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第三十一章 不祥之器
详细内容

第三十一章 不祥之器

时间:2020-02-07     人气:1238     来源:佛山资讯网     作者:陈书增注解
概述: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第三十一章 不祥之器

1.【原文】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居上势、则以丧礼处之。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2.【注解】

此章承接上章继续阐释君主不可对外以兵争强天下,对内以严刑峻法治理。治身不可与别人争强好胜,治心不可强制的消灭妄想杂念。治心只需要顺着心性就可以了,内心自然就会归于静定了。此章教导学人不可崇尚武力,治身也不可崇尚争斗和武力。


治身如果争强好胜,就会惊扰精神,百脉不稳了。发怒了可以恢复欢喜。有了怨恨可以恢复喜悦。即使亡国了也可以复国。可是人死了就不能够复生了。如果以武力争强于天下,必然会有许多杀戮的行为,这对于百姓就是深重的灾难了。侯王不可因为一时的意气,大动干戈,战争的机器一旦发动,敌我双方就会有许多的老百姓在战争中死去。圣人老子写此部经典的时候正值周朝衰落的时候。让我们看看周朝刚开始建立的过程。虽然兴有道之师,但是整个过程中也充满杀戮。殷商纣王荒淫无道,周武王以仁义之师伐暴救民。商军战败,血流成河。周公力劝周武王仅杀掉对十恶不赦的顽固分子,对殷商的遗民加以安抚。武庚为商纣王的儿子,周武王网开一面留下他继续管理商朝遗民。商民大悦,但是后来武庚还是造反了。周武王死后,周成王继位,周公就辅助周成王理政。但是周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不服,与纣王的儿子武庚纠合,联络一批殷商的贵族,并且煽动东夷几个部落,联合起兵清君侧,要一起对付周公,史称三监之乱。周公力劝周召公(周武王的弟弟)支持东征。在周召公支持下,周公调动大军,率军东征杀了自己的哥哥,平定了叛乱。武王灭商后,商纣王的哥哥微子来到武王军营前,表示投降。他袒露上身,双手捆缚于背后,跪地膝进,向武王请罪。武王将他释放,宣布恢复他原有爵位,以示宽厚为怀。封微子于宋,他是宋国的开国君主,也是个勤政的君王,为殷民所爱戴。微子当年曾经多次直谏商纣王,都没有能够被采纳。箕子为商纣王的叔父,为中华第一哲人。在商周政权交替与历史大动荡的时代中,因其道之不得行,其志之不得遂,只要远离殷商走到朝鲜去了。在那里建立了东方君子国,其流风遗韵,至今犹存。箕子被封于朝鲜。


周朝并没有采取斩首除根的暴力,大杀殷家的子孙,而是以仁德统一天下,这才逐渐消除战争杀戮带来的厉气。遭兵祸死的那些人,冤抑之气不解。必酿为劫灾,一人含冤还三年不雨。更何况说无数人含怨呢?所以大兵之后,必有凶年,或有瘟疫,或有酷旱大涝。一切奇灾,古今中外历史都可以看到,班班可考。以商朝开国君主汤的仁德,伊尹的贤良,尚有七年的大旱,其它可知。唐太宗刚刚登基也遇到大旱,设坛求雨。后来与百姓同利,力排众议,带头开通龙脉渭河之水灌溉,才缓解了旱情。死于兵祸的百姓固然冤,遭凶年而死的也是无罪,于是冤气越积越多,越久越毒。只有仁德的君主慈悲百姓,以天下苍生为念,才能够使得冤气消弭。遭遇兵祸的地方,其后人必想要报仇。人人好兵战,必大肆杀戮而后已,比先前还更惨烈。这样看来,战争何日才能了结呢?真是可悲可叹。纵观历史和现今的世界,冤冤相报何时了。


(1)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凡是善于用兵的人,必甘心于杀人。兵越佳而祸就越深,因此说是不祥之器。佳兵,是用兵最精巧的人。如历史上庞涓属于佳兵者,称之为佳兵者。秦赵长平之战,白起以诈坑杀赵国四十余万降卒。后来白起被赐死,伏剑自刎时他说:“我有什么罪过呢,老天何至于让我走到这一步呢?”过了好久他又说:“我本应当就死。长平之战,赵国投降的士卒有数十万之多,我都用诈术而把他们全部坑杀了,这一条就足以让我去死了。”于是自杀了。


物或恶之。如果一动刀兵就会有伤害了,万物无不厌恶它。不是万物厌恶,而是天道厌恶。天道有好生之德。天道生天地万物,人为万物之灵。如果要动天道所生的人,上天如何不震怒呢?历观古今善用兵的人,不但不得其死,而多无后。这大概是因为杀机自绝,而造物者厌恶之,恶有恶报吧。以其诈变不正,好杀不仁,怀道的人是不会那么做的。


故有道者不处。有道的人不会选择爱用兵的君主来辅佐的。有道的人也不会安心的在这样的国家呆着的。孙武曾帮助吴王几乎灭掉了楚国。孙武为怀道的人,看到吴王阖闾生活糜烂,沉迷酒色,不能够听进忠谏之言。孙武便归隐山林了。如果没有节制的滥用武力,贤才也会放弃君主的。孙武、孙膑可谓是善用兵者,但是其深谙兵家之道,不喜杀戮,而是不得已而用之。众生均是喜生恶死,好杀戮者,造十大恶业之首,迷失本性极远。


