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结合村改从“拆”为主迈向“改建并举”
顺德为什么要村改?改革开放40年来,顺德人凭着敢为人先的锐劲,走出了一条具有顺德特色的发展道路。但是,进入新时代,曾经作为顺德工业发展“产床”的村级工业园,占用全区已投产工业用地面积的70%,却只贡献27%的产值和4.3%的税收。企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落地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没有土地。村级工业园不仅仅是顺德面对的问题,更是珠三角地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主要突破的瓶颈。
南都记者梳理近三年的顺德政府工作报告,“村改”都是重头戏。在这张蓝图上,装载的不仅仅是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更为新兴产业落地、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各个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开辟出新空间。
2018年确定村改为全区“头号工程”,一把手挂帅十大镇街同步启动;2019年以“再市场化”改革进一步破解村改难题;2020年,顺德从“拆”为主迈向“改建并举”。
破难题
改革创新和再市场化是关键词
随着村改工作的推进,每年村改“划重点”的内容各有侧重,目标坚定、层层推进。
2018年1月8日,顺德区党代会将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确定为“头号工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村级工业园改造为突破口,全面提升镇村发展活力。全年区级财政投入22.9亿元、撬动55.6亿元社会资本,抢喝村改“头啖汤”。
改革创新和再市场化,是顺德推进村改工作的两个关键词。
2019年,顺德提出以再市场化改革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要求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在2月18日区党代会上,省委深改委印发《实验区实施方案》,赋予顺德11项村改政策和权限突破,特别是在用地审批、空间规划、历史违建处理等制约村级工业园改造的制度性难题方面,充分放权授权省级事权。
在改革创新中先行先试,为顺德破解“村改”推进中最困难的问题,截至今年4月,顺德出台了综合政策类、国土规划类、审批服务类、搬迁补偿类共56份政策文件,破解历史遗留问题。
去年的最后一天,顺德召开村改总攻动员大会,向村级工业园改造发起总攻,顺德村改从“拆”正式迈向“改建并举”。尽管今年春节后受到疫情影响,但是顺德村改也在第一时间“复工复产”,将疫情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
在今年6月先后举办的区党代会和区两会上,顺德提出高标准建设一批连片现代产业集聚区和主题产业园区,并向全球招商。一幅顺德现代主题产业园区蓝图初现,这也意味着顺德未来的产业骨架已经立起来了。
总攻年
2020年全区完成3万亩目标
2020年是顺德村改总攻之年,全区要确保完成年初定的3万亩年度目标,与此同时,腾出来的空间怎么用,同样是顺德今年面对的重要课题。
今年顺德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顺德将全力克服疫情影响,坚定不移向村级工业园发起总攻,拆建并举重塑发展新格局。在着力解决“村改”制度性难题的同时,更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连片现代产业集聚区和主题产业园区。谋划建设顺德红岗科技城,打造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科技创新高端产业集聚区。启动建设龙江超10平方公里现代产业集聚区,加快打造大湾区超级产业基地,探索现代城镇发展新路径。坚持“四定”原则,瞄准机器人、芯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10个超千亩现代化主题产业园。
事实上,建设连片现代产业集聚区和主题产业园区的启动不是从区两会后才开始,今年五一假期期间,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到杏坛调研时强调,“全区每个镇街都要加快规划建设1个超千亩的现代主题产业园,定产业、定规划、定标准、定扶持政策。”
5月21日,北滘镇在机器人谷西海园区举行拆除仪式。顺德区委常委梁伟沛表示,北滘镇千亩主题产业园区中国机器人小镇产业园定位清晰,西海园区的拆除起了一个好头,为今年的村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6月13日,区党代会发布20平方公里的“顺德红岗科技城”打造科技创新高端产业集聚区仅两天后,位于顺德红岗科技城范围大良红岗股份合作经济社樟岗小组村改方案以100%参与率、100%同意率表决通过。同一天,容桂街道对顺德容桂人工智能和芯片产业园、顺德容桂智慧城两大千亩园区内的厂房进行清拆。
新课题
村改开辟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结合村改,如何推动顺德践行新发展理念?如何撬动顺德高质量发展?”今年两会上,郭文海多次向全体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提出新课题。
村改“腾”挪出来的空间要怎么“装”,这是顺德村改下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今年党代会提出“面向全球招商”的同时,顺德正在谋划的就是如何用好这些辛辛苦苦“腾”出来的空间。
对顺德来说,村改腾出来的空间,已在多个领域发挥出积极作用。
首先是本地企业增资扩产,在以村向空间要发展的路径上,美的、碧桂园、格兰仕、联塑、万和、新宝等骨干企业掀起“二次创业”高潮,云米、小熊等科技型企业坚定地扎根顺德扩能发展。
