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佛山如何在低碳经济赛道上借势起飞?
详细内容

佛山如何在低碳经济赛道上借势起飞?

时间:2021-10-21     人气:3676     来源:佛山日报     作者:
概述: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

很多年后,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回忆起,或许会认为,这是一个命运的转折点。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减碳之势即将燎原。这对中国政府、企业来说,都将是一个重大考验。碳达峰、碳中和将极大地改变中国的能源结构,影响中国的产业布局。


传统产业发展将遇到瓶颈,新增长点更加生机勃发。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透露:“据我们国家有关机构测算,如果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大体上需要136万亿元投入,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双碳”政策将使新能源、绿色建筑、节能家居、光伏发电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不断催生新的万亿市场。


转换赛道、重新洗牌,给了地方经济和企业一个大跨步发展的机会。抓住了,就能实现超车;抓不住,就可能被大浪淘沙。在传统制造阶段引领风骚数十年的佛山,在低碳经济时代,如何延续曾经的优势和辉煌?转型必将带来阵痛,佛山又如何把阵痛降到最小,把降碳成效和经济效益做到最大?


碳中和时代


能源、建筑、工业释放大量机遇


碳达峰、碳中和究竟是什么?


碳达峰,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并开始逐步下降。


碳中和,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等途径,不断吸收二氧化碳,从而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护绿色地球,是实施碳达峰和碳中和政策的最终目的。要做到前者,主要是需要节能减排,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后者,还需要加强绿色生态建设,使排放出去的二氧化碳又变回来,形成一个完美的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只有先控制好碳的排放,才能最后实现排放和吸收平衡。


今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会议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


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当前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中后期,能源总需求一定时期内还会持续增长。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发达国家有60年到70年的过渡期,而中国只有30年左右的时间。这意味着,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的难度和力度要比发达国家大得多。


随着低碳产业链不断延伸,其意义变得更加深远,不仅仅只是推动工厂节能减排,还将拉动上百万亿的产业升级,催生超百万亿元的市场。


根据国内外主流机构测算,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的资金投入规模介于150万亿~300万亿元之间,相当于年均投资3.75万亿~7.5万亿元。巨量资金需求背后蕴藏巨大的风口机遇。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会长权顺基曾举例,以电动汽车为例,学者预测,这几年的销售和资金投入每年要增加35%以上。此外,建筑、工业领域都会释放出大量的机遇。


中信证券发布研判认为,在能源结构方面,为实现碳中和,我国光伏、风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在能源中的比重将大幅提升,预计整体比重将从目前的10%以内提升至70%以上,平均每年提升1.5~1.6个百分点。从消费结构方面来看,更节能的新能源汽车、节能家居等产品将逐渐普及。


建筑方面的机遇则更加明显。《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3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比重的51.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能耗还将持续增高。推行绿色建筑,将是建筑行业节能减排的重点工作。


低碳经济


城市魄力能力的比拼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降低碳排放势在必行。对佛山而言,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市,节能减排的压力不小,经济也要保持稳健增长。


低碳经济的本质,不只是节能减排,而是在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任务外,还可以更多地向低碳要效益。不是让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而是让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挂钩!


如何将两者更好地结合起来,考验的是一个地方政府的魄力和能力,也考验一个企业的格局与勇气。


在这条赛道上,已经有众多地方、资本和企业率先动起来了。


深圳银保监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深圳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到3488亿元,同比增长16.8%。绿色金融的快速增长,正成为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深圳绿色产业经济发展迅猛,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废弃物处理等产业拥有一批领军企业。2020年,深圳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1227亿元,同比增长6.2%。


福建也在打造碳中和工业园区样板。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引进了金风科技、东方电气、江苏中车等知名风电企业,并获得了北京绿色交易所颁发的碳中和证书。江苏省无锡市不仅在5月份成立了首个零碳科技产业园,远景智能、红杉中国共同发起的碳中和基金近期也在此落地。


在这条道路上,佛山走得也挺快。


虽然“双碳”政策听起来还很新鲜,但低碳环保对佛山来说并不陌生。早在2011年,禅城区就成功获批成为广东省首批低碳试点区,也是唯一一个入选的珠三角的中心城区。而佛山轰轰烈烈开展了数年的村级工业园改造,其目标也是指向低排放、能耗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的绿色经济。如何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发展经济,佛山已探索良久。


佛山优势


制造大市已积极探索


与其他城市不同,低碳经济佛山样本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记者认为,最重要的依然是民营企业和实体经济。