(2)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观察一下君子居就会以左为贵。如果崇尚用兵的人就以右为贵。君子以柔弱为贵。兵道与君子道背道而驰。兵道是诡异之道。兵道以刚强为贵。人的左手较弱,右手较强有力。左边代表着君子,右边代表着争强好胜的人。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兵道为不祥之器,并非君子之器。君子所贵的重器是大道。重器无形,大道无形。用兵意味着犯杀戒,造最恶的业。因果报应是宇宙和人生最基本的规律。不仅仅是有道者不轻易用兵,凡是有恻隐之心的百姓都会远离它。右为凶地,左为吉地。


不得已而用之。兵道不得已而用之。只要能够了事便该退。岳飞驻军江州期间,曾常到庐山东林寺礼佛参禅,并拜会高僧慧海。由于经常置身于晨钟暮鼓的寺院,耳濡目染出家人那种悠游林下那种安宁幸福的生活,便萌生了出家的念头。但是他深明大义,打算抗金复国功成身退,弃官归隐学佛。他准备大举北伐收复失地前夕所作诗句中所表明“归休终作赤松游”。告诉慧海师傅,打算功成身退,与僧纳朝夕往还,参禅问道。在他给皇帝的奏章中也表达了同样的宿愿。但还未等到他归隐山林,却被赵构、秦桧一伙陷害而死,终成千古憾事。岳飞用兵为不得已而用之,他已心生出离心,欲远离杀伐。


(3)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恬惔为上。胜而不美。老子告诫世人,应当以恬淡为上。这也呼应了前面的去甚,去奢,去泰。以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为上。作为君主,如果用武力来攻下城池,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这并不能以为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君子恬淡而能致远。


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如果以武力取胜为美德人,是喜欢杀人的人。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争斗,只能是两败俱伤,实则没有得胜的一方,有什么可以美的呢?有什么可以高兴的呢?虽然吴王夫差暂时战胜了越国,但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大败吴国。即使一时战胜,双方都会元气大伤,也会给后世留下祸患,争斗不休。


夫乐杀人者、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对于崇尚武力,不断用兵杀戮的君主,是很难得到天下的。虽然能够攻得下城池,可是很难攻得下世道人心。对于有为治国的君主,设立了很严厉的刑罚,虽然可以通过严刑峻法来堵住百姓的嘴巴,可是不能收服世人的心。只有以仁德治理天下的人,才能够得到民心。作为君主,如果滥开杀戒,妄行刑诛,就会失去民心。


(4)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居上势、则以丧礼处之。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古代但凡有什么吉祥善事就以左为上,如果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就以右为上。世上的吉事必尚左,凶事则必尚右。凶事,丧事可谓是凶事了。用兵则贵右,用兵可使国运衰微,不得已而用之。除非是为了除暴安良,除强扶弱,替天行道,否则不可轻动干戈。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如果战胜了敌国,举行庆祝战功的仪式的时候,把上将军放在右边,偏将军放在左边。这样的仪式是参照丧礼来处理的。这大概是因为上将军司杀深重吧,杀戮越深重的就放在右边。


言居上势、则以丧礼处之。用兵打仗,不管是战胜还是战败,都会有士卒死伤。虽然上将军居在上位,可是还是放在右边了。这是参照丧礼来处理的。


(5)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只要是用兵了,不管是打了胜仗还是败仗,都会死伤很多人。大家就会为死去的将士悲哀哭泣。用兵为阴事,本有哀戚的意思,每次用兵,如同亲自参加丧礼一样,有肃然起敬之心。也如同参加祭祀一样。试想想我们看到牛羊狗在被屠杀和烹煮之前,在割宰的时候,悲鸣嚎叫多么的凄惨,在刀俎之间流转,任人宰割。有仁爱之心的人可能都会觉得于心不忍,更何况用兵是用人命来相搏杀呢?亲历战场的人才能够体会到这种惨烈,无论胜败,即使是侥幸战胜,都会各有死伤。有些断头,有些胸被刺穿,有些血肉模糊,哀鸿遍野,喜从何来呢?因此军中不宜有欢欣之象,假使有欢欣之象,不论是喜悦还是骄傲自满,终归有一败,正所谓骄兵必败。因此老子在这里说哀伤和丧礼待之是自然之理。


战胜、以丧礼处之。即使战胜对方,双方互有死伤,也是要祭奠安慰死伤的士兵和敌兵。世间本没有敌人,自身是最大的敌人。人们迷失了自心。不知道世间全部都是兄弟姐妹,才会名利而互相杀戮。不得已而用兵,只为除暴安良、为了长治久安才不得已而使用武力。以上两章,都是说大臣不能以大道辅佐君主,反而以兵为强,这里老子劝说切诫之。


纵观古往今来,东西方人类的历史,人类纷争、杀伐不断,而真正有谁能够获利了吗?有谁能够真正的获得了内心的安宁和祥和?印度杰出的政治家尼赫鲁说:“在这个充满冲突和风波,仇恨和暴力的世界中,佛陀的教理就象太阳一样大放光芒。在这个充斥着原子弹和氢弹的世界里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需要这个教理了。人类两千五百年的经历只不过是更进一步证明了这个教理的持久性和真实性。让我们记住这永恒的教理,努力按照佛陀的教法来革新我们的思想和修正我们的行为。这样,即使处在令人恐怖的原子时代,我们也会镇定自如的面对它,为促成正思正行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当今世界,科技高度发展致使武器更加的先进,人们追逐名利,一旦发生战争,两败俱伤,有可能致使人类亡族灭种,哪里还有什么赢家呢?复兴中华文明,实现古圣先贤的大同世界,佛教堪当大任,也是时代的潮流。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