续曾经的优势和辉煌?转型必将带来阵痛,佛山又如何把阵痛降到最小,把降碳成效和经济效益做到最大?
碳中和时代
能源、建筑、工业释放大量机遇
碳达峰、碳中和究竟是什么?
碳达峰,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并开始逐步下降。
碳中和,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等途径,不断吸收二氧化碳,从而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护绿色地球,是实施碳达峰和碳中和政策的最终目的。要做到前者,主要是需要节能减排,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后者,还需要加强绿色生态建设,使排放出去的二氧化碳又变回来,形成一个完美的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只有先控制好碳的排放,才能最后实现排放和吸收平衡。
今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会议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
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当前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中后期,能源总需求一定时期内还会持续增长。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发达国家有60年到70年的过渡期,而中国只有30年左右的时间。这意味着,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的难度和力度要比发达国家大得多。
随着低碳产业链不断延伸,其意义变得更加深远,不仅仅只是推动工厂节能减排,还将拉动上百万亿的产业升级,催生超百万亿元的市场。
根据国内外主流机构测算,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的资金投入规模介于150万亿~300万亿元之间,相当于年均投资3.75万亿~7.5万亿元。巨量资金需求背后蕴藏巨大的风口机遇。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会长权顺基曾举例,以电动汽车为例,学者预测,这几年的销售和资金投入每年要增加35%以上。此外,建筑、工业领域都会释放出大量的机遇。
中信证券发布研判认为,在能源结构方面,为实现碳中和,我国光伏、风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在能源中的比重将大幅提升,预计整体比重将从目前的10%以内提升至70%以上,平均每年提升1.5~1.6个百分点。从消费结构方面来看,更节能的新能源汽车、节能家居等产品将逐渐普及。
建筑方面的机遇则更加明显。《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3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比重的51.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能耗还将持续增高。推行绿色建筑,将是建筑行业节能减排的重点工作。
低碳经济
城市魄力能力的比拼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降低碳排放势在必行。对佛山而言,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市,节能减排的压力不小,经济也要保持稳健增长。
低碳经济的本质,不只是节能减排,而是在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任务外,还可以更多地向低碳要效益。不是让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而是让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挂钩!
如何将两者更好地结合起来,考验的是一个地方政府的魄力和能力,也考验一个企业的格局与勇气。
在这条赛道上,已经有众多地方、资本和企业率先动起来了。
深圳银保监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深圳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到3488亿元,同比增长16.8%。绿色金融的快速增长,正成为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深圳绿色产业经济发展迅猛,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废弃物处理等产业拥有一批领军企业。2020年,深圳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1227亿元,同比增长6.2%。
福建也在打造碳中和工业园区样板。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引进了金风科技、东方电气、江苏中车等知名风电企业,并获得了北京绿色交易所颁发的碳中和证书。江苏省无锡市不仅在5月份成立了首个零碳科技产业园,远景智能、红杉中国共同发起的碳中和基金近期也在此落地。
在这条道路上,佛山走得也挺快。
虽然“双碳”政策听起来还很新鲜,但低碳环保对佛山来说并不陌生。早在2011年,禅城区就成功获批成为广东省首批低碳试点区,也是唯一一个入选的珠三角的中心城区。而佛山轰轰烈烈开展了数年的村级工业园改造,其目标也是指向低排放、能耗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的绿色经济。如何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发展经济,佛山已探索良久。
佛山优势
制造大市已积极探索
与其他城市不同,低碳经济佛山样本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记者认为,最重要的依然是民营企业和实体经济。
拥有一大批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民营企业家,他们深耕于实体经济、深耕于制造业,这仍然是佛山发展低碳经济的最大优势。
新能源有风口?那就自己造。
今年7月,广东简一集团陶瓷有限公司与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1500亩的广西梧州生产基地厂房开展合作,采用建筑光伏一体化设计进行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后,预计光伏发电量年均6000万度,二氧化碳减排量54000吨。除了简一,还有顺成集团、新明珠、东鹏控股等多家佛企近年来纷纷与光伏企业合作,布局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光伏发电项目。减排的同时还可增强能源的自主性。
氢能的布局也在不断加快。5月26日,广东省内首艘氢能源船舶——南海企业广东中氢博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研发氢能游船下水,标志南海氢能又进一步。作为氢能产业的先行者,南海目前已集聚了广东探索、广东清能、广东济平、海德利森等数十家氢能企业,形成了较完整的氢能产业链。
节能产品有需求?那就加大马力研发、生产。
作为制造大市和建材生产大市,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推进,佛山正积极抢抓绿色建材生产机遇,力争创建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建陶、铝型材、节能门窗、灯具和新光源、新能源建筑应用产品、新型墙材和节能材料等建材产业发展更加蓬勃。