拥有一大批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民营企业家,他们深耕于实体经济、深耕于制造业,这仍然是佛山发展低碳经济的最大优势。


新能源有风口?那就自己造。


今年7月,广东简一集团陶瓷有限公司与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1500亩的广西梧州生产基地厂房开展合作,采用建筑光伏一体化设计进行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后,预计光伏发电量年均6000万度,二氧化碳减排量54000吨。除了简一,还有顺成集团、新明珠、东鹏控股等多家佛企近年来纷纷与光伏企业合作,布局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光伏发电项目。减排的同时还可增强能源的自主性。


氢能的布局也在不断加快。5月26日,广东省内首艘氢能源船舶——南海企业广东中氢博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研发氢能游船下水,标志南海氢能又进一步。作为氢能产业的先行者,南海目前已集聚了广东探索、广东清能、广东济平、海德利森等数十家氢能企业,形成了较完整的氢能产业链。


节能产品有需求?那就加大马力研发、生产。


作为制造大市和建材生产大市,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推进,佛山正积极抢抓绿色建材生产机遇,力争创建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建陶、铝型材、节能门窗、灯具和新光源、新能源建筑应用产品、新型墙材和节能材料等建材产业发展更加蓬勃。


节能家电的发展也如此。7月,美的家用空调事业部联合两研究院共同牵头起草的《家用电器生命周期评价导则》 和《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家用电器制造企业》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这是行业首份碳中和实施领域技术标准。据悉,高达30%的居民碳排放来自于家用电器。随着碳交易的实施,国外各种“绿色贸易”壁垒建立,将使节能家电的门槛不断提高。美的率先出手起草标准,除了能为节能减排作出贡献,还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在节能产品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


有这样的产业基础,有这样的民营企业,佛山有望做低碳经济的践行者,甚至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打造低碳经济发展的佛山样本。


佛山挑战


考验地方政府低碳经济规划能力


虽然佛山发力低碳经济有诸多优势,但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不可小觑。


由于佛山还有大量碳排放较高的行业和中小企业,其高耗能、高排放问题仍较为突出,在对其进行整改的过程中,将会不可避免地面临行业阵痛。


陶瓷行业最为明显,作为耗能和排放都较高的行业,佛山对其监管严、行动早,2008年就在全国率先打响了陶瓷产业环保整治攻坚战,严监管加“煤改气”后陶企生产成本上涨,导致部分企业生产线关闭或停产。2017年至2020年,佛山陶瓷工业总产值达到高峰后连续四年负增长。


但一些龙头陶瓷品牌,如蒙娜丽莎、新明珠、科达、宏宇、欧神诺、金牌、新润成一直在积极进行改革,创新通过绿色制造提高生产效能,使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反而在“环保风暴”中脱颖而出,获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促进了佛山陶瓷产业在全国率先建立起绿色生产的领先优势。


如何减排?减排的日程和力度怎么安排?如何才能更有针对性?这都非常考验政府的低碳经济规划能力。


政府对减碳应该以引导和鼓励为主,以严控为辅。坚持引导发展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相结合。针对一些排放比较高的企业,更要提前积极做好规划,避免为了“补功课”,而忽然“一刀切”关停并转。


“十三五”期间,顺德设立了区级节能专项资金,对企业开展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和清洁生产项目等给予扶持,共扶持项目42项,引导企业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优化用能结构。


未来,政府可以加大对经济效益+节能减排效果都较为显著的项目的扶持力度,比如受市场欢迎的节能产品、新材料、新能源的研发等,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大幅增加企业的动力。今年6月,深圳市启动2022年绿色低碳产业扶持计划,重点支持新能源领域如氢能、新能源汽车,先进储能和节能环保领域如节能装备、环境治理装备的技术创新、产品提升,最高资助1000万元。深圳的实践值得佛山参考。


此外,佛山制造产业众多,如何针对不同产业实施不同的节能减排规划,也值得深思。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在库认为,受碳排基数、用能方式、技术路线、产品性质等因素影响,不同行业在碳减排进程中的作用存在很大区别,把握好降碳节奏很关键,要制定最经济有效的降碳顺序和路径。佛山应根据自身情况,研究确定不同行业的战略重点和实施路径,实现差别化和包容式低碳转型。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形势下,低碳经济是一个非常大的风口,需要具有针对性的精细化的发展规划。能否在这条赛道上既快马加鞭又行稳致远,真正考验的是佛山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市的战略眼光、规划能力和行动力。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