其次,更多发展空间正在吸引着区外优质企业,在超千亩现代化主题产业园区的定位上,顺德主动瞄准了机器人、芯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据介绍,目前顺德已吸引了来自上海、深圳、珠海、宁波、新加坡等地的国内外优秀企业投资发展。
6月18日,顺德区委常委梁伟沛与龙江镇相关负责人带队再次前往深圳,一场以“村改赋能·龙腾湾区”为主题的顺德龙江超10平方公里现代产业集聚区招商推介会,将龙江的产业载体、投资环境以及扶持政策做了积极推介。
7月9日,来自浙江宁波的海天集团与顺德区人民政府签约,海天高端智能装备生态产业基地落户顺德龙江镇超10平方公里现代产业集聚区,在此建设集智能智造、机器人及自动化、塑机业务、数控车床及加工中心的海天华南研发生产基地,同时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项目,打造以世界龙头带动的,集生态产业链配套的华南总部产业基地。
在这个过程中,顺德表现得积极主动,又格外珍惜土地资源,在做好区域环境和营商环境的同时,也设置了相应的“门槛”,按照“一镇一品”,“一镇精品”的原则,结合各镇优势产业和未来发展定位,明确各个园区主导产业方向,实现主导产业产值达到园区总产值的60%以上。
新动能
科技创新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不得不提的是,在不断腾出新的发展空间的同时,顺德还在不断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与村改工作同样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还有“科技创新”。
2018年的顺德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大力建设科技顺德,推动产业大区向产业强区转变。并提出包括提升区域创新活力、加快布局新产业等多方面重点工作部署。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组数据展现出顺德新的产业格局,数据显示,去年顺德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9.1%,新增机器人应用逾1100台,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772家,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4.0%,顺德实体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今年,顺德还将出台“顺德科技创新十条”,实施“揭榜挂帅”攻关重大关键技术;对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连续三年每人每年最高20万元补贴。
如果说村改是为顺德新一轮的高质量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那么科技创新驱动就是为实体经济发展不断赋能,两者相辅相成。郭文海表示,“村级工业园改造就像一根扁担,一头挑着高质量发展,一头挑着乡村振兴”。
对顺德来说,村改不是最终目标,以科技创新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有广阔的落地空间,在村改构建的现代主题产业园区蓝图与产业骨架不断走向现实,才是顺德村改的真正意义。
佛山五区中,GDP总量唯一没超千亿的高明区,因为新基建、大项目的落户开建,有了更多“换道超车”的可能性。事实上,早在2016年,高明就已拉开了基建大会战的序幕。2020年,高明区更是谋划实施了包括新基建在内的10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993.73亿元。这给区位稍显劣势、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的高明无疑带来了发展机遇。
纵观近三年来的高明政府工作报告可发现,高明是坚持以重点项目推进落实为抓手,突出新基建、新机场、新平台的引领带动作用,全力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重点项目推进落实为抓手,突出新基建、新机场、新平台的引领带动作用,全力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
新机场落户犹如“强心剂”
构建“水陆空铁”交通体系
高明生态环境优越,但区位是天生的短板。2009年,随着广明高速公路(西樵至更楼段)通车,高明正式步入高速公路时代;2019年,世界首条商业运营氢能源有轨电车在高明启动上线,高明才驶入轨道交通时代。高速与轨道之间,相隔了十年。
在五区中同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兄弟城市三水,2014年,随着贵广(南广)高铁三水南站投入使用,标志着三水正式进入高铁时代。随后的2016年,广佛肇城轨开通,三水又有了更高效的通道进入珠三角中心。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高明显然深谙此道。2016年,为补齐发展短板,高明谋划实施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广明高速全线通车,高恩高速高明段动工建设,区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至90.3公里。此外,高明立足未来,谋划梳理了总投资达167亿元的7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拉开了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序幕。
在继续推进基建之下,2017年,高明迎来了重磅利好——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确认要落户高明。在当年的高明两会工作报告中,高明首次把机场建设一事写入了报告,并表态要积极配合新机场的选址规划。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但其中的分量不可言喻。