节能家电的发展也如此。7月,美的家用空调事业部联合两研究院共同牵头起草的《家用电器生命周期评价导则》 和《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家用电器制造企业》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这是行业首份碳中和实施领域技术标准。据悉,高达30%的居民碳排放来自于家用电器。随着碳交易的实施,国外各种“绿色贸易”壁垒建立,将使节能家电的门槛不断提高。美的率先出手起草标准,除了能为节能减排作出贡献,还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在节能产品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
有这样的产业基础,有这样的民营企业,佛山有望做低碳经济的践行者,甚至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打造低碳经济发展的佛山样本。
佛山挑战
考验地方政府低碳经济规划能力
虽然佛山发力低碳经济有诸多优势,但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不可小觑。
由于佛山还有大量碳排放较高的行业和中小企业,其高耗能、高排放问题仍较为突出,在对其进行整改的过程中,将会不可避免地面临行业阵痛。
陶瓷行业最为明显,作为耗能和排放都较高的行业,佛山对其监管严、行动早,2008年就在全国率先打响了陶瓷产业环保整治攻坚战,严监管加“煤改气”后陶企生产成本上涨,导致部分企业生产线关闭或停产。2017年至2020年,佛山陶瓷工业总产值达到高峰后连续四年负增长。
但一些龙头陶瓷品牌,如蒙娜丽莎、新明珠、科达、宏宇、欧神诺、金牌、新润成一直在积极进行改革,创新通过绿色制造提高生产效能,使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反而在“环保风暴”中脱颖而出,获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促进了佛山陶瓷产业在全国率先建立起绿色生产的领先优势。
如何减排?减排的日程和力度怎么安排?如何才能更有针对性?这都非常考验政府的低碳经济规划能力。
政府对减碳应该以引导和鼓励为主,以严控为辅。坚持引导发展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相结合。针对一些排放比较高的企业,更要提前积极做好规划,避免为了“补功课”,而忽然“一刀切”关停并转。
“十三五”期间,顺德设立了区级节能专项资金,对企业开展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和清洁生产项目等给予扶持,共扶持项目42项,引导企业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优化用能结构。
未来,政府可以加大对经济效益+节能减排效果都较为显著的项目的扶持力度,比如受市场欢迎的节能产品、新材料、新能源的研发等,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大幅增加企业的动力。今年6月,深圳市启动2022年绿色低碳产业扶持计划,重点支持新能源领域如氢能、新能源汽车,先进储能和节能环保领域如节能装备、环境治理装备的技术创新、产品提升,最高资助1000万元。深圳的实践值得佛山参考。
此外,佛山制造产业众多,如何针对不同产业实施不同的节能减排规划,也值得深思。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在库认为,受碳排基数、用能方式、技术路线、产品性质等因素影响,不同行业在碳减排进程中的作用存在很大区别,把握好降碳节奏很关键,要制定最经济有效的降碳顺序和路径。佛山应根据自身情况,研究确定不同行业的战略重点和实施路径,实现差别化和包容式低碳转型。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形势下,低碳经济是一个非常大的风口,需要具有针对性的精细化的发展规划。能否在这条赛道上既快马加鞭又行稳致远,真正考验的是佛山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市的战略眼光、规划能力和行动力。
千里之外的武汉,广东粤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志坤正在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材料行业的全国赛。10月12日,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佛山赛区)暨2021年“南海农行杯”佛山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落下帷幕,12家佛山企业晋级全国赛。
晋级全国赛企业数创历史新高,这是佛山企业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高光时刻。其背后,体现的是政府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在研发上不断攻坚克难的佛山创新创业密码。
12家企业晋级全国赛
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佛山赛区)已经落下帷幕,但12家佛山参赛企业的征途才刚刚启程,企业项目负责人将带着项目分赴杭州、洛阳、武汉和广州参加各自行业的全国赛。
粤科新材料凭借高性能涂层材料制备工艺与工程化应用项目,在佛山赛区脱颖而出并晋级全国赛。该公司总经理朱晖朝介绍,公司参赛项目是现代材料表面工程技术,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和新能源领域的高端装备高性能涂层产品的研发中,让产品性能和寿命大幅提高。
站上全国赛舞台,对于初创型企业来说意义重大。朱晖朝表示,通过参赛,公司不仅可以和全国优秀的创新企业同台竞技、交流学习,比赛中老师的辅导对公司理清发展思路也很有帮助,“我们也能与专业投融资机构对接,甚至匹配到合适的战略投资者加快公司的发展”。
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陈振权介绍,今年是佛山连续第八年设置独立赛区,通过大赛佛山挖掘了一批高水平创新项目,培育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了社会资本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今年,佛山有25家企业晋级省赛,同比增长38.9%;12家企业晋级全国赛,同比增长300%。这个数字表明,更多好项目站上了省、国家的舞台,更多好项目被社会、被资本看到了。”
除了粤科新材料,还有华运通达(广东)道路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维晨科技有限公司、佛山纳诺特科技有限公司晋级新材料行业全国赛;广东芯华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佛山弘视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福顺天际通信有限公司、佛山市尼博微电子有限公司晋级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全国赛;徕泰(佛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化尔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锦盛源(广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安道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分别晋级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行业全国赛。
产学研用融合发展 创新平台厚积薄发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水平最高的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今年,佛山进入全国赛的企业数创历史新高并非偶然,与佛山近年来深耕创新创业,下功夫打造创新创业沃土有直接关联。
近年来,佛山积极与大院大所合作并建立创新平台,为佛山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创业者。本次晋级全国赛的佛山企业,也有不少来自这些创新平台。比如,粤科新材料是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孵化的创新型企业;佛山纳诺特科技有限公司是力合佛山科技园引进培育的企业;佛山市化尔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以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汪晓军教授研发团队的技术为基础成立的新型生物技术公司。
“创新创业大赛所面向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以传统行业为主的佛山有不错的市场应用基础。”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助理、运营总监吴海波表示,创新平台成为大赛组委会深度挖掘的参赛企业发源地,研究院与佛山大部分科研平台达成合作,储备了大量优质项目,并在比赛过程中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对接、培训等,推动企业项目走向更大的舞台。
作为大赛承办单位,佛山广工大研究院也为本次全国赛输送了广东芯华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和佛山市尼博微电子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近几年,围绕佛山重点产业集群建设,该研究院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围绕半导体材料、设计、封装、装备、传感器等关键技术领域进行产业链布局,已经引进及孵化20余家半导体相关企业,所涉及的核心工艺及产品服务华为、中芯国际、华进半导体等288家企业。
立志解中国难题 树佛山制造品牌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有收官之日,但这些萌芽于制造之都的佛山企业并不会停下创新脚步。它们的志向是解决行业“卡脖子”难题,在国内树立起佛山制造品牌的地位。
尼博微电子就是其中代表。“我们想在国内创立功率半导体知名品牌,因为目前功率半导体品牌大部分是国外企业占领。”该公司董事长周战波介绍,公司主要进行半导体功率器件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为了攻克“卡脖子”难题,公司研发团队在“试验、失败、改进”的循环中逐渐靠近成功,目前公司年生产能力达到48亿块,在电机控制器领域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企业志存高远的背后,是佛山近年来大力营造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创新攻坚氛围。2020年初,佛山委托清华大学就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并形成了包括8大应用领域69个技术方向在内的佛山重点产业集群“揭榜挂帅”关键技术目录,计划以常年征集、滚动更新、分类实施的方式,组织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工作。
目前,佛山市重点领域“揭榜挂帅”科技攻关第一批立项方案已尘埃落定,广东宏石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等佛山企业,将分别携手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就行业难题展开联合攻关。
与此同时,以建设季华实验室为契机,佛山以培育国家实验室为目标,正奋力建成体现国家使命、彰显广东特色、具有佛山实力的“科技王牌军”,力争破解我国相关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地方政府搭台,创新主体唱戏,佛山创新创业的大戏永不落幕。
昨日上午,在佛山市高明区杨和镇杨西大道北,宜家供应链华南区分拨中心项目正式动工。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面积240亩,将推动高明现代智能绿色物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进入快车道。高明区委书记杨永泰出席活动。
宜家供应链华南区分拨中心项目隶属于英特宜家集团。该集团于1943年创建于瑞典,是全球最大的家具和家居用品零售商,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436个商场,全面负责宜家全球产品的研发、制造、运输、仓储物流业务。
宜家供应链华南区分拨中心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面积240亩,是2021年广东省重点产业建设预备项目。该项目主要负责宜家华南区产品的研发、制造、运输、仓储物流业务,形成一个以公路运输为主、海运进出口为辅,规划涵盖功能包括进出口、贸易结算、物流分拨、质量检测等,是宜家在华南区产业链布局的核心环节,将辐射中国华南地区现有与未来新开设的商场,以及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各国等,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智能化绿色物流中心。
宜家贸易中国有限公司总裁乔华介绍,该项目将助力宜家在华南区的业务增长,提高对区域市场的响应力,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作为宜家在华南区产业链布局的核心环节,宜家供应链华南区分拨中心项目计划于2023年运营。
秉承高效、绿色的理念,该项目将采用国际先进的设计及管理技术。在建设层面上,该项目将建成主体42米高的单层高标准仓库以及19~20层的高位货架,单位土地利用率达到普通单层高标准仓库的3倍以上;在管理层面上,所有货品将采用宜家特色的平板包装方式,极大地提升存储空间利用率。同时,该项目将使用宜家全球统一的自动化仓储管理系统及自动化设备,从货品入仓至出仓全流程均实现无人操作,进一步提高效率。
此外,该项目将通过一系列举措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如建筑将整体使用BREEAM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仓库和办公室整体使用LED灯照明,库内叉车全部使用锂电池,屋顶将安装光伏电池板,配备雨水循环利用和废弃物处理系统。
高明区委常委徐旭雁在致辞时表示,随着宜家项目的“一子落”,高明现代物流体系必将激活一池春水,实现“满盘活”,推动现代智能绿色物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进入快车道,引领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构建起在粤港澳大湾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接下来,高明将把握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规划建设等机遇,强化企业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为宜家项目加快落地、发展壮大创造强有力的软硬环境支撑。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