给高明吃下“定心丸”的是,省政府在2018年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投入350亿元在高明积极规划建设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
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主要用来承担广州白云机场国际航空枢纽的辅助功能,建成后将发挥“广州第二机场”的作用。机场为何选择落户高明?观察者认为,新机场设计年客流量为3000万-5000万人次,在广东将仅次于白云机场、深圳机场,珠三角其他地方难以有高明的地块优势。
除了枢纽机场这个佛山的“头号工程”外,高明的大基建项目手笔不断:今年高明将以构建大湾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配合推进枢纽机场建设外,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全力争取广湛高铁、江肇高铁、深南高铁与枢纽机场配套衔接,加快高荷港码头建设,支持配合一环西拓南环段、富龙大桥、云勇公路加快建设,推动佛山地铁2号线二期尽快获批,构建“水陆空铁”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市表态基建向高明倾斜
市委书记调研督导基建
从近年来筹划推进的基建项目上看,高明既有机场、码头、高速公路等大动作,也有区内“断头路”、城镇市政道路工程、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等配套基础建设。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高明近几年如火如荼推进建设基建项目,以弥补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得到了佛山市政府的关注和回响。佛山市长朱伟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到产业资源、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向高明倾斜,而且是有实际行动支撑的。市政府将支持高明参与一环西拓的南环段建设,高明要抓住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动员大会带来的发展契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
枢纽机场作为佛山市的“头号工程”,佛山市委书记鲁毅自然非常重视。2019年4月,他专门主持召开会议听取了建设的相关进展情况汇报。鲁毅强调,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建设已经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之中,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的重点工程,是佛山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的重要抓手,也是引领佛山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切实提高站位,放大格局,主动作为,深入研究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的功能定位,更好发挥其引领、带动、辐射珠江西岸其他城市发展的作用。
而2020年4月,鲁毅再次到高明区调研督导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情况,并先后走访调研了富龙西江特大桥、广东大唐国际佛山热电冷联产两个项目。鲁毅表示,要抢抓大基建机遇,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发挥有效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市里表态、市委书记实地调研走访,给高明发出的信号很明显:要弥补短板,以基建带动区域活力,带动产业集聚发展。
区位优势不断凸显
新基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随着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在高明加快规划建设,高明的区位优势不断凸显,高明未来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西冀的交通枢纽,这将逐步让高明从佛山经济发展的后队变成先锋。”高明区区长梁耀斌说。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四五”规划谋划之年,高明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外部环境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省委省政府推动“双城联动”和广佛全域同城、佛山迈入万亿GDP大关,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加速推进,为高明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从自身发展看,通过近年抓项目、强基础、优环境,全区产业基础更加雄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制约高质量发展的许多深层次问题逐步化解。
但是,高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面临应对风险、破除瓶颈、转换动能多重考验,肩负补齐短板、积蓄后劲、增创优势等繁重责任,还需要推动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和发展动力大调整、大变革。
观察可发现,高明内长期以来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东部,有西江新城,这里发展基础好、发展也快。但是越往西边,经济发展就越差。随着新机场的落成及高速公路的开通,西部将形成产业带,区域将协调发展,实现“双核”驱动。
一座机场的修建,能够带来的不只是交通上的便利,还会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高明今年提出要配合推进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建设,开展临空经济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力争临空经济区与新机场规划建设同步。临空经济区是以发展临空产业为核心,为区域创造运输业、配套服务、物流、高新技术以及住宅开发等产业,这是一个新的产业载体,也是个重大的发展方向。目前,高明已去过北京、成都、上海等不少地方寻找合作,要将临空产业引进来。
对此,佛山市委书记鲁毅对高明也给予了鼓励: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推动现代物流、会展、创意等产业加快发展。
对于高明而言,随着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规划建设的加快,一环西拓南环、富龙西江特大桥以及接下来的地铁、高铁等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动工,加上在高明设站的广湛高铁,近日已全线开工,高明将更深入融入珠三角乃至全国的高铁路网,加码高明参与大湾区建设。成为佛山重要的交通枢纽后,也将吸引各种出行方式客流、人气在此集聚,区域价值得以提升,高明或迎蝶变发展。
“当前,疫情尚未结束,发展任务异常艰巨。”6月30日,比往常晚几个月的禅城两会召开,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禅城区区长孔海文如是说道。梳理禅城近几年的经济发展数据,无论是否受疫情影响,禅城的传统支柱产业如陶瓷瓷质砖、不锈钢,产量都在下降。近三年,禅城区GDP持续稳步增长,2017年1750亿元、2018年1855亿元、2019年1920亿元。作为佛山面积最小的区,禅城以全市约1/25的土地,创造了全市GDP总量的1/5。部分传统产业增长乏力和禅城总体经济增长的背后,体现出禅城产业布局之变。禅城一直在寻找发展新优势的破题之道。今年,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中,在疫情影响的发展困局中,禅城提出打造现代化高品质中心城区。
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在提升产业层次上谋求新突破。培育壮大汽车及新能源、军民融合及电子信息、泛家居、生物医药及大健康、新材料产业五大产业集群。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增加。
禅城传统产业之难
瓷质砖、不锈钢等产量连降
近年来,禅城一直在喊“禅企回家”,今年继续提出,“全力支持本土企业增资扩产、扎根禅城,扎实推进‘禅企回家’‘禅商回归’”。从十余年前的腾笼换鸟、企业外迁,到近年不遗余力地呼唤和引导“禅企回家”,禅城发展的着力点始终是民营经济、实体经济,避免中心城区“产业空心化”和“城市边缘化”。
事实上,尽管用政策补贴引企,用情怀和环境留企,陶瓷、纺织、不锈钢、家居,这些禅城的老牌产业,近年来一直面临转型和发展的困惑。
以陶瓷行业为例,据禅城区经济统计数据,2017年,禅城陶质砖产量比上年增长9.8%。2018年,瓷质砖产量2.98亿平方米,比上年减少7.1%;2019年,瓷质砖产量1.91亿平方米,比上年减少31.3%。
再看不锈钢日用制品产量,2018年、2019年,禅城不锈钢日用制品产量分别为2.13万吨、1.75万吨,同比下降15.9%、17.8%。2019年,卫生陶瓷制品、电光源、模具等禅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出现明显降幅。
它们其实指向了一点,禅城传统产业增长的乏力。当然,这并非只是禅城遇到的问题,所有倚靠传统产业发展起来,如今不得不进行转型升级的同样难题。问题是谁能从新一轮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
对禅城而言,且不说与大湾区其他城市PK,临近兄弟顺德、南海都曾是广东四小虎之一,近来提出“重振虎威”,禅城作为佛山中心城区,土地面积、发展空间并不占优势,如何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做出高品质和禅城特色,更是对禅城主政者的考验。
重塑发展新优势
从先进制造业突破
从经济总量来看,近三年,禅城区GDP分别为,2017年1750亿元、2018年1855亿元、2019年19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0%、6.3%、6.4%。
快速增长从何而来?2017年,禅城区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4.23%。2018年,这一比例下降到40.7%。至2019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2%,与此对应的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逐年上升,至2019年占比达到63.8%。三大产业的结构在进一步优化。
表面上看,禅城第二产业比重逐年下降,实际上,制造业内部结构也在不断优化,重点加强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是禅城提出“重塑发展新优势”的发力点之一。2019年,禅城制造业的几个增长数据值得关注:医药制造业比上年增长38.7%,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同比增长29.5%,传统产业中家具制造业同比增长18.7%。
又如,禅城十分注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培育,2017年新增143家;2018年新增181家;2019年新增61家,总数达458家。今年禅城未提出GDP增长目标,但提出高新技术企业增长目标,“力争高企总量达528家、规模以上高企新增56家,培育细分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第一批108家‘隐形冠军’”。
近些年忧虑“产业空心化”的背后,是禅城对新产业的不断探索和布局。今年,禅城强调“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在提升产业层次上谋求新突破”。
早在2018年,经过一年多建设,科力远CHS项目(一期)正式投产。项目主要生产汽车混合动力系统产品,总投资约100亿元,全部建成后将实现100万台/套产能、总产值约300亿元。这是禅城在新能源汽配产业的一大手笔。2019年,禅城被授予“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称号。
从2017年初步形成节能与新能源汽配、大数据及信息、生命健康三大产业集群;到2019年提出,壮大五个“拳头产业”,汽车及新能源、军民融合及电子信息、泛家居、生物医药及大健康、新材料产业;今年再提出培育壮大这五大产业集群,禅城现代产业的定位和路线图已经勾勒。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科创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也是禅城产业布局重点。
3月31日,在佛山市2020年上半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投产活动上,禅城区24个项目开工投产,总投资约260亿元。其中,不乏有5G、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领域项目,如国星光电新建的用于超高清、新型智能显示的LED封装生产线;开普勒华南数据中心以及结合智能识别与道路交通。
禅城三产比例
已现中心城区的强特征
一直以来,禅城在佛山五区中最大的独特性在于,它的中心城区地位。禅城集聚了佛山丰富而悠久的岭南文化资源,也是佛山市级政务中心所在。2019年佛山市委全会更是赋予了禅城“做大做优做强佛山中心城区功能”的使命。
2018年,禅城提出“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创新的中心城区”。2019年,提出“做大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功能,打造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现代化佛山中心城区”。今年6月,黄少文走马上任,担任禅城区委书记,到任之初,就提出禅城要“打造宜居宜业宜创新的现代化高品质中心城区”。
按照世界产业结构演进趋势,一个城市的中心城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必然是逐步超过第一、二产业,并最终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这也正是禅城这几年的发展趋势。
数据显示,禅城区的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7年的55.74%,逐年上升到2019年的63.8%,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到63.7%。与南海、顺德这两个第二产业比重均超过55%的经济强区相比,禅城区的产业结构已经突显出很强的中心城区特征。
落到具体操作层面,今年禅城重点推进的新的五大发展平台值得关注。6月23日,在禅城区委全会上,黄少文表示,集中财力、人力、物力,建设聚锦科创园、东平数字创新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城北大健康城、凤翔湾都市产业区、佛山综合保税区等五大发展平台,力争一年打基础、两年有突破、三年见成效。
无论是数字产业、健康产业,还是文化创意产业等,都是在通过产业现代化,推动城市现代化,以带动城市品质提升,禅城的发展实际上紧扣城产人的融合,以打造更加有活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抢抓机遇
在开放合作中迈向新发展
“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战略推出后,禅城多次强调“抢抓机遇”。因受地域空间所限,禅城着力挖掘内在的发展增长点,比如今年,禅城谋划推进区级(含镇街)重点工程建设项目85个、计划完成投资188亿元,力争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13.5亿元。
同时还将目光积极投向外部,借力借势发展。在今年禅城两会上,尽管提到“发展任务异常艰巨”,孔海文也强调了禅城发展的机遇,适逢“双区驱动”,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机遇、广佛全域同城化“双叠加”机遇,佛山创建全国地级市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建设“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双政策”利好。
对于抓住大湾区发展机遇,禅城有所布局,将以禅西、奇槎、城北片区为重点,接轨“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对接广深、港澳高端创新平台,承接大湾区先进城市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溢出效应,深化产业协作共建,以推动禅